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都是钱惹的祸7

推荐阅读: 牧神记仙骨风流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九世天雷淬仙骨解咒战纪全民大学霸龙蛇之拳镇山河暗月纪元

    按照王楠的提案,从大昌二年起商品税和关税整体会增加一成左右。
    盐铁茶三项国家专营商品的特许经营权费用会增加一成五左右。
    那么,这样一来,按大昌元年的收入来看。
    这项举措每年会为朝廷财政收入带来一千万两白银左右的增长。
    当然这些不会凭空增加,最终都会转嫁到百姓或商人身上。
    这个举措如果执行下去,朝廷的收入是增加了,但是天下商人和百姓的抱怨必定会增长不少。
    一想到如此举措会遭遇到朝廷清流和御史们无休止的言语攻击,大昌帝就感觉到头疼。
    大昌帝先试着息事宁人。
    他对首相王楠很客气的说:“王先生,今年朝廷之所以如此缺钱。
    是朕鲁莽之下的减掉了天下一半的田赋,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
    “如今朝野上下齐心协力,已经把今年的税收缺口给弥补掉了。
    那么是不是不需要多征收这么多税银呢?
    让天下臣民继续休养生息算了呢。”
    王楠:\"那可不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我大夏朝休养了近二十年,又快速发展了六十多年。
    社会上各项事业都磅礴发展,正是需要朝廷加强统筹,引导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朝廷一切行动的基础,都是要钱。
    朝廷有银子在手,很多事才能办的通,办的好。
    比如如果明年的天气再不好,各地又出现灾荒,朝廷没银子,怎么救灾?
    比如工部一直想修一条南北大直道和东西大直道,因为朝廷没有银子,一直迟迟开不了工。”
    大昌帝问:\"现在从北京到广州不是有一条大直道吗?
    王楠回复道:“陛下,现在的大直道走的是从京城到中原,河南,湖广,然后到广东,最后抵达广州。
    户部想再修一条从京城到山东,再下江苏,浙江,然后从福建到广东,最后直达广州的大直道。
    这里路过的都是我大夏朝最富裕的地区。
    这样的大直道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
    虽然老夫不同意增加军费,但现在实际情况是在西域和南洋都有敌国势力,对我大夏虎视眈眈。
    万一他们来军来进犯,难道我们还能不打仗吗?”
    “万一站端一起,这银子像流水一样,国库没有点存府行吗?’’
    王楠讲的如此在理,大昌帝都不好意思再反驳。
    大昌帝之后,朝廷又有不同的大臣以增加税率会增加商户和百姓负担为由,对提出了反驳。
    结果这些大臣都被王楠引用盐铁论中的观点,把他们一一强势的驳倒。
    最后,在大昌帝没有反对的情况下,在谷少海,郭义正,张伟等内阁大部分成员的支持下,御前会议最终达成了从明年开始加税的意见。
    其他人最终为什么选择支持王楠?张伟不知道。
    但张伟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是按照大夏朝廷目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确应该增加一些朝廷的收入。
    从商税和关税和特许经营费入手已经是对社会伤害最小的增税办法了
    原则上达成同意征税之后,面对王楠提案建议中的增加商税和关税的具体细则和特许经营费增加的幅度。
    大臣们又在朝堂中争吵了一个上午,才勉勉强强达成统一的妥协方案。
    按照最终的方案,关税和商税大约增加了一成。
    这其中,因为从大顺十三年开始,少府名下的皇商也要跟普通商人一样交税,所以这次加税也有皇商的份。
    盐铁茶的特许经营费最终上涨了一成左右。
    两项相加,每年可以为财政税收增加八至九百万两左右。
    这一场御前会议下来7,首上王楠好像是在以一人在单挑其他众人。
    虽然最后他加税的方案被朝廷勉强被通过了。
    但是加税这个事对御前会议在场的各位权贵来说都是一件利益有损的事。
    连从道义上支持他的大昌帝,都因为皇商交税的事,都在心里对王楠有所看法。
    可以这样说,加税通过之后的第二年,一场针对王楠的弹劾就开始了。
    与此同时,王楠在民间的舆论地位也开始急剧转变,几乎就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但此刻,张伟对王楠倒是有点刮目相看。
    想不到一向看起来只知道稳重保守的王楠,竟然还有如此强硬和坚定的一面。
    不过这可不意味着张伟会同情,甚至帮助王楠。
    要知道张伟始终记得,在大顺帝驾崩前那一阵,因为王楠的一句”美言\",自己差点被大顺帝一杯毒酒带走的仇恨。
    当天的御前会议开完之后,财相向守辉,心情颇好的找上张伟。
    他主动对张伟开口说:“张阁老,你现在回礼部衙门吗?一起呀。\"
    张伟道:\"向阁老,你要去礼部衙门?\"
    向守辉:”对呀,本官是听说这次\"边试考\"的报名费收的差不多了,特意亲自去感谢一下礼部的各位同僚。
    对了,本官还特意带了一些人手,这最后一次的报名费,就不劳你们礼部不护送去我们户部了,我们自己过去取吧。
    张伟听到向守辉这一句话,好像有一种自己为他人做了嫁衣的感觉。
    来到礼部衙门之后,向守辉问张伟:\"张阁老,这明年的\"边试”总共有多少人交了报名费呀?”
    张张伟回答目前一共是四千五百人,
    向守辉:“才四千五百人,这么说还有五百个名额没有报完,怎么本官听说有些人现在报名已经报不上了?”
    张伟回答道:“越到后面,这个审核越慢嘛。
    再说了,朝廷这么多大佬都有需要照顾的人,我这边总得留一些名额出来吧。\"
    说完,张伟看了向守辉一眼。
    向守辉哈哈一笑道:\"张阁老,本官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相反,本官这里可能还要请张阁老帮忙一下。”
    说着他递过去一份将近十人左右的名单给张伟。
    张伟接过这个名单,其他的一切都心照不宣了。
    张伟表示这些人可以报上,但是这报名费可少不了。
    向守辉连忙回应道这个是应该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