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看-第一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阅读网-txt在线下载 > 历史军事 > 立汉 >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蜀汉理想主义者勿进)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蜀汉理想主义者勿进)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逍遥文公子,当世谪仙人

    在国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以法治蜀,是季汉的理想主义代表。
    其实,不过是后世理想主义者,给他戴的帽子而已。
    后来帽子越戴越多,诸葛亮已经不再是本身的诸葛亮,而成为一个符号。
    这里,就浅谈一下真实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重用纸上谈兵的马谡?
    其次,为什么诸葛亮不重用赵云?
    最后,为什么诸葛亮选择杨仪而不是魏延?
    回答问题之前,大家来一起看看《出师表》,
    诸葛亮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这个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他们都是谁?
    奇了怪哉,都将军了,为什么不提赵云、魏延、马岱?
    但是如果史书看的多,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郭攸之,荆州人费祎,荆州人董允,荆州人,向宠,荆州人
    赵云,是冀州人,马岱,雍州人,魏延,倒是荆州人
    而诸葛亮本人,曾经生活在荆州,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了许多。
    肯定会有人抬杠,不对啊,魏延不也是荆州人吗?
    这个没毛病,所以魏延也属于诸葛亮心腹之一
    以着名的街亭之战举例:
    总指挥:诸葛亮——生活在荆州
    前线都督:马谡——荆州人
    丞相长史:向朗——荆州人
    左翼将军:魏延——荆州人
    右翼将军:高翔——荆州人
    佯攻偏师:邓芝——荆州人
    佯攻偏师:赵云——冀州人
    丞相参军:蒋琬——荆州人
    丞相参军:杨仪——荆州人
    丞相参军:费祎——荆州人
    街亭之战战败了,挥泪斩马谡,除此之外还处罚谁?
    赵云!从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四镇将军>四征将军>杂号镇军),连贬两三阶。
    为什么?向上看看,在荆州人这个维度上看,某云显得不合群哦。
    我们再看一个组合:
    蜀汉四相:
    第一相:诸葛亮——生活在荆州
    第二相:蒋琬——荆州人
    第三相:董允——荆州人
    第四相:费祎——荆州人
    有人说了,诸葛亮那么伟大,怎么可能是只用乡党的人?
    也许人家荆州人就是优秀呢?
    《三国志·廖立传》记载“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啥意思呢,这个叫廖立的人说:
    向朗是平庸之辈,他信奉马良、马谡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丞相府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
    中郎郭攸之(《出师表》里点名表扬的人)只是盲目随着别人打转转,不克与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了侍中。
    王连(曾为诸葛亮的留府长史)是流俗之人,一直聚敛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总结一下:
    向朗——拍马屁、和稀泥
    郭攸之——无能
    王连——贪官
    有人说了,诬陷,完全是诬陷,伟大的诸葛亮重用的荆州老乡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诬陷也要有证据!
    好!
    公元228年街亭之战,马谡战败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罢免。
    关于郭攸之,《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宫中之事全由董允(郭攸之的助手)负责。
    打脸不,疼不疼?
    这就是诸葛亮流传千年的《出师表》里夸奖的郭攸之。
    回到开头,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
    这就要进入下一步讨论了:
    在外省人看江苏人都是江苏人。
    但江苏人自己看自己呢?
    不还是十三太保,散装再散装。
    荆州人同样如此。
    在诸葛亮眼中,荆州人内部也分三等人。
    上等人:荆州南郡人
    中等人:荆州南阳郡人
    下等人:荆州各地人
    为什么南郡人是上等人?
    因为诸葛亮生活在荆州南郡襄阳县,所以同郡的人地位最高。
    比如,刚才说向朗吹嘘马家兄弟。
    马良、马谡、向朗这都是南郡人,还有最后能和魏延叫板的杨仪,打仗时与魏延平起平坐的高翔,前文的贪污犯王连,这全是南郡人。
    想能混,得是荆州人,
    想混得好,得是荆州南郡人。
    马良,南郡人,荆州集团二号人物,诸葛亮下面就是他,可惜火烧连营时阵亡了。
    马良死了,谁接马良的班,成为新的二号人物呢?
    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马良的亲弟弟马谡——那个纸上谈兵,被挥泪斩的家伙
    许多人说,这不是胡来吗?他哥哥牛,不代表弟弟牛啊,这二号人物位子还世袭的?
    其实也不全是,在街亭之战之前,诸葛亮征南,也就是演义中的\"七擒孟获“,提出”攻心为上”策略的就是马谡,在军事谋略上马谡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马谡其实战败也不会被杀,关键是战败后还逃走了,不敢承担责任。
    诸葛亮想救都没办法,还有种说法马谡是病死在狱中的......
    马谡死后,诸葛亮提拔了参军杨仪,把其提为长史,成为新的二号人物,与曾经的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司马魏延平起平坐。
    丞相府长史——杨仪——南郡人
    丞相府司马——魏延——南阳郡人
    这两人成为了南郡和南阳郡的代表人物,肯定会死斗到底,这也是杨仪敢和魏延叫板的原因。
    到了公元231年,诸葛亮与政敌李严的矛盾恶化,爆发,诸葛亮弹劾了李严,李严被流放,这是诸葛亮荆州派系外的人,与“二南之争”无关,但李严是——荆州南阳郡人。
    等于南阳人在朝中又失去了一个强大力量,南郡人将更加势大。
    蜀汉集团就这样坐视南郡人只手遮天吗?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的身体每况愈下,时日不多。
    于是,在一个深深的夜晚,几个非南郡人开始密谋……(就不点名了,反正没有杨仪)
    按照正常套路,杨仪开始与魏延争权,除掉了魏延。
    这样看来,杨仪取代了诸葛亮,南郡人依然得势,但结果是蒋琬、费祎等人干掉杨仪,成为新的统治者。
    从此局面变化:
    一把手:都 护——蒋琬——荆州零陵郡人
    二把手:前军师——邓芝——荆州南阳郡人
    三把手:后军师——费祎——荆州江夏郡人
    四把手:中监军——胡济——荆州南阳郡人
    从此,再无南郡人……
    而在密谋之前,蒋琬只是留营长史,费祎只是中护军。
    (可怜杨仪傻乎乎的,另外出师表真的定下了以后的接班人,这个存疑吧。
    蒋琬一直在成都,跟着刘禅混,不排除刘禅故意如此)
    (都护>中前后军师>长史\/司马>中前左右后监军>中前左右后护军>中前左右后典军>中参军>参军)
    简而言之,诸葛亮上台后重用荆州人,尤其重用南郡人,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上台,改变了南郡人霸权的局面,其他各郡人上位。
    bUt,得势的依然是荆州人。
    最后友情提示:想穿越三国拯救的蜀汉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不是荆州人,那还是放弃吧。
    当然了,除非你有系统。
    不然越牛掰,死的越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