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中微子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逍遥文公子,当世谪仙人

    二月初,郑奕晨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继续Lhc升级改造工作。
    这一遭,就是一个月。
    过去的一月里,他的知识体系更加充实。
    好消息不少。
    由于前期病毒的数据详实,疫苗研究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现在,已经完成疫苗的设计、概念验证和临床前测试研究。
    下一步,就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不过,投入也是巨大的。
    目前,已经耗资10亿华夏币。
    加上后期的研究工作以及生产车间的投入,预计资金不少于四十亿。
    现在,时间至关重要。
    疫苗尽快研制出来,对于华夏乃至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意义巨大。
    退一步说,商业上也会更有竞争力。
    吕传毅已经将公司股权悉数转让给女儿,让她入主吕氏春秋,一跃成为华夏商界最耀眼的新星。
    有着晨涵集团的大力支持,以及郑奕晨的雄厚资金,吕氏春秋已经今非昔比。
    在父母的帮助下,吕诗涵一手操作了对行业内一家公司的收购。
    吕氏春秋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宣告,浴火重生之后,是势不可挡的崛起。
    国内的疫情基本结束,短短几月,展现了华夏民族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只是,现阶段,外出诸多不便。
    一切,都需要等待疫苗。
    最最重要的,还得是华夏对撞机的消息!
    2月24日,华夏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白皮书在《核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
    这是一种大型粒子加速器,被视为“超级多维电子显微镜”,可帮助科学家们观测微观物质世界中深层的内部结构。
    该白皮书由华夏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牵头完成,阐述了Eicc的重要物理目标、加速器和探测器的概念设计等内容。
    来自华科院近代物理所、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等30多家单位的80余名专家参与了白皮书的撰写。
    Eicc建成后,将是世界上首台运行于海夸克能区、电子束流和离子束流均极化的Eic!
    主要物理目标包括海夸克一维和三维结构的精确测量,原子核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和质子质量起源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下一步,科学家们将围绕提出的物理目标进行进一步模拟和理论研究,同时开展加速器和探测器核心关键技术预研。
    世界上,很少再有国家或组织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寿终正寝之后,华夏的Eicc正好成为下一个基础物理支柱。
    难得资金充足,加之有Lhc可借鉴,华夏基建狂魔的恐怖速度,预计建成时间更短。
    2030年之后,华夏将成为世界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一极!
    三月五号,Lhc再次启动,进军新的物理世界。
    部分基于郑奕晨的超标准模型预测理论,科学家们开始了本次试验。
    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过预加速到5GeV,注入进周长约6.7km的电子阻尼环里。
    电子束在阻尼环里大约要回旋1万圈,使束团的尺寸变得更小、更致密,再送到主电子直线加速器。
    加速梯度高达31.5 mV\/m,把电子束加速到250GeV的超高能量。
    在加速到大约150GeV时,电子束被送进一个波荡器后再回到主加速器,继续加速到250GeV并经过最终聚焦后与正电子束对撞。
    按照参考设计,每个束团里的200亿个粒子的正负电子束被聚焦在一个微小截面里。
    它们以每秒钟次的频率在对撞点相撞,质心系能量达到500GeV!
    在对撞区有两台巨大的探测器。
    这两台探测器将采用有所不同但互相补充的先进技术,其中就有郑奕晨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测器能够记录下每一次对撞产生的每一个粒子,并能对难以确认的物理发现进行必要的交互性校验。
    ……
    探测器越大,捕捉到的信号就越多,数据量就越大,就越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
    本次升级改进的FASER 探测器就是专门为捕捉中微子设计。
    这次试验,成功观测到已知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
    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即观测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更振奋人心的是,发现了第四种中微子——惰性中微子。
    它与其他中微子一样,质量小又不带电荷,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
    这种惰性中微子是中性粒子,无自旋性,进一步论证了郑奕晨超标准模型的准确性。
    打破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明的存在且只存在三种中微子理论,否决了米国费米实验室的论断。
    如果说,此前还有人怀疑郑奕晨的理论,现在,大家对它充满期待。
    中旬,在Lhc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Lhc新结果向粒子物理模型发出挑战!
    文章向世界宣告了粒子对撞机探测到的中微子。
    首先验证了对撞机中微子的准确位置,其次,证明了FASER探测器探测中微子的有效性。
    文中还对所有贡献者进行了致谢,其中特别指出,郑奕晨在 FASER 探测器的设计改进、建造、运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做了高效的工作,并在本次发现中做出了直接贡献。
    希格斯给予了很高评价:“该发现有望帮助物理学家了解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的本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不吝赞赏:
    “郑的理论是有道理的,一个天才的设想!”
    “这是基础物理一个巨大的发现,超标准模型更是打开了粒子世界的大门!“
    ……
    当然,更多的成果尚未发表。
    第四种中微子就没有公布,太不可思议,没有详实的证据,很可能被当作一个笑话。
    因此,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对撞机每次运转,产生的数据是恐怖的。
    即使准确预测了位置,还是需要科研人员在海量的数据中分析论证。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即使聚集了全世界优秀的粒子物理学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