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苓桂枣甘汤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 妙医圣手、 周玄机姜雪、 最强篮下霸王、 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陈元昭许瑾瑜、 兽魂无双、 末世超级农场、 垂钓之神、 笑傲之问道巅峰、
叶青云刚回到科室,李星竹便急忙问道:“叶院长,你看出了病人有什么问题了吗?”
叶青云微微一笑,李医生,你应该是参考了《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李星竹看着叶院长,连连点头。
叶院长微微一笑,说道:“李医生,你想过没有,你用了药后,但是病人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用药的方法了。”
李星竹连忙请教:“叶院长,那您说该如何用药呢?”
叶青云爽脆的回答道:“李医生,你把你原先的方子中的白术去掉,然后再加大枣。”
李星竹一听,脱口而出:“叶院长,这是苓桂枣甘汤吧?”
叶院长露出赞赏的目光,点头道:“没错,这正是《伤寒论》65条中的苓桂枣甘汤。”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因发汗过多导致的水气上逆,出现脐下悸动、欲作奔豚等症状。”
李星竹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道:“叶院长,您对《伤寒论》的理解真是太深刻了!”
叶院长微笑着说:“李医生,你也很不错啊,《伤寒论》都能背得这么好。”
李星竹的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从听了叶院长的教诲,我们全院的医生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中医经典,所以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吧。”
叶青云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能辩证出病人有水气,这一点是正确的。既然是水气上冲,那你用药后为何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呢?我就思考,会不会是你在切脉时出现了一些小的偏差。”
他稍稍停顿,让梁无忌有时间消化他说的话,然后继续道:“所以,我刚才特意去看望了那位病人,主要目的就是想亲自切一下他的脉象。果不其然,我发现病人的脉象是沉弦,而非你所说的沉紧。”
一旁的梁无忌面露疑惑,追问道:“叶院长,可是《伤寒论》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对应的脉象是沉弦啊?”
叶青云微微一笑,解释道:“嗯,确实如此。然而,我们需要明白,奔豚这种病症,实际上是肝脏的邪气所致。而弦脉,正是肝脏的脉象特征。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
梁无忌似乎还有些不解,继续问道:“那么,这个苓桂术甘汤中脉象沉紧又该如何解释呢?”
叶青云耐心地解释道:“脉象沉紧,其中的‘沉’表示病在里,同时也主水病。这是中医脉象学中的基本原理。”正如(金匮要略·辨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而紧脉主有寒,所以脉沉紧正是体内有水寒之气的水饮特征。这是心脾阳虚、水气上逆所导致的病症,治疗应当使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来温化水饮。“
叶青云接着说道:“我们在学习方剂时,必须要弄清楚方中每一味药的作用和意图。就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例,方中的茯苓具有淡渗利水的功效。”
“桂枝则能够温阳降冲,与茯苓相互配合,起到温阳化气、淡渗利水的作用。白术与茯苓相搭配,可以健脾利水;而与炙甘草相配合,则能够健脾益气。本方中的药物,温性可以化气,甘味能够补脾,燥性能够胜湿,淡味能够利水,共同发挥温阳健脾、利水化饮的功效。”
“苓桂术甘汤不仅是温化水饮的代表方剂,也是苓桂剂的代表方剂,它善于温补心脾阳气,治疗水气上逆的病症,同时也可用于治疗痰饮内留等证。”
岳冲一脸的求知,“那院长,你的意思是不是有这类疾病,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当然,如果痰湿特别旺盛的患者,可以与二陈汤或温胆汤联合使用。”
“如果眩晕症状较为严重,我是说是中焦清阳之气为水饮阻遏,不能上养头目,当患者坐起或起立时,清阳不能随体位上升而发生的眩晕,可以加入泽泻,这是借鉴了《金匮要略》中泽泻汤的用法。”
“如果同时出现面热、心烦等症状,这是因为阳气与水气相互交结所致。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
“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对于痰饮(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哮喘)、水肿(包括心源性及肾源性水肿等)、眩晕、惊悸、胃痛(胃炎、消化性疡)肠炎、带下、风湿痹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皆可应用。”
这时,陈太恒向叶青云提出自己的问题:”“院长,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陈医生,你请说。”叶青云爽快的道。
“院长,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方尾要求: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又说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院长,我对甘澜水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您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吗?”
叶青云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耐心地回答道:“这甘澜水啊,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水。当病人的病症属于寒水为患时,我们担心直接用普通水煮药可能会助长水寒之气,对病情不利。所以呢,就会采用甘澜水来煮药。”
叶青云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甘澜水还有个名字,叫做‘劳水’。它是通过将水反复搅动而得到的。”
“哦,原来如此。”陈太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追问道:“那么,这样反复搅动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
叶青云微微一笑,李医生,你应该是参考了《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李星竹看着叶院长,连连点头。
叶院长微微一笑,说道:“李医生,你想过没有,你用了药后,但是病人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用药的方法了。”
李星竹连忙请教:“叶院长,那您说该如何用药呢?”
叶青云爽脆的回答道:“李医生,你把你原先的方子中的白术去掉,然后再加大枣。”
李星竹一听,脱口而出:“叶院长,这是苓桂枣甘汤吧?”
叶院长露出赞赏的目光,点头道:“没错,这正是《伤寒论》65条中的苓桂枣甘汤。”
接着,他详细解释道:“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因发汗过多导致的水气上逆,出现脐下悸动、欲作奔豚等症状。”
李星竹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道:“叶院长,您对《伤寒论》的理解真是太深刻了!”
叶院长微笑着说:“李医生,你也很不错啊,《伤寒论》都能背得这么好。”
李星竹的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从听了叶院长的教诲,我们全院的医生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中医经典,所以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吧。”
叶青云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能辩证出病人有水气,这一点是正确的。既然是水气上冲,那你用药后为何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呢?我就思考,会不会是你在切脉时出现了一些小的偏差。”
他稍稍停顿,让梁无忌有时间消化他说的话,然后继续道:“所以,我刚才特意去看望了那位病人,主要目的就是想亲自切一下他的脉象。果不其然,我发现病人的脉象是沉弦,而非你所说的沉紧。”
一旁的梁无忌面露疑惑,追问道:“叶院长,可是《伤寒论》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对应的脉象是沉弦啊?”
叶青云微微一笑,解释道:“嗯,确实如此。然而,我们需要明白,奔豚这种病症,实际上是肝脏的邪气所致。而弦脉,正是肝脏的脉象特征。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
梁无忌似乎还有些不解,继续问道:“那么,这个苓桂术甘汤中脉象沉紧又该如何解释呢?”
叶青云耐心地解释道:“脉象沉紧,其中的‘沉’表示病在里,同时也主水病。这是中医脉象学中的基本原理。”正如(金匮要略·辨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而紧脉主有寒,所以脉沉紧正是体内有水寒之气的水饮特征。这是心脾阳虚、水气上逆所导致的病症,治疗应当使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来温化水饮。“
叶青云接着说道:“我们在学习方剂时,必须要弄清楚方中每一味药的作用和意图。就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例,方中的茯苓具有淡渗利水的功效。”
“桂枝则能够温阳降冲,与茯苓相互配合,起到温阳化气、淡渗利水的作用。白术与茯苓相搭配,可以健脾利水;而与炙甘草相配合,则能够健脾益气。本方中的药物,温性可以化气,甘味能够补脾,燥性能够胜湿,淡味能够利水,共同发挥温阳健脾、利水化饮的功效。”
“苓桂术甘汤不仅是温化水饮的代表方剂,也是苓桂剂的代表方剂,它善于温补心脾阳气,治疗水气上逆的病症,同时也可用于治疗痰饮内留等证。”
岳冲一脸的求知,“那院长,你的意思是不是有这类疾病,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当然,如果痰湿特别旺盛的患者,可以与二陈汤或温胆汤联合使用。”
“如果眩晕症状较为严重,我是说是中焦清阳之气为水饮阻遏,不能上养头目,当患者坐起或起立时,清阳不能随体位上升而发生的眩晕,可以加入泽泻,这是借鉴了《金匮要略》中泽泻汤的用法。”
“如果同时出现面热、心烦等症状,这是因为阳气与水气相互交结所致。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
“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对于痰饮(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哮喘)、水肿(包括心源性及肾源性水肿等)、眩晕、惊悸、胃痛(胃炎、消化性疡)肠炎、带下、风湿痹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皆可应用。”
这时,陈太恒向叶青云提出自己的问题:”“院长,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陈医生,你请说。”叶青云爽快的道。
“院长,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方尾要求: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又说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院长,我对甘澜水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您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吗?”
叶青云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耐心地回答道:“这甘澜水啊,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水。当病人的病症属于寒水为患时,我们担心直接用普通水煮药可能会助长水寒之气,对病情不利。所以呢,就会采用甘澜水来煮药。”
叶青云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甘澜水还有个名字,叫做‘劳水’。它是通过将水反复搅动而得到的。”
“哦,原来如此。”陈太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追问道:“那么,这样反复搅动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