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传播

推荐阅读: 乡野村民李小宝张灵茅山鬼王幻想世界大穿越神豪养成指南我是一名眷顾者武侠世界大穿越我在末世有套房不详仓库超神学院之科技成王异界明道传

    李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最能接受格位论的,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匠,而是贱户和家奴!
    同时,这些人还得识字,有一定的自我思想。
    就拿苏爽、苏瑜来说,他们也想加入大同社,却遭到社员们的集体反对。
    不但他们的主人保持沉默,就连林渊、刘子仁等贫寒士子,也都不愿站出来帮忙说话。
    李佑试图说服众人,强调人格生来平等,但还是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
    大家的态度无非是——我承认格位之论,也承认人格平等。
    但是,集结文社,家奴没资格参加!
    “哥哥,今天卖得可好了,”苏爽兴高采烈道,“有个客商,足足买走一百本,给的还是二十贯钱。”
    苏瑜则吐槽道:“铁脚会和船会就很小气,好多人合买一本。买回去以后,还给别人讲故事,一文钱听一章小说,把买书的钱都赚回来了。”
    “对了,”苏爽又说道,“有客商打听,能不能花钱订购。他们都是外地商贾,只在管仲镇逗留半个月,害怕错过后面的小说章节。”
    李佑猛拍大腿,高兴道:“这主意好,我怎没想到。你们去说,想要订购的,就交五十文钱定金,在酒楼这里登记便可,今后直接来酒楼柜台取书。酒楼只保管三个月,逾期不取,订购作废,订金不退。”
    “好,我这就去说。”苏爽立即行动。
    “我也去。”苏瑜喊道。
    这两个书童,对卖杂志特别积极,尤其是这一期《格位论》!
    他们表现得迫不及待,想要更多人懂得“人格平等”的道理。就算不能改变现状,只要大家认同人格平等,他们都是打心眼里高兴的。
    农民是进步力量,但农民同样思想消极。
    想要吸引农民,非得有天灾人祸不可,一旦出手就要闹出大动静。
    而有知识的贱户,才应该是早期争取对象。
    将近傍晚,李佑收拾东西回清风书院,苏瑜突然带着一个商贾过来。
    “哥哥,有位老爷想见你。”苏瑜喊道。
    这人穿着锦缎制成的袍服,头戴一顶黑色幞头,拱手说:“长安刘裕,字光复,乾符元年进学。见过李先生!”
    “不敢当,”李佑连忙回礼,“阁下是前辈,在下只能称晚生。”
    刘裕立即笑道:“那我就托大,叫一声贤弟如何?”
    李佑说道:“光复兄太客气了。”
    刘裕拿出一本《李氏旬刊》,直接翻到小说部分:“贤弟,这《射雕英雄传》是否写完?”
    “写完了。”李佑说道。
    刘裕说明来意:“我欲带回长安出版,贤弟可否赐稿?至于润笔费,好商量。”
    “多少钱?”李佑直接问。
    “三十贯如何?”刘裕开价道。
    李佑扭头看向苏瑜:“送客!”
    苏瑜笑道:“刘老爷请。”
    刘裕伸出一个巴掌:“五十贯。”
    李佑说道:“五十贯可以,只给你一半稿子。”
    “太贵了。”刘裕摇头。
    长安一带,文风昌盛,出版业繁荣,稿费标准因作品类型而异。
    比如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科考范文集稿件,印刷发行此类科考教辅资料,稿费就颇为丰厚。
    需请一位知名文人,给科考范文集作序,稿费至少一百贯,甚至高达二三百贯,具体数额要看这个文人的地位。
    再请几个才子,点评文章、编校文章,稿费至少每人十贯,还得设宴款待他们,印刷出来后再每人送几本样书。
    这类科考教辅资料,印刷量极大,不愁销路,稳赚不赔,所以稿费可观。
    小说则不同,市场前景难以预测,纯粹碰运气。
    刘裕很看好《射雕英雄传》,他想了想说:“六十贯,我要全部稿子,作者署名王通如何?”
    唉,这些商人,王通都去世多年了,居然还想借他的名气。
    李佑笑道:“四十贯卖你一半,若销量不错,你想全部刊完,剩下一半再卖你一百贯。”
    刘裕无语,不太想搭话。
    行情就是如此,给科考范文集作序,知名文人随便写一篇,就能有一二百贯稿费。
    李佑耗费三年时间,精心写出《射雕英雄传》,却被书商认为只值几十贯稿费——这还是书商觉得他的小说会畅销的情况。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一百贯成交,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了亏。
    李佑一次性获得一百贯,其余的他就不管了,作者署名随便叫什么都行。
    写小说这事儿,在士子眼中只会惹人耻笑,没法用来扬名。
    《游仙窟》流传颇广,可谁写的都不清楚。甚至,根本没有作者署名,只备注“某某某编辑”,估计多年以后还得猜测真实作者。
    刘裕封来三十贯定金,还请李佑吃一顿酒。
    免费的晚餐,不吃白不吃,李佑把苏爽、苏瑜也叫上桌。
    推杯换盏之间,李佑指着杂志问:“这《格位论》,光复兄怎么看?”
    刘裕避而不谈,笑道:“我只管赚钱,早就不研究学问。”
    “阁下是来颍上进货的?”李佑问道。
    “买几船纸回去。”刘裕回答。
    大唐产纸之地众多,长安周边就有。刘裕舍近求远,是因为颍上纸品类齐全,价格还相对便宜佷多。
    大唐的贸易运输,若能全程走水路装船,最大的成本就是关卡税费。
    但是,笔墨纸砚和书本,可以免收税费!
    即便地方豪强私自设卡,也不敢对文化用品下手,这玩意儿容易引发民愤。
    李佑又敲着杂志说:“王通先生,已经去世好些年,恐怕没人相信《射雕英雄传》是其遗作。若把《格位论》,印在小说的扉页,岂不是更能让人相信?”
    “对啊!”
    刘裕心领神会,高兴道:“此法甚妙。来,我敬贤弟一杯!”
    一顿饭吃完,两人约好明日抄稿。
    稿子不能让刘裕带走,李佑自己还要用呢。只能请人抄写,抄完了再结稿费尾款。
    至于抄书之人,李佑推荐了刘子仁、林渊,也算帮他们赚点外快。
    李佑拿出两两贯铜钱,对苏爽、苏瑜说:“你们推销旬刊,这几日辛苦得很,且拿去分了买酒吃。”
    “多谢哥哥!”
    二人大喜,感觉跟着李佑更有盼头。
    李佑也很高兴,总算是发财了,这可是一笔巨款。
    翌日,刘裕来到书院,请林渊、刘子仁抄稿。
    他急着要稿子,干脆苏瑜、苏爽也加入,四个人一起抄速度更快。
    中午休息,林渊和刘子仁,结伴前来致谢。
    李佑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有好处自然想着你们,莫要再说那么多客气话。”
    “大恩不言谢,今后必有回报。”刘子仁拱手道。
    林渊则不再说话,他愈发内向沉默,什么事情都记在心里,不会轻易说出来招惹是非。
    如今抄书之人已不像从前那么多,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虽然还比不上活字印刷便捷,但也让抄书业务减少许多——偏僻州县除外。
    普通书籍,书铺里就能买到,而且价钱便宜。
    真正价格昂贵的书,有需求的人又很少,帮人抄书赚钱纯属碰运气。
    不知何时,苏元德突然冒出来,低声说道:“陈立德走了,我见他一脸怨恨,恐怕会到处诋毁你。”
    “敢提出格位论,我就不怕人诋毁,”李佑跟苏元德勾肩搭背,“不过,还是多谢提醒,最近学得怎样了?”
    苏元德说:“已在学习本经,两年后看看能不能考秀才。”
    “与君共勉。”李佑笑道。
    却说那书院老师陈立德,在辩会被搞得颜面扫地,没脸留在清风书院教书。
    这货领了束修,立即卷铺盖离开。
    他远远跑去石塘镇,投奔年轻时的同窗,在石塘祝家的私塾谋得一份差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