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下为公

推荐阅读: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茅山鬼王幻想世界大穿越神豪养成指南我是一名眷顾者武侠世界大穿越我在末世有套房不详仓库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异界明道传

    黄家祖宅的会客厅,如今已被改造成武兴镇公所会议室。
    今日,是大同会的成立会议。
    参会者共计十二人:李佑、张守义、周武、陈寿郎、苏如鹤、苏爽、黄绯、黄翡、江大山、黄幺、黄顺、黄顺甫。
    黄顺甫便是那个学童科长,虽出身自耕农,但与黄老爷血脉较为疏远。
    他家土地虽不少,可人口众多,已被李佑强制分家。
    在黄顺甫看来,分家并无所谓,能少交赋税才是关键,今年他家终于能吃饱饭了。
    作为本镇首个主动投效的读书人,且做事积极认真,李佑自然对他加以重用,也允许他参加大同会的成立大会。
    李佑笑着问道:“大家都看了那出戏吧?”
    “看了。”众人纷纷点头。
    “觉得这戏如何?”李佑又问。
    “不如咱们这儿常演的参军戏好看,”苏如鹤率先开口,接着又补充道,“不过我瞧村民们看得义愤填膺,这戏本就是演给他们看的,想来是演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黄幺感慨道:“演得太真切了,我每次都不忍心看完。”
    小翠说:“我排练的时候,演着演着就忍不住哭了。”
    苏爽则哀叹道:“能不能换个人演黄世德啊?后面这几场,要不是有团勇营的人站岗,我怕是演一次得被打一次。”
    “哈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连张守义都笑得停不下来。
    好在演出时,苏爽贴了假胡子,还戴了帽子,不然出门恐怕真要被打!
    张守义虽一直有造反的念头,但他的造反思路比较传统。无非是结交士绅大族、三教九流之人,等待天下局势变化,然后趁机揭竿而起。
    直至如今,张守义渐渐受李佑影响,开始接纳从底层变革的路线。
    张守义发言道:“这种戏很好,老百姓一看就懂。先演这出戏,再开诉苦大会,老百姓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若官府敢派兵来,老百姓肯定不答应,他们都不想再过以前的苦日子。老夫觉得,今后每到一处,先给农民分田,接着演这出戏,随后开诉苦会。开完诉苦会,马上招兵买马,百姓必定踊跃参军!”
    “张先生说得好!”李佑带头鼓掌。
    “啪啪啪啪!”
    其他人也跟着鼓掌,他们已然知晓,张守义是李佑的老师。
    李佑突然说道:“衍初(黄顺甫),你来宣读大同会的总章。”
    被李佑单独点名,黄顺甫兴奋不已,赶忙起身朗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李佑询问众人:“都能听懂吗?”
    读过书的点头,没读过书的则是点头又摇头,大概是只能听懂一部分。李佑吩咐道:“衍初,你用大白话给大家讲讲。”
    总章里本就有李佑夹带私货的翻译,黄顺甫照着念便是:
    “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就是要有公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朝廷是皇帝的朝廷,是当官的朝廷,是地主的朝廷,也是工匠的朝廷,是农民的朝廷,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朝廷……”
    “既然是大家的朝廷,选拔官员做事时,就该选好人做官,选有能力的人做官。”
    “朝廷和官府,应该讲信用,对待老百姓要和善,不能成天只想着盘剥百姓。”
    “官府与百姓,百姓与百姓,都该亲如一家。要爱自己的爹娘、子女,也要爱别人的爹娘、子女。”
    “老人应该安享晚年,老了干不动活,也得有吃有穿,有儿女孝顺送终。年轻人就该有田耕种、有工可做、有事可干、有书可读,更有本事的,就让他们去做官,把天下治理得更好。小孩子要有大人抚养,让他们顺顺利利长大。”
    “没有子女的老人,没有丈夫的寡妇,没有爹娘的孤儿,官府应该救济他们,左邻右舍也该帮衬他们。”
    “男人长大了,都能娶上媳妇,都能找到活计。女人长大了,都能嫁个好人家。”
    “财货钱粮,自己辛苦挣来的,不要嫉妒别人,不要铺张浪费,不是自己的就别拿。别人有学问、有力气,也别嫉妒。有学问、有力气的人,应该好好做事,别仗着学问和力气欺负别人。”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不会想着造反,也不会离家去当盗贼。不关门都没人来偷东西。这就是大同!”
    有些翻译,是李佑有意曲解的,听得苏如鹤等读书人微微皱眉。
    江大山、黄幺等没读过书的,却听得满心向往。
    黄幺赞叹道:“这是孔夫子书上写的吗?写得真好!”
    李佑笑问道:“你们想不想让天下变成这个样子?”
    苏如鹤吐槽道:“谁不想啊?可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圣贤能做到。”
    “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要不要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李佑叹息道,“天下大同,确实不容易做到。但能靠近一分是一分,能做到一分是一分!”
    江大山突然说:“朝廷就做不到让好人当官,县里尽是些贪官,这天下大同,怕是难实现。”
    “大地主也坏透了,只要有大地主在,肯定搞不成天下大同。”黄顺也出声附和。
    “砰!”
    李佑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朝廷做不到,那就咱们来做。天下大同做不到,那就先让武兴镇大同,再让宣化乡大同,再让颍上县大同,再让河南道大同!”
    武兴镇的改变,众人有目共睹,心里都明白这是在造反。
    但李佑亲口承认要造反,还加上一套大同的说辞,还是让在座众人震撼不已。
    李佑目光扫过众人,铿锵有力地说:“要让天下人都有公心,不能只要求别人,我先从自己做起。我把名下的一万亩地,只留一百亩,其余全部捐出。”
    “这些地,今后就是武兴镇的公产,用来给老百姓做好事。今后谁立了功,就从这一万亩里奖励土地。哪个农民攒了钱,也可以把地卖给他,但只卖给地少的农民,卖给辛苦种田却还吃不饱的农民!”
    其他人听到这话,只是震惊与佩服。
    苏如鹤却静静看着李佑,他知道这番话,多半是说给自己听的。
    这番话很有效,苏如鹤听进去了。
    那一万亩地虽是抢来的,但只要李佑不再造反,官府很可能就默认其归属。而李佑是真的捐出了一万亩地!
    李佑都能捐一万亩,自家那些地又有何不能舍弃?
    为了干大事,值得!
    李佑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斗志昂扬:“我成立这个大同会,就是要实现天下大同。让昏君退位,让贪官滚蛋,让男女老幼都能吃饱饭。谁愿意跟着我做事?谁愿意加入大同会?”
    “我!”
    陈寿郎和黄幺,同时大声喊道。
    第三个响应的,竟是学童科长黄顺甫,他满怀壮志道:“我研习的本经便是《礼记》,今日才领悟其中真义,此乃圣贤大道啊!”
    其他人也纷纷响应,只剩苏如鹤、苏爽、小红、小翠。
    “女……女人也能加入吗?”小红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李佑笑道:“你都当科长了,还怕不能入会?”
    小红腼腆地说:“我那个官儿,只能管女人和小孩。这个大同会,怕是不一样,以后要管很多人。”
    李佑摇头说:“大同会,只是个会社,不是官府,当不了官。拿不到俸禄,反而每年还要交会费,你们可要想清楚了!当然,会费不多,老百姓也交得起。”
    “那我加入。”小红笑道。
    小翠犹豫了一下:“我也想入会。”
    苏爽看看苏如鹤,等少爷表态,他不敢擅自加入。
    苏如鹤站起身说:“我要干大事。你这个大同会,可不是一般的大事,是能捅破天的大事。老子就豁出去了,陪你赌一把,看看能不能把天捅破!”
    “很好,既然大家都愿意加入,那咱们便是同志了。”李佑笑道。
    苏如鹤嘀咕道:“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儿。”
    同志,古已有之,原本带有褒义,指志同道合之人。
    在唐末,却常被用来指党派争斗中的同伙,已隐隐有贬义的意味。
    李佑解释道:“为私利而党争,自然不是好词。咱们为的是公义,那就是好词!”
    说完,李佑又宣布:“如今咱们有三套班子,大同会、武兴镇、团勇营。武兴镇公所的主要官员,必须是大同会的会员。团勇营改名为子弟兵,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大队长及以上必须是大同会的会员!”
    张守义皱眉道:“今后若地盘扩大了,还让大同会管着官府和军队?恐怕会乱套!”
    李佑解释说:“大同会虽有内部职务,但包括我在内,所有会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俸禄可拿。大同会的内部职务,无权干涉官职和军职。官府按官府的职务行事,军队按军队的职务行事。”
    “不可能的,”张守义摇头道,“你以后就知道了。”
    李佑叹息道:“若真发展到那种地步,我肯定会解散大同会。”
    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李佑直接说:“咱们举行盟誓入会仪式吧!”
    宣誓仪式也做了改变,按照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在桌案上摆放一牌位,无主牌位,代表天地,代表圣贤,也代表万民。
    李佑带领众人,对着无主牌位跪拜,行九叩大礼,最后对着牌位宣读誓言。
    做大事,必须要有仪式感。
    九叩大礼一拜,大同誓言一喊,原本不太当回事的苏如鹤,都莫名感到热血沸腾。
    仿佛有天地神明在注视,世间神佛都在庇佑,天下兴亡的重任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七月九日,大同会正式成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