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洞穴探险3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牧神记星空古路姬紫月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

    杰克借助工具,小心翼翼地贴近壁画,从背包中取出放大镜和便携式光谱仪。
    “这些颜料里检测出孔雀石和蓝铜矿的成分,是古埃及人常用的矿物颜料。
    混合的粘合剂里,有拉拉尼岛特有的树胶成分。”
    杰克兴奋地说:“说明这些壁画是古埃及人与岛上原住民合作完成的。
    也就是说,拉拉尼岛历史上有古埃及人生活过。”
    拉拉尼岛本来就是非洲西海岸的一座海岛,从地理上,距离埃及一千多公里,不近,但也不远。
    古埃及人来到拉拉尼岛,也完全有可能。
    李恨水用英语问杰克:“这洞穴里会有华夏人的痕迹吗?”
    杰克摇头道:“没发现,至少现在没发现,华夏距离这里太远了!
    在当代,世界就是地球村,但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人远渡重洋,来到非洲西海岸,难于上青天。
    当然,在近代,你们郑和下西洋来过非洲。”
    李恨水很希望洞穴里出现华夏人的遗迹。
    虽然杰克说不太可能,但他认为还是有可能的。
    在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来过非洲。
    在此之前,有没有华夏人来过非洲?
    答案是有的。
    万晓雅突然大叫:“你们看,这里的壁画,明显是华夏唐朝时的仕女图,还有唐三彩图!”
    李恨水惊喜万分。
    还真的是!
    果然,一幅描绘着唐代仕女的壁画映入眼帘,画中女子身着襦裙,广袖飘飘,发髻间簪着金钗,身旁摆放着色彩绚丽的唐三彩骆驼俑与胡人俑。
    壁画旁还刻着几行模糊的文字,虽然部分已被岁月侵蚀,但依稀能辨认出“宝应”“杜环”等字迹。
    李恨水平日里也喜爱看一些历史书,一下子就看出名堂:“这是杜环在岩壁上作的画!”
    万晓雅问:“杜环是谁?”
    李恨水介绍道:“杜环是唐代着名旅行家。
    唐天宝十年,杜环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
    此后的十多年间,他在西亚、非洲旅行,写了《经行记》一书,是有历史记录最早涉足非洲的中国人之一。
    想不到,杜环还来到拉拉尼岛,并在这里作画。
    这说明,这座洞穴,古代人并不难进去。也许那时没有像现在这么茂密的树木。”
    李恨水接着说:“《经行记》原书失传。
    但杜佑在《通典》卷一百九十三《边防典》摘引数段,约一千五百字,让后人能看到《经行记》的一部分。”
    万晓雅突发奇想:“我们会不会在这座山洞里找到《经行记》原本?”
    李恨水说:“在《通典》的记载中,杜环详述异邦风土人情,但缺失最为关键的归途章节。
    如果能在洞穴内发现《经行记》原本,将能填补唐代中外交流的空白,让我们得以发现这一失传已久的旅行游记原本。”
    再往前走,洞口越来越小,小到只有洞穴入口那般大。
    有一个向上的陡坡。
    如果不上这个陡坡,那就只能原路返回。
    到目前为止,洞穴只有一个方向向前,里面没有错综复杂的洞穴。
    但这只是刚刚进入洞口。
    陡坡非常陡峭,接近九十度。
    但陡坡有台阶,人工开凿的痕迹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发现壁画,会觉得很诧异。
    在见过那么多的壁画后,反过头来看看人工开凿的陡坡台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杰克说:“从壁画和台阶看,古人上去过。
    古人都能上去,精心准备的我们更能上去。”
    有粗糙的台阶,但没有扶手,坡度太大,向上去并不轻松。
    陡坡大概有五六十米。
    终于,所有人都安全爬上陡坡。
    人们见到的,是一个大厅。
    大厅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得多。
    这块地域,相对平坦,地面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大厅地面上,有很多光洁如玉的穴珠。
    无数根纯白石钟乳如冰晶森林般亭亭玉立于其中。
    用强光手电筒向上照射,穹顶高达上百米,众人的惊呼在大厅里久久回荡。
    穹顶垂下的石钟乳与地面生长的石笋遥相呼应,有的如利剑倒悬,有的似玉柱擎天,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眼前的钟乳石石柱,几个人合拢都抱不过来,高达几十米,表面凝结着珍珠般的水珠,在灯光下发出夺目的光芒。
    汉斯兴奋地手舞足蹈:“这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洞穴!全世界最罕见的!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钟乳石!”
    大厅东南角的岩壁上绽放着大片石花,就像孔雀开屏。
    这些石花并非白色,而是呈现出瑰丽的孔雀蓝与玛瑙红。
    杰克轻轻刮下微量样本,用光谱仪检测后,惊呼道:“天呐!这些石花里含有罕见的萤石与蓝铜矿混合结晶,在特定温度下会产生荧光反应!”
    汉斯断定:“这个洞穴最早形成于4.8亿年前的奥陶纪!”
    更令人称奇的是生长在石笋顶端的石枝,宛如珊瑚礁般枝桠交错,每根细枝上都缀满了晶莹的石葡萄。
    此外,石珊瑚、“鹅管”、云朵石、纺缍石等随处可见,让人眼花缭乱。
    石珊瑚像是从海底世界挪移至洞穴中,形态各异,有的如鹿角,有的像蘑菇。
    在石钟乳下方,一根根细长如吸管的“鹅管”垂挂着。
    “鹅管”管壁薄如蝉翼,最细处不过小指粗细,长度却能达到半米甚至更长。
    靠近岩壁的位置,大片云朵石堆叠在一起,约有半个篮球场大小。
    这些石头表面凹凸不平,形状就像天空中翻涌的云层,颜色呈深绿色,就像绿色的玉石。
    大厅中央,十几根巨大的纺缍石非常显眼。
    这些纺锤石形似古代纺织用的纺锤,上粗下细,十几米高,底部两个人合抱都不一定抱得过来。
    石珊瑚旁生长着细长的石枝,石枝上点缀着石葡萄;鹅管下方是逐渐生长的石笋,石笋顶端又绽放出石花;云朵石与纺缍石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世界。
    李恨水蹲下身,捡起一颗掉落的穴珠,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他望着眼前壮观而又神秘的景象,不禁感叹:“杜环当年来到这里时,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景象吗?
    他又在这里写下了怎样的故事?感谢古人没有破坏这些奇观!”
    很多人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座洞穴里隐藏的秘密,或许才刚刚开始展露一角。
    (本章后半部分洞穴景观部分根据新闻改编:贵州发现4.8亿年“地下水晶宫”,可以搜索,照片非常震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