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他们进行了友好的探讨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凌云青路大楚最强姑爷

    “生路?”
    石虎顺着武华年的目光也看向那水域图。
    武华年的手指划过水域图,最后停留在淮水上游的位置。
    “这就是咱们的生路。”
    石虎不明所以的挠了挠头。
    他可看不出,这是什么生路啊。
    武华年也知道,跟他解释再多也是无用。
    “行了,别想了。”
    “以你那智慧,就算是我都给你摊开讲你也不见得能听得明白。”
    武华年恍然想起了什么,径直问道:“对了,我让你做的事儿做了没有?”
    “什么事儿?”
    石虎一时没反应过来。
    “粮商啊。”
    武华年神色怪异的看着他:“你该不会是把这事儿忘了吧?”
    在半路的时候。
    他就让石虎给在卧龙县挂名的粮商送去了消息,让他们迅速带着粮食来山南道。
    若是这小子给忘了,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山南道这地方,可是还有好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呢。
    “没忘,这么重要的事,俺怎么可能会忘?”
    石虎瓮声瓮气的说道:“俺早就将信件交给驿站的人了。”
    “那就好。”
    武华年松了口气。
    要是这事儿给办砸了,他还真就不知道怎么补救了。
    “对了。”
    “你再去帮我做件事。”
    武华年伸手从桌案上抓起一封书信递给石虎道:“把这封信送到驿站,让他们用最快速度送到咱们县衙交给青禾。”
    “青禾?”
    石虎眨了眨眼道:“这回还有她的事儿吗?”
    “当然有。”
    武华年想也不想道:“咱们这回能不能做成事儿,全都得看她那边的发挥呢。”
    闻听此言。
    石虎看向武华年的眼神里,多少是有些幽怨。
    “俺知道了,俺这就让人去送信。”
    见到他那个神情,武华年皱起了眉头:“站那!”
    “还有事儿?”
    石虎转头,不解的看向武华年。
    武华年则是缓步走到了他的身边,帮他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襟。
    “傻小子。”
    “哥将这事儿叫给青禾去做,不是因为她比你重要。”
    “反而是因为你的存在更重要,才只能把这事儿交给她去做。”
    武华年深深地看了石虎一眼道:“毕竟你走了,这地方可就剩你哥一个了,要是那些家伙见到你不在合伙欺负你哥咋办?”
    “他们敢欺负俺哥。”
    石虎握紧拳头:“俺就敲碎他们的脑袋。”
    “就算想敲他们脑袋,也得你在这里才行啊。”
    武华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记着,你和青禾,在哥的心里同样重要,少了谁都不行。”
    “俺,俺知道。”
    石虎憨憨的笑了,挠着头道:“哥要没什么吩咐,俺就下去做事了。”
    “去吧。”
    李幼安淡然的挥挥手道:“做完了事儿抓紧回来,后厨给你留了不少肉食,一会记得过去吃了。”
    “诶!”
    石虎兴高采烈的走了。
    而看着这货蹦跳着离开的背影,武华年也是无奈的叹息出声。
    “当哥难。”
    “当好大哥更难啊……”
    这两个货就没有一个让他省心的。
    一个因为他带着石虎来山南道吃醋。
    另一个则因为自己不给他活做而生气。
    他每天都得像哄小孩一样的哄着他们俩人。
    偏偏这两个都是这世上对他最重要的人,他也毫无办法。
    自己宠出来的弟弟妹妹,除了惯着还能怎样呢?
    等石虎走后。
    武华年便找来了纸张,用自来水笔,边看地图,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等他写画完,石虎正好从外面回来。
    还没等石虎说话呢,武华年就一把扯住石虎的袖子:“走走走,跟我出去一趟。”
    ……
    另一边。
    上京皇宫内。
    李安民也在听着周启的汇报。
    “据回报所说。”
    “武华年还没到山南道,就联系了许多粮商。”
    说到这,周启皱起眉道:“说来也是古怪,按理来说武华年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才对。”
    “可是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粮商,都在接到武华年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带着粮食奔赴山南道。”
    周启抬头看了李安民一眼,声音低沉道:“可能是老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奴总觉得这里面好像有什么猫腻。”
    “猫腻?”
    正在观看奏折的李安民头也不抬道:“摊开来说说。”
    “老奴觉得。”
    “这武华年很有可能是和这些粮商说了什么,或是给了什么高价收粮的许诺。”
    周启道:“不然这些唯利是图的粮商,怎会因为他的一封书信就蜂拥而至?”
    他这话就差没直接说。
    武华年想要跟这些粮商一起瓜分赈灾钱款了。
    李安民摇头笑了笑,道:“高价收粮就高价收粮,只要他不让百姓被饿死,即便他将那二十几万两银子都给粮商朕也没意见。”
    他对此看的很开。
    或者说,他压根就没将这二十几万两银子放在心上。
    其一是因为他自己都知道,这些银子绝对不够救济那几十万的灾民。
    其二则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借着治理水患的机会,从武华年的身上往外榨油。
    这小子盘踞在卧龙县那么多年。
    可从没给朝廷上过哪怕一粒米的税。
    在他看来,武华年与卧龙县必然富得流油。
    而等到时候赈灾粮款花光,他便不会再给武华年送一两银子。
    此等情景之下,若武华年想不掉脑袋,那就得自己往外掏钱赈灾,从卧龙县往山南道运粮救急百姓。
    而李安民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想到此处。
    李安民的脑海中亦是出现了武华年哭着叫骂的场面,脸上忽然浮现出笑容来。
    “对了!”
    李安民抬头看向周启问:“他去山南道还做什么了?”
    “也没做什么。”
    周启如实说道:“武华年到了山南道之后,就立即召集了山南道所有官员就此次水患之事展开了友好的探讨。”
    “然后呢?”
    李安民又问。
    “武华年提出。”
    “要在淮河上游寻找一处绝佳之地开凿蓄水湖蓄水,从而彻底解决,每到秋季,淮河水位就暴涨的问题。”
    周启眼含狐疑的说道:“据说山南道那些官员颇为支持武华年这个钦差,他这决策刚提出来,就得到了全部山南道一众官员的同意。”
    “现在都已经进行到选址考察地形的步骤了。”
    “嗯……”
    “修造蓄水湖。”
    李安民点了点头道:“这小子很有想法,但这时候修蓄水湖,是不是有点晚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