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比肩叶老的作品
推荐阅读: 牧神记、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正派都不喜欢我、 仙骨风流、 解咒战纪、 龙蛇之拳镇山河、 仙骨、 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 九世天雷淬仙骨、 东晋北府一丘八、
“小周,胡老师的作品怎么样?”
“胡老师的新作是儿童文学吗?”
“小周,你审稿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文中有没有不够谨慎的用词?”
编辑部众人,见小周放下稿子,询问个不停。
审稿的工作从来都不好干,特别是儿童文学,编辑的工作是发现好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摘除所有可能对儿童产生伤害的内容。
“非常优秀。”小周很快回答,犹豫片刻,又道:“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质量很高,不下于叶老的短篇。”
“哗!”
编辑部一片哗然。
“小周,你说得太夸张了吧?”
“小周,这话不能乱说!”
“也许很好,但肯定达不到叶老的高度!”
不是因为小周说胡为民的小说优秀,他们虽然惊奇,但不至于哗然。
真正让他们动容的,是小周最后那句评价。
不下于叶老的短篇!
叶老是谁?
是国内着名的教育家,文学巨匠。
叶老写的好些故事不只是给孩子看的,也给家长看。
在儿童文学领域,国内最近几十年罕有能比肩的。
结果,现在小周说胡为民花了一天时间(猜测)写的短篇,有那么高的高度,他们真的很难接受。
“让主编来评判吧!”
小周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请出了主编。
金纹得到消息后,以非一般的速度跑到小周面前,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阅读了整篇文章。
当他放下手稿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到底是小周所言夸张,还是真的那么好,很快就有结果。
“小周说得不错,胡老师的这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不下于叶老的短篇作品。”
当他定调后,编辑部彻底沸腾。
众人对金纹的鉴赏能力毫不怀疑,要是他没这种能力,也当不了主编。
但……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毕竟众所周知,胡为民是以写爱情小说出名的。
后来他又写了几篇悬疑小说,让他名声大噪。
可他才涉足儿童文学,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跨度实在太大了。
看着编辑们不可置信的神色,金纹也是深有同感。
他比其他人还明白这有多么不可思议。
明明他昨天才和胡为民谈妥写儿童文学的事,结果不到一天时间,对方就写了一篇出来,还写得这么优秀。
难道,世间真的有这种文学天才不成?
“不行,一定要快点和胡老师谈妥这篇小说的发表。”
他害怕迟则生变。
当即,金纹不再迟疑,披上外套就往报社外面走去。
很快,他找到胡为民,谈妥了《砸碎小猪》的发表。
之前他没想好该给胡为民多少稿酬,现在他想好了,千字七块,按照最高标准来。
他已经能想到,这篇小说发表后,觉对能引起全国轰动。
对,全国。
《新少年报》有《燕京青年报》没有的优势,它是全国范围发行的周报。
青年报靠着胡为民的小说每期都能卖两百万份,那少年报呢?
也许,他们应该大胆一点,将首印定在一百万份。
当然,这个跨度和之前比确实太大,最起码大了八十万份。
但这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需要一定的宣传,比如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胡为民的作品将在《新少年报》上刊载。
金纹冲劲十足,回到报社后就和社长以及书记开起闭门会议。
最终,他用青年报的成绩说服了参会人员。
他真的很有信心,只要宣传得当,说不定仅仅燕京地区,就能卖出百万份报纸。
《胡为民进军儿童文学》,这个噱头也很有吸引力啊!
会议结束后,少年报开始行动,在青年报和全国性报刊上打起了广告。
还别说,当他们的宣传发动后,还真吸引到了众多胡为民的书迷。
他们都想看一看,胡为民究竟能写出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也就是金纹谨慎了一把,要是他狠狠心,把胡为民的新作和叶老做对比,话题度绝对爆表。
许多没能约到稿的报刊杂志社也很好奇,他们想知道胡为民会继续自己的神奇,还是会碰到滑铁卢。
后者也就罢了,要是前者……
说不得他们会加大力度,力求能在胡为民那里约到稿子。
总不能他们连少年报的牌面都没有吧?
……
燕大吴祖湘办公室。
“老吴,那个小胡又搞出了个大动静。”
褚兵杰来吴祖湘办公室聊天时,提起了关于胡为民的新闻。
吴祖湘轻轻摇头,然后笑着道:“那小子很有才华,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主。”
可不是,明明手里再写两家杂志社的稿子,偏偏他压力那么大,还在这期间写了两三个短篇。
要是让他们这些老同志来,哪里有这种精力。
“你怎么不劝劝他,他现在不是在写《孩子王》么,为什么现在他又要分心写什么儿童文学?”褚兵杰不解道。
吴祖湘摇头,“他又不是我学生,我以什么身份去劝?”
“呵呵,不是学生胜似学生吧?”
褚兵杰揶揄两句,然后又道:“要不是你,就凭小胡之前写的一些东西,麻烦少不了。”
吴祖湘沉默不语,半晌才开口道:“小胡的创作速度还是很快的,一两个短篇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我就是可惜。”
“等他这篇小说发表后再说吧。”
“唉,只能这样了。我也是怕他这篇文章问世后评价不高,你也知道,文学界有太多人想要教训他。”
“一些虫豸而已,他们也配?”
“哈哈,看你这么紧张他,还不承认他是你学生?”
“……”
……
“胡为民,胡为民,为什么都是胡为民?”
龚修文恨不得撕掉眼前的报纸。
他不解,文学界这是怎么了,读者是怎么了,为什么都要捧胡为民这个农村小子的臭脚?
想到最近总能见到关于胡为民的新闻,龚修文就像吃了屎一样难受。
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对胡为民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当然,改变并不是往好的方向。
只是从不屑一顾变成厌恶。
联想到对方自从离开龚家后就开始在文坛闯出名声,他便觉得胡为民心思深沉。
要不然,为什么他在龚家时普普通通呢?
肯定是别有用心。
说不定就是为了和我们家秀珠离婚找借口啊!
“嘿,不过姓胡的小子还是飘了,他一个写通俗爱情小说的懂什么儿童文学,他当自己是谁,是叶老吗?”
“等着吧,很快你就要摔个大跟头了!”
龚修文见不得胡为民成功,又不能对别人说,只能在心里恶狠狠诅咒对方。
……
《当代》编辑部。
“哎呀,胡老师糊涂啊,他有新作,为什么不投到我们《当代》呢?”
朱盛昌得到消息后感到非常可惜。
“胡为民这种作家不是三言两语能打动的,他既然选择《新少年报》,肯定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
秦朝阳分析道。
“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当代》创刊大半年了,销量还是两三万册,编辑部上下可都憋着气呢!”
“再找胡为民同志谈一谈吧,哪怕咱们排队,也要拿下他的作品!”
“好,我这就去。要是胡老师不答应,我就住他家了!”
……
《燕京文艺》编辑部。
“哎呀,这个胡老师,他有时间为《新少年报》写短篇,为什么不能抓紧时间把《孩子王》写出来呢?”
张德宁只要想到《孩子王》还没写完的后半部手稿,便急得抓耳挠腮。
他们《燕京文艺》上下都在等着这部小说打个翻身仗呢,可惜胡为民这个作家偏偏不急。
她不是没劝过,但现在看来,貌似没有用。
“德宁,不要急,急也没用。”周艳茹安抚两句,然后又道:“我想胡老师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原因。”
“社长,我比不过您,现在还能稳如泰山。”
“谁说我不急,我也希望快点看到《孩子王》完整版,想要快点刊载,让《燕京文艺》火遍全国。但我急有用吗?没用,胡老师才是作家啊。”
“唉,我真恨不得把胡老师关在咱们杂志社的招待所。”
“呵呵,所有编辑都是这么想的。”
“不行,我要再去胡老师那看看!”
……
《十月》编辑部。
“主编,咱们是不是该再去找胡老师聊一聊?”
“你有把握吗?”
“《新少年报》都行,没有理由我们不行吧。”
“行,那你就去看一看。别管成不成,我们的目的是和胡老师打好关系。”
“好嘞。”
主编苏宇和谢大军也就胡为民的新作交流了看法,他们和其他几家杂志社一样,决定再去找胡为民一趟。
……
当上述几家杂志社陆陆续续行动起来后,胡为民头都大了。
他们都是来约稿的,一副胡为民不答应,就要住他家的架势。
关键这些编辑地位都不低,他也不好太强硬。
万一得罪了人家,以后他在文坛上可就没什么朋友了。
左思右想,加上几个编辑轮流给他做工作。
最终,他只能妥协,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答应他们在稿酬相同的情况下,陆续为他们提供稿子。
“胡老师的新作是儿童文学吗?”
“小周,你审稿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文中有没有不够谨慎的用词?”
编辑部众人,见小周放下稿子,询问个不停。
审稿的工作从来都不好干,特别是儿童文学,编辑的工作是发现好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摘除所有可能对儿童产生伤害的内容。
“非常优秀。”小周很快回答,犹豫片刻,又道:“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质量很高,不下于叶老的短篇。”
“哗!”
编辑部一片哗然。
“小周,你说得太夸张了吧?”
“小周,这话不能乱说!”
“也许很好,但肯定达不到叶老的高度!”
不是因为小周说胡为民的小说优秀,他们虽然惊奇,但不至于哗然。
真正让他们动容的,是小周最后那句评价。
不下于叶老的短篇!
叶老是谁?
是国内着名的教育家,文学巨匠。
叶老写的好些故事不只是给孩子看的,也给家长看。
在儿童文学领域,国内最近几十年罕有能比肩的。
结果,现在小周说胡为民花了一天时间(猜测)写的短篇,有那么高的高度,他们真的很难接受。
“让主编来评判吧!”
小周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请出了主编。
金纹得到消息后,以非一般的速度跑到小周面前,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阅读了整篇文章。
当他放下手稿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到底是小周所言夸张,还是真的那么好,很快就有结果。
“小周说得不错,胡老师的这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不下于叶老的短篇作品。”
当他定调后,编辑部彻底沸腾。
众人对金纹的鉴赏能力毫不怀疑,要是他没这种能力,也当不了主编。
但……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毕竟众所周知,胡为民是以写爱情小说出名的。
后来他又写了几篇悬疑小说,让他名声大噪。
可他才涉足儿童文学,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跨度实在太大了。
看着编辑们不可置信的神色,金纹也是深有同感。
他比其他人还明白这有多么不可思议。
明明他昨天才和胡为民谈妥写儿童文学的事,结果不到一天时间,对方就写了一篇出来,还写得这么优秀。
难道,世间真的有这种文学天才不成?
“不行,一定要快点和胡老师谈妥这篇小说的发表。”
他害怕迟则生变。
当即,金纹不再迟疑,披上外套就往报社外面走去。
很快,他找到胡为民,谈妥了《砸碎小猪》的发表。
之前他没想好该给胡为民多少稿酬,现在他想好了,千字七块,按照最高标准来。
他已经能想到,这篇小说发表后,觉对能引起全国轰动。
对,全国。
《新少年报》有《燕京青年报》没有的优势,它是全国范围发行的周报。
青年报靠着胡为民的小说每期都能卖两百万份,那少年报呢?
也许,他们应该大胆一点,将首印定在一百万份。
当然,这个跨度和之前比确实太大,最起码大了八十万份。
但这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需要一定的宣传,比如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胡为民的作品将在《新少年报》上刊载。
金纹冲劲十足,回到报社后就和社长以及书记开起闭门会议。
最终,他用青年报的成绩说服了参会人员。
他真的很有信心,只要宣传得当,说不定仅仅燕京地区,就能卖出百万份报纸。
《胡为民进军儿童文学》,这个噱头也很有吸引力啊!
会议结束后,少年报开始行动,在青年报和全国性报刊上打起了广告。
还别说,当他们的宣传发动后,还真吸引到了众多胡为民的书迷。
他们都想看一看,胡为民究竟能写出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也就是金纹谨慎了一把,要是他狠狠心,把胡为民的新作和叶老做对比,话题度绝对爆表。
许多没能约到稿的报刊杂志社也很好奇,他们想知道胡为民会继续自己的神奇,还是会碰到滑铁卢。
后者也就罢了,要是前者……
说不得他们会加大力度,力求能在胡为民那里约到稿子。
总不能他们连少年报的牌面都没有吧?
……
燕大吴祖湘办公室。
“老吴,那个小胡又搞出了个大动静。”
褚兵杰来吴祖湘办公室聊天时,提起了关于胡为民的新闻。
吴祖湘轻轻摇头,然后笑着道:“那小子很有才华,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主。”
可不是,明明手里再写两家杂志社的稿子,偏偏他压力那么大,还在这期间写了两三个短篇。
要是让他们这些老同志来,哪里有这种精力。
“你怎么不劝劝他,他现在不是在写《孩子王》么,为什么现在他又要分心写什么儿童文学?”褚兵杰不解道。
吴祖湘摇头,“他又不是我学生,我以什么身份去劝?”
“呵呵,不是学生胜似学生吧?”
褚兵杰揶揄两句,然后又道:“要不是你,就凭小胡之前写的一些东西,麻烦少不了。”
吴祖湘沉默不语,半晌才开口道:“小胡的创作速度还是很快的,一两个短篇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我就是可惜。”
“等他这篇小说发表后再说吧。”
“唉,只能这样了。我也是怕他这篇文章问世后评价不高,你也知道,文学界有太多人想要教训他。”
“一些虫豸而已,他们也配?”
“哈哈,看你这么紧张他,还不承认他是你学生?”
“……”
……
“胡为民,胡为民,为什么都是胡为民?”
龚修文恨不得撕掉眼前的报纸。
他不解,文学界这是怎么了,读者是怎么了,为什么都要捧胡为民这个农村小子的臭脚?
想到最近总能见到关于胡为民的新闻,龚修文就像吃了屎一样难受。
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对胡为民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当然,改变并不是往好的方向。
只是从不屑一顾变成厌恶。
联想到对方自从离开龚家后就开始在文坛闯出名声,他便觉得胡为民心思深沉。
要不然,为什么他在龚家时普普通通呢?
肯定是别有用心。
说不定就是为了和我们家秀珠离婚找借口啊!
“嘿,不过姓胡的小子还是飘了,他一个写通俗爱情小说的懂什么儿童文学,他当自己是谁,是叶老吗?”
“等着吧,很快你就要摔个大跟头了!”
龚修文见不得胡为民成功,又不能对别人说,只能在心里恶狠狠诅咒对方。
……
《当代》编辑部。
“哎呀,胡老师糊涂啊,他有新作,为什么不投到我们《当代》呢?”
朱盛昌得到消息后感到非常可惜。
“胡为民这种作家不是三言两语能打动的,他既然选择《新少年报》,肯定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
秦朝阳分析道。
“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当代》创刊大半年了,销量还是两三万册,编辑部上下可都憋着气呢!”
“再找胡为民同志谈一谈吧,哪怕咱们排队,也要拿下他的作品!”
“好,我这就去。要是胡老师不答应,我就住他家了!”
……
《燕京文艺》编辑部。
“哎呀,这个胡老师,他有时间为《新少年报》写短篇,为什么不能抓紧时间把《孩子王》写出来呢?”
张德宁只要想到《孩子王》还没写完的后半部手稿,便急得抓耳挠腮。
他们《燕京文艺》上下都在等着这部小说打个翻身仗呢,可惜胡为民这个作家偏偏不急。
她不是没劝过,但现在看来,貌似没有用。
“德宁,不要急,急也没用。”周艳茹安抚两句,然后又道:“我想胡老师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原因。”
“社长,我比不过您,现在还能稳如泰山。”
“谁说我不急,我也希望快点看到《孩子王》完整版,想要快点刊载,让《燕京文艺》火遍全国。但我急有用吗?没用,胡老师才是作家啊。”
“唉,我真恨不得把胡老师关在咱们杂志社的招待所。”
“呵呵,所有编辑都是这么想的。”
“不行,我要再去胡老师那看看!”
……
《十月》编辑部。
“主编,咱们是不是该再去找胡老师聊一聊?”
“你有把握吗?”
“《新少年报》都行,没有理由我们不行吧。”
“行,那你就去看一看。别管成不成,我们的目的是和胡老师打好关系。”
“好嘞。”
主编苏宇和谢大军也就胡为民的新作交流了看法,他们和其他几家杂志社一样,决定再去找胡为民一趟。
……
当上述几家杂志社陆陆续续行动起来后,胡为民头都大了。
他们都是来约稿的,一副胡为民不答应,就要住他家的架势。
关键这些编辑地位都不低,他也不好太强硬。
万一得罪了人家,以后他在文坛上可就没什么朋友了。
左思右想,加上几个编辑轮流给他做工作。
最终,他只能妥协,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答应他们在稿酬相同的情况下,陆续为他们提供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