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得耗费多少银两啊!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三寸人间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凌云青路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再嫁谢谢余生有你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这三个家伙,一大早就把他折腾得够呛,连觉都没让他睡好。
    还有一个突然闯进来,大呼小叫的,简直想把人吓死。
    长此以往,谁受得了?
    “我不大声喊,咱们的国库怕是要让你掏空了!哪有这么败家的?
    难不成花的不是你的钱,你就觉得无所谓?
    之前那些建议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想出这种馊主意!”
    朱元璋说话时,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
    但屋内几人看向他的眼神却有些怪异。
    老朱的话里透露出的信息实在太多!
    “陛下,您刚才是在偷听?
    您可是皇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怎么能干这种没水准的事?”
    韩成这话一出口,轮到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愣住了。
    朱棣和朱标看着韩成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位英雄。
    觉得韩成真是胆大包天!
    他二人即便察觉到父皇在做什么,也只会装作不知,绝不会点破。这样父皇便不会陷入尴尬。
    然而韩成竟当着父皇的面,把这事给说了出来?后世人竟有这样的直率吗?
    朱元璋选择在此时推门而入,也有他的考量。凭他的身份地位,他认为即便被人发现,也不会有人挑明。只要没人挑明,那就等于没发生,他也无需感到尴尬。
    可谁能料到,会遇到韩成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在感到尴尬的同时,朱元璋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自己太过大意了,之前已经吃过这小子的亏,知道这家伙与众不同,怎么又下意识地把他当作普通的大明臣民看待了呢?
    强忍尴尬,朱元璋神情严肃地摇头道:“没有!咱们堂堂**,怎会做那种丢脸的事?别胡说!
    是我们听到外面声音太大,在寿宁宫外都能听见!”
    看着朱元璋一本正经地胡搅蛮缠,韩成忍不住嘲讽道:“哎呀,照陛下这么说,我们三个岂不是成了移动扩音器?比音响还夸张。
    做了就做了,说出来我们也不会笑话你,何必这么紧张?”
    朱元璋压住想踢韩成一脚的冲动,一本正经地说:“胡说什么?做皇帝的事,怎能算错?
    难道没听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我家,无意中听到些话,怎能说是错?
    读书人的事不算偷吧?”
    韩成看着朱元璋脸不红、气不喘,丝毫没有尴尬的样子,默默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真是饱经风霜的人,脸皮果然够厚!
    “行了,别扯远了,回到正题。你说的那些,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但最后一条免费更换新钞票绝对不行!
    胡惟庸之前就说过,宋元也是这么做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行事,肯定没错!”
    朱元璋不愿在自己涉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于是迅速转入正题。
    “这件事早已有之,难道就能证明是对的?元朝也有,所以元朝才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朱棣看见韩成竟敢在这件事上顶撞父皇,还直言元朝短命而终,顿时瞠目结舌,眼中满是震惊。
    这韩成胆子太大了!
    竟敢如此直白地对父皇讲话!
    记忆中,哪怕是自己的长兄,也不敢这样跟父皇说话。
    朱棣心中惊惧,悄悄向旁边挪了一步,生怕卷入其中。
    “你!”
    朱元璋被韩成驳得哑口无言。
    “陛下,您可是爱民如子?”
    韩成见正面交锋无望,决定换个方式。
    “这是当然!”朱元璋回答得斩钉截铁,随即昂首自豪。
    “既然陛下爱民如子,为何又要剥削百姓?
    我从您的行为中看不到半点爱民之心!”
    “你血口喷人!我们怎会坑害百姓?!
    我们驱逐鞑虏,让多少百姓得以生存,免受欺凌!
    我们开创先例,允许百姓直接上京告状!
    我们担心他们不懂法度,被官吏欺压,特意安排人讲解大明律!
    我登基以来,处死了多少贪官污吏?
    就连韩国公主持修建中都时,发现他欺压百姓,立刻叫停。
    为此不惜与多位旧友反目成仇!
    你竟说我不爱民?!”
    韩成提及别的,朱元璋尚能忍受,但若说他不爱民,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他自认为即位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百姓。
    历史上像他这般为民着想的人实在罕见。
    如今韩成竟出此言,他怎能认同?
    “陛下,既然您如此爱民,为何又做出残害百姓的事?
    而且还是全国性的残害!”
    韩成无视朱元璋列举的一系列善政,专挑一处攻击。
    “你说说,我究竟如何残害了全体百姓!
    今日你必须把话说清楚!”
    朱元璋怒不可遏,双眼紧紧盯着韩成,气势逼人。
    看着朱棣又悄悄向旁边移了一点。
    韩成却毫不退让,直视朱元璋说道:“宝钞一旦破损,你却不让人免费换新的,一贯钞要收三十文的手续费,这不是残害百姓的行为吗?
    你知道百姓赚钱多么不易。
    辛苦攒下来的钱,舍不得花,等到破损时去换新钞,结果平白无故就少了三十文。
    若是不换,所有钱都作废,损失更大。
    这就是为何许多人不愿使用宝钞的原因!
    铜钱不同,百年后一贯还是一贯,不会因为损坏而减少价值。
    而你发行的宝钞呢?
    别说贬值带来的损失。
    就说破损的宝钞换新钞需三十文,按两三年便破损的速度计算,几十年后一贯钞就没了!
    辛苦挣来的钱,一分没花,就被你一次次夺走,你还能说不是在伤害天下百姓?
    爱民如父?有你这样的吗?”
    韩成情绪激动,对着朱元璋详细分析经济问题。
    原本愤怒的朱元璋听完后,愣住了。
    他之前从未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听韩成这么一说,恍然大悟。
    “可是,印钱也是要花钱的。
    每张钞票的制作成本和人工费很高,当初胡惟庸跟我算过这笔账。
    一贯钞收三十文正好合适……”
    朱元璋仍在辩解,并把已故的胡惟庸搬了出来。
    韩成摇头:“刚开始印钞确实成本高。
    但一旦准备充分,大规模生产后,成本就会迅速降低。
    如今成本真还那么高吗?
    你只是舍不得投入!
    允许你把纸张变钱,从百姓那里白白取物。
    却不准给百姓免费换坏的宝钞?
    还自称爱民如子?”
    其余的话暂且不论,单凭这一招,就不知有多少黎民会在背后对你斥骂!
    倘若此事不撤销,日后宝钞遭遗弃已是注定之事。
    皇上,您也不愿看到宝钞沦为废纸吧?”
    韩成此言,让朱元璋的脸色变幻莫测,青一阵白一阵。
    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片刻之后,朱元璋长叹一声:“这胡惟庸!当真该死!杀了他的头也算值得!
    当初居然设下如此陷阱,引朕掉入其中!
    罢了!罢了!
    朕稍后便颁布诏书,自今日起,若宝钞损坏,可免费换取新钞!”
    韩成听罢,心中暗暗冷笑。
    此事虽说是胡惟庸挖下的陷阱,但若非您自己心存小算计,被那农家出身的小见识占据主导,又怎会答应?
    当然,这样的念头韩成只敢在心底琢磨,绝不会出口。
    此刻,朱标与朱棣均是无话可说,完全被震慑住了。
    怔忡片刻后,朱标快步上前,向朱元璋深施一礼:“孩儿代天下百姓叩谢父皇的大德!
    有了父皇这道旨意,天下百姓定会感恩戴德,不知会欢喜到何种地步!”
    朱标由衷喜悦,对韩成更是钦佩不已。
    这件事,他早就盼着施行,但父皇始终不肯。
    为此他忧愁许久。
    不曾想,韩成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父皇的态度彻底扭转过来,发布了这般旨意!
    简直堪称奇迹!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伸手扶起儿子。
    笑呵呵地道:“朕之前是被胡惟庸误导,才犯下这等过错。
    如今既已知晓,当然要改正!”
    嘴上虽这么说,但想到今后要无偿为天下人更换新钞,朱元璋依然心疼不已!
    这得耗费多少银两啊!
    至于朱棣,此刻看着韩成的眼神,仿佛在打量一个怪物!
    他并非没见过狂妄之人,但在父皇面前如此放肆的,还是头一回见到。
    朱棣心中震撼,父皇竟然对韩成的表现如此宽容,甚至接受了韩成的建议,准备将来免费替百姓更换破旧的宝钞。这消息令人难以置信。
    朱元璋慈爱地拍拍朱棣的肩膀,笑容满面,但那力度却让朱棣隐隐作痛。他感受到的父爱竟让他差点落泪,尽管屋内还有三人,却唯独他在承受这份“关爱”。
    朱元璋转向韩成,语气严肃:“老四在场,你有何良策能让大明国库充盈?即便日后解除金银之禁,也不必担忧匮乏。”
    韩成深知朱元璋迫切需要对策,但朱元璋随即警告,若言辞不当便要施以廷杖。朱元璋目光闪烁,提醒韩成勿提滇铜之事,因他早已觊觎西南铜矿。
    朱标听后大惊,怀疑父亲是否故意刁难韩成。此前他对韩成提到的方案一无所知,此刻得知父亲点明滇铜,才明白韩成所指正是此法。然而父亲抢先否决,显然是有意给韩成难堪。
    太子进言道:“父王,此法万万不可。韩成虽言辞稍显失当,但他所献之策实为治国良方,尤其针对宝钞贬值问题,成效显着,功大于过。”
    朱标出面调和,不愿见父亲行事太过偏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