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色 香 味 形四者是密切相连!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牧神记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

    看到这四道做好的国宴,现场的众人都眼前一亮。
    他们全部都将注意放在了这四道菜上。
    香气四溢!
    简直就是诱惑难当!
    没有人能拒绝这四道菜的诱惑。
    看到这四道菜,秦书豪忍不住说道。
    “点评一道菜,要从色、香、味、形、营养、器皿(是否与菜品匹配)、意(文化、创意)几个方面点评。”
    “看着四道菜,每一道菜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一旁的李安然也是连连点头:“是的!色泽鲜艳有食欲!”
    “一、食品天然色彩调色法。即利用蔬菜、肉食、水产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进行调色。在任何色彩中,只有天然色彩才是最美的。蔬菜的色彩很多。如红的有番茄、胡萝卜、红辣椒;黄的有冬笋、黄花、老姜;绿的有菠菜、韭菜、蒜苗;青的有青葱、青椒、莴笋;白的有白菜、白萝卜、地瓜;黑的有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等。”
    “还有就是调料加色法。利用调料的颜色,可以制成菜肴多种的色彩。如豆瓣、酱油可以烹出红色的菜,糖色可以烹出金黄色的菜,甜酱可以烹出酱黄色的菜,蛋黄汁码料可以烹出深黄色的菜。”
    “当然还有烹制起色法。蔬菜和肉类在加热过程中色彩都会发生变化。如炸鱼炸肉,初炸是黄色,再炸是焦黄色,久炸就变为黑棕色。又如“炒猪肝”,初下锅是暗红色,“伸板”后是灰色,久炒就变为焦黄色。汆蔬菜时间短,起锅冷却快,色就鲜艳。所以菜肴的色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厨师烹制技术的巧妙。”
    听到李安然的评价,直播间那些外国观众们都无比惊讶。
    “我去!只是吃一道菜,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不是吧!色泽的考究这么严格么?不愧是世界第一美食之都九州国!”
    “我傻眼了!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专业的点评!”
    “怪不得九州国的菜都那么好吃,原来是这个原因!”
    “我去!食品天然色彩调色法,调料加色法,烹制起色法。光是配色都有这么多说法!我今天又学到了!”
    ……
    就在直播间的观众们大家惊讶震惊之时。
    站在李安然身边的孙立生老先生笑着点点头。
    “那你们知道,其余的几个分别是什么意思么?”
    面对这个问题。
    宋石回应道:“我对于菜品香气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香气最能诱发人的食欲,所谓“香气扑鼻,馋涎欲滴”。香气,能辨别菜肴的好坏,菜肴要求清香、醇香。”
    “《随园食单》说:“嘉肴到目到鼻,色香便有不同,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气,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还说:求香不可用香料。”
    “其实,红烧肉、卤肉、腌肉又何尝不可用点香料呢!有的原材料本身的香气就很重。如葱、生姜、芫荽、椿芽、香菌等等。”
    “在设计菜肴时,必须很好地利用它。特别在烹制时,如何掌握投料先后、火候变化,把主辅料和调料经过受热所起的化学变化而产生出菜香来,全靠烹调技艺的高低。”
    “这种烹制而成的芳香,才是沁人心肺的醇香。如煎“回锅肉”,称“过门香”;炒“鱼香肉片”,称“满屋香”;烹“响铃海参”,称“满桌香”。这些菜肴,都是厨师们煞费苦心,精心设计的香味菜。”
    听到宋石对于香气的点评。
    直播间那些外国观众们全都傻眼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香气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就是九州国么?太专业了吧!”
    “假如能在美食方面有所进步,来九州国学习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确实!九州国对于美食的严格程度简直就是世界一绝!”
    “怪不得九州国的美食都这么好吃!原来是逼出来的!”
    “什么色香味,肯德鸡表示,我们只有炸!”
    ……
    就在直播间的观众们大家惊讶震惊之时。
    孙立生老先生也是连连点头。
    “宋石小友,没想到你对于菜品还有这么多研究。”
    “不错,不错。”
    “只是,谁知道菜品的味道应该如何来看么?”
    他笑着接着问道。
    面对这个问题。
    李安然沉思了一会,接着小心翼翼地回应道。
    “关于味道方面的评断,我大概了解一些。”
    “掌握火候与调味是烹调中的两大技术,两者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色、香、味、形四者中,应该把味放在第一位。因为烹饪的目的是为了吃,而吃必须以味为主。一个菜肴,不论其色彩如何鲜艳,造型如何优美,如果是“寡而无味”,就无人问津。”
    “我国古代就很讲究调味。《吕氏春秋·本味篇》:“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调味原则,至今仍有其指导意义。”
    “调味的目的,总的说是去其不正之味,以烹制和加调味品为手段,使菜肴产生人们喜爱的美味。人的口味各不相同。巧手厨师就能因地、因人、因时(季节)、因物去调味。虽然基本味只有咸、甜、麻、辣、酸五个味,但巧手厨师能利用各种调味品制成若干复合味,现在定名的味别就有30多个。”
    “味必求其醇正、清鲜。要求荤素配合,油而不腻。味要浓厚而不糊重。味要清鲜而不淡薄。厨师的任务在于做到“五味调和,百味鲜”,以鲜为第一。厨师调味,既要有规律,也要善于变化。所谓规律就是要按各个味别配料的标准去配料,如“鱼香味”离不了姜、葱、蒜、糖、醋、酱油、泡辣椒,缺了一个就成不了“鱼香味”。”
    “所谓变化,就是要分别原料的质地而定味。原料本身已具备鲜味的(如鸡、鸭、鲜菜),烹制时应突出其本身的鲜味;原料本身味薄的(如海参、鱼翅),应以“上汤”煨之增加其鲜味。”
    “原料带有腥膻不正之味的(如牛羊肉),应解除异味现其鲜味。总之必须因物而施,善于调味。我国古代烹饪大师伊尹说:“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在实际生活中,常见两位厨师,用同样的主料、辅料、调料制作一个相同的菜肴,而结果味道迥然不同,可见“味之精微”妙在“烹”中。”
    听到李安然的这番话,直播间那些外国观众们再次震惊傻眼。
    “???就是一个味道,竟然有这么多门道?”
    “难道九州国古代人人都是美食家?怎么感觉谁都在研究美食啊!”
    “别说普通人了,就好像皇帝也是天天就琢磨哪里有好吃的!”
    “九州国的人民,从古代开始,就懂得美食之道了!真令人羡慕啊!”
    “我今天才知道,味道里的鲜指的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啊没想到!九州国不仅是把调味料当成了调味品,而且还将食材本身当成了调味品!”
    “六六六!这个操作简直秀我一脸!”
    ……
    就在直播间的观众们大家惊讶震惊之时。
    孙立生老先生也是连连点头。
    “不错不错,你们说得都不错。”
    “没想到年轻一辈,还有这么多懂美食的人!”
    “唉,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时间做饭,真不知道美食还能不能接着流传下去。”
    听到孙老的感慨,宋石心中也是同样感慨。
    直播间的那些外国观众们更是感慨万千。
    “说的对,我们就算懂这么多有什么用?我们自由国可是资本大国,天天资本家吸血,哪有时间去研究美食啊!“
    “就是!美食这种东西!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在搞笑!”
    “可怜的我们,就算懂厨艺,也没有这个时间来做啊!”
    “还是九州国好,正常人都能做饭,不像我们,连买菜的地方都没有!”
    “资本家老吸血怪了,还是九州国好,资本家都能得到制裁!”
    ……
    就在直播间的观众们大家议论惊叹之时。
    宋石等人也是连连点头。
    宋石好奇地问道:“说得也是,那孙老,美食的造型方面,又有什么说法呢?”
    这时候,孙立生老先生笑着说道:“就让我给你们讲讲造型吧。”
    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十分期待。
    “其实在造型艺术,它包括色彩和构图两个内容。”
    “色彩已在上面谈了,不再重述。绘画的构图是用画笔通过线条描绘出物象。而烹饪的造型主要靠刀工。”
    “厨师可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切成丝、丁、条、块、节、颗等各种形状。块和片还可以切成菱形块、梳子块、斧头块、骨牌块、柳叶片、月牙片、指甲片等十多个花式。”
    孙立生说着,指着台上的厨师们说道。
    “有的厨师还可以巧妙地切出菊花、麦穗等更优美的形象。特别是许多工艺菜,如“孔雀开屏”“熊猫嬉竹”“金鱼鸭掌”“飞燕迎春”“白鹤栖松”等,更是色彩缤纷,形态生动,栩栩如生,成为精致的艺术品。”
    “其实工艺菜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雕刻法。用萝卜、薯类雕刻成各种花鸟走兽。如“白鹤栖松”“食物雕花”。”
    “塑造法。用鸡糁、鱼糁作塑料,涂捏成各种花鸟走兽。如“熊猫嬉竹”。”
    “拼摆法。用卤菜、腌腊肉通过各种刀法切片在大拼盘内摆成图案。如“凤凰展翅”。”
    “堆砌法。用肉块或点心堆成“塔形”“垛墩形”。”
    “模压法。用钢皮、铜皮制成菊花、蝴蝶等形象的空心模子,在萝卜、薯类片上压成各种图案。”
    “酿制法。用鸡、鸭、瓜、果挖去内部,镶进馅子制成菜肴。如“八宝全鸡”。”
    “卷制法。用网油作衣,内卷各种馅料,下油锅炸熟。如“网油鸡卷”。”
    “纤花法。用鸡糁、鱼糁在菜上纤成各种花鸟图案,如“凤眼鸽蛋”。”
    “贴制法。用不同色彩的材料切片,以蛋清、豆粉为粘料,贴成一定形状。如“锅贴肚头”。”
    听到孙立生这样说,在场的众人都连连点头。
    他们都表示学到了。
    “当然,做菜最重要的还是好吃,其他方面只是辅助作用。”孙立生老先生笑着说道。
    “工艺菜不可矫揉造作,要做到既能观赏,又能食用为好。各种艺术,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造型的基本法则是相同的。工艺菜如果要达到“观之者动容,味之者无极”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选题适宜,构图别致,分清宾主,有虚有实,物象生动,神形兼到,色彩鲜明,雅致不俗,香气宜人,味道鲜美等。”
    “总之,色、香、味、形四者是密切相连的,我们要做到四者俱美才算美馔佳肴。”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众人都很认可。
    直播间的那些外国观众们更是震惊不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