(第十五章(1)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 八零,易孕美人专治禁欲绝嗣大佬、 纯阳武神、 牧神记、 东晋北府一丘八、 无上丹尊、 三寸人间、 神族下凡、 暗月纪元、 快穿:女配又跪了、
李祺是1995年来南海中学当的校长。
”(style="display:none
在这之前,辛怀玉刚好在医务室待了一年。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没有在马向前任上入了党。
”(style="display:none
直到2002年,当时的校长兼书记李祺让辛怀玉重新写了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年讨论批准进入预备期,2005年7月1日辛怀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style="display:none
经历了两年的鸡场生活后,辛怀玉在医务室又待了一年,直到李祺来了才重新登上讲台。
”(style="display:none
说起来,到医务室,既有李军的因素,也有马向前的因素。只不过辛怀玉很少往那里想,压根儿不知道罢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来的那年,李军提了副校长。
”(style="display:none
按规定,新提的副校长不能在本校任职,李军就被调到了街里的学校。
”(style="display:none
李军这一走,顺带带走了鹿雨嫣。
”(style="display:none
李军和鹿雨嫣同时从辛怀玉的世界里消失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一来,先找辛怀玉谈话。
”(style="display:none
“待在医务室不出来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见了面,直截了当的开起了辛怀玉的玩笑。
”(style="display:none
“早就不想待了。”
”(style="display:none
“不想待就回来带课呗。”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没有想到李祺找他是让他重回讲台,立刻间激动得身子发抖。结巴的说不出话。
”(style="display:none
“当……当然……”
”(style="display:none
说完了,心底恍然冒出了郭秀梅。
”(style="display:none
“我知道你。”
”(style="display:none
李祺宽厚的笑着说。
”(style="display:none
“你……你知道我?”
”(style="display:none
“是啊!”李祺饶有兴趣的看着辛怀玉,“你猜我咋知道你的?”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摇摇头。
”(style="display:none
“你们的赵主任呀!”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这才想起,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过赵建国了。
”(style="display:none
赵建国从南海中学调走后再没回来过学校。大约心里有了埋怨吧。
”(style="display:none
“赵主任是个好主任。”
”(style="display:none
想起赵建国,辛怀玉由衷的赞道。
”(style="display:none
“你们赵主任跟我是同学,我们俩算一辈子的交情了。我这次来这儿当校长,赵主任特意跑我家。我还以为是恭喜我呢,没想到是过来跟我推荐你。我先还以为是你找了赵主任,心里就不高兴了,人还没到,找的人就上门了。后来才知道,你压根没找赵主任,是他自己忙活活的跑去跟我推荐你。你看,他去求我,还让我白白的贴了一顿酒。”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说着呵呵笑了起来。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不好意思的说:“赵主任还记得我?”
”(style="display:none
“咋不记得呢?”李祺温暖如春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这个赵建国吃了我的饭,喝了我的酒,还死乞白赖的让我一定要好好用你。”
”(style="display:none
“赵主任真这么说?”
”(style="display:none
“哦!是啊。赵主任说你虽然有一身臭毛病,但搞教育是把好手,搞学问更是把好手。让我用用你这把好手。我说用用就用用吧。你觉得呢?”
”(style="display:none
“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做好工作。绝不辜负您和赵主任。”
”(style="display:none
“不是辜负我和赵主任,是不辜负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感觉到了李祺身上的正气,这股正气不是伪装出来了,而是发自内心的。辛怀玉为这股正气所感染,诚恳道:
”(style="display:none
“是,您说得对。绝不辜负我们的教育事业。”
”(style="display:none
“这就对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说着收了脸上的笑容,人就严肃了起来。
”(style="display:none
“我听说当年你要搞课堂教学改革,赵主任非常支持你,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搞下去。后来赵主任调走了,你去了养鸡厂,课堂教学改革的事就荒了。”
”(style="display:none
“是这么回事。”说起这事来,辛怀玉心里难受。越是难受,越是打心眼儿里感激赵建国:“当初学校里上上下下都反对,只有赵主任支持我。”
”(style="display:none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你搞课堂教学改革?”
”(style="display:none
“大家都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风险大,周期长。怕因为搞课堂教学改革影响了成绩。有人说,抓成绩还抓不过来呢,搞什么课堂教学改革?这事就黄了。”
”(style="display:none
“哦?”李祺沉思道,“你认为呢?”
”(style="display:none
“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
”(style="display:none
“说说你的理由。”
”(style="display:none
李祺来了兴趣。
”(style="display:none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课堂教学是关键。所以,学校教育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style="display:none
“这是常识,不用你多说,你还是说说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吧。”
”(style="display:none
“当然必要了,课堂教学关系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先弄清楚我们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弄清楚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还需要弄清楚学生发展需要哪些核心素养,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style="display:none
“你的观点显然是不能呗?”
”(style="display:none
“是啊,如果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能培养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还改什么?”
”(style="display:none
“你说说我们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style="display:none
“我先说课堂教学主要培养什么,至于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稍后再说。“
”(style="display:none
”有区别?”
”(style="display:none
“当然有所区别。整体上说,教育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毕竟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不能并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学生智育水平发展为核心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智育水平是多维的、立体的,不是单单拿一个考试成绩来证明的。”
”(style="display:none
“你这个思考抓住了现在教育的关键,我还以为你打算否定课堂教学中的智育教育呢。”李祺突然舒了口气,满意的微笑道,“现在一些地区,一提课堂教学改革就非得搞出些新花样,把个教室变得像个舞台似的,大有淡化智育的意思,这是不对的,也是许多老师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所在。你能坚持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智育水平发展为核心,难能可贵。但不知你如何摆脱唯成绩论,实现课堂教学智育水平多维化、立体化发展?”
”(style="display:none
“这个问题还得先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说起。不然的话,我们的思考就变成主观臆想了。”
”(style="display:none
“嗯。这倒是。干脆这样,你把你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想法完整的表述出来,免得我问你答,净是些碎片化的东西。”
”(style="display:none
李祺决定不再打断辛怀玉。
”(style="display:none
他想让赵建国口中的这个好老师完整的表述出他的思想,这样他才能做出判断,他才能决定是否用他。
”(style="display:none
下面是辛怀玉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完整阐述。
”(style="display:none
其实在养鸡厂的两年里和在医务室的一年里,辛怀玉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教育和教学的学习与研究。他相信有朝一日他必然要重登讲台。他怕的不是自己受委屈,他怕的是自己重登讲台后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
”(style="display:none
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他的阐述吧。
”(style="display:none
也许枯燥,读者诸君不妨耐着性子听一听。
”(style="display:none
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所以,谈课堂教学改革得先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谈起。
”(style="display:none
1959年,著名经济学家、商业巨头彼得.德莱克发明了“知识型工作者”这个词,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开始改变。社会需要的不再是机械的执行者,而是能够应对一切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并且高效出色的完成工作的工作者。换句话说,不是越来越廉价、越来越卖力地工作,而是越来越聪明地工作。
”(style="display:none
ibm负责技术策略和创新的副总裁尔万?弗拉德斯基?伯格曾经说过一段话:“生活在当今这种变幻莫测的世界当中,你必须随时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选择行动方案。……你需要的人才必须善于解决问题,包括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因此他们随时都处于解决‘新问题’的状态当中,能够飞速地设计并组建出你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style="display:none
这段话一语中的的说出了现当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我们注意其中几个关键词:收集信息、分析情况、选择方案、解决问题。是的,这些关键词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行动的能力。
”(style="display:none
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求专业能力与创造力的完美结合;其次,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在更多领域长存的基本条件。
”(style="display:none
这些对人才的要求转化到教育上便构成了教育的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style="display:none
所谓“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强调的是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的本身。
”(style="display:none
我们通常只知道教育学生上学,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始终是把能把书本知识弄懂学会,考试中能得高分作为上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提出“学会求知”这一观念是知识观和教育观的根本转变。
”(style="display:none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知识”和“教育”的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来所执行的任务似乎就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这种定位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有很大的问题。教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是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所接受的知识往往是过去的,或者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人类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更新,仅仅接受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将要面对无数的新情况,需要用新新知识去解决各种新问题;今天我们提倡要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光凭有书本知识或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学校教育的任务仅仅局限于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人类现有的只是财富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
”(style="display:none
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似乎就是“发现”。从这种认识出发,学生上学接受教育,唯一的任务就是接受和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这样,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现象,必然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通过没完没了的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谁记忆得好,谁在考试中得高分,谁就是好学生。
”(style="display:none
其实,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对世界的一些认识。“知识”不是名词,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知识”应该是一个动词,是一种“探究的活动”。无论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学生是处在被动状态,没有真正参与探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陈旧的、死的,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的,更不可能培养创新精神。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极不适应的。
”(style="display:none
学会做事,知行合一。这是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反复地告诫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些家长甚至跟孩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别的什么事情都不要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就是长知识,有了知识就是人才。这里暂且不论有了知识是不是一定是现时代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我们先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知识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记忆和背诵,需要探究、选择和创造,这里本身就包含着做事的内容。不会做事,没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人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再说,今天的学习,学习、上大学,最终不还是要会做事吗?学习和做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能分开的。做事的能力不是学习结束以后才需要开始学习的。学会做事应该是教育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style="display:none
学会合作,是现当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到了人与人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渺小,只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时期不懂得这一点,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只能一事无成,甚至要遭到社会的遗弃。学会合作,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要求,必须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style="display:none
学会生存与发展,或者说,学会做人。一个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就是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生存的机遇和困难并存,面对的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只满足于念过多少书、取得什么文凭、获得什么证书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的,甚至连生存都会发生困难。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style="display:none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扼杀人的个性、人的创造性。“超负荷的学业压力使一代人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有的童心;机械的记诵使活生生的孩子整天面对一大堆死记硬背的无用知识,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原创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一个人没有了原创力,没有了好奇心,那就没有了活力。在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还能有创造力吗?
”(style="display:none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人类面临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也就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参与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确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
”(style="display:none
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style="display:none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只有遵循这一核心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style="display:none
在这之前,辛怀玉刚好在医务室待了一年。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没有在马向前任上入了党。
”(style="display:none
直到2002年,当时的校长兼书记李祺让辛怀玉重新写了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年讨论批准进入预备期,2005年7月1日辛怀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style="display:none
经历了两年的鸡场生活后,辛怀玉在医务室又待了一年,直到李祺来了才重新登上讲台。
”(style="display:none
说起来,到医务室,既有李军的因素,也有马向前的因素。只不过辛怀玉很少往那里想,压根儿不知道罢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来的那年,李军提了副校长。
”(style="display:none
按规定,新提的副校长不能在本校任职,李军就被调到了街里的学校。
”(style="display:none
李军这一走,顺带带走了鹿雨嫣。
”(style="display:none
李军和鹿雨嫣同时从辛怀玉的世界里消失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一来,先找辛怀玉谈话。
”(style="display:none
“待在医务室不出来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见了面,直截了当的开起了辛怀玉的玩笑。
”(style="display:none
“早就不想待了。”
”(style="display:none
“不想待就回来带课呗。”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没有想到李祺找他是让他重回讲台,立刻间激动得身子发抖。结巴的说不出话。
”(style="display:none
“当……当然……”
”(style="display:none
说完了,心底恍然冒出了郭秀梅。
”(style="display:none
“我知道你。”
”(style="display:none
李祺宽厚的笑着说。
”(style="display:none
“你……你知道我?”
”(style="display:none
“是啊!”李祺饶有兴趣的看着辛怀玉,“你猜我咋知道你的?”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摇摇头。
”(style="display:none
“你们的赵主任呀!”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这才想起,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过赵建国了。
”(style="display:none
赵建国从南海中学调走后再没回来过学校。大约心里有了埋怨吧。
”(style="display:none
“赵主任是个好主任。”
”(style="display:none
想起赵建国,辛怀玉由衷的赞道。
”(style="display:none
“你们赵主任跟我是同学,我们俩算一辈子的交情了。我这次来这儿当校长,赵主任特意跑我家。我还以为是恭喜我呢,没想到是过来跟我推荐你。我先还以为是你找了赵主任,心里就不高兴了,人还没到,找的人就上门了。后来才知道,你压根没找赵主任,是他自己忙活活的跑去跟我推荐你。你看,他去求我,还让我白白的贴了一顿酒。”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说着呵呵笑了起来。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不好意思的说:“赵主任还记得我?”
”(style="display:none
“咋不记得呢?”李祺温暖如春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这个赵建国吃了我的饭,喝了我的酒,还死乞白赖的让我一定要好好用你。”
”(style="display:none
“赵主任真这么说?”
”(style="display:none
“哦!是啊。赵主任说你虽然有一身臭毛病,但搞教育是把好手,搞学问更是把好手。让我用用你这把好手。我说用用就用用吧。你觉得呢?”
”(style="display:none
“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做好工作。绝不辜负您和赵主任。”
”(style="display:none
“不是辜负我和赵主任,是不辜负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style="display:none
辛怀玉感觉到了李祺身上的正气,这股正气不是伪装出来了,而是发自内心的。辛怀玉为这股正气所感染,诚恳道:
”(style="display:none
“是,您说得对。绝不辜负我们的教育事业。”
”(style="display:none
“这就对了。”
”(style="display:none
李祺说着收了脸上的笑容,人就严肃了起来。
”(style="display:none
“我听说当年你要搞课堂教学改革,赵主任非常支持你,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搞下去。后来赵主任调走了,你去了养鸡厂,课堂教学改革的事就荒了。”
”(style="display:none
“是这么回事。”说起这事来,辛怀玉心里难受。越是难受,越是打心眼儿里感激赵建国:“当初学校里上上下下都反对,只有赵主任支持我。”
”(style="display:none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你搞课堂教学改革?”
”(style="display:none
“大家都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风险大,周期长。怕因为搞课堂教学改革影响了成绩。有人说,抓成绩还抓不过来呢,搞什么课堂教学改革?这事就黄了。”
”(style="display:none
“哦?”李祺沉思道,“你认为呢?”
”(style="display:none
“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
”(style="display:none
“说说你的理由。”
”(style="display:none
李祺来了兴趣。
”(style="display:none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课堂教学是关键。所以,学校教育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style="display:none
“这是常识,不用你多说,你还是说说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吧。”
”(style="display:none
“当然必要了,课堂教学关系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先弄清楚我们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弄清楚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还需要弄清楚学生发展需要哪些核心素养,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style="display:none
“你的观点显然是不能呗?”
”(style="display:none
“是啊,如果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能培养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还改什么?”
”(style="display:none
“你说说我们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style="display:none
“我先说课堂教学主要培养什么,至于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稍后再说。“
”(style="display:none
”有区别?”
”(style="display:none
“当然有所区别。整体上说,教育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毕竟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不能并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学生智育水平发展为核心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智育水平是多维的、立体的,不是单单拿一个考试成绩来证明的。”
”(style="display:none
“你这个思考抓住了现在教育的关键,我还以为你打算否定课堂教学中的智育教育呢。”李祺突然舒了口气,满意的微笑道,“现在一些地区,一提课堂教学改革就非得搞出些新花样,把个教室变得像个舞台似的,大有淡化智育的意思,这是不对的,也是许多老师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所在。你能坚持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智育水平发展为核心,难能可贵。但不知你如何摆脱唯成绩论,实现课堂教学智育水平多维化、立体化发展?”
”(style="display:none
“这个问题还得先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说起。不然的话,我们的思考就变成主观臆想了。”
”(style="display:none
“嗯。这倒是。干脆这样,你把你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想法完整的表述出来,免得我问你答,净是些碎片化的东西。”
”(style="display:none
李祺决定不再打断辛怀玉。
”(style="display:none
他想让赵建国口中的这个好老师完整的表述出他的思想,这样他才能做出判断,他才能决定是否用他。
”(style="display:none
下面是辛怀玉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完整阐述。
”(style="display:none
其实在养鸡厂的两年里和在医务室的一年里,辛怀玉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教育和教学的学习与研究。他相信有朝一日他必然要重登讲台。他怕的不是自己受委屈,他怕的是自己重登讲台后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
”(style="display:none
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他的阐述吧。
”(style="display:none
也许枯燥,读者诸君不妨耐着性子听一听。
”(style="display:none
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所以,谈课堂教学改革得先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谈起。
”(style="display:none
1959年,著名经济学家、商业巨头彼得.德莱克发明了“知识型工作者”这个词,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开始改变。社会需要的不再是机械的执行者,而是能够应对一切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并且高效出色的完成工作的工作者。换句话说,不是越来越廉价、越来越卖力地工作,而是越来越聪明地工作。
”(style="display:none
ibm负责技术策略和创新的副总裁尔万?弗拉德斯基?伯格曾经说过一段话:“生活在当今这种变幻莫测的世界当中,你必须随时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选择行动方案。……你需要的人才必须善于解决问题,包括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因此他们随时都处于解决‘新问题’的状态当中,能够飞速地设计并组建出你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style="display:none
这段话一语中的的说出了现当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我们注意其中几个关键词:收集信息、分析情况、选择方案、解决问题。是的,这些关键词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行动的能力。
”(style="display:none
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求专业能力与创造力的完美结合;其次,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在更多领域长存的基本条件。
”(style="display:none
这些对人才的要求转化到教育上便构成了教育的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style="display:none
所谓“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强调的是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的本身。
”(style="display:none
我们通常只知道教育学生上学,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始终是把能把书本知识弄懂学会,考试中能得高分作为上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提出“学会求知”这一观念是知识观和教育观的根本转变。
”(style="display:none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知识”和“教育”的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来所执行的任务似乎就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这种定位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有很大的问题。教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是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所接受的知识往往是过去的,或者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人类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更新,仅仅接受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将要面对无数的新情况,需要用新新知识去解决各种新问题;今天我们提倡要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光凭有书本知识或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学校教育的任务仅仅局限于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人类现有的只是财富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
”(style="display:none
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似乎就是“发现”。从这种认识出发,学生上学接受教育,唯一的任务就是接受和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这样,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现象,必然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通过没完没了的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谁记忆得好,谁在考试中得高分,谁就是好学生。
”(style="display:none
其实,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对世界的一些认识。“知识”不是名词,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知识”应该是一个动词,是一种“探究的活动”。无论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学生是处在被动状态,没有真正参与探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陈旧的、死的,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的,更不可能培养创新精神。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极不适应的。
”(style="display:none
学会做事,知行合一。这是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反复地告诫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些家长甚至跟孩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别的什么事情都不要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就是长知识,有了知识就是人才。这里暂且不论有了知识是不是一定是现时代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我们先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知识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记忆和背诵,需要探究、选择和创造,这里本身就包含着做事的内容。不会做事,没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人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再说,今天的学习,学习、上大学,最终不还是要会做事吗?学习和做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能分开的。做事的能力不是学习结束以后才需要开始学习的。学会做事应该是教育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style="display:none
学会合作,是现当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到了人与人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渺小,只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时期不懂得这一点,不会与人合作,将来只能一事无成,甚至要遭到社会的遗弃。学会合作,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要求,必须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style="display:none
学会生存与发展,或者说,学会做人。一个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就是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生存的机遇和困难并存,面对的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只满足于念过多少书、取得什么文凭、获得什么证书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的,甚至连生存都会发生困难。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style="display:none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扼杀人的个性、人的创造性。“超负荷的学业压力使一代人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有的童心;机械的记诵使活生生的孩子整天面对一大堆死记硬背的无用知识,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原创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一个人没有了原创力,没有了好奇心,那就没有了活力。在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还能有创造力吗?
”(style="display:none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人类面临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也就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参与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确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
”(style="display:none
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style="display:none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只有遵循这一核心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