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牧神记、 天庭微信群林海柳馨月、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 玉虚天尊、 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 异界明道传、 我不是不可名状的宠物、 我的合成天赋、 某美漫的医生、
周明远也觉得徐天的条件不过分。
毕竟,现在红星农场把事情搞砸了。
如果北大荒能救活这地,功劳自然是北大荒的。
土地交给北大荒管理,也应该。
“马国强同志,徐天同志的提议,我认为合理。”
“现在的情况,你们红星农场已经没办法了。”
“如果北大荒真有办法,不如让他们试试。”
“这也是为了保住这三百亩好田,减少损失。”
马国强气得发抖,但没办法。
他知道周明远偏向徐天了。
他再反对也没用。
他只能看着自己费心弄的试验田,落到徐天手里。
他不甘心,又屈辱,快气疯了。
“好……好……徐天,算你狠。”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救活这地。”
“要是救不活,我看你还有什么脸在北大荒待下去!”
马国强说完狠话,无力地坐回椅子上。
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输得很惨。
周明远看向徐天,眼神里带着期待。
“徐天同志,既然这样,那这三百亩试验田就拜托你了。”
“需要省里提供什么帮助,你尽管说。”
徐天点点头,很自信。
“周听长放心,我徐天敢接这事,就有把握做好。”
“帮助暂时还不需要。”
“我们北大荒虽然穷,但有骨气。”
“这三百亩地,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它重新好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徐天一门心思扑在救那三百亩试验田上。
他先组织村民,把试验田里发黄枯萎的作物全清掉。
然后,他亲自带老农下田,仔细看土壤情况。
就像他之前判断的,因为红星农场用化肥太多,土里氮元素超标,微生物环境被破坏了。
土壤板结,不透气,有机质也少了很多。
这种地,别说种庄稼,种草都难。
“徐大哥,这土都这样了,还能救活吗?”
周白芷看着板结的土,担心地问。
徐天捻起一块土坷垃,在手里一捏就碎了。
“放心吧,白芷,有我在,这地废不了。”
“虽然麻烦点,但不是没办法。”
他随即定了详细的土壤改良方案。
首先,深耕松土,增加透气性。
然后,用大量有机肥,像发酵的农家肥、草木灰,补充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最关键一步,是用圣泉水灌溉。
圣泉水里的特殊东西,能中和土里过多的氮,修复被破坏的微生物环境。
当然,圣泉水的用量要严格控制,不能太多。
在徐天指导下,北大荒村民们干劲十足地忙起来。
他们拉农家肥,翻地,挖沟引水。
每个人都很有劲,因为他们信徐天,信他能带北大荒做出成绩。
乌苏里族的汉子们也主动加入,他们力气大,干活快,帮了不少。
过了半个多月,那三百亩试验田的土,总算有了点改善。
板结的土松软了,颜色也从灰白慢慢变黑了些。
空气里刺鼻的化肥味少了,多了些土味。
徐天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他要在这片改良过的地上,种一种特别的作物。
这种作物能进一步改良土壤,短期内也能赚钱。
那就是大豆。
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改善土肥。
而且大豆生长期短,适应性强。
更重要的是,北大荒以前种过大豆,有经验。
徐天觉得,这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徐天宣布要在试验田种大豆时,村里有人不同意。
“徐天啊,大豆好是好,但产量不高啊。”
“咱们好不容易把地救活,不种点高产的,太可惜了。”
钱老支书也有些担心。
徐天耐心地解释。
“老支书,乡亲们,我知道大家想高产。”
“但这三百亩地,刚缓过来,土还很虚。”
“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地,不是追求一时产量。”
“大豆产量不算最高,但能固氮养地,为以后种其他高产作物打好底子。”
“而且,现在大豆价格不错,种出来不愁卖。”
“这叫以短养长,用这个来弥补。”
听了徐天解释,村民们才明白过来,都赞同了。
他们越来越佩服徐天想得远。
很快,三百亩试验田播下了优质大豆种子。
在圣泉水和村民们的照料下,豆苗长得很好。
看着那片绿油油的豆田,北大荒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
他们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这时,远在省城的林宏图却笑不出来。
他派去北大荒后山偷圣泉水的人,失手被抓,暴露了他的想法。
刘明亮这个被他利用的人,也被徐天解决了。
红星农场的试验田项目,更成了大笑话,让他很没面子。
一连串的失败,让林宏图感到很挫败。
他没想到,自己在商场混了多年,竟会在小小的北大荒,在一个年轻村干部手里吃这么大亏。
“徐天……北大荒……”
林宏图办公室里,传出他恨恨的声音。
他知道,自己跟徐天的过节大了。
他不会就这么算了。
圣泉水,他一定要弄到。
北大荒这地方,他也绝不会放过。
“苏菲,备车,我要亲自去一趟北大荒。”
林宏图眼里透出点狠劲。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我还真想看看,这徐天到底有多大能耐,敢和我林宏图掰手腕。”
这会儿,徐天还不清楚林宏图那边的动静。
他正站在村口,等着迎接一个特殊的客人。
这人是周明远特意派来的,省农科院的首席研究员——秦学斌教授。
秦教授六十多岁,头发已经全白,看着精神矍铄,双眼有神。
在国内的土壤改良和植物营养领域,秦学斌算顶尖专家,名声很响。
周明远之所以让他来,主要是想让他亲自看看北大荒的土壤变化;另一方面也好奇徐天到底用的什么法子,把几乎绝产的地块翻出新花样。
“秦教授,您到北大荒来指导,太欢迎了。”
徐天主动伸手同他问好。
秦学斌一边和徐天握手,一边细细打量这个年轻人,眼神里俱是探究和兴致。
他在来之前,早听周明远讲过徐天和北大荒都有点了不起的事。
像徐天这么年轻,能带着一摊烂摊子做出成绩,本身就值得关注。
“徐天同志,鼎鼎大名我是早听过了。”
秦学斌说话嗓音很亮。
“周听长夸了你好几次,说北大荒能有今天,全是你撑起来的。”
“今天我也要亲自看看,你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毕竟,现在红星农场把事情搞砸了。
如果北大荒能救活这地,功劳自然是北大荒的。
土地交给北大荒管理,也应该。
“马国强同志,徐天同志的提议,我认为合理。”
“现在的情况,你们红星农场已经没办法了。”
“如果北大荒真有办法,不如让他们试试。”
“这也是为了保住这三百亩好田,减少损失。”
马国强气得发抖,但没办法。
他知道周明远偏向徐天了。
他再反对也没用。
他只能看着自己费心弄的试验田,落到徐天手里。
他不甘心,又屈辱,快气疯了。
“好……好……徐天,算你狠。”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救活这地。”
“要是救不活,我看你还有什么脸在北大荒待下去!”
马国强说完狠话,无力地坐回椅子上。
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输得很惨。
周明远看向徐天,眼神里带着期待。
“徐天同志,既然这样,那这三百亩试验田就拜托你了。”
“需要省里提供什么帮助,你尽管说。”
徐天点点头,很自信。
“周听长放心,我徐天敢接这事,就有把握做好。”
“帮助暂时还不需要。”
“我们北大荒虽然穷,但有骨气。”
“这三百亩地,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它重新好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徐天一门心思扑在救那三百亩试验田上。
他先组织村民,把试验田里发黄枯萎的作物全清掉。
然后,他亲自带老农下田,仔细看土壤情况。
就像他之前判断的,因为红星农场用化肥太多,土里氮元素超标,微生物环境被破坏了。
土壤板结,不透气,有机质也少了很多。
这种地,别说种庄稼,种草都难。
“徐大哥,这土都这样了,还能救活吗?”
周白芷看着板结的土,担心地问。
徐天捻起一块土坷垃,在手里一捏就碎了。
“放心吧,白芷,有我在,这地废不了。”
“虽然麻烦点,但不是没办法。”
他随即定了详细的土壤改良方案。
首先,深耕松土,增加透气性。
然后,用大量有机肥,像发酵的农家肥、草木灰,补充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最关键一步,是用圣泉水灌溉。
圣泉水里的特殊东西,能中和土里过多的氮,修复被破坏的微生物环境。
当然,圣泉水的用量要严格控制,不能太多。
在徐天指导下,北大荒村民们干劲十足地忙起来。
他们拉农家肥,翻地,挖沟引水。
每个人都很有劲,因为他们信徐天,信他能带北大荒做出成绩。
乌苏里族的汉子们也主动加入,他们力气大,干活快,帮了不少。
过了半个多月,那三百亩试验田的土,总算有了点改善。
板结的土松软了,颜色也从灰白慢慢变黑了些。
空气里刺鼻的化肥味少了,多了些土味。
徐天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他要在这片改良过的地上,种一种特别的作物。
这种作物能进一步改良土壤,短期内也能赚钱。
那就是大豆。
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改善土肥。
而且大豆生长期短,适应性强。
更重要的是,北大荒以前种过大豆,有经验。
徐天觉得,这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徐天宣布要在试验田种大豆时,村里有人不同意。
“徐天啊,大豆好是好,但产量不高啊。”
“咱们好不容易把地救活,不种点高产的,太可惜了。”
钱老支书也有些担心。
徐天耐心地解释。
“老支书,乡亲们,我知道大家想高产。”
“但这三百亩地,刚缓过来,土还很虚。”
“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地,不是追求一时产量。”
“大豆产量不算最高,但能固氮养地,为以后种其他高产作物打好底子。”
“而且,现在大豆价格不错,种出来不愁卖。”
“这叫以短养长,用这个来弥补。”
听了徐天解释,村民们才明白过来,都赞同了。
他们越来越佩服徐天想得远。
很快,三百亩试验田播下了优质大豆种子。
在圣泉水和村民们的照料下,豆苗长得很好。
看着那片绿油油的豆田,北大荒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
他们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这时,远在省城的林宏图却笑不出来。
他派去北大荒后山偷圣泉水的人,失手被抓,暴露了他的想法。
刘明亮这个被他利用的人,也被徐天解决了。
红星农场的试验田项目,更成了大笑话,让他很没面子。
一连串的失败,让林宏图感到很挫败。
他没想到,自己在商场混了多年,竟会在小小的北大荒,在一个年轻村干部手里吃这么大亏。
“徐天……北大荒……”
林宏图办公室里,传出他恨恨的声音。
他知道,自己跟徐天的过节大了。
他不会就这么算了。
圣泉水,他一定要弄到。
北大荒这地方,他也绝不会放过。
“苏菲,备车,我要亲自去一趟北大荒。”
林宏图眼里透出点狠劲。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我还真想看看,这徐天到底有多大能耐,敢和我林宏图掰手腕。”
这会儿,徐天还不清楚林宏图那边的动静。
他正站在村口,等着迎接一个特殊的客人。
这人是周明远特意派来的,省农科院的首席研究员——秦学斌教授。
秦教授六十多岁,头发已经全白,看着精神矍铄,双眼有神。
在国内的土壤改良和植物营养领域,秦学斌算顶尖专家,名声很响。
周明远之所以让他来,主要是想让他亲自看看北大荒的土壤变化;另一方面也好奇徐天到底用的什么法子,把几乎绝产的地块翻出新花样。
“秦教授,您到北大荒来指导,太欢迎了。”
徐天主动伸手同他问好。
秦学斌一边和徐天握手,一边细细打量这个年轻人,眼神里俱是探究和兴致。
他在来之前,早听周明远讲过徐天和北大荒都有点了不起的事。
像徐天这么年轻,能带着一摊烂摊子做出成绩,本身就值得关注。
“徐天同志,鼎鼎大名我是早听过了。”
秦学斌说话嗓音很亮。
“周听长夸了你好几次,说北大荒能有今天,全是你撑起来的。”
“今天我也要亲自看看,你有什么独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