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赵佶:谁都得拜倒在朕的帝王权术下

推荐阅读: 爹爹开门,系窝呀!东晋北府一丘八陈元昭许瑾瑜最强篮下霸王玄幻:开局签到燕云十八骑封尘离世三界血歌诡秘之主带着空间闯大唐将臣

    李彦处理好中旨,又拿出皇城司的密报。
    宋徽宗接过扫了一眼,“哦?李清照入东京了?”
    “是,来之前还写了词牌寄给赵明诚。”
    李彦清了清嗓子,念道:“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徽宗沉吟片刻,哈哈一笑:“好一个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没敢见她。”
    李彦表情揶揄地说。
    “算他识相。”
    赵佶嘴角微扬,颇为自得。
    就算蔡京是她李清照的表姐夫又如何?
    赵明诚一家皆为朝臣又怎样?
    在他赵佶的帝王心术下,赵明诚甚至不敢见十八岁就嫁给他的发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赵佶轻轻念叨:“十六岁就写出如梦令,李清照不愧是个才女,可惜时运不济。”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打为元佑党。
    赵佶下圣旨,禁止朝臣与元佑党子孙后代成亲联姻。
    这才有了李清照被迫搬离东京,无法见到丈夫的局面。
    赵佶身为大艺术家,自然早就知道李清照,在他刚刚登基那年,甚至还想招李清照入宫,方便深入探讨学问与艺术。
    但为了巩固自身皇权,赵佶忙的一时忘记了。
    等第二年,也就是1101年想起来,李清照已经嫁给了大她三岁的赵明诚。
    此番知道赵明诚连发妻也不敢见,赵佶嘴角上扬,笑容玩味。
    同时,显示他的帝王权术已达到了新的巅峰。
    ……
    “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咋明儿就要走啊?”
    王癸癸吃着干果,表情有些刁蛮:“那赵明诚竟敢如此对你,要是秦会之敢这样,俺非得阉了他不行。”
    “多说无益了。”
    李清照有些忧郁的摇摇头:“圣旨不许我夜宿东京,所以今夜便不睡了,明早乘马车直接出城。”
    “官家也真是的,那事儿都多少年了。”
    王癸癸撇撇嘴,她跟李清照关系一般,但毕竟是表姐妹。
    蔡京是李清照的表姐夫,秦桧却是她的表妹夫。
    “离京许多年,回来一听,却还是这些词牌。”
    李清照有些意兴阑珊。
    赵佶下圣旨不许她夜宿东京,她也扣赵佶字眼。
    本以为能跟赵明诚相见,互诉衷肠,哪想到对方都不敢见她。李清照画像  要说没有艺谋,肯定是假的。
    不过,在金兵南下之际,赵明诚终于外放做官,但却遇到金兵攻城便弃城而逃。
    这位大才女,又写下《夏日绝句》讥讽丈夫赵明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终于对丈夫赵明诚的软弱和毫无担当,失望到了极点。
    “走吧,你早些回去,免得妹夫抱怨。”
    李清照喝了几盏米酒,又留下一粒碎银做赏钱,打算夜游汴京。
    “放心,他现在听话的很,只要不听话,俺就挠他的脸,让他上朝时丢人现眼。”
    王癸癸的名字,出自天干第十位。
    只是说出让老公丢人的话,却带着沾沾自喜。
    李清照不愿听这些,便默默走路,想起就住在官邸的丈夫,终不得见,又难免有些感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时,路过的一家勾栏,传出清唱,于夜色中宛如黄鹂,空灵中又带着相当的意境。
    “新词?”
    李清照一听就觉得舒适,她号为易安居士,而辛弃疾则字幼安,二人被后人尊称为济南二安。
    “是新词,也就那么回事儿。”
    王癸癸打着哈欠:“姐,你自己逛吧,俺困了,回去睡了。”
    她带着王家恶仆离开。
    李清照虽然被编管在济南府章丘,三年可申请入京一次,却又不能夜宿。
    但毕竟亲戚都是大官,底气足,也没人真的敢招惹她。
    她便坐进那勾栏的一个小空桌,顺嘴打听一下:“词牌是何人之作,是只许你家独唱的吗?”
    这时代版权意识比较深重,就连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要授权才行。
    但这年头能干印刷的,也都非凡人,基本上没人追究。
    伺候局子的丫鬟,便抬手一指:“就是那位小官人所作,他才走。”
    李清照转过头去,只见到在一挂灯笼下,一个并不高大的身躯,行走在街上,身后几人却一副马首是瞻的模样。
    恰好,歌姬唱到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清照瞬间湿了眼眶。
    他若是赵明诚就好了。
    梦中相见的场景都换了几十个,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
    那种失落和失望,简直难以言喻。
    “多谢。”
    李清照又留下一粒碎银,起身朝那道身影追了过去。
    争渡,争渡。
    李清照对艺术的执着是毋庸置疑的。
    即便她这样的家世,也没多少浮财,基本都换成了古书。
    金兵南下,她也还是将家中收藏的古书全都装载,拉往江南。
    而抛开对古籍和艺术的追求之外,李清照其实还是一个喜欢喝酒、赌博的好女孩。
    侍女指引的那道身影,时而出现,时而隐匿在人流之中。
    李清照好不容易才追上,自己也是略微气喘吁吁。
    “这位小官人请留步……”
    她这一呼喊,周遭行人都看了过来。
    恍惚间,她又加了三个字:“星如雨。”
    短暂停留的行人继续流动起来。
    “这位娘子,请问有何贵干?”
    武洪眼见那少妇喊起了青玉案的字眼,就知道她是在叫自己。
    李清照一见自己的灵机一动,果然奏效,顿时有种心有灵犀之感。
    她上前微微万福,道:“奴家李氏,小字清照,号易安居士。”
    “……”
    大概是因为有声名光环的加成,武洪眼见这位举止得体的女子,下意识地想到了新A6。
    绝不是印象中的老A8。
    他当即拱手,笑道:“原来是大宋第一才女,失敬。”
    “小官人谬赞了。”
    李清照婉约一笑,道:“奴家喜好收藏古籍,诗词也在其中,不知那首青玉案,可否让奴家先收藏?”
    她说完,又补充一句:“当然,最好是原作者的墨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