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鹤影秋汀:诗影同辉谊自长》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牧神记、 天庭微信群林海柳馨月、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 玉虚天尊、 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 异界明道传、 我不是不可名状的宠物、 我的合成天赋、 某美漫的医生、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五十六章《鹤影秋汀:诗影同辉谊自长》
一、马背斜阳里的诗墨相逢
暮秋的鹤岗城郊,风里已挟着薄霜的清冽。煜明背着相机穿过白桦林时,肩头被一片金红的杨叶拂过。他驻足望向远处草甸,正见两匹枣红马驮着人影缓步而行,夕阳将天幕染成琥珀色,马鬃上的细绒都镀着金边,恍若从唐时边塞诗里踏出来的意象。
“昱明兄果然在此。”身后传来爽朗的呼唤,影友何莉踩着落叶走来,镜头盖在胸前晃出细碎光斑,“今日群里说要拍‘马背夕阳’,我便猜你定不会错过。”
煜明转身时,见她颈间围巾被风吹得扬起一角,恰与远处牧人挥鞭的剪影叠成妙趣。两人相视而笑,未及开口,忽闻马蹄声渐近。骑者是对中年夫妇,衣襟在晚风中鼓如帆影,妻子回首时,鬓边银饰与落日交相辉映,竟让整片原野都添了几分侠气。
“快按快门!”何莉手肘轻撞他。取景框里,双骑并辔的剪影正掠过青峦脚下,马蹄溅起的草屑被霞光染成碎金,煜明忽然想起前日读的《金荃词》,指尖触到衣袋里的便携诗笺,遂以树为案,疾书四句:
丽艳镜中景韵长,夕阳如血染穹苍。
双骑并辔青山畔,两影悠然绿野央。
“好个‘两影悠然’!”何莉探过头来,发梢沾着片枫叶,“不过我瞧这风势,倒让我想起‘风劲角弓鸣’的意趣。”她忽然从帆布包里抽出速写本,寥寥数笔勾出骏马轮廓,鬃毛处却用金粉扫过,“若以诗入画,昱明兄这‘辉光’二字当如何落笔?”
煜明望着她笔尖游走,忽觉眼前光影与记忆重叠——三年前在松花江边,也是这样的秋日,何莉为他的《寒江独钓图》题跋,墨汁溅在她袖口,竟成了朵意外的墨梅。此刻他取过她的炭笔,在马腿后方添了道暖金色的光晕:“辉光者,非独日光,亦在人心。你看他们相顾而笑的模样,可不比夕阳更暖?”
二、鹭巢深树里的温柔诗课
次日清晨,煜明被一阵急切的电话铃声惊醒。“昱明兄速来湿地公园!”电话里武桂昌的声音带着雀跃,“昨夜雨歇,白鹭育雏的巢边生了野菊,那画面端的是‘素衣映金英’!”
赶到芦苇荡时,晨雾尚未散尽。盛树正趴在木栈道上调整镜头,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第三棵水杉,距水面三尺七寸。”煜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白鹭单足立在巢边,细喙正轻轻拨弄幼鸟未丰的羽毛,巢下的绿萝藤蔓间,三两朵野菊探出头来,露珠在花瓣上颤巍巍将坠。
“昨夜我守到子时,母鹭衔了十二次鱼回来。”吴秀岚抱着相机走近,镜片上还凝着水汽,“你看它护着幼鸟的样子,像不像去年咱们在敬老院教老人们写诗时,陈阿婆护着孙辈的眼神?”
煜明心中一动,摸出钢笔在笔记本扉页疾书。笔尖划过纸面时,远处传来水鸟振翅声,惊起一片芦花:
树启佳拍韵致彰,鹭栖巢里爱悠长。
素衣翩跹风姿秀,细喙轻探护幼忙。
绿叶盈怀添静美,柔枝作舍护安康。
自然妙景情无限,母爱光辉映日光。
“‘细喙轻探’四字最妙。”武桂昌不知何时凑过来,手里握着个油纸包,“尝尝新烤的列巴,配野菊蜜极好。去年在镜泊湖拍丹顶鹤时,你教我‘以心观物’,今日才算真懂了——这白鹭喙间的不是鱼虫,分明是诗心啊!”
四人席地而坐,看晨雾在鹭羽间流转成纱。盛树忽然从背包里翻出个牛皮本,里面夹着泛黄的诗稿:“你们瞧,这是我祖父年轻时在鹤岗写的《咏禽》,‘雪衣护子清潭上,不许西风近半分’,竟与昱明兄今日之句暗合。”
煜明接过本子,指尖抚过褪色的钢笔字,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盛家祖父曾是鹤岗最早的摄影记者。阳光穿过芦苇的缝隙,在诗稿上织出斑驳光影,恰似几代人对自然的钟情,都化作了笔尖的墨痕。
三、秋山锦章中的少年意气
霜降那日,影友们相约登金顶山。吴秀岚背着三脚架走得气喘,忽然指着远处层林笑喊:“快看!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只见漫山红叶间,偶然跳出几株金黄的柞树,如泼墨画里的几点赭石,又似谁将晚霞揉碎了撒在峰峦。
“去年此时,咱们在山顶拍云海,你即兴赋的‘千重碧浪接天流’,我至今记得。”何莉忽然开口,运动鞋踩碎了一片枫叶,“今日该换个调子了吧?”
煜明望着山涧中蜿蜒的溪流,忽然想起少年时与友人偷摘山里红的光景。那时他们躺在树下分食酸果,看云影在衣褶间游走,何曾想过多年后会以镜头和诗笔重绘山河?他摸出腰间的便携砚台,就着山泉水磨开徽墨,在随身携带的澄心堂纸上笔走龙蛇:
秀兰影作韵飞扬,秋染山峦绘锦章。
远岭绵延铺彩绣,层林绚烂映天光。
霞云漫卷添诗意,涧谷幽深藏妙香。
北国风光真壮美,心驰此境意徜徉。
“‘铺彩绣’三字绝了!”武桂昌拍着大腿叫好,不小心碰翻了盛树的镜头盖。那盖子骨碌碌滚下山去,却惊起一对灰雀,扑棱棱飞向被晚霞染红的天际。众人笑作一团,吴秀岚忽然指着对面山脊:“你们看,那片松柏林多像古时的列阵将士?”
于是余下的时辰,他们便在山风中玩起了“赋诗联句”的游戏。盛树以“霜刃破云来”续煜明的“远岭绵延”,何莉用“袖底藏秋光”接吴秀岚的“涧谷幽深”,直到暮色漫上来,才发现每个人的衣襟上都沾了红叶的碎屑,像撒了把未干的朱砂墨。
四、彩灯幻境里的不老诗魂
重阳前夜,鹤岗的彩灯节拉开帷幕。煜明赶到文化广场时,何莉正举着相机追拍一组“嫦娥奔月”灯组,月光白的裙摆上,鳞片般的灯珠正依次亮起,恍若仙子踏碎了银河而来。
“快看那个!”武桂昌的大嗓门惊飞了几只麻雀,他指向一组“二十四节气”灯组,雨水节气的灯箱里,真有细细的水雾在荷叶间萦绕,“这哪里是彩灯,分明是把《天工开物》点着了!”
煜明被人流挤到“五谷丰登”主题区,忽见一位银发老者正凑近“稻穗”灯组端详,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孩童般的好奇。他想起自己的祖父,临终前还握着《千家诗》说“灯影里藏着盛唐”,遂摸出小楷笔,在主办方备好的诗笺上写下:
鹤岗影友才情显,桂花佳作映眸前。
彩灯幻彩成奇境,光影流辉若梦田。
绚烂多姿迷望眼,斑斓溢彩映长天。
夜间此景真堪赏,疑入仙宫忘返还。
“好一个‘疑入仙宫’!”背后传来苍老的赞叹。转身时,见方才那位老者正含笑凝视诗笺,胸前挂着的相机带已经磨得发白,“我年轻时在鹤岗煤矿当工人,下井前总爱往矿灯上缠红绸子——如今这些彩灯,可比我们当年的矿灯亮堂多喽!”
老人从帆布包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泛黄的老照片:五十年代的元宵灯会,矿工们用废铁皮焊成的“铁龙”灯,在雪地里游走着,每个人脸上都沾着煤灰,却笑得比灯还要亮。煜明忽然想起何莉说过,摄影是“凝固的诗”,而此刻,老者眼中的光与照片里的笑容重叠,分明是跨越半个世纪的诗心在共鸣。
五、溪亭夜话:诗影同归处
子时将至,众人在松花江畔的茶棚歇脚。何莉忽然指着江心笑:“看!月亮在水里洗它的影子呢。”水面上,碎银般的月光随着波心轻晃,远处偶尔有夜航船经过,灯影拖出长长的尾,像谁用狼毫在宣纸上扫了一笔。
“记得咱们第一次聚在这茶棚吗?”盛树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映得他镜片发亮,“那时吴姐刚学摄影,总把‘光圈’说成‘光圈圈’,结果拍出的星芒都像甜圈圈。”
“去去,少揭我老底!”吴秀岚笑着掷过去一把炒瓜子,却不小心撒了煜明满膝,“不过说真的,若不是你们这群诗疯子,我哪能想到镜头里也能藏平仄?你瞧今晚的彩灯,分明是‘火树银花合’的现代版嘛!”
煜明捡起一粒瓜子,对着火光细看:外壳上的纹路竟像极了相机的对焦屏。他忽然想起白天在灯会上遇到的老人,想起那些在矿洞里闪烁的红绸矿灯,想起马背夕阳下相顾一笑的骑者——原来所有的光影与诗行,最终都落在“人间烟火”四字上。
“来,以茶代酒,敬咱们的‘鹤岗金秋影友学习交流群’。”武桂昌举起粗瓷碗,“愿来年此时,我们还能追着夕阳跑,对着鹭巢笑,把这山河万象,都酿成诗里的月光。”
众人碰碗时,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起一滩宿鸟。煜明望向江心,见月影碎了又聚,忽然想起何莉曾说过的话:“摄影是减法,写诗亦是——减去浮华,剩下的便是真心。”此刻他终于懂得,所谓“云麓词心”,原不是困在楼阁里的风月,而是与友同看山光水色,共饮人间清欢。
夜风渐凉,何莉将围巾往脖子里紧了紧,忽然指着对岸:“看!启明星升起来了。”众人顺着她的手势望去,只见墨蓝的天幕上,一颗星子正缀在秋霜初降的山尖,像谁蘸了月光,在天地间点下一枚句读。
(本章完)
一、马背斜阳里的诗墨相逢
暮秋的鹤岗城郊,风里已挟着薄霜的清冽。煜明背着相机穿过白桦林时,肩头被一片金红的杨叶拂过。他驻足望向远处草甸,正见两匹枣红马驮着人影缓步而行,夕阳将天幕染成琥珀色,马鬃上的细绒都镀着金边,恍若从唐时边塞诗里踏出来的意象。
“昱明兄果然在此。”身后传来爽朗的呼唤,影友何莉踩着落叶走来,镜头盖在胸前晃出细碎光斑,“今日群里说要拍‘马背夕阳’,我便猜你定不会错过。”
煜明转身时,见她颈间围巾被风吹得扬起一角,恰与远处牧人挥鞭的剪影叠成妙趣。两人相视而笑,未及开口,忽闻马蹄声渐近。骑者是对中年夫妇,衣襟在晚风中鼓如帆影,妻子回首时,鬓边银饰与落日交相辉映,竟让整片原野都添了几分侠气。
“快按快门!”何莉手肘轻撞他。取景框里,双骑并辔的剪影正掠过青峦脚下,马蹄溅起的草屑被霞光染成碎金,煜明忽然想起前日读的《金荃词》,指尖触到衣袋里的便携诗笺,遂以树为案,疾书四句:
丽艳镜中景韵长,夕阳如血染穹苍。
双骑并辔青山畔,两影悠然绿野央。
“好个‘两影悠然’!”何莉探过头来,发梢沾着片枫叶,“不过我瞧这风势,倒让我想起‘风劲角弓鸣’的意趣。”她忽然从帆布包里抽出速写本,寥寥数笔勾出骏马轮廓,鬃毛处却用金粉扫过,“若以诗入画,昱明兄这‘辉光’二字当如何落笔?”
煜明望着她笔尖游走,忽觉眼前光影与记忆重叠——三年前在松花江边,也是这样的秋日,何莉为他的《寒江独钓图》题跋,墨汁溅在她袖口,竟成了朵意外的墨梅。此刻他取过她的炭笔,在马腿后方添了道暖金色的光晕:“辉光者,非独日光,亦在人心。你看他们相顾而笑的模样,可不比夕阳更暖?”
二、鹭巢深树里的温柔诗课
次日清晨,煜明被一阵急切的电话铃声惊醒。“昱明兄速来湿地公园!”电话里武桂昌的声音带着雀跃,“昨夜雨歇,白鹭育雏的巢边生了野菊,那画面端的是‘素衣映金英’!”
赶到芦苇荡时,晨雾尚未散尽。盛树正趴在木栈道上调整镜头,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第三棵水杉,距水面三尺七寸。”煜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白鹭单足立在巢边,细喙正轻轻拨弄幼鸟未丰的羽毛,巢下的绿萝藤蔓间,三两朵野菊探出头来,露珠在花瓣上颤巍巍将坠。
“昨夜我守到子时,母鹭衔了十二次鱼回来。”吴秀岚抱着相机走近,镜片上还凝着水汽,“你看它护着幼鸟的样子,像不像去年咱们在敬老院教老人们写诗时,陈阿婆护着孙辈的眼神?”
煜明心中一动,摸出钢笔在笔记本扉页疾书。笔尖划过纸面时,远处传来水鸟振翅声,惊起一片芦花:
树启佳拍韵致彰,鹭栖巢里爱悠长。
素衣翩跹风姿秀,细喙轻探护幼忙。
绿叶盈怀添静美,柔枝作舍护安康。
自然妙景情无限,母爱光辉映日光。
“‘细喙轻探’四字最妙。”武桂昌不知何时凑过来,手里握着个油纸包,“尝尝新烤的列巴,配野菊蜜极好。去年在镜泊湖拍丹顶鹤时,你教我‘以心观物’,今日才算真懂了——这白鹭喙间的不是鱼虫,分明是诗心啊!”
四人席地而坐,看晨雾在鹭羽间流转成纱。盛树忽然从背包里翻出个牛皮本,里面夹着泛黄的诗稿:“你们瞧,这是我祖父年轻时在鹤岗写的《咏禽》,‘雪衣护子清潭上,不许西风近半分’,竟与昱明兄今日之句暗合。”
煜明接过本子,指尖抚过褪色的钢笔字,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盛家祖父曾是鹤岗最早的摄影记者。阳光穿过芦苇的缝隙,在诗稿上织出斑驳光影,恰似几代人对自然的钟情,都化作了笔尖的墨痕。
三、秋山锦章中的少年意气
霜降那日,影友们相约登金顶山。吴秀岚背着三脚架走得气喘,忽然指着远处层林笑喊:“快看!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只见漫山红叶间,偶然跳出几株金黄的柞树,如泼墨画里的几点赭石,又似谁将晚霞揉碎了撒在峰峦。
“去年此时,咱们在山顶拍云海,你即兴赋的‘千重碧浪接天流’,我至今记得。”何莉忽然开口,运动鞋踩碎了一片枫叶,“今日该换个调子了吧?”
煜明望着山涧中蜿蜒的溪流,忽然想起少年时与友人偷摘山里红的光景。那时他们躺在树下分食酸果,看云影在衣褶间游走,何曾想过多年后会以镜头和诗笔重绘山河?他摸出腰间的便携砚台,就着山泉水磨开徽墨,在随身携带的澄心堂纸上笔走龙蛇:
秀兰影作韵飞扬,秋染山峦绘锦章。
远岭绵延铺彩绣,层林绚烂映天光。
霞云漫卷添诗意,涧谷幽深藏妙香。
北国风光真壮美,心驰此境意徜徉。
“‘铺彩绣’三字绝了!”武桂昌拍着大腿叫好,不小心碰翻了盛树的镜头盖。那盖子骨碌碌滚下山去,却惊起一对灰雀,扑棱棱飞向被晚霞染红的天际。众人笑作一团,吴秀岚忽然指着对面山脊:“你们看,那片松柏林多像古时的列阵将士?”
于是余下的时辰,他们便在山风中玩起了“赋诗联句”的游戏。盛树以“霜刃破云来”续煜明的“远岭绵延”,何莉用“袖底藏秋光”接吴秀岚的“涧谷幽深”,直到暮色漫上来,才发现每个人的衣襟上都沾了红叶的碎屑,像撒了把未干的朱砂墨。
四、彩灯幻境里的不老诗魂
重阳前夜,鹤岗的彩灯节拉开帷幕。煜明赶到文化广场时,何莉正举着相机追拍一组“嫦娥奔月”灯组,月光白的裙摆上,鳞片般的灯珠正依次亮起,恍若仙子踏碎了银河而来。
“快看那个!”武桂昌的大嗓门惊飞了几只麻雀,他指向一组“二十四节气”灯组,雨水节气的灯箱里,真有细细的水雾在荷叶间萦绕,“这哪里是彩灯,分明是把《天工开物》点着了!”
煜明被人流挤到“五谷丰登”主题区,忽见一位银发老者正凑近“稻穗”灯组端详,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孩童般的好奇。他想起自己的祖父,临终前还握着《千家诗》说“灯影里藏着盛唐”,遂摸出小楷笔,在主办方备好的诗笺上写下:
鹤岗影友才情显,桂花佳作映眸前。
彩灯幻彩成奇境,光影流辉若梦田。
绚烂多姿迷望眼,斑斓溢彩映长天。
夜间此景真堪赏,疑入仙宫忘返还。
“好一个‘疑入仙宫’!”背后传来苍老的赞叹。转身时,见方才那位老者正含笑凝视诗笺,胸前挂着的相机带已经磨得发白,“我年轻时在鹤岗煤矿当工人,下井前总爱往矿灯上缠红绸子——如今这些彩灯,可比我们当年的矿灯亮堂多喽!”
老人从帆布包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泛黄的老照片:五十年代的元宵灯会,矿工们用废铁皮焊成的“铁龙”灯,在雪地里游走着,每个人脸上都沾着煤灰,却笑得比灯还要亮。煜明忽然想起何莉说过,摄影是“凝固的诗”,而此刻,老者眼中的光与照片里的笑容重叠,分明是跨越半个世纪的诗心在共鸣。
五、溪亭夜话:诗影同归处
子时将至,众人在松花江畔的茶棚歇脚。何莉忽然指着江心笑:“看!月亮在水里洗它的影子呢。”水面上,碎银般的月光随着波心轻晃,远处偶尔有夜航船经过,灯影拖出长长的尾,像谁用狼毫在宣纸上扫了一笔。
“记得咱们第一次聚在这茶棚吗?”盛树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映得他镜片发亮,“那时吴姐刚学摄影,总把‘光圈’说成‘光圈圈’,结果拍出的星芒都像甜圈圈。”
“去去,少揭我老底!”吴秀岚笑着掷过去一把炒瓜子,却不小心撒了煜明满膝,“不过说真的,若不是你们这群诗疯子,我哪能想到镜头里也能藏平仄?你瞧今晚的彩灯,分明是‘火树银花合’的现代版嘛!”
煜明捡起一粒瓜子,对着火光细看:外壳上的纹路竟像极了相机的对焦屏。他忽然想起白天在灯会上遇到的老人,想起那些在矿洞里闪烁的红绸矿灯,想起马背夕阳下相顾一笑的骑者——原来所有的光影与诗行,最终都落在“人间烟火”四字上。
“来,以茶代酒,敬咱们的‘鹤岗金秋影友学习交流群’。”武桂昌举起粗瓷碗,“愿来年此时,我们还能追着夕阳跑,对着鹭巢笑,把这山河万象,都酿成诗里的月光。”
众人碰碗时,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起一滩宿鸟。煜明望向江心,见月影碎了又聚,忽然想起何莉曾说过的话:“摄影是减法,写诗亦是——减去浮华,剩下的便是真心。”此刻他终于懂得,所谓“云麓词心”,原不是困在楼阁里的风月,而是与友同看山光水色,共饮人间清欢。
夜风渐凉,何莉将围巾往脖子里紧了紧,忽然指着对岸:“看!启明星升起来了。”众人顺着她的手势望去,只见墨蓝的天幕上,一颗星子正缀在秋霜初降的山尖,像谁蘸了月光,在天地间点下一枚句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