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安抚各族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大楚最强姑爷三寸人间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

    金收国二年,(即公元1116 年)正月,凛冽的北风如刀割般肆虐在金朝广袤的土地上,皑皑白雪覆盖着连绵的山峦,与灰暗阴沉的天空相互映衬,整个天地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在一座坚固且略显简陋的营帐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端坐在虎皮椅上。
    他身躯伟岸,虎背熊腰,脸庞轮廓犹如刀刻般坚毅,浓密的眉毛下,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看穿这乱世的重重迷雾。
    此时,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他那充满英气却又略带沉思的面庞上跳跃,映出他内心对于局势的审慎考量。
    自金军大破辽兵之后,四方来降者如潮水般涌来。
    阿骨打深知,这既是大金崛起的绝佳机遇,却也暗藏着诸多挑战与危机。
    他凝视着营帐中悬挂的大幅地图,上面错综复杂地标记着各方势力的分布。
    心中暗自思忖:“如今降者众多,若能妥善安置,使其真心归附,为我大金所用,那大金必将如虎添翼,称霸北方。但这些降者来自不同部族,人心各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埋下祸根。”
    思索良久,阿骨打猛地站起身来,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彰显出一代雄主的果断与决绝。
    他脚步沉稳地走到营帐中央,双手背后,眼神坚定而威严,大声下令:
    “传我诏令,自今往后,契丹、奚、汉、渤海系辽籍女真,室韦、兀惹,铁骊诸部官民,凡是已经归降或被俘获逃跑而又归还者,皆不治罪。其酋长仍保留官职,且在生活上要予以妥善安排,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有违背者,军法处置!”
    他的声音犹如洪钟般在营帐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霸气。
    传令兵得令后,如离弦之箭般飞奔出营帐。随着诏令的迅速传达,各归降部族的反应截然不同。在一处临时营地,几位契丹族酋长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而忧虑。
    其中一位年长的酋长,名叫耶律察罕,胡须花白,满脸沧桑,眉头紧皱成一个“川”字,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金太祖的诏令虽看似宽厚,可我等归附之人,终究是外来者,不知能否在这大金安稳度日,不受歧视。”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酋长,名叫耶律雄武,一脸愤懑,忍不住接口道:“是啊,此前听闻金人大都凶悍好战,对归附者未必能真心相待,不知这诏令是否只是一时之策,待局势稳定便会翻脸不认人。”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目光坚定的渤海族酋长,名叫大延琳,站了起来,他环顾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
    “我观金太祖为人豪爽仗义,言出必行。如今他既下此诏令,想必不会食言。且我等已归附金朝,与其整日忧心忡忡,不如暂且相信他,看看日后如何。若真能在大金过上安稳日子,也不枉我们做出归附的决定。倘若贸然反抗,恐怕只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众人听后,皆陷入沉思,微微点头,神色间虽仍有疑虑,但也多了几分无奈与期待。
    在另一处营帐,一位被俘获后又归还的女真族将领正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本以为自己此番定是死路一条,没想到金太祖竟如此宽宏大量,不仅不治我罪,还保留我官职。从今往后,我这条命便是大金的,定当肝脑涂地,为大金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前来宣诏的官员微笑着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能有此心便好,陛下仁德,只要真心归附,大金定不会亏待你。日后在战场上,你可要奋勇杀敌,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将领重重地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与感激。
    时光流转,到了天辅二年,即公元1118 年,春寒料峭,残冬的余寒仍在世间徘徊不去。
    大地虽已开始萌动,嫩绿的新芽却还在小心翼翼地从枯黄的草丛中探出脑袋,似在畏惧这尚未消散的寒冷。
    金太祖身着厚重的披风,独自站在一处高地上,目光远眺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便是新归附的各族百姓的聚居地。
    他神情凝重,心中感慨万千:“这些百姓历经战乱之苦,背井离乡,如今归附我大金,我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感受到我大金的仁德,方能真正收其心,稳固我大金的根基。”
    转身对身旁一位跟随多年、忠心耿耿的大臣说道:“传我令,凡是新降附的各族人民都要加以安抚,发给官粮,使他们衣食无忧,切莫惊动骚扰他们。各级官员务必将此事办好,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其中一位年长且颇具威望的大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仁德,如此善待百姓,百姓们定会感恩戴德,我大金必将民心所向,国势昌盛。这天下,迟早是我大金的。”金太祖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大金未来的繁荣昌盛。
    在一个小镇上,金朝的官员们正忙碌地发放官粮。百姓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脸上既有对食物的渴望,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感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形佝偻,拄着拐杖,颤抖着双手接过粮食,眼中噙满泪水,对着官员们深深地鞠躬,声音颤抖地说道:
    “多谢大金皇帝的恩赐,让我们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愿大金皇帝万岁,大金国运昌盛。”
    官员微笑着搀扶起老者,亲切地说道:“老人家,这都是陛下的旨意,陛下心系百姓,以后大家在大金定会过上好日子。只要你们安心生活,大金不会亏待你们的。”旁边一位年轻的母亲,怀中抱着孩子,眼中满是感动,轻声说道:“希望以后孩子能在这安稳长大,不再受战乱之苦。”
    为了集中全力对付辽贵族,金太祖对高丽、西夏和北宋采取了友善的态度,力求维持良好的关系。在处理与各方的事务中,金太祖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谋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