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罪的罪人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逍遥文公子,当世谪仙人

    法医张毅推了推眼镜,将手中的解剖报告递给周默,\"表面看确实是自杀,体内酒精含量超标,手腕切口整齐,符合自刎特征。但...\"
    周默接过报告,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术语,最后停在张毅欲言又止的表情上。他太了解这个共事十年的老搭档了,\"但是什么?\"
    \"切口角度有点奇怪。\"张毅走到解剖台前,指着尸体左腕的伤口,\"如果是自刎,右手持刀,切口应该是从外向内倾斜。但这个伤口几乎是垂直的。\"
    周默凑近观察,死者郑国栋的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作为海州市知名企业家,郑国栋的死已经引起了媒体轰动——\"慈善家不堪压力自杀\"的标题占据了各大报纸头条。
    \"还有这个。\"张毅指向死者颈部一处几乎不可见的淤青,\"像是被人从后面掐住过。\"
    周默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这是他接手刑警队以来遇到的第六起\"自杀案\",每一个都看似毫无破绽,但每一个都让他觉得不对劲。他掏出手机,翻出前五个案件的现场照片,将它们和郑国栋的尸体并排放在不锈钢解剖台上。
    \"张毅,你相信巧合吗?\"
    张毅摇头,\"法医只相信证据。\"
    \"半年内,六起自杀,死者互不相识,社会阶层各异,死亡方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周默指着照片,\"他们都太完美了。\"
    张毅皱眉,\"什么意思?\"
    \"完美的自杀现场,完美的遗书,完美的动机。\"周默的声音低沉,\"就像有人精心设计了一出戏,而我们都是观众。\"
    解剖室的冷气呼呼作响,周默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他想起上一个死者,那个跳楼的女大学生,她的遗书字迹工整得像书法作品,而她的室友却说死者生前连日记都懒得写。
    \"我需要重新调查这六起案件。\"周默收起手机,\"从郑国栋开始。\"
    郑国栋的办公室位于国栋大厦顶层,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海州市。周默站在窗前,想象着郑国栋生前站在这里的情景——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慈善晚宴上的常客,媒体笔下的\"儒商\"。
    \"郑总最近情绪很稳定。\"秘书李雯擦着眼泪说,\"公司刚拿下新加坡的项目,他还说要带全体员工去普吉岛度假。\"
    周默翻开郑国栋的日程本,最后一页写着\"晚上8点,天台见\",笔迹与遗书一致。\"这个天台约会,你知道是和谁吗?\"
    李雯摇头,\"郑总的私人行程不会经过我。\"
    周默走向郑国栋的电脑,屏幕还停留在邮箱界面。一封没有主题的邮件引起了周默的注意,发件人栏是空的,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记得陈小雨吗?\"
    \"陈小雨?\"周默问李雯。
    李雯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是...是三年前跳楼的那个实习生。\"
    根据李雯断断续续的叙述,周默拼凑出了一个故事:陈小雨,22岁,国际贸易专业应届生,进入国栋集团实习三个月后从这栋大楼跳下。警方调查结论是工作压力导致抑郁自杀。
    \"那女孩性格内向,郑总对她要求特别严格。\"李雯低声说,\"有几次加班到凌晨,我听到郑总在办公室里骂她,说她连最简单的报表都做不好。\"
    周默想起解剖台上郑国栋安详的脸,和那个几乎不可见的颈部淤青。他打开手机搜索\"陈小雨 国栋集团\",跳出来的新闻照片里,一个瘦弱的女孩站在公司年会角落,眼神空洞。
    离开国栋大厦时,周默接到了队里的电话。
    \"头儿,又发现一具尸体,滨江公园湖边,初步判断是意外溺水。但...我觉得你应该来看看。\"
    滨江公园的晨雾还未散尽,警戒线外围满了早锻炼的大爷大妈。周默蹲在尸体旁,死者是六十多岁的男性,衣着整齐,身边散落着钓鱼工具。
    \"王志强,65岁,退休教师。\"现场法医汇报,\"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10点到12点之间,肺部有积水,符合溺水特征。但...\"
    又是这个\"但\"字。周默抬头,\"有什么异常?\"
    \"死者后脑有一处击打伤,不严重,但足以让人短暂昏迷。\"法医指着尸体后脑勺一处淤青,\"而且他的鱼竿支架摆放位置很奇怪,像是被人移动过。\"
    周默站起身,环顾四周。湖边泥地上有几组脚印,一组明显属于死者,另一组则较浅,像是有人刻意放轻脚步。他顺着脚印走向湖边的一处长椅,在缝隙中发现了一小片金属反光。
    镊子夹起来一看,是一枚校徽。\"海州市第一中学\"几个字在晨光中微微发亮。
    \"王老师退休前是一中的教务主任。\"站在一旁的公园保安说,\"我孩子就是他教出来的,王老师可严格了,但教出来的学生都上了好大学。\"
    周默将校徽放入证物袋,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搜索\"海州一中 学生自杀\"。五年前的一条旧新闻跳出来:《海州一高三学生跳楼身亡,疑似学习压力过大》。
    死者名叫林小松,17岁,王志强曾是他的班主任。新闻引述同学的话说,林小松在跳楼前一天曾被王老师当众批评\"浪费父母血汗钱\"、\"考不上大学不如去死\"。
    周默的胃部一阵紧缩。他快步走回尸体旁,仔细检查死者的双手。在右手食指内侧,他发现了一道细小的伤口,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过。
    \"张毅,\"周默拨通电话,\"帮我查一下之前五个'自杀案'的死者,看看他们是否都曾间接导致过他人死亡。\"
    法医办公室里,张毅将六份档案一字排开。
    \"第一个,赵明华,建筑公司老板,三个月前服用安眠药死亡。五年前他公司的一处工地坍塌,两名工人死亡,调查发现是偷工减料所致,但赵明华找人顶罪,自己全身而退。\"
    \"第二个,刘芳,网红心理咨询师,两个月前药物过量。她曾公开羞辱一名抑郁症患者,导致对方自杀,但以'言论自由'为由逃脱责任。\"
    \"第三个...\"
    周默打断张毅,\"够了。\"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六个死者的名字,然后在旁边分别写上那些间接因他们而死的人——陈小雨、林小松...
    \"有人在替这些无声的死者讨债。\"周默的声音有些发抖,\"这不是连环杀人案,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审判。\"
    张毅推了推眼镜,\"但凶手是怎么选中这些目标的?他们之间毫无联系。\"
    周默盯着白板,突然想起每个案发现场都出现过的那句话——\"你记得xxx吗?\"郑国栋邮箱里的那句话。
    \"不是凶手选中了他们,\"周默缓缓说,\"是那些死去的灵魂选中了凶手。\"
    海州市立图书馆的监控室里,周默盯着屏幕上的借阅记录。过去一年,有六个人同时借阅过《刑法案例解析》和《法医学基础》,其中五个已经排除了嫌疑,剩下一个是——
    \"陈明,28岁,海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图书馆管理员看着借书证照片说,\"很安静的一个年轻人,总是坐在角落看书。\"
    周默翻开陈明的借阅历史,除了法学书籍,还有大量心理学和刑侦学着作。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借过的每一本书,都恰好与六起\"自杀案\"的某些细节吻合。
    \"他最近一次来是什么时候?\"
    \"前天下午。\"管理员回忆道,\"他看起来很疲惫,还书时还问我有没有关于'完美犯罪'的小说。\"
    周默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队里发来的消息:在王志强尸体附近发现的校徽上检测到了陈明的指纹。
    雨开始下了,周默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雨中匆匆行走的路人。他想起陈小雨空洞的眼神,想起林小松同学描述的最后一课,想起那些被精心设计的\"自杀现场\"。这个叫陈明的年轻人,是在用生命演绎一场关于罪与罚的独角戏。
    周默拨通了队里的电话:\"发布通缉令,嫌疑人陈明,可能与多起谋杀案有关。\"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找到他后,我要第一个问话。\"
    雨水顺着周默的额头流下,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忽然不确定,自己追捕的究竟是一个冷血杀手,还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复仇天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