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章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大楚最强姑爷三寸人间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

    本来没想写什么感言,故事都讲完了,再磨磨唧唧说一堆废话,感觉没什么意思。
    过去半年,我又改了主意,还是矫情一下吧。
    按照江湖规矩,先感谢诸位兄弟的捧场,用宝贵时间看我这个无名小卒写的故事,面子给到位了,多谢。
    本书由来不复杂,跟许多兄弟一样,我一直对唐代有特殊的偏爱,大唐嘛,又有谁能不爱呢。
    闲来无事查过许多史料,也看过不少小说,始终觉得少点什么,后来偶然看到一段安西兵的视频,又看过安西都护府的资料,动笔的念头从此萌发。
    我想写出心中的大唐,写有血有肉的人,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文臣武将,还有宦官,书生,士卒,亦或是平民,奴婢,僧道,所有人都应该是活的,要有优点和缺点,要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安西兵,他们是英雄,不该被遗忘在黄沙里。
    想让更多人为大唐骄傲,为祖宗骄傲,虽然他们不完美,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他们仍然值得我们骄傲。
    开始时热血沸腾,动笔后才懂其中痛苦,心里想是一回事,写成文字是另一回事。每天咬着牙拼了老命的写,评分六点五,看着可怜的读者数,再看看不够烟钱的稿费,我是真的不止一次想过放弃。
    好在捧场的兄弟来的及时,而且越来越多,评分一点点上涨,特别是许多兄弟的夸奖鼓励和打赏,给了我最大的信心和帮助,让我能鼓起勇气,坚持写下去。
    存稿耗光很容易,坚持更新却很难,不水字数就只能每天抽烟挠墙,一个字一个字的删改,一句台词一句台词的斟酌。
    我不想辜负兄弟们的赞美,也不能辜负我们心中的大唐。我尽最大努力写每个角色,让他们有自己的故事,让他们的登场和退场足够体面。
    不怕诸位兄弟笑话,我不止一次为书中情节傻笑,也不止一次热泪盈眶,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就像个神经病一样活着。
    都不知道那么多字我是怎么写出来的,熬到去年年末,大脑中只剩一片空白,书里的一个个角色总在我眼前转,日夜挥之不去。
    过完年后状态依旧没有好转,还开始失眠,会时不时的断片走神,最后断断续续的,好歹写到了完本。
    对于结尾我并不太满意,可是没办法,已经熬到油尽灯枯,又不愿意强凑字数,也只能到这,诸位兄弟勿怪。
    完本半年我才慢慢走出来,有时翻开书,看看你们留的评论,很多兄弟是真的读懂了我想表达的东西,还有九点五的评分,这些都让我感到骄傲,谢谢你们的支持,更谢谢你们懂我。
    关于书中情节和角色,有个别兄弟没有完全理解,我大概解释几句。
    第一个艾莎,她是烦了心中的白月光,在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出现,给予他温暖和关爱。
    烦了初上阵,经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对未来一片迷茫,艾莎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他念念不忘的支撑和依恋。
    艾莎之死是时代的悲哀,有兄弟对于老郭的不作为不满,其实书里交代的很清楚,她死之前老郭便已离开王府,死的时候也不在。
    即使老郭在也不会在意一个小侍女,艾莎要受到重视,需要烦了再三提起,让老郭知道她的重要,等烦了真正表现出价值,才能让老郭认真权衡艾莎的归属。
    至于烦了得知艾莎死讯后的反应,冲动是因为接受不了现实,冷静是因为他已经是疏勒长史。
    他已经开始接受现实的残酷,接受自己安西正兵的身份,只能放弃复仇。
    不明白的兄弟就想想抗日战争期间,多少人放弃私怨并肩打鬼子,这是大义。
    第二要说的是董长安,许多人骂烦了坑死兄弟,这话没错,他确实犯了错。
    可诸位兄弟不妨设身处地想想,面对一个手持木叉吓傻了的姑娘,能不能下得去手。
    我曾跟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聊过,据他所说,开战初很多战士对越南女人下不去手,因此牺牲了不少人,这就是人性。
    第三是老话题,火药,许多人以为放个炮仗就能让敌人炸窝,以为有火药比例就能横扫天下,这是不可能的。
    宋代时火器已经应用于战场,一样被女真人摩擦,什么手雷地雷火炮更扯淡,科技的进步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难得多也慢的多,没有工业技术的长时间积累,靠黑火药打天下是不现实的。
    第四是关于袁七娘,有兄弟认为她作恶多端并主导行刺老武。
    她是个普通渔民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被李师道强抢进府,虽然后来李师道听她出馊主意,可她本质上就是个附庸而已,能量没那么大,只能说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以及后来的悲剧。
    以烦了的性格,被她拿下毫不意外,诸位兄弟不妨设身处地想想,面对袁七娘能不能把持得住,反正我是够呛。
    第五是梁守谦的孙子平安,许多兄弟认为不该收养,应该斩草除根。在此只提一句,野蛮的草原人也只是实行车轮斩,咱还不如他们吗?
    第六是关于郭嫣儿,许多人觉得无论是从伦理还是年岁,主角都不该跟她鬼混,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
    大唐对于这种事根本就不在乎,后妃干的花花事多了去了,根本就不存在舆论压力。
    郭嫣儿对烦了本身就有好感,儿子靠不住,要拉拢他出力,又要把他挡在朝堂之外,奸情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表弟自始至终一清二楚,以他的性格和政治智慧,自然不会干涉。
    烦了与姑妈本来就是一派,对她也有一定好感,老李死后他很怕被猜忌,想要控制朝堂,又不能亲自入场,还想率军西征收复安西,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顺水推舟,这是合则两利的事。
    到李昂登基,奸情变得有害无益,二人也随即散伙,充分说明了两人的政治智慧。
    说的难听点,两人互相有好感,却更多是在演戏,各取所需罢了。
    第七,烦了对阿依手下回鹘诸部的绝情,书中解释过一些,不再赘述。只补充一句,直到现在那地方都不是完全安稳,民族融合不是那么简单的,融合小部落和融合大族完全是两个概念。
    还有人说烦了不该去西州,导致勇子领了盒饭。
    若是不破坏掉回鹘复国,收复安西与北庭故地就要直接面对团结的回鹘,要付出很大代价。
    第八,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的月儿,其实大可不必,她就是烦了的另一面。
    老好人做不成事,总得有人做恶人,月儿就是扮演这个角色,烦了对她的纵容并不全是娇惯,许多时候更是默许。
    有人说她是小妾,这话不对,她从来不是小妾。
    第九,有人说应该搞君主立宪制。别闹了兄弟,你真觉得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君主立宪制就先进?古罗马是怎么回事?
    好像就这些吧,还有不太明白的,就给我留言。
    有兄弟问我什么时候开新书,编辑也问过几次,最近断断续续写了几个大纲,心里却有些纠结。
    对于新书,我有点信心不足,怕写不出超过安西兵的故事了,若是写出一堆垃圾,会让许多支持的兄弟失望,一张老脸也就丢尽了。
    就到这吧,再次感谢诸位兄弟的支持,你们是我写下去的最大动力(比稿费还大)。
    新书不会太久,弟兄们多捧场,若是不满意,看在安西兵的面子上轻点骂。
    嗯,祝大家能吃能睡身体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