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还是老实点吧

推荐阅读: 最是光阴留不住东晋北府一丘八牧神记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凌云青路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再嫁谢谢余生有你三寸人间道果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如果大明从高丽或新罗出兵讨伐你们东瀛,你觉得我们高丽或新罗有胆子拒绝吗?”
    “或者说,到时候你们能挡得住大明天兵的锋芒?”
    此言一出,东瀛使臣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无法掩饰的愤怒与惊慌。
    他深知,李默修的话并非虚言。
    此刻在座的众人,谁不是因大明的威名而来?
    难道真有人天生愿意俯首称臣、甘为人下?
    毕竟,大明确实有能力调动百万大军。
    而他们呢?
    即便两国联手,也难以凑齐百万之众。
    粮食、兵器、器械、人口……
    这些资源,岂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得到的?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想到自己国家近年来那些“稍显出格”的举动,以及前任丞相胡惟庸那毫不掩饰的态度,高丽和东瀛使臣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没得说,还是老实点吧!
    再不收敛,恐怕连家都保不住了。
    他们虽然像鬣狗一样,总想从大明身上捞点好处。
    但……鬣狗终究只是鬣狗。
    何时见过鬣狗敢与老虎正面硬拼?
    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如今,兽王发怒了,或者说兽王露出了獠牙,表达了不满。
    若再不识相,恐怕就不是以后能否分到肉的问题了。
    而是自己会不会成为对方口中之食的问题了。
    想到这里,高丽使臣顾不上理会其他使臣,直接提笔写起了要送回高丽的奏报。
    他迅速写完,将信装入信封,盖上私印,交给手下可靠之人,命其火速送回高丽。
    “告知王上我等在大明的一切经历,并代我劝告王上。”
    “计划有变,今后绝不可轻易挑衅大明!”
    “此时的大明,恐怕已处于暴怒的边缘!”
    “我们高丽,承受不起大明的怒火!”
    高丽的人手匆匆离去。
    而东瀛使臣此刻也在颤抖。
    说到底,如今的东瀛国力并不强盛!
    他们来大明,本是为了捞点好处,学习先进技术,以壮大东瀛。
    但现在,大明对东瀛的态度已然改变,他们的态度也必须随之调整。
    唉,以后得对大明朝更加恭敬些了!
    (本章完)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的番邦觐见大典,终于在今天于奉天殿隆重举行。
    胡惟庸自然也是必须出席的。
    无论是朝廷对官员的要求,还是胡惟庸本人作为一位好事者的好奇心,都促使他今天到场。
    胡惟庸今天穿得格外正式。
    他没有穿那件几乎没穿过几次的五品官服。
    那玩意儿根本配不上胡大老爷的尊贵身份。
    他穿的是御赐的斗牛服。
    作为赐服,这身衣服一穿,别人不用看脸就知道,这是位大人物。
    当然,这些小事胡大老爷并不放在心上。
    他真正在意的是,穿着这身衣服,他就不用在今天这个规矩最为严苛的场合,频繁行礼了。
    毕竟,这可是斗牛服!
    满朝堂翻来覆去地找,家里有这身衣服的,不超过十个人。
    藏青色的斗牛服在玉带的缠绕下,贴合着胡大老爷挺拔的身姿。
    让他即便站在奉天门前的寒风中,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众人正在列队。
    当然,大明绝不会干出一应官员列队欢迎番邦小国使团的事情来。
    能在大明皇宫里让一众大明官员们这么等的,有且只有一人。
    那便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等到一位太监高声喊道:“陛下驾到,诸位臣工入殿觐见!”后。
    排在文臣首位的李善长,深深地看了一眼排在自己身后,位于文臣队伍第二位的胡大老爷一眼。
    他若有所思地冲着胡大老爷点点头,然后没等到胡惟庸的回复,便当先迈步走了进去。
    胡惟庸同样若有所思地笑了笑,却压根没把李善长刚刚的举动放在心上。
    毕竟,无论李善长怎么蹦跶。
    嚣张也好、低调也罢,甚至哪怕是认怂也无所谓。
    反正,李善长的结局,是注定的。
    老朱在把李善长抬上这个位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举起屠刀了。
    只不过屠刀究竟哪个时候落下来,还需要他琢磨琢磨。
    或许,李善长还需要多邀请一些人,为朱元璋的胖儿子铺路更为顺利。
    紧随李善长,规规矩地踏入宽敞、高耸、庄严的奉天殿。
    抬头便瞧见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隔着御案,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众人。
    今日的朱元璋,身披火红九龙衮袍,头戴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帝冕,宛如一位永恒的神只,俯瞰着其子民。
    冷漠、审视,同时混杂着一丝得意与轻蔑。
    “臣等见过陛下,恭请圣安!”包括胡惟庸在内的满朝文武,齐声行礼,向朱元璋问候。
    朱元璋淡淡回应:“朕安!”
    至此,君臣之间的礼节已毕。
    随后,分列文武两侧,静待今日最为重要的议题——使臣上殿、献宝。
    奉天殿门口,太监高声宣告:“宣,高丽国使臣,上殿!”
    此前,高丽使团已在太监引领下,于一旁静候。
    闻此声明虽尖利却显庄重之声,高丽使团正使李默整理衣冠,率先步入奉天殿。
    殿内,官员身后,齐整地坐着一队乐师。
    在内侍指挥下,他们演奏着大明特有的宫廷乐曲,曲声宏大而尊贵,让人在这巍峨宫殿中,不禁心生敬畏。
    沿台阶而上,至殿门,太监再次宣告:“高丽使节,觐见!”
    早已熟谙这些仪节的李默修手持高丽王印鉴的国书,高声宣告:“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觐见大明皇帝陛下!”言毕,低头越过高高的门槛,在大明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稳步至殿中。
    “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恭请上国皇帝陛下圣安!”
    朱元璋略一眯眼,语气淡然:“朕安!”
    李默修高举国书,躬身道:“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献上国书,以表两国世代友好。”并附言:“内附礼单,为我王为上国皇帝陛下贺!”
    这番话一出口,大太监宋利立刻上前,接过李默修手中的国书。
    他恭敬地将国书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便随手丢给宋利,命令道:“念!”
    宋利弯腰双手接过国书,站到御陛之上,高声宣读。
    “高丽使节代表高丽王,献上珍宝!”
    “珍珠五十斛……”
    话音刚落,早已在外等候的高丽使节团成员,便高举珍珠,步伐稳健地走进殿内。
    这一盘自然不是全部,但至少要让大明的皇帝陛下和众位官员见识到这些珍宝的样貌。
    否则,这礼岂不是白送了?
    紧接着,人参、皮草、高丽美女、宝石等一系列虽有些稀奇但并非特别罕见的物品,陆续被送入奉天殿。
    待高丽的国书宣读完毕,献宝的数量也一一呈上,高丽王如何深情款款地讨好大明的情景也展露无遗。
    随后,轮到其他国家登场。
    新罗、东瀛、琉球、扶余……
    但凡周边有名号的国家,一个个依次进殿,规规矩矩地向大明呈上国书、献上珍宝。
    宝石、雕塑、珍禽异兽、刺绣、海鱼、黄金、花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胡惟庸今日可谓大开眼界。
    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初期的威慑力竟如此强大,竟能让周边小国如此敬畏。
    要知道,这还是各国使团耍了些小心思后的结果。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糊弄大明!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挑战大明!
    这就是武德充沛、威震四海的大明此刻的地位。
    这种万国来朝、小国敬仰的盛况,令胡惟庸如痴如醉。
    好啊!
    太好了!
    这场景,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本章完)
    ------------
    大明的朝贡仪式,从入殿拜见、献礼、宣读国书到观礼,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矩。
    这固然是礼部官员们能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大明对周边小国的一种文化碾压。
    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让这些小国见识见识。
    什么叫泱泱大国!
    何谓千年传承!
    何谓中原正统!
    何谓汉家文明!
    ……
    前世,好莱坞在全球折腾了几十年,美利坚的各类基金雇佣了无数人为其歌功颂德。
    目的,无非是宣扬他们的文明。
    然而,结果如何?
    在那几十年的时光里,美利坚确实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灯塔,富强的象征。
    多少人忧心忡忡,认为这一代人已经跪倒,未来的孩子将何去何从?
    但事实呢?
    十年!
    仅仅在国力发展后的不到十年间!
    那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文明自信,瞬间回归。
    厉害了,我的国!
    这绝非一句戏言!
    为何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们毫不着急,反而从容不迫?
    只因文化侵袭这种事,美利坚最近才略懂皮毛。
    而我们,早已玩转千年。
    向来是我们用文化侵袭他人!
    这融入血脉的骄傲,岂是几部电影、几首歌曲和一些信息能彻底抹去的?
    此刻,胡惟庸正亲眼目睹这一幕。
    何尝不是一场汉家文明、汉家文化的盛大表演?
    还是周边小国亲自参与的大秀!
    等他们回过神来,面对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远超他们十倍的大明,他们能不学?
    学?
    学就对了!
    不学?
    不学就等着吧!
    等着大明爸爸及周边邻邦,用看狗屎般的嫌弃目光盯着你。
    顺便在你稍有差池时,上来怼你两句。
    保证怼到你肺管子上!
    而这,仅仅是大明及大明所代表的中原王朝、汉家文明在这个文明圈中的最基本地位。
    等诸国朝贡仪式结束后,原本使臣们打算离去。
    不料,朱元璋悄无声息地带领一众朝臣和各国使臣登上城墙。
    使臣们此刻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虽是多次来访大明的老使臣。
    但总觉得今日所经历的一切,与往日大不相同。
    此刻,众人竟然登上了城墙。
    以往从未听闻接见各国使臣会安排在城墙之上。
    然而,他们不敢多言半句。
    因为,朱元璋神情肃穆,身旁站着的正是之前在城外接待他们的胡惟庸。
    此时,那位明明并非之人,却身披斗牛服,笔直地立于大明皇帝身侧。
    众使臣心中隐隐感到不安,腿脚似乎有些发软。
    “诸位使臣远道而来,足见对我大明的诚意!”
    “来者皆是客!”
    “朕自当好好款待!”
    “不过,仅凭美酒佳肴,实属寻常!”
    “今日,朕特请诸位一同领略我大明军威!”
    朱元璋一字一句,说出了一番令在场众人难以相信的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