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上古圣君的妻子

推荐阅读: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冰山女总裁,求你放过我!绝品小仙医夏流张小雪板领主之兵伐天下快穿:女配又跪了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牧神记无上丹尊穿书后她玩脱了东晋北府一丘八

    『魔王』都费尽心思创造了能脉和定塑律一百零八式。
    竟然还要操心人类因各自“自律天资”的问题,很可能会让能脉这个公平的福利看起来不公平。
    呵呵~!
    古代圣人为什么会说上古圣君尧舜达不到君子的第三层境界?
    “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都担心很难完全做到吧!”
    这里说的很清楚,“安天下”要完全做到。
    完全二字带有绝对性。
    上古圣君尧舜都是因为给自己定标准太高了,才会担心自己做不到。
    瞧,上古圣君和『魔王』担心的问题。
    一个担心无法让所有百姓都安乐,一个担心无法让能脉对所有联邦公民人都公平。
    虽然担心的内容不同,但本质上何其的相似。
    都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标准定的太高了,才会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
    没说错,这里就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心。
    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不完美而担心,本就不必要。
    夏启明明是个“无恶不作”的『魔王』,竟然还和上古圣君操心同一个层面的问题。
    虽然不能说他的君子境界和上古圣君一样。
    但也有点那个意思了。
    至少勉强能放在一起比一比。
    只是比的方面很奇葩,“咸吃萝卜淡操心”,看谁瞎操心操的更多。
    “小婷婷,现在你还认为夏启是邪恶大魔王吗?”
    就在钱雅婷在心里笑话某人,她的女神导师忽然出声询问:
    “怎么样,之前你可想了不少的时间,不会还没想好吧?”
    “额~,这个,这个嘛……”
    钱雅婷有些尴尬地摸了摸小脑袋,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明眸一闪,答非所问道:
    “夏启虽然只能在瞎较真方面和上古圣君尧舜比一比,但他后宫可比上古圣君猛多了。
    这才到哪啊,他都有十二位了。
    尧帝的妻子没有记载不知道,但舜帝可只有三个妻子呢,而之后禹帝好像也只有三位。”
    舜帝有三个妻子,娥皇、女英和渐离。
    其中娥皇和女英都是尧帝的女儿,但同时嫁给了舜帝。
    她们俩也是最早的姐妹共侍一夫的历史典范。
    而且伉俪情深、鸾凤和鸣,也有湘妃竹的凄美传说。
    第三位的渐离原本是丹朱的妻子,而丹朱是尧帝的儿子。
    他听说尧准备让舜来继承部落首领位置,心里异常的气愤,于是起兵叛变,但最终被平叛。
    后来尧帝把丹朱逐出族群,而剩下的渐离被他重新许配给了舜。
    而在结婚后,两人也算是相敬如宾。
    咋说呢?
    不愧是上古圣君,思想觉悟都太高了。
    一个儿子叛变了,那就把儿媳妇许配给下一代君王。
    一个安然接受怨恨自己的敌人妻子(渐离的丈夫儿子都被尧帝赶出族群,对舜帝自然是有怨气的),之后对其还很不错。
    而娥皇女英也都是知书达理的人,生活中并没有为难过渐离。
    同样,善有善报。
    被逐出族群的朱丹之后卷土重来,甚至软禁了自己两个妹妹。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舜帝却在几乎不成功中成功逃走了,而救他的不是别人,就是渐离。
    “嗯,既然舜帝有三个妻子。”
    柯迪娜教授好像被钱雅婷提及的上古帝王的妻子话题吸引了。
    解下金色的绑带高跟将其在透明的水晶鞋盒中收纳放好,换了一双办公室常用的平底单鞋,端庄做正后,好奇询问道:
    “那小婷婷你再说说禹帝的妻子呢?”
    “啊~?哦!”
    被教授的既反常又正常的动作吸引了注意力,钱雅婷稍稍有些愣神。
    夏启一走,教授就脱掉高跟。
    但人在场的时候,教授却能强改自己的生活习惯,受累也要穿高跟。
    真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吗?
    心里思绪翻飞的钱雅婷,看了好几眼被柯迪娜教授好似有意放在茶几上的精致水晶鞋盒,才恍然回神道:
    “禹帝呀?禹帝也有三个,涂山氏女娇、女娇的妹妹和圣姑……”
    同舜帝有些一样,禹帝不仅有三个妻子,其中也有一对姐妹。
    但也有不同,禹帝的三个妻子,是一妻一媵一妾。
    妻是涂山氏女娇,也是大禹的正妻,太室山为其象征。
    媵是女娇的妹妹,少室山为其象征;
    妾是圣姑,她是越族传说中的人物,在大禹治水完成后,被天赐予大禹做妻子。
    有出土的祭祀文物证据,佐证大禹和圣姑被共同祭奉古已有之。
    至于为何禹帝的三个妻子地位不一样。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禹帝是入赘的。
    嗯,没说错。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很广。
    但有些事不好说也不好听,事情并不太光彩,所以流传的也就不多。
    在《论语?宪问》中,古代圣人谈及如何做才算是君子,只说了尧和舜。
    这两位是古代天团“上古四圣”之二,另外两位是禹和皋陶。
    这四人几乎算是一个时代的人。
    前三位尧、舜、禹还都是鼎鼎有名的君王,称呼圣君。
    最后的皋陶是东夷族的领袖,曾被舜帝任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也是后世称呼的司法始祖。
    皋陶也是部落首领,和前三的地位没差太多,称呼圣臣。
    古代圣人对学生子路询问如何做才称得上君子,只提尧和舜,大概率也就只认为他们才是君子。
    “上古四圣”明明是一个顶尖天团组合。
    但后两位禹和皋陶却没有被古代圣人提及,很难说是不是有意忽略的。
    皋陶是圣臣,不提也就罢了。
    为什么和尧帝舜帝齐名同为圣君的禹帝也没提?
    禹帝是夏朝的开国君王,也是东方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草创者、奠基者(启才是真正的建立者,是第二位夏朝君主,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他划定天下版图为九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
    铸造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象征九州。
    后来九鼎也被视为至高权利的象征。
    而禹帝最卓着的功绩是历来都被人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但以上如此显赫的丰功伟绩,古代圣人为何没把他和尧舜二帝并列?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
    期间禹南巡水情,行至涂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