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统天下(五)

推荐阅读: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异界明道传我不是不可名状的宠物天庭微信群林海柳馨月他似艳阳潜入夏第一禁术师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我的细胞监狱万鬼吞噬系统

    咸淳十一年(1274年)九月初十,元军统帅伯颜在襄阳城外的旷野上,成功完成了各路兵马的会师大业。各部人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战旗猎猎,战马嘶鸣,一片威严壮观的景象。伯颜随即在中军大帐中做出重大军事部署,将军队分为三路并进,如同三把利刃,直指宋军的防线。
    他命翟招讨带领一支部队,如风驰电掣般快速奔赴荆南(今湖北江陵),目标是迅速切断宋军的后援通道,抢占战略要地。千户唆都则率所部精锐,沿着淮河方向疾进,意图从侧翼对宋军发起攻击。而伯颜自己则与阿术亲率水、步大军,沿着汉水,浩浩荡荡地朝着郢州(今湖北钟祥)进发。他们乘坐的战船一艘接一艘,旌旗招展,战鼓隆隆,步兵则沿着河岸行进,队伍绵延数里,声势浩大,意图攻克这座军事重镇。
    九月二十日,伯颜所部顺利抵达盐山。此时,距离郢州仅20公里。伯颜站在盐山的山顶,极目远眺,只见郢州旧城在远方若隐若现。这座旧城位于汉水东岸,凭借着险峻的山势构筑而成,城墙以坚固的石块砌筑,高大厚实,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无论是对面发射的箭矢还是投石,都难以靠近城墙,想要强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仅仅是郢州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宋军在汉水西侧又精心修筑了新郢,两城之间,一道道粗大的铁绠横亘江面,将众多战舰牢牢锁住,水中更是密密麻麻地插着木椿,将舟船往来的通道彻底阻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水上防线。
    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带领着沿江九郡选拔出来的精锐部队,镇守于此。他们利用水军牢牢扼守江面,步军则在两岸列阵,配合以威力巨大的炮弩,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战船上,士兵们手持长矛、盾牌,警惕地注视着江面;岸上,弓弩手和炮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发射。如此严密的布防,使得元军想要接近江岸都变得异常艰难。
    元监战谒只里率领数名骑兵前去侦察敌情。他们沿着汉水岸边的崎岖小道前行,小心翼翼地探查宋军的布防情况。然而,就在他们行进途中,不幸与宋军的一队巡逻兵遭遇。混战瞬间爆发,双方士兵刀剑相交,战马嘶鸣。
    在激烈的混战中,谒只里的部卒不慎坠马,被宋军士兵围住。谒只里见状,毫不犹豫地单骑挥戈,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宋军阵中。他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在激烈的厮杀中,他拼尽全力救出部卒,同时又杀获宋军四人。但毕竟敌众我寡,为避免更大损失,谒只里只能匆忙退出战斗,带着部卒退回本阵。
    与此同时,万户阿剌罕率军向新郢南门堡发起猛烈攻击。他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冲锋,战鼓震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元军士兵们手持盾牌,肩扛云梯,一波又一波地向城墙冲去。然而,张世杰率领军民拼死力战,他们从城墙上射下如雨的箭矢,投下巨大的石块,一次次击退了元军的进攻。元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只得暂时退兵,重新商议对策。
    伯颜在得知郢州的防守如此严密之后,心中不禁微微一沉。他深知,若强行进攻,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宋军凭借坚固的城防,也足以让元军陷入苦战。于是,他决定先尝试和平解决,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往宋军营中,向张世杰传达元军的招降之意。
    使者带着伯颜的口信,来到宋军的营寨前。张世杰亲自接见了他。使者恭敬地传达了元军的和平意愿,声称元军希望避免过多的杀戮,愿意以和平的方式换取郢州的归顺。然而,张世杰听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郢州乃我大宋重镇,吾等将士誓死守护,绝不降元!”这一拒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伯颜的心上,也让他意识到,这场战斗将是一场艰难的硬仗。
    不过,伯颜并非易与之辈,他很快从短暂的沉思中回过神来。经过一番仔细的侦查和谋划,他得知在郢州下游有一处名为黄家湾堡的地方。堡西有一条沟渠,沟渠深阔数丈,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沟渠的南边与藤湖(今湖北钟祥东南)相通,而此时正值雨季,暴雨连连,湖水水位不断上涨,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轰鸣。
    伯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元军若能趁着这个时机,拖船入湖,再通过湖水转入汉水,就有可能避开郢州这座坚城,实现迂回进攻的战略目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正面强攻带来的巨大伤亡,还能从侧后方对宋军发起突袭,打乱他们的防御部署。
    于是,伯颜迅速做出部署。他一面命令军队在郢州城外耀武扬威,做出即将强攻的态势。战旗猎猎,战鼓隆隆,士兵们呐喊着,做出一副要全力攻城的样子,将宋军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郢州城上。而宋军也果然中计,张世杰亲自登上城头,指挥士兵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元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伯颜暗中派遣总管李庭、刘国杰率领军中精锐,悄无声息地向黄家湾堡进发。李庭和刘国杰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接到命令后,他们带领着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快速接近黄家湾堡。堡内的宋军并未察觉到元军的意图,还在为郢州城的安危而紧张备战。元军精锐如同猛虎下山,迅速发起攻击,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和突袭的优势,一举攻破了黄家湾堡。
    随后,元军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士兵们全力修治平江堰。在李庭和刘国杰两位将领的指挥下,士兵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个场面井然有序。
    一些士兵负责砍伐竹子,将其破开制成竹席;另一些士兵则将竹席铺设在地上,形成一条通往湖泊的道路。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士兵在江边忙碌地准备着船只,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一艘艘战船从岸边拖到竹席上。
    湖水波涛汹涌,不时掀起巨大的浪花,但元军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紧密合作,齐心协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艺。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不断调整着船只的位置和方向。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一艘艘战船被成功地拖入湖中。借助水的力量,这些战船缓缓地驶向湖的深处,仿佛一条条巨龙在水中游动。最终,它们顺利地迂回进入了汉水,消失在了宋军的视野之外。
    伯颜站在岸边,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当他看到最后一艘战船也安全进入汉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他深知,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关键。通过修治平江堰,元军成功地绕开了郢州这座坚城,避开了正面交锋的风险,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此时的宋军,还在郢州城上严阵以待,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元军已经悄然改变了战场的格局。
    十月十五日这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伯颜和阿术率领着近百名精悍的骑兵,作为殿后部队,缓缓地行进在泉子湖(今湖北钟祥东)的道路上。
    与此同时,宋郢州副都统赵文义、范兴得到了元军殿后部队的消息。他们当机立断,立刻率领着两千名精锐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企图给元军一个措手不及。
    伯颜和阿术得知宋军来袭的军情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调转马头,率领着自己的骑兵队伍,风驰电掣般地迎击上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知印百家奴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入了宋军的阵营。他手中的长枪如同闪电一般,在宋军的阵中上下翻飞,所到之处,宋军士兵纷纷倒地。
    尽管知印百家奴在战斗中身中数创,但他毫不退缩,依然奋勇杀敌。他的勇猛和顽强,极大地鼓舞了元军的士气。
    伯颜和阿术见状,也毫不示弱,他们各自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宋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杀。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响彻云霄,整个战场都被笼罩在一片血腥与硝烟之中。
    经过一番苦战,伯颜和阿术终于成功地斩杀了赵文义,并且俘虏并杀死了范兴。此外,他们还俘虏了数十名宋军士兵。
    此役,宋军损失惨重,战死五百人。其余的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四散溃逃。元军则乘胜追击,顺利地进入了汉水,继续向南挺进。
    此战之中,宋军防守极为严密,郢州的坚固防线虽一度阻滞了元军南进的步伐。但元军统帅伯颜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军事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审时度势,趁着暴雨涨水的有利时机,巧妙地渡过黄家湾堡,避开了郢州这座坚城,成功迂回进入汉水,迅速向南推进,进一步打乱了宋军的防御部署。使得宋军精心布置的郢州防务,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伯颜率领元军主力,自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浩浩荡荡地出发,战旗猎猎,战鼓隆隆,士兵们士气高昂,战马奔腾。他们沿着汉水一路南进,目标直指宋军的防线。绕过郢州(今湖北钟祥)后,元军在十月二十二日顺利进至沙洋堡。沙洋堡地势险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城墙高大坚固,城上箭楼林立,守军严阵以待。但这并未吓退伯颜,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伯颜先是派遣断事官杨仁风前去招降,想要以和平的方式拿下沙洋堡。杨仁风带着元军的招降书信,来到沙洋堡城下,高声劝说宋军守将投降,声称元军希望避免无谓的流血,愿意给予优待。然而,宋守将却根本不与杨仁风对话,对他的劝降之语充耳不闻,甚至冷笑着将招降书信撕得粉碎,扔下城头,以示对元军的蔑视。
    伯颜见劝降不成,又遣一降将带着黄榜和檄文,还带上赵文义的人头入城招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震慑宋军的士气,让他们意识到抵抗的无望。然而,宋守将王虎臣、王大用却斩杀了使者,并焚烧了黄榜,以示坚决不降的决心。他们下令固守城池,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誓言要与沙洋堡共存亡。
    此时,宋裨将傅益眼见元军势大,心生畏惧,带着17名水军士兵乘船投降了元军。傅益跪在伯颜面前,颤抖着声音乞求饶命,元军士兵将他们押下,暂时安置在一旁。见此情景,又有7艘战船的士兵也选择投降,纷纷划船靠向元军的阵营。王虎臣等人见此情形,竟将原本欲降而未及投降的士兵全部处死,以此来威慑士兵,不许再有投降的念头。城内一片血腥,士兵们被这残酷的景象吓得不敢再有二心,只能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元军与宋军双方就这样僵持到了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战场上,映照出一片血红色。伯颜站在阵前,望着沙洋堡高耸的城墙,心中清楚,和平解决已经无望,只能强攻。他见难以轻易攻克,于是命令新军万户忙兀台迅速架设巨炮12座,为强攻做准备。元军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将巨大的石块装入炮膛,调整好炮口的角度,准备随时发射。
    十月二十三日,伯颜命参知政事吕文焕至城下再次招谕宋军。吕文焕站在城下,高声劝说宋军守将,希望他们能看清形势,避免无谓的牺牲。然而,宋将依旧不肯答应,他们站在城墙上,怒目而视,用箭矢和石块回应元军的劝降。
    伯颜见和平解决无望,遂命诸军发起强攻。战鼓震天,元军士兵们呐喊着,如潮水般向沙洋堡涌去。巨炮轰鸣,巨大的石块飞向城墙,砸得城墙砖石纷飞。宋军士兵们也毫不示弱,他们用弓箭、滚木、礌石还击,双方在城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知印百家奴率先在东角楼立起云梯,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登城,强行攻击。他们成功地夺取了城楼上的旗帜、弓矢、衣甲等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元军的士气。新军万户忙兀台也不甘示弱,同样竖起云梯冲向城楼,他带领士兵们焚毁了城楼上的橹,拔除了羊角坝,进一步扫除了进攻的障碍。
    易州等处管军总把巩信,挑选出50名勇士,带着火种,悄然靠近宋军营寨。他们点燃火把,纵火焚烧寨子,一时间火焰冲天而起,宋军顿时大乱,阵脚大乱。
    到了傍晚,太阳逐渐西沉,天边泛起了一抹残红。就在这时,一阵猛烈的北风突然呼啸而起,狂风如怒涛般席卷而来,风力异常强劲。
    伯颜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战机,他果断下令,让炮水手元帅张荣等人立刻顺风发射金汁炮。金汁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其内部装填的火药比较多,一旦发射出去,就如同一条凶猛的火龙腾空而起,状若金汁(铁水)喷洒,带着炽热的火焰和毁灭性的力量,狠狠地砸向宋军的庐舍。
    只听得一声声巨响,金汁炮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瞬间将宋军的庐舍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熊熊烈焰腾空而起,浓烟滚滚,直冲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燃烧起来。
    在这恐怖的火海中,宋军的庐舍不堪一击,纷纷被烧成灰烬。整个城中的房舍几乎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和烧焦的废墟。
    在元军如此凶猛的攻击下,沙洋城终于被攻破。宋守将王虎臣、王大用等人在混乱中被忙兀台率领的元军成功俘获,而其他未能及时逃脱的宋军则全部惨遭屠杀。
    沙洋堡的这场惨烈战斗,成为了宋元战争中一个血腥的印记。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预示着宋朝在这场战争中所面临的处境愈发艰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