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三年计划
推荐阅读: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 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 异界明道传、 我不是不可名状的宠物、 天庭微信群林海柳馨月、 他似艳阳潜入夏、 第一禁术师、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我的细胞监狱、 黄金渔场主敖沐阳、
次日,昱地文武官员齐聚理事府议政殿。
“殿下千安……”
面对百官朝贺,坐在主位的唐梓昱满意地点了点头,
“诸位免礼。”
“本王今日召集诸位聚集于此,主要是为了昱地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去年昱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与诸位的努力息息相关。”
说完之后,他右手一挥,张龙和赵虎两人,分别捧着一摞纸张,然后给每个人分发了一份。
“三年计划?”
“殿下,这是什么?”
许元德看到分发到自己手中的封面,很是疑惑地问道。
“以后昱地做事,都得有计划,有目的,如此一来才能够有的放矢,知道轻重缓急。”
“这是本王起草的一份未来三年,昱地要做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属于你们各自负责的那一部分,你们要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月度计划。”
“如此一来,诸位的工作效率才能够更高。”
“根据你们各自列出的计划与目标,本王会对其进行考核,完成的有奖励,没有完成的当然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这……”听到唐梓昱的解释,一众官员恍然大悟的同时,又皱起了眉头。
这个昱王殿下,奇思妙想的点子真是层出不穷。
谁都没有想到,殿下会想出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封地文武百官。
许元德看了一遍手中的文件,很快便明白了过来,用殿下的这套方式管理百官,比起以前粗放的方式,会更加高效和方便。
三年计划,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再也不会存在无事可干,两眼抓瞎的情况。
所有人做事的时候也便更有目的性,实在是妙哉!
“殿下,您定的这三年计划,是不是太难了?”
李达看着手里的计划书,苦笑地说道。
“三年之内,打造一支不低于十万人,能够与西戎骑兵正面对抗的精锐之师。”
“李将军,我觉得还好吧。”
“殿下去年不仅收复了牧原六州,还俘虏了数万西戎大军,若非如此,也换不回那么多的同胞。”
“三年计划的目的,虽然不容易,但是也并非不能够做到。”
樊建业看着手中的计划书,正色道。
李达如今是滨州军总兵统领,樊建业为副统领。
只不过两人都卯住了劲,要竞争滨州军大都督。
有了樊建业的加盟,李达感到身上的压力比以前大了不少。
一众官员拿着手中的三年计划,有点头,有摇头。
对各自所管辖的目标,态度不一。
“殿下,三年实现封地百姓摆脱饥贫。”
“这难度不小啊!”
“且不说珑夏三百年来,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实现了这个目标!”
唐梓昱听到一个官员的这番话语,开口道,“所以历史上的那些王朝都覆灭了!”
“大家都不要忘记,昨日封地才结束了农业观摩会。”
“要是有了亩产三十多石的红薯,若是还不能解决封地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你就得好好掂量一下,到底有没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百姓。”
他看着刚刚出言的官员,沉声说到,这个官员他有点印象。
当初收复桐城的时候,许元德从滨州调过去了。
“对呀,只顾对比过往,怎么把这件大事忘记了!”
“多谢殿下提点,下官惭愧!”
那官员猛拍大腿道。
唐梓昱扫视一眼大殿中正在查看三年计划的官员,朗声说道,
“这次本王京都之行,可是有大收获。”
“本王接下来要说的几件事情,与昱地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听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想要知道他接下来要宣布何等消息。
许元德和鲁有财已经心中有数,相比去年,殿下要宣布的消息,的确重大无比。
“第一件事情,是器械司要完成的。”
陈思远看着昱王殿看向自己,顿时精神抖擞。
“殿下请讲!”
“这次京都之行,本王已经拿到了外销型火炮的订单,价值白银接近五百万两。”
“过段时间,朝堂的火器采购订单也会送过来。”
“所有火器订单的总价,至少超过一千万两。”
“一千万两!”一众官员听到这个数字,脸上都振奋不已。
以前谁能够见到这么多的银子,可如今昱王殿下,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个紧张上千万两银子的进账。
光是听着,都让人激动不已。
也正是殿下弄出的一个个项目,不仅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百姓度过了灾荒之年。
还让滨州军和众官员,有了以前难以想象的饷银和俸禄。
若是没有昱王殿下,就没有昱地的现在。
而且昱王殿下挣回来的银子,都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里面,全部用于发展昱地。
跟着这样大气的王爷,做起事来,一点都不闹心。
陈思远听到如此高昂的火器订单,顿时脸都绿了!
“殿下,这么多火器,器械司要造到何年何月去啊!”
“光是满足滨州军的需求,器械司都忙不过来。”
“西越要的火器,都是挤出来的,现在才交付一次,那点订单的三成都不到。”
“如今殿下又来了这么多的订单,这......”
陈思远更愿意先把滨州军需要的装备造齐之后,再去弄订单的事情。
唐梓昱笑着说道,“陈侍郎,可千万别这么想。”
“有了这些订单,才能够一步步提高昱地的工业水平,提升匠人的技术水平。”
“人手不够,那就再招募人手,同时再完善制造工艺和流程。”
“本王不要求你造多快,每个月能够交付一些就成。”
“明白了吗?”
陈思远听懂了他话中的意思,心中便有了底,点头应承道,
“殿下这样说,下官便明白了!”
“眼下器械司已经单独又修建了一座工坊,专门用于制造对外售卖的火器,只要殿下不要求器械司猛赶进度。”
“将销售的火器制造放在第一位,下官就放心了。”
“也请殿下放心,下官也会想办法,加快制造进度,优化工艺,提升匠人熟练水平。”
“下官清楚,只要交货,府库才会又更多的银子。”
“不过,原材料的问题,还请殿下一定要帮器械司解决!”
“殿下千安……”
面对百官朝贺,坐在主位的唐梓昱满意地点了点头,
“诸位免礼。”
“本王今日召集诸位聚集于此,主要是为了昱地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去年昱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与诸位的努力息息相关。”
说完之后,他右手一挥,张龙和赵虎两人,分别捧着一摞纸张,然后给每个人分发了一份。
“三年计划?”
“殿下,这是什么?”
许元德看到分发到自己手中的封面,很是疑惑地问道。
“以后昱地做事,都得有计划,有目的,如此一来才能够有的放矢,知道轻重缓急。”
“这是本王起草的一份未来三年,昱地要做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属于你们各自负责的那一部分,你们要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月度计划。”
“如此一来,诸位的工作效率才能够更高。”
“根据你们各自列出的计划与目标,本王会对其进行考核,完成的有奖励,没有完成的当然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这……”听到唐梓昱的解释,一众官员恍然大悟的同时,又皱起了眉头。
这个昱王殿下,奇思妙想的点子真是层出不穷。
谁都没有想到,殿下会想出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封地文武百官。
许元德看了一遍手中的文件,很快便明白了过来,用殿下的这套方式管理百官,比起以前粗放的方式,会更加高效和方便。
三年计划,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再也不会存在无事可干,两眼抓瞎的情况。
所有人做事的时候也便更有目的性,实在是妙哉!
“殿下,您定的这三年计划,是不是太难了?”
李达看着手里的计划书,苦笑地说道。
“三年之内,打造一支不低于十万人,能够与西戎骑兵正面对抗的精锐之师。”
“李将军,我觉得还好吧。”
“殿下去年不仅收复了牧原六州,还俘虏了数万西戎大军,若非如此,也换不回那么多的同胞。”
“三年计划的目的,虽然不容易,但是也并非不能够做到。”
樊建业看着手中的计划书,正色道。
李达如今是滨州军总兵统领,樊建业为副统领。
只不过两人都卯住了劲,要竞争滨州军大都督。
有了樊建业的加盟,李达感到身上的压力比以前大了不少。
一众官员拿着手中的三年计划,有点头,有摇头。
对各自所管辖的目标,态度不一。
“殿下,三年实现封地百姓摆脱饥贫。”
“这难度不小啊!”
“且不说珑夏三百年来,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实现了这个目标!”
唐梓昱听到一个官员的这番话语,开口道,“所以历史上的那些王朝都覆灭了!”
“大家都不要忘记,昨日封地才结束了农业观摩会。”
“要是有了亩产三十多石的红薯,若是还不能解决封地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你就得好好掂量一下,到底有没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百姓。”
他看着刚刚出言的官员,沉声说到,这个官员他有点印象。
当初收复桐城的时候,许元德从滨州调过去了。
“对呀,只顾对比过往,怎么把这件大事忘记了!”
“多谢殿下提点,下官惭愧!”
那官员猛拍大腿道。
唐梓昱扫视一眼大殿中正在查看三年计划的官员,朗声说道,
“这次本王京都之行,可是有大收获。”
“本王接下来要说的几件事情,与昱地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听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想要知道他接下来要宣布何等消息。
许元德和鲁有财已经心中有数,相比去年,殿下要宣布的消息,的确重大无比。
“第一件事情,是器械司要完成的。”
陈思远看着昱王殿看向自己,顿时精神抖擞。
“殿下请讲!”
“这次京都之行,本王已经拿到了外销型火炮的订单,价值白银接近五百万两。”
“过段时间,朝堂的火器采购订单也会送过来。”
“所有火器订单的总价,至少超过一千万两。”
“一千万两!”一众官员听到这个数字,脸上都振奋不已。
以前谁能够见到这么多的银子,可如今昱王殿下,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个紧张上千万两银子的进账。
光是听着,都让人激动不已。
也正是殿下弄出的一个个项目,不仅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百姓度过了灾荒之年。
还让滨州军和众官员,有了以前难以想象的饷银和俸禄。
若是没有昱王殿下,就没有昱地的现在。
而且昱王殿下挣回来的银子,都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里面,全部用于发展昱地。
跟着这样大气的王爷,做起事来,一点都不闹心。
陈思远听到如此高昂的火器订单,顿时脸都绿了!
“殿下,这么多火器,器械司要造到何年何月去啊!”
“光是满足滨州军的需求,器械司都忙不过来。”
“西越要的火器,都是挤出来的,现在才交付一次,那点订单的三成都不到。”
“如今殿下又来了这么多的订单,这......”
陈思远更愿意先把滨州军需要的装备造齐之后,再去弄订单的事情。
唐梓昱笑着说道,“陈侍郎,可千万别这么想。”
“有了这些订单,才能够一步步提高昱地的工业水平,提升匠人的技术水平。”
“人手不够,那就再招募人手,同时再完善制造工艺和流程。”
“本王不要求你造多快,每个月能够交付一些就成。”
“明白了吗?”
陈思远听懂了他话中的意思,心中便有了底,点头应承道,
“殿下这样说,下官便明白了!”
“眼下器械司已经单独又修建了一座工坊,专门用于制造对外售卖的火器,只要殿下不要求器械司猛赶进度。”
“将销售的火器制造放在第一位,下官就放心了。”
“也请殿下放心,下官也会想办法,加快制造进度,优化工艺,提升匠人熟练水平。”
“下官清楚,只要交货,府库才会又更多的银子。”
“不过,原材料的问题,还请殿下一定要帮器械司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