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平定徐鸿儒叛乱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牧神记最是光阴留不住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张之极也知道孙镐说得对。
    这么做,出力不讨好。
    可是,他已经决定这么做了。
    另外,这么做,对大明、对百姓,都十分有利。
    这种对大明和百姓有利的事情,张之极自然是要去做的。
    他最后说道:“孙兄。你说得很对。事情也是这么个事情。不过我不惧怕他们。得罪了,就得罪了吧。平定叛乱,我就回沧州了。”
    孙镐见张之极已经下定决心,只能是表示同意。
    当晚。军队集结完毕。
    张之极做了一个简单的战前动员。
    话虽然说得不多,但是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
    一声令下,部队突发。
    刘宠率领夜袭小分队先行出发。
    然后张韬、张英两个人率领本部,先后出发。
    刘宠率领的都是锦衣卫。
    他们装备和工具都带得齐全。
    趁着夜色,潜伏至城墙边。
    第一个人员成功登上城楼。
    可是到第五个人时,却被城楼上的叛军发现了。
    刘宠等人在下边,就无法继续登城了。
    因为,城楼上的叛军行动非常迅速,登上城楼的锦衣卫被全部歼灭。
    叛军还向城下发射了箭矢。
    刘宠等人只好撤退。
    张韬在远处看得真切。
    他见到刘宠那边失败了。
    只能是进行第二套方案,直接攻城。
    城楼上的叛军已经发现了明军,就开始集结,并向城里报告。
    张韬组织士兵先是对城楼上的叛军发动攻击。
    在压制住了叛军后,就开始命人登城。
    叛军这边十分顽强。
    面对城下的强大火力攻击,依旧是坚决抵抗,绝不退缩。
    延续着白天的激烈战斗。
    张韬率部足足攻打了半个时辰。
    紧接着是张英率领所部接替张韬部,继续攻城。
    两支部队,就这么,每攻击半个时辰,就进行轮换。
    张之极这边则是调集火炮部队,向城内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炮轰。
    不仅压制城楼的叛军,也对城内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有些增援城门的部队,就被炮火直接炸没了。
    徐鸿儒和于弘志得知消息后,也迅速开始调兵遣将增援西城门。
    好在其他几个城门并没有动静。
    徐鸿儒知道,这是张之极的独立行动。
    于弘志说道:“这个张之极真是一个另类呀。白天打得那么激烈。大家就不能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战嘛。他太想出风头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之极此举,必然会引起赵颜等人的记恨。”
    于弘志建议道:“既然是这样。咱们可以挑拨他们的关系。这对咱们是非常有利的。”
    徐鸿儒说道:“那就要看咱们今晚能否守住邹县了?”
    由于城里的预备队都调到西城门。
    后期的求援,徐鸿儒只能是从其他城门调兵增援了。
    叛军还在庆幸。多亏明军没有在四个城门同时进攻,否则定然是抵挡不住。
    就在徐鸿儒、于弘志等叛军首领,赵颜、杨肇基等明军将士关注着西城门的战局之时,北城门传来消息。明军悄无声息地占领了城楼,打开城门,明军已经入城了。
    这又是什么情况。
    作战双方都十分不解。
    原来孙镐去找张之极,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张之极不以为然。
    除了此事,孙镐还献上一计。
    那就是派遣一个小队偷袭北城门。再挑选一个千户的兵马在城门打开后,攻入城内。
    不要小瞧这一个千户的兵力,绝对会搅得城里的叛军士气低下。
    孙镐亲自率领这个小队。
    而统兵官则是田莹莹。
    无论是孙镐,还是田莹莹,身上虽然带伤,但是并不严重。
    只是受些影响,但是还是能行动。
    这番操作。大大出乎双方将领的意料之外。
    好在只是一千多人的兵力,人数并不多。
    于弘志当即点起人马,亲自前去镇压。
    孙镐留下少数人看守城门。
    他与田莹莹开始向城内进发。
    路上就与前来增援的于弘志部遇上了。
    双方在街道上就大打出手。
    田莹莹率领的一个千户的兵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都是精英。
    那可是从各卫当中挑选的精兵。
    优中选优。
    战斗力爆棚。
    于弘志他们自然不是明军的对手。
    叛军就被打得抱头鼠窜。
    于弘志见势不好,就掉转马头,准备逃走。
    孙镐眼尖,看到了于弘志,一枪射向于弘志。
    于弘志就感到右腿一疼。直接从马上栽了下去。
    孙镐忙命人前去捉拿于弘志。
    于弘志掉下马后,就准备逃入巷子里。田莹莹直接策马追了上去。
    在巷子口,直接将于弘志拿下。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于弘志只能是选择投降。
    他也不傻。
    面对田莹莹和孙镐的盘问,他没有选择抵抗,老实亮明了身份。
    得知竟然是叛军首领于弘志,孙镐命人将于弘志押送至张之极那里。
    可是押解于弘志的部队,却在北城门外遇到了赵颜的部下。
    对方得知押解的是叛军首领于弘志,竟然要求将其押至赵颜那里。
    毕竟赵颜是此次平叛的最高长官。
    张之极的手下自然不会同意的。
    你赵颜官再大,也没有用。
    我们只听张之极的命令。
    两伙人就打了起来。
    城里还在战斗,押解于弘志的人只有十人。
    对方来了几百号人。哪是对方的对手。
    于弘志就被赵颜的手下抢到了手。
    张之极的手下就将此事报告给了正在城外督战的张之极。
    张之极一听,好家伙,不干活,还想抢功。他怒喝道:“欺人太甚。”
    可是现在战事紧急,他也只能是忍着怒火,待事后再去要人。
    赵颜和杨肇基得知属下从张之极手里抢到了于弘志,非常高兴。
    除了立刻审讯于弘志外,他们也派出军队参与夜袭。
    因为,张之极的部队已经拿下了北城门。
    此时不参与,功劳岂不是都是人家张之极得了。
    张之极听说后,也只是说他们无耻至极,别无他法。
    由于孙镐的妙计,明军得以夜袭成功。
    徐鸿儒也被杨肇基的部队活捉。
    张之极率领人马,前来赵颜的营帐。
    赵颜见到面色不悦的张之极,笑着说道:“恭喜世子。如果不是世子率人浴血奋战,连夜攻城,拿下邹县县城,尚需时日。世子这可是立了大功呀。我会向朝廷为世子请功的。”
    张之极没有因为赵颜的几句漂亮话,而高兴起来。
    他说道:“于弘志是我的人抓的。赵大人的人竟然打伤了我的手下,抢走了于弘志。这是不是有些过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呀。”
    赵颜听了,故作不知,说道:“可有此事?本官并不知道呀。真是岂有此理。世子,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一个交代。”
    说完,就命人下去调查此事。
    张之极岂能看不出来赵颜的小伎俩,就质问道:“于弘志,也是白莲教的高层人士。我的手下当时向你的手下说明了。这么重要的人物,你的手下竟然不向你汇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赵颜老脸一红,解释道:“我得知世子攻破了北城门,就调兵遣将,配合世子的行动。这刚刚忙完。也许是我太忙了。手下人就没有来向我汇报。无论如何,我一定严惩。”
    过不多时,手下带着一个人进来了。
    这个人就是当时抢夺于弘志的小旗官。
    据他所述,抢夺于弘志,是他的主意。
    回到营寨,他就组织人进行了严格审讯。
    他知道赵颜很忙。当时打算先审讯完毕,再向赵颜汇报。
    没想到,世子竟然来了。
    赵颜听完,怒喝道:“人是世子手下抓到的。你抢什么呀。你以为你抢了人,功劳就是你的了。做梦吧。来人呀。拖出去打三十大板。”
    两边军士在此人的求饶声中,将其拖了出去。
    紧接着,就听见外边传来了打板子的声音。
    赵颜说道:“世子。是我教导无方。你要怪罪,就怪罪我吧。你想要带走于弘志,那就带走吧。”
    话音刚落,杨肇基从外边进来了,说道:“世子。于弘志,你可能带不走了。他交代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事关重大。咱们是无法解决的。我刚才已经命人将其押解到京城。世子。你没有意见吧。”
    张之极见杨肇基这么说了。显然早已考虑好了。
    他只能是回道:“交给我,我也是押送京师。既然杨总兵都这么做了。我完全赞同。告辞了。”
    张之极直接选择了回去。
    赵颜见张之极走了,就问道:“杨将军。于弘志招了吗?”
    杨肇基回道:“招了,全都招了。其中还有一些是关于张之极的。触目惊心呀。我听说他来了,就知道他是要人来了。所以我就命人赶紧押解送京。让朝廷来做吧。你我是做不了了。于弘志留在这里,万一被张之极杀了,那就是死无对证了。”
    紧接着,杨肇基就把于弘志的供词进行了讲述。
    关于张之极的事情,就是张之极与徐鸿儒的见面一事。
    于弘志供述,张之极与徐鸿儒两个人秘密见面。目的就是打算合伙,共同起兵,推翻大明。
    要不是自己及时赶到,制止了两个人的这种想法。
    后果不堪设想。
    赵颜一听,脑袋有些大了。
    堂堂沧州知州,朝廷命官,英国公世子,皇帝宠臣。
    拥有如此身份之人,竟然与叛军合作,组织叛乱。
    这绝对是一个劲爆消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