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伏击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三寸人间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凌云青路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再嫁谢谢余生有你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第149章 伏击
    当他们策马奔出数十丈远之时,那些流寇才举着火把策马追来。
    然而谢文他们骑的都是千里良驹,那些流寇纵然群情激奋,但仍然毫无作用,只能望着谢文等人消失在黑夜之中,黯然怅叹。
    “祭酒遭人冷箭,我等又未拿住贼人,这下该如何是好?”
    “料想这些狗贼定然是官府爪牙,不如我们就在此驻军,即刻遣人回禀大祭酒,请他亲自率军前来,攻打郡城,为祭酒报仇!”
    “对!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了他们!要让官府的狗贼血债血偿!”
    “咱们本来就是要前去攻打郡城,何必要等到大祭酒前来?我看不如趁官府兵少,大军速进,先攻郡城,待大祭酒援军一到,正好破城!我等也好因此立功!”
    “此言甚是!我同意先行进军!”
    “我也同意!”
    “速进为宜!”
    “既然如此,我们回去找另外几个头领商议一番,若均无异议,明日一早,便进军攻打郡城!”
    “好!走!”
    ……
    谢文等人则是一夜未曾停留,快马往郡城赶了回去。
    寅时初,他们就来到了北城城门之下。
    此时城门未开,守城之人,又不是谢文帐下士兵,他只得放声高呼道:“我乃宣威将军谢文,速开城门,放我进城!”
    城楼上的收兵闻言,伸头看向城楼下,正色道:“上官早已交代,如今有反贼作乱,城门不得擅开,我等不识得将军,不知将军可有印信,能让我等验明身份?我等验看无误之后,方可开门。”
    闻言,谢文没有迟疑,当即从怀里掏出了谢安配发给他的铜印,朝城楼上的士兵高声喊一声“接好了!”便猛力将铜印给抛了上去。
    他带兵来时,从南门而入,带人出城探查敌情时,又是从东门而出,绕道走上了北门外的官道去探查,这里的士兵不认得他,倒并不是什么怪事。
    那士兵接了铜印,在火把下仔细看了几遍,确认无误,然后朝谢文喊道:“将军稍待,小的这就下来开城门。”
    不一会儿,城门洞开,两队士兵站在门内,举着火把,夹道欢迎着谢文进城。
    谢文策马入城,拿回铜印,然后问道:“城楼之上,防御所用兵械器具可曾备足?”
    那士兵闻言,不由得一愣,没想到堂堂将军,竟也会问他一个小小兵卒兵械器具的情况。
    不过他只是稍稍一愣,便连忙回道:“回禀将军,城楼上所备兵器,足够两三百人使用了。”
    “仅够两三百人?四个城门,都是如此情况?”谢文不由得一脸吃惊地问道。
    那士兵闻言,不由得露出一脸疑惑的神情,暗道:“难道两三百人的兵器,还不足够?”
    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口,只是肯定地答复了一声:“是。”
    见状,谢文也不再问,一本正经地吩咐道:“关上城门,好生巡守,我去也。”
    说罢,他便策马进了城,穿过城中街道,来到南城他帐下士兵驻营之处。
    回到营帐之中,他一脸严肃地朝众人吩咐道:“此时距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你们都各自赶快回营安歇,明日鸡鸣声起,就起来听候吩咐,听清楚了吗?”
    “诺!”
    众人答应一声,连忙离开,回了各自营帐。
    等众人离去,谢文躺在床上,眉头微皱,轻声呢喃道:“我的朱太守,你还有多久才能赶来?”
    ……
    时光飞逝,谢文只感觉心神宁静了不过片刻,便听到了鸡鸣声响起。
    他既然下了命令,自己自然不能赖床不起。
    他揉了揉眼,撑起精神,翻身下床,用冷水搽了把脸,穿上衣裳,套上盔甲,然后便走出了营帐。
    军营之中,一众士兵看到谢文身穿盔甲,神情严肃,目光睥睨,都感觉到了将有大事发生,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放下手中的事,依旧是该巡逻的巡逻,该操练的操练。
    只见谢文走到伙房,简单吃了点早饭果腹,便带着一百个荷甲执兵的士兵,朝太守府走去,替换了太守府衙的防卫。
    不过他并没有进太守府衙,而是将腰上佩剑取下,杵在地上,端坐在府衙门槛之上,等候着还没有前来理事的太守府衙署僚。
    这个时候,那些署僚本来应该才起床不久,正悠闲地吃得早膳,但今天,他们却无法再享受那般自在的悠闲了。
    因为被谢文驱赶的那些太守府衙守卫,此时全都跑到了各自的靠山那里报信去了。
    过了没多久,以主簿沈泉为首的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书佐等太守府署僚以及被他驱赶的守卫全都赶来了太守府衙之外。
    见到谢文身穿盔甲,手拿长剑,沈泉等人不由得暗自心惊,悄悄商议一番,由沈泉上前问道:“将军带甲执兵,驱逐太守府守卫,又占据衙门,是何用意?”
    谢文提剑起身,正色道:“若不如此,恐怕等到吴兴城破,我也不能一次见到诸位!”
    “吴兴城破?将军此言何意?”沈泉吃惊地问道。
    对一家老小都在吴兴城的沈泉来说,一听到“吴兴城破”四个字,便让他已顾不得去想谢文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了。
    “昨日我出城探查乱贼军情,于城外不到百里处,发现了数千贼寇,我看早则今日,最迟明日,那数千贼寇就将兵临城下,而如今四门防守之卒,皆不过数百,每处城门所备兵械器具,又仅够两三百人之用,面对数千贼寇,如何能奢望守住此城?!”谢文正色道。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惊,不由得面露慌张之色。
    沈泉虽然也满脸担忧,但却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地道:“城中防守之兵,虽仅有一千,但将军已援军五百,且郡城坚固,易守难攻,如今朝廷已派大军征讨,若坚守不出,静待援军,贼寇未必就能破城吧?”
    闻言,谢文不禁笑道:“如此说来,沈主簿是颇有信心能够守住此城了?!”
    沈泉紧皱眉头地问道:“将军此言何意?”
    看到谢文脸上的笑容,他的心头一时间不禁生出了极为不好的预感。
    谢文笑道:“既然沈主簿有信心守城,那我就无后顾之忧了!我将带兵出城,于城外埋伏,伺机偷袭敌军,挫其锐气,守城之任,就交由沈主簿全权负责了!”
    在他看来,如果死守城中,面对贼寇大举来攻,他们几乎将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朱序大军迟迟不来,等待他的,无疑是城破兵败。
    而目前贼寇未至,他又已经找到了伏兵的绝佳位置,若提早前去埋伏,定然可以打贼寇一个措手不及,就算不能一击将贼寇击溃,但也可以缓解守城的压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只要布置得当,这样做就可以保全他的力量,不至于让他首次出师,就大败亏输,对他的名声造成恶劣的影响。
    只是他怕城中防守力量太弱,无法抵挡贼寇最初的几轮凶猛进攻。
    到时城破之后,沈泉等人又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现在沈泉既然说坚城可守,他也就可以坦然地实施他的计划了。
    毕竟在场的证人可不要太多。
    沈泉闻言,登时一愣,连忙道:“将军率五百弊卒,出城埋伏,何异于羊入虎口?我劝将军还是坚守待援,不要做此冒险之举!”
    闻言,谢文倒半点不怒,微笑道:“沈主簿但请守好城门便是,至于我是羊入虎口,还是出奇制胜?就不劳沈主簿操心了!”
    说罢,他向前走了两步,朝站在台阶下的一众太守府衙署僚道:“贼寇攻来,是早晚之事,我劝诸位还是多征发城中百姓,拿出库藏,好生守城,要知道一旦城破,你们可就过不上以往那种悠闲的日子了!”
    话音一落,他便朝守在太守府衙内外的士兵下令道:“咱们走!”
    众士兵闻令,当即跟在谢文的身后,离开了太守府衙。
    而沈泉等人站在太守府衙门口,看着骑在马背上的谢文远去的身影,渐渐交头接耳了起来。
    “似此等乳臭未干之小儿,不知深浅,胡乱用兵,必将大败亏输,身首异处!”
    “早听闻陈郡谢氏虚诞轻佻,无领兵之能,如今看来,果非虚言!”
    “一个小小的宣威将军,就敢在府衙门前耀武扬威,目无官长,活该跑去送死!”
    “就是!我还以为他有什么守城妙计,原来只是送死之计,真是笑煞人也!”
    ……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讥讽鄙视着谢文之时,沈泉忽然大声道:“好了!都别在此聒噪了!他虽然年轻气盛,但所言未必没有道理,尔等还是速速派人,到城中征发百姓,多一人守城,贼寇攻城,就难上一分,咱们也更安全一分!都听明白了吗?”
    闻言,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一番,最后倒无人反驳,全都拱手为礼道:“诺。”
    一时间,太守府衙之外,又重新恢复了安静,太守府衙之内,也再次变得空空如也。
    太守府的所有署僚,都各自带着人去征发城中百姓出力守城去了。
    ……
    至于谢文,回营之后,便让所有士兵都带齐足够五日吃用的干粮,然后全副武装地出了城。
    这一次,他是从北城出发,只走了二十多里路,就来到了刘三此前所说的可以藏人的小山之处。
    那小山并不大,只有方圆七八十丈大小,二三十丈高,但树木葱茏,要藏下他这五百人,却是绰绰有余。
    小山的西边,是宽阔的官道,官道之上,有近十丈高的陡峭山壁,应当是修官道之时,为人所凿成的。
    小山的东边是一条两丈余宽的小河,北边和南边,则是开阔的田地。
    谢文命人将马匹拴在靠近东北边距离山脚不过数丈的山坡之上,藏于密林之中,留了二十人看守。
    然后他又带着人在山的东面砍伐了些许树木,凿了些许山石,搬到西面,用作偷袭的“兵器”。
    一切准备停当,谢文只留了几人侯察道路情况,便下令其余士兵就地歇息,养精蓄锐,准备迎敌。
    道路上一日平静,不见贼寇踪影。
    当夜,在距离谢文埋伏之处不远的地方,再一次亮起了冲天的火光。
    谢文见了,不由得暗自一喜:“总算是要来了,还好没有让我丢脸。”
    不过他虽然心中惊喜,但却不敢有丝毫放松,连忙下令道:“传令下去,贼寇将来,明日天一亮,便戒严备战,贼寇经过之时,没有听到金鼓之令,谁也不准妄动!”
    “是!”
    传令兵闻令而动,很快就将谢文的命令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他们望着远方闪烁的火光,不禁心跳加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感到紧张且激动。
    ……
    次日,拂晓。
    昨夜闪烁火光的地方,又冒起了炊烟。
    而埋伏在小山之上的一众士兵却只能吃着手里冰冷的干粮。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那一缕缕炊烟,心中不由得升起了无限的嫉妒与愤恨。
    没有人愿意在这寒冷的冬天露宿于野,还吃不到一口热饭。
    但为了平息叛乱,为了建功立业,为了保住他们身后的吴兴郡城,他们选择了服从。
    而那一缕缕炊烟,无疑在此刻将他们心中的嫉妒和愤恨都转化成了力量与渴望。
    只待谢文一声令下,他们就将如山洪倾泻一般,将全部怒火都发泄在那些聚众为乱的寇贼身上。
    从那炊烟飘散处到小山,不过十余里地的距离,巳时初,那群来势汹汹的贼寇就出现在了小山之下的官道之上。
    看着连绵两三里的贼寇队伍,谢文并不急着下令进攻。
    直等到贼寇大军走过,只剩下差不多一千的贼寇刚好进入小山的范围时,他才将手扬起,朝一旁拿着金鼓的陈二虎道:“击鼓!”
    陈二虎闻令,猛地扬起手中鼓槌,以极快的速度在金鼓上敲击了起来,然后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杀啊!杀啊!杀啊……”
    一众士兵听到金鼓之声,便各司其职开始了进攻。
    有的推下滚木,有的扔下块石,而更多的,则是不停地向官道上的贼寇抛射着已经“淬毒”的利箭。
    当然,谢文也没有闲着,他张弓搭箭,朝着那些身穿盔甲、以及骑着马的流寇不停射出夺命利箭。
    只一瞬,官道之上便有如箭雨笼罩,那些来不及反应的贼寇顷刻间便死伤上百。
    道路之上,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当几轮箭雨过后,贼寇便已死伤数百,尸身占满道路。
    但与此同时,走过了小山攻击范围的贼寇也反应了过来,开始前队改后队,从南面朝小山猛扑而来。
    而另一边,那些侥幸逃过第一轮攻击的贼寇,也聚成一股力量,开始往北面撤退,进而朝小山攻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