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伤寒论》中的溶媒

推荐阅读: 兽魂无双最强篮下霸王玄幻:开局签到燕云十八骑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仙逆垂钓之神周玄机姜雪笑傲之问道巅峰我修锤子仙陈元昭许瑾瑜

    叶青云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解释道:“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水更多地吸收天阳之气,从而减少水本身的阴寒之性。不过呢,关于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机制,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叶青云继续说道:“根据现代的一些研究成果,人们对于甘澜水的制作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水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子簇的结构大小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使得水分子更容易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相结合,并顺利进入细胞内部。一旦进入细胞,它们就能参与到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水的生物学利用率,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
    叶青云顿了一下,接着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甘澜水的制作方法是以物理方式使水中含有大量细小的溶解氧,甚至使其达到饱和状态。这样一来,在中药煎煮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能够促进药材的氧化分解,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最后,叶青云提到:“另外,也有人根据《灵枢·邪客》中‘以流水千里以外者’的描述进行推测,认为长流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细菌含量相对较低,而长期静止不动的存放水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则较高。”
    “对啦,叶院长,我在阅读《伤寒论》时,注意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溶媒,除了甘澜水,还有麻沸汤、沸汤、热汤、潦水、泉水、清浆水等等。这些溶媒在中医理论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用途,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功效。”李星竹插嘴。
    “首先来说说‘沸汤’吧,根据《荀子·议兵》中的记载:‘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这里的‘沸’指的是滚烫的液体。而在《论语·季氏》中也提到:‘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里的‘汤’则是指热水、沸水。所以,从这些文献中可以推断出,‘沸汤’实际上就是指沸水。”
    “医圣张仲景认为,‘沸汤’、‘麻沸汤’和‘热汤’这三者指的是多次煮沸的水。这种水具有气薄、性温、味甘的特点。气薄意味着它的能量比较温和,不会过于浓烈;性温则表示它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可以起到温通的作用;味甘说明它的味道甘甜,相对来说比较平和。”
    “麻沸汤在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方中的应用方式颇为独特。这两方的原文都明确提到:“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这意味着在使用这两首方剂时,对于大黄、黄芩、黄连等药物的处理并非采用常规的煎煮方法,而是用煮沸的水浸泡这些药物一小会儿,然后迅速过滤掉药渣,留下药液,最后温热后服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这些药物中清扬的药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清心下热结、消除痞满的作用。”
    “而沸汤在理中丸、文蛤散以及治食犬肉不消成病方中的应用,则主要是用于“和丸”或“和散”。具体来说,就是用沸汤将丸剂或散剂溶解开来,使其成为易于服用的药液。”
    “而热汤应用于瓜蒂散、瓜蒂散原文曰:“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即用热汤煎煮香豉,取香豉汁和散,这里或许亦取热汤气薄清扬之性,有助于此方涌吐。
    ”至于潦水,潦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含义。在《礼记·曲礼上》中提到:“送葬不避涂潦”,这里的潦指的是道路上的积水。而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则记载:“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这里的潦显然也是指庭院中的积水。“
    ”综合这些记载可以推断,潦水就是地面上所积聚的雨水。潦水在中医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被应用,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的病症。这种病症的病机是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同时又有风寒束表的情况。”
    “古代的医家们大多认为这种病症是由湿热引起的,而潦水具有无根易涸的特性,他们推测潦水的味道淡薄,不会助长湿气,因此适合用于治疗这种病症。例如,成无己说:“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中国医学大辞典》也提到:“潦水,甘,平,无毒。……并宜煎调脾胃、祛湿热之药,此水微薄而不助湿热”。
    “那院长,既然潦水可以用于或为湿热、或为寒湿,但是《伤寒论》中有此病机的药方有许多,可是为何偏偏只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被应用有呢?”李星竹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继续追问道。
    院长微微一笑,解释道:“从治疗的角度来看,黄疸的‘黄’,要么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要么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比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消石矾石散、栀子大黄汤、猪膏发煎、茵陈五苓散、大黄硝石汤等方剂,都是通过大小便来排出‘黄’的。显然,潦水更适合用于那些想要通过汗液排出‘黄’的方剂中。而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大小便来排出‘黄’的方剂来说,自然就不适合使用潦水了。”
    至于泉水,它实际上是一种地下水。这种水源在中医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百合病的汤方中。百合病是一种以心肺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的病症,而泉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以及滑石代赭汤等方剂中,其煎药法的前半部分都有这样的描述:“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这意味着,首先需要用泉水来煎取百合的药汁。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泉水来煎药呢?一种观点认为,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而泉水具有清凉甘润的性味。使用泉水煎药,可以借助其清凉之性来清润心肺,降低体内的热气,同时还有利小便的作用,从而增强百合等药物的疗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盐,这些成分可能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百合病患者的心烦、失眠等症状。
    “而清浆水是指河南南阳地区用小麦、绿豆或红薯等食材发酵后得到的酸浆。这种酸浆在某些方剂中也被用作煎药的溶剂,可能具有特定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