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这样是不是有些……掉价了?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八零小甜宝她有乌鸦嘴

    第615章 这样是不是有些……掉价了?
    桃花纷飞,朱标的声音在阳光下却有些清冷:
    “张五的首级,悬在了苏州一个千户所,那千户最初见了,还要发笑,却被锦衣卫按下,要彻查军饷之事……”
    他有些无奈地望着陆知白,接着说:
    “那香主倒是老奸巨猾,还在逃窜。只是父皇特命,不必等到秋后,所抓的白莲从犯皆已问斩。
    苏州府衙外头,菜市口的青石板,这些日子就没干过……”
    陆知白望着枝头灼灼其华的春色,有些出神。
    这白莲教,真是令人不知怎么说。
    最初是由南宋一个僧人创建的,原是净土宗的分支,后来越发展就越魔幻。子教派多达百余种,教义也是乱七八糟。
    但他们主打一个叛逆,跟当时的朝廷对着干。
    在元,发动农民起义。
    在明,也不安分,仍然多次起义。
    等到了清,又开始嚷嚷着反清复明,反清复明……
    可惜到洋人来了,却没发挥出义和团那般的反抗作用。
    因此,尽管白莲教是历史中教徒人数仅次于佛道的第三大教派,却很少有人提及——负面大于正面,考试都不考……
    现在白莲教宣扬“红阳劫尽,白阳当兴”的末世观,又称明军是“魔兵”,说大明立国是“末劫开端”。
    只能说是——
    已有取死之道!
    陆知白低声问道:“殿下是不是,担心牵连到无辜百姓?”
    朱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各部事务繁多,不会花太多时间精力去仔细调查……”
    只要被人举报跟白莲教有牵连,不死也要脱层皮。
    这样必然会冤枉很多无辜的人。
    他们都懂老朱的观念,向来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陆知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白莲教蛊惑人心,若不严惩,恐怕会助长他们的气焰。但若牵连太广,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还是应该分级定罪,首恶需要严惩,被蛊惑的百姓应当从轻发落,以示朝廷的仁德。”
    朱标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父皇的性子,你也知道……”
    陆知白和朱标回到武英殿时,朱元璋正对着铜壶滴漏出神。
    水珠坠入承露盘,滴滴答答。
    见两人进来,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他们。
    没等二人开口,朱元璋就问道:“你俩,是不是想为那些人求情?”
    陆知白和朱标对视一眼。
    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父皇,儿臣只是觉得,杀戮过重,恐怕会引起民间不安。尤其是江南一带,人口稠密,民心易动……”
    朱元璋冷哼一声,手中的奏疏重重地拍在桌上:
    “咱对百姓还不够仁慈吗?可他们是怎么回报咱的?
    勾结白莲教,劫掠朝廷的运钞车,私铸军器,下一步是不是造反?想在咱书桌上拉屎?!”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股倔强的怒火。
    陆知白站在一旁不言语,现在并不是劝谏的好时机。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平复心中的怒火,缓缓说道:
    “咱知道你们的意思,杀戮过重,确实会引起民怨。
    去年,郭桓案,牵扯了太多粮长富户,民间已经有了一些怨气。
    这次国债之事,又有人在背后散布谣言,说朝廷只会变着花样敛财……这些谣言,咱都知道。”
    “父皇,”陆知白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儿臣以为,朝廷应当加强对舆论的管控!”
    朱元璋抬眼看向他,问道:“怎么管?一直都在管!”
    “白莲教能在民间传播,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蛊惑人心。”陆知白目光炯炯,“他们可以雇佣闲汉散播谣言,朝廷也可以雇人宣扬好人好事啊!”
    朱元璋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
    舆论的重要他当然知道,但是……朝廷也要雇闲汉来说好话?
    朱元璋质疑道:
    “这样是不是有些……有些掉价了?
    堂堂朝廷啊,竟要与那些江湖术士一般,靠这等手段行事?
    咱,果真到了这般地步吗!”
    “父皇明鉴,”陆知白不慌不忙,解释道,“儿臣认为,此举并未伤害谁,能达成目的,就是好的。”
    他淡淡的说:“昔日汉武帝设乐府,采诗观风,不也是为了解民间疾苦、引导舆论吗?”
    朱标也明白他的意思,在一旁点头附和:
    “驸马所言极是。就好比水脏了,就该引入源头活水,冲刷一番。若不及时处理,只会变成臭水潭子。”
    朱元璋沉吟片刻,看着陆知白道:
    “你要说话本子戏文,衙门外的申明亭,咱能理解。
    专门雇人给朝廷说好话,若是泄露出去,岂不尴尬吗……”
    陆知白点头,赞同道:“确实,所以一定要选可靠之人,在地方构建多维度的宣讲体系,比如士绅,耆老,乡贤,书生等等。”
    他强调道:“父皇,舆论的高地就那么些,咱们不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
    陆知白补充道:“至于宣说的内容,倒也不必太生硬。
    什么好的都可以说,唠嗑的口气就行,比如高产番薯等等现实好物,让百姓有个盼头。”
    朱元璋颔首说:“这与用兵打仗,倒是异曲同工……好啦,咱知道了!
    你要是有兴致,就多让人编些戏曲话本来!”
    朱标沉吟片刻,继续说:
    “父皇,三月三上巳节快要到了,不妨在苏州等地广设粥棚,施粥宣扬朝廷仁德。”
    朱元璋点了点头,有一丝赞许:
    “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多少能缓解一些民间怨气……
    但百姓对朝廷,终究是信任不足,还需加强教化。”
    朱元璋虽然愤怒,但并没有失去理智。
    他在权衡利弊,想找到一个既能震慑不法之徒,又能安抚民心的平衡点。
    大家静默了一阵子。
    朱元璋从御案上拿起一本奏疏,递给陆知白:“看看这个。”
    陆知白接过奏疏,打开一看,原来是李文忠的《陈时务疏》。
    奏疏中,李文忠提出了裁抑勋贵的建议,认为勋贵势力过大,四处展现不法迹象,恐怕影响朝廷稳定。
    朱元璋看着陆知白,语气颇为感慨:
    “曹国公在病中,还不忘忧心国事,真是忠心可嘉。
    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