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战俘营里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 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三寸人间、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 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 机床小匠、 我知道末世将至直播传承武道、 再嫁高门、 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 再嫁谢谢余生有你、 裁决、
董鹏飞有充足的理由去战俘营找王茂生。
两名中共叛徒夺手雷自杀后,鲁仁公馆主导的“中国青年协会”再次失去旗帜型人物,木村义明仍需劝说王茂生来当傀儡,继续主编中国青年月刊。
董鹏飞作为与王茂生接触最多的特务,劝说工作非他莫属。
这次他不但带去了衣服食物,还堂而皇之地把游击报摆在桌上,对王茂生讲:“皇军的忍耐是有限的,你只要写一篇驳斥这篇演讲的署名文章,我们就把你捞出来,恢复原有的待遇!”
王茂生如如饥似渴地读了报纸上的内容,不光《为人民服务》那一篇文章,还有八路军在华北又打了哪些胜仗,取得了多大战果;山东抗日根据地由守转攻、拔除日伪据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成绩等。
他把内容大致记住之后,悄悄在桌上写了“打我”二字,顺势将报纸撕个粉碎,发疯一样辱骂董鹏飞。
董鹏飞动手抽了两记耳光就想收手,可王茂生一直嘴硬叫好,以眼神示意继续。小董不明所以又不敢停,愣是抽到自己手掌都酸麻胀痛,负责监听的看守跑进来息事宁人才作罢。
他出去之后找刘子魁汇报经过,兀自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让我打他呢?打两下还不让停手……”
“你还真打?”刘子魁一听就急了,“你怎么下得去手?”
董鹏飞给他解释不清楚,只能躲得远远的。
实际上正因为他这番殴打,才让王茂生少吃了不少苦头。那些仇视他的同志看到这次会谈后半张脸红肿满口鲜血的模样,疑惑着没有立刻上来他的衣服食物,只是冷眼旁观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茂生此刻口齿不太清楚,迫不及待地把包馒头的草纸展开,发了疯一样翻找出半截铅笔头,开始抄写《为人民服务》全文。
他手里藏了一张残破的报纸碎片,里面只有一半的文章,他要趁着自己记忆最深的时候把缺失的文字补齐。
起初囚室里其他人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那散开的馒头是不是可以拿过来吃,有人先抢了一个,其他人便不再客气,自我安慰着狗汉奸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可随着第一个人啃着馒头来看王茂生在写什么,他身边的人越聚越多。大家并不了解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但逐字逐句地读着,却渐渐忘记了咀嚼、吞咽。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终于,王茂生在包装纸上誊抄全了这七百多个字,告诉大家这是来自延安,来自党中央最高首长的演讲稿。
那一刻,这些文字像夜空里的繁星,每一个都发着光。他们汇聚到一起便成了撕破黑暗的亮,给战俘营里的同志带来勇气和信心。
王茂生把报纸残稿给每个人看了一遍,解释清楚文章来源,之后就叮嘱他们在明日上工的时候传递出去,让每个可靠的同志看一看。
他很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是他又比谁都明白,在这暗无天日、每天都有战友饿死、病死、累死和折磨死的地方,这样一份精神食粮的可贵性!
许多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简单传阅一遍很难背诵下其中的段落文字,但每一个人都记住了五个字。每当饥饿、疲劳、伤痛、彷徨和动摇的时候,他们会用干裂的嘴唇翕张,从喉咙深处挤出无声的,但震耳欲聋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除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外,王茂生还记住了不少战报时讯,根据地的部队又攻克了哪些据点,歼灭了多少敌人,取得了多大的战果等等,他又陆续分批写在包装纸、烟盒上传递出去。
这每隔几天就冒出来的小文章成了比掺了麸皮的稀粥,混杂了沙粒的窝头更值得期待的东西。
为了尽可能降低暴露的风险,王茂生没有写明信息来源,但大家知道他曾经主办过游击报,私下里都称呼这张写满文字的包装纸为战俘营里的游击报。
几天后,当记忆里的所有时讯都已写完,王茂生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借着去给看守们扫屋擦地的机会偷看办公室的报纸。虽然都是些替日本人鼓吹宣传的敌伪报纸,但凭借他敏锐的新闻嗅觉,总能挖掘出一些振奋人心的大消息。
比如他从敌伪报纸上屡屡看到“重点主义”这几个字,还听说日军在山东增防2万余人来提防盟军登陆,立刻联想到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局。
他偷办公室里的铅笔,从垃圾堆里捡烟盒,写下这样的话:“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败涂地,盟军快要打到中国了,胜利指日可待!”
这些模棱两可,但非常接近真相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战俘营的气氛都变了。那些平日里趿拉着鞋、佝偻着背、有气无力的俘虏们,好像一夜之间抬起头来了。他们虽然约好了不与看守抗争,但那种瞪着眼不服气的表情却惹得看守们恼火,在出去上工的路上打骂声此起彼伏。
王茂生意识到这样下去迟早露馅,趁被迫去修路挖沟干苦力的时候去找了两名干部串联,计划在战俘营里成立党支部,偷偷把组织架构搭起来,以后便可以团结全部力量与日本人对抗,给大家争取合理的待遇,减少无谓的伤亡。
他甚至想到以后组织战俘暴动的计划。
不过其他中共干部对他的身份立场还存在怀疑,害怕他是日本人安插进来的奸细,这边刚成立党组织,回头就告密一窝端掉,所以并不积极响应。
王茂生知道想促成这件事还欠点火候,他开始盼着董鹏飞再来探视,一方面多获取外面发生的新闻和战事消息,另一方面也希望与地下党组织联系上,请组织了解战俘营内的情况,酌情提供帮助。
然而一周过去了,董鹏飞却没来。
两名中共叛徒夺手雷自杀后,鲁仁公馆主导的“中国青年协会”再次失去旗帜型人物,木村义明仍需劝说王茂生来当傀儡,继续主编中国青年月刊。
董鹏飞作为与王茂生接触最多的特务,劝说工作非他莫属。
这次他不但带去了衣服食物,还堂而皇之地把游击报摆在桌上,对王茂生讲:“皇军的忍耐是有限的,你只要写一篇驳斥这篇演讲的署名文章,我们就把你捞出来,恢复原有的待遇!”
王茂生如如饥似渴地读了报纸上的内容,不光《为人民服务》那一篇文章,还有八路军在华北又打了哪些胜仗,取得了多大战果;山东抗日根据地由守转攻、拔除日伪据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成绩等。
他把内容大致记住之后,悄悄在桌上写了“打我”二字,顺势将报纸撕个粉碎,发疯一样辱骂董鹏飞。
董鹏飞动手抽了两记耳光就想收手,可王茂生一直嘴硬叫好,以眼神示意继续。小董不明所以又不敢停,愣是抽到自己手掌都酸麻胀痛,负责监听的看守跑进来息事宁人才作罢。
他出去之后找刘子魁汇报经过,兀自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让我打他呢?打两下还不让停手……”
“你还真打?”刘子魁一听就急了,“你怎么下得去手?”
董鹏飞给他解释不清楚,只能躲得远远的。
实际上正因为他这番殴打,才让王茂生少吃了不少苦头。那些仇视他的同志看到这次会谈后半张脸红肿满口鲜血的模样,疑惑着没有立刻上来他的衣服食物,只是冷眼旁观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茂生此刻口齿不太清楚,迫不及待地把包馒头的草纸展开,发了疯一样翻找出半截铅笔头,开始抄写《为人民服务》全文。
他手里藏了一张残破的报纸碎片,里面只有一半的文章,他要趁着自己记忆最深的时候把缺失的文字补齐。
起初囚室里其他人对此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那散开的馒头是不是可以拿过来吃,有人先抢了一个,其他人便不再客气,自我安慰着狗汉奸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可随着第一个人啃着馒头来看王茂生在写什么,他身边的人越聚越多。大家并不了解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但逐字逐句地读着,却渐渐忘记了咀嚼、吞咽。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终于,王茂生在包装纸上誊抄全了这七百多个字,告诉大家这是来自延安,来自党中央最高首长的演讲稿。
那一刻,这些文字像夜空里的繁星,每一个都发着光。他们汇聚到一起便成了撕破黑暗的亮,给战俘营里的同志带来勇气和信心。
王茂生把报纸残稿给每个人看了一遍,解释清楚文章来源,之后就叮嘱他们在明日上工的时候传递出去,让每个可靠的同志看一看。
他很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是他又比谁都明白,在这暗无天日、每天都有战友饿死、病死、累死和折磨死的地方,这样一份精神食粮的可贵性!
许多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简单传阅一遍很难背诵下其中的段落文字,但每一个人都记住了五个字。每当饥饿、疲劳、伤痛、彷徨和动摇的时候,他们会用干裂的嘴唇翕张,从喉咙深处挤出无声的,但震耳欲聋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除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外,王茂生还记住了不少战报时讯,根据地的部队又攻克了哪些据点,歼灭了多少敌人,取得了多大的战果等等,他又陆续分批写在包装纸、烟盒上传递出去。
这每隔几天就冒出来的小文章成了比掺了麸皮的稀粥,混杂了沙粒的窝头更值得期待的东西。
为了尽可能降低暴露的风险,王茂生没有写明信息来源,但大家知道他曾经主办过游击报,私下里都称呼这张写满文字的包装纸为战俘营里的游击报。
几天后,当记忆里的所有时讯都已写完,王茂生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借着去给看守们扫屋擦地的机会偷看办公室的报纸。虽然都是些替日本人鼓吹宣传的敌伪报纸,但凭借他敏锐的新闻嗅觉,总能挖掘出一些振奋人心的大消息。
比如他从敌伪报纸上屡屡看到“重点主义”这几个字,还听说日军在山东增防2万余人来提防盟军登陆,立刻联想到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局。
他偷办公室里的铅笔,从垃圾堆里捡烟盒,写下这样的话:“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败涂地,盟军快要打到中国了,胜利指日可待!”
这些模棱两可,但非常接近真相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战俘营的气氛都变了。那些平日里趿拉着鞋、佝偻着背、有气无力的俘虏们,好像一夜之间抬起头来了。他们虽然约好了不与看守抗争,但那种瞪着眼不服气的表情却惹得看守们恼火,在出去上工的路上打骂声此起彼伏。
王茂生意识到这样下去迟早露馅,趁被迫去修路挖沟干苦力的时候去找了两名干部串联,计划在战俘营里成立党支部,偷偷把组织架构搭起来,以后便可以团结全部力量与日本人对抗,给大家争取合理的待遇,减少无谓的伤亡。
他甚至想到以后组织战俘暴动的计划。
不过其他中共干部对他的身份立场还存在怀疑,害怕他是日本人安插进来的奸细,这边刚成立党组织,回头就告密一窝端掉,所以并不积极响应。
王茂生知道想促成这件事还欠点火候,他开始盼着董鹏飞再来探视,一方面多获取外面发生的新闻和战事消息,另一方面也希望与地下党组织联系上,请组织了解战俘营内的情况,酌情提供帮助。
然而一周过去了,董鹏飞却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