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内阁副相3

推荐阅读: 领主之兵伐天下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绝品小仙医夏流张小雪板牧神记快穿:女配又跪了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东晋北府一丘八无上丹尊冰山女总裁,求你放过我!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张伟听到自己又被分配了去找大昌帝要钱的任务,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再好的君臣关系,也经不住总是单方面的去找君主要钱。
    张伟:"谷相大人,真不是我不去,而是少府这两年的收入确实也减少了。
    关且少府在这两年天灾中也花了很多钱,少府已经没有什么钱了。
    陛下是多么疼太子殿下的人,今年太子殿下娶亲,礼仪都比较之前的规范减少了两三成,这都是实在没钱闹的。"
    见张伟这样回答,谷少海也只好说:“诸位,为了明年国库不再短缺,我们讨论一下开源节流的办法。
    先说怎么开源吧。
    财相向守辉道:"东瀛的银矿不是抵押给我们的吗?
    可以让东瀛那边想办法多交的银子过来。”
    这个方案是当初张伟提出的,所以张伟一直在追踪。
    张伟:“这个事我已经找驻佞的大臣和海军方面询问过了。
    以我们支持的倭国南朝的实力,每年能开采两百万两白银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通过鸿沪寺和在倭经营海商的反馈,这个数字也差不多是极限了。"
    吏部左侍郎洪涛道:“今年年初的"边科”光报名费就收了好几百万两。
    各地的边境今年又空出来了一些位置,要不要再组织一次"边科”?”
    "不可!"张伟和礼部侍郎刘于桂同时出言道。
    张伟说:"边科这种权宜之计,偶尔一两次可以,千万不能当做定例。
    如果成了定例,童生和秀才也可以通过边试做关。
    那致正规的举人和进士于何地?
    这会动摇我朝选官制度根基的。”
    刘于桂抬头看了一眼张伟,微微点头表示对张伟意见的认可。
    财相向守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依我看还是加税最方便。"
    张伟:"去年已经加过商税和关税了,再加可能会动摇国内民生的根基了。
    至于田税,务农的百姓已经是最穷困的群体,再向他们加税,恐怕容易激起民变。
    想从国内加税短时间内是没办法了,海外的收入也是固定的,没有太大增长空间。"
    张伟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现在只有鼓励工商业,多生产,多出口。
    同时,多进口一些海外廉价的原料和基础商品。
    以此来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持续扩大。
    这样我们才有商税和关税的税源。”
    "内阁应该给各省的布政司发文让他们积极扶持出口的商行,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商户出口。
    即使是内陆省份,各级衙门也应该想办法积极促进商业繁荣,让百姓的收入得到相应的提高。
    只有百姓有钱了,朝廷才有增加税收的可能。”
    副相郭义正对张伟的话拍手称道:"张相公刚才说的这才是正理,只有民富了才能国强。
    百姓有钱了,朝廷才能说得上税来。"
    谷少海:"张副相所说,确实是治国之良策,只是如此收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
    老夫这里有两条收效比较快的提案,供大家参详一番。
    第一条是去年成立的东北总督府,梳理了东北的物产之后。
    发现除了已经卖掉特许经营权的人参,毛皮,珍珠三大主产之外。
    又发现东北还有水产,夏粮,矿产,山珍等产业,在吉林地区,更是发现了一座不小的金矿。
    当然,大家别激动,这个金矿是比较难开采的。
    这些产业,东北总督府计划是要预留朝廷自己慢慢开发。
    但是鉴于现在朝廷的财政情况,老夫提议把近20年的开采权,拍卖给有意向的各家商行,大家以为如何?"
    洪涛道:”先拍卖的策略不错,先让商户们去探探路。
    让商户把风险都探明的差不多了,朝廷在下场开税就容易多了。”
    财相向守辉,只要国库有银子可以收,他都一律赞成。
    其他重内阁众人也觉得此方案不错。
    只有张伟隐隐觉得,这样可能会导致商户有选择性的开发。
    只开发一些容易获利的项目,对大东北后续的长期开发并不见得是好事。
    但那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张伟也不好出言相对。
    内阁没人反对,因此很快就通过了这个对东北产业进一步开发和拍卖的决定。
    谷少海安排道:“户部和东北总督府尽快商量一下,在三个月内进行拍卖。
    这二十年经营权底价定在300万两。“
    礼部尚书刘于桂道:“东北那荒寒之地的产业能拍出那么多银子吗?”
    副相郭义正出面为他解释道:”刘阁老,我朝这东北总督府其辖区甚大。
    从辽东省往北可以直上三千里,东西亦有两千里之宽。
    如此广袤的土地,即使产出稍微贫寒,其总量亦不可低估。"
    刘于桂心里默默算了一下的,这大东北竟有中原十数省份之大,以前真是小看了这块苦寒之地啊!
    张伟附和了一句道:“只要天气稍微转暖或者耕种水平有所提高,东北将是我朝另一个潜在的鱼米之乡。"
    谷少海见东北的开发方案讨论的差不多了,继续说道:"老夫这里的第二个增收的方案,是来自越南行省和海军的联合勘察报告。
    与越南交界的真腊国发生内乱,真腊国的王军敌不过叛军。
    打算用真腊最南端的三角洲平原抵押给我朝,用以换取海军提供武器支援和军事指导。
    据海军的回复,只要他们肯下场,可以轻易打败真腊的叛军。
    问题是他们不知道这块土地值不值得自己下场。
    据越南布政司多方勘察,此次三角洲平原上大多都是热带的良田。
    可以一年一季三收,缺点是极其高温,可能需要专业的人士才能去耕种。
    不过好在当地有足够多的农奴,去耕种田地。
    所以我打算让海军你和真腊国的交易,拿下这次的三角洲土地。
    诸位以为如何?”
    张伟道:"天赐如此的沃土,不要实在有违上天的美意。"
    严夏:"真的能一年三熟吗?如此良田真腊总会轻易放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