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陵渡口初相识》

推荐阅读: 我有副本模拟器我能复制一切技能去天外我家师姐可能要杀我放开那个女巫英雄联盟之第二王朝我的系统是日记本吾唯混沌赘婿重生修真我的系统异能

    郭襄的后背紧贴着冰凉的宫墙,耳边还能听到墙内禁军杂沓的脚步声和呼喊。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张君宝,少年苍白的脸上沾着几道灰痕,呼吸急促却不紊乱。
    “再坚持一下,前面就是护城河了。“郭襄压低声音,手指轻轻捏了捏张君宝的手腕。
    张君宝点点头,眼神坚定。谁能想到这个十四岁的少林弃徒,半个时辰前还在皇宫大内与蒙古高手周旋?郭襄想起他在殿宇间腾挪的身影,那套自创的拳法已初见雏形,竟能逼退两名侍卫。
    远处传来号角声,宫墙上的火把如萤火般密集起来。郭襄知道,忽必烈已经后悔放他们走出皇宫了。
    “走!“
    她抓住张君宝的手腕,两人猫着腰沿墙根疾行。郭襄记得父亲说过,大都的皇城仿照汴梁布局,护城河在西南角有一处暗闸,是前朝工匠留下的逃生通道。
    地面突然震动起来,身后传来马蹄声。郭襄心头一紧,拉着张君宝闪进一条狭窄的夹道。追兵的火把光芒从巷口扫过,近得能听到马匹喷鼻的声响。
    “郭姐姐,这边!“张君宝突然反手拉住她,指向墙上几乎不可见的一道裂缝。
    两人挤进缝隙,竟是条被藤蔓掩盖的排水暗沟。郭襄闻到潮湿的霉味和隐约的腐臭,但此刻这气味简直如同花香。他们手脚并用在黑暗中爬行,身后追兵的呼喊渐渐远去。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突然出现一点微光。郭襄加快速度,终于从一处半人高的洞口钻出。夜风扑面而来,她贪婪地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正站在护城河外侧的斜坡上。
    “我们出来了!“张君宝钻出洞口,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郭襄还未来得及回应,忽听头顶一声厉喝:“在那里!“
    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擦着郭襄的发髻钉入身后树干。她抬头看去,宫墙上的守军已经发现了他们。
    “跳!“
    两人不约而同地跃入护城河。冰凉的河水瞬间淹没头顶,郭襄屏住呼吸,感觉沉重的宫裙像铅块一样拖着她下沉。她拼命踢动双腿,忽然一只手抓住她的衣领,用力向上提去。
    破出水面的瞬间,郭襄看到张君宝憋得通红的脸。少年一手划水,一手拽着她,竟能在这湍急的水流中保持平衡。
    “少林寺后山有瀑布...我们常在那里练功...“张君宝喘着气解释,带着她向对岸游去。
    爬上对岸时,两人都已精疲力竭。郭襄的裙裾滴滴答答地淌着水,发髻散乱不堪。她回头望去,宫墙上人影憧憧,但暂时没人追出来。
    “他们一定会封锁城门。“郭襄拧着衣角的水,“我们得找个地方躲到天亮。“
    张君宝指向远处一片黑压压的屋舍:“那边像是民巷。“
    两人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几片菜地,钻入错综复杂的小巷。大都的民区与皇城判若两个世界,狭窄的巷道两侧是低矮的土房,空气中弥漫着炊烟与便溺混杂的气味。
    郭襄突然拉住张君宝,将他拽到一处屋檐下。一队巡逻的禁军举着火把从主街走过,铠甲摩擦发出冰冷的声响。
    “你怎么知道他们会来?“张君宝惊讶地小声问。
    郭襄指了指地面:“火把的光影先照过来了。“她想起小时候黄蓉教她的江湖经验,心头一酸,又迅速压下情绪,“我们得换身衣服,这样太显眼了。“
    正说着,巷子深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七八个黑影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堵住了两人的退路。
    “哟,这是哪家的少爷小姐迷路了?“为首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脸上有道疤,手里耍弄着一把短刀。
    郭襄将张君宝护在身后,手按上剑柄。她认出这些人是京城的街头混混,父亲曾说过大都地下有几十个这样的帮派。
    “我们只是路过,不想惹事。“郭襄沉声道,故意让嗓音显得粗哑些。
    刀疤少年吹了声口哨:“路过?湿漉漉的从皇城方向来?“他眼中闪过狡黠的光,“兄弟们,咱们今天逮着大鱼了!“
    一个瘦小的男孩突然指着张君宝惊呼:“老大!他怀里有东西在发光!“
    众人齐刷刷看去,果然见张君宝胸前衣襟里透出微弱的金光。张君宝下意识捂住胸口——那是郭襄给他的金丝镯子。
    这镯子你一直带在身上,郭襄问道。
    君宝点了点头,郭姐姐,适才与那赢公子打斗之时,并未察觉身体异样,现在又遇到了贼人,连累郭姐姐了。
    郭襄轻轻的拍着君宝的肩膀,你与姐姐在皇宫力抗蛮夷,说什么连累的话,这镯子是我亲手送你的,姐姐定然护着你不被贼人拿去。
    张君宝的记忆回到了三年前在风陵渡初见郭襄的画面。
    [风陵渡外]
    寒风裹挟着雪粒,在官道上呼啸而过。郭襄勒住青驴的缰绳,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风陵渡口,轻轻叹了口气。她十六岁的脸庞被冻得通红,却掩不住那双灵动的眼睛里透出的倔强。
    “小毛驴啊小毛驴,你说杨大哥会不会已经离开风陵渡了?“她拍了拍坐骑的脖子,声音里带着几分少女特有的娇憨。
    青驴甩了甩头,喷出一口白气,似乎在回应主人的问话。郭襄笑了笑,正要催驴前行,忽然听到路边树林里传来一阵打斗声。
    “放开我!你们这些恶徒!“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穿透风雪。
    郭襄眉头一皱,右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短剑上。她自幼受父母教诲,最见不得不平事。双腿一夹驴腹,青驴便通人性地朝声音来处小跑过去。
    树林中的空地上,三个彪形大汉正围着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衣衫褴褛,额头有一道血痕,却死死抱着怀中的一个包袱不肯松手。
    “小秃驴,把经书交出来,饶你不死!“为首的大汉狞笑着,手中的鬼头刀在雪光中泛着寒光。
    少年虽然害怕得发抖,却挺直了背脊:“这是觉远师父托我保管的,死也不能给你们!“
    郭襄在树后看得分明,心中暗赞这少年骨气。她轻轻跃下驴背,从包袱里取出一块手帕蒙在脸上,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个大人欺负一个孩子,好不要脸!“她清喝一声,身形如燕般掠入场中。
    三个大汉一愣,见来人是个蒙面少女,顿时哄笑起来。“小娘子还是回家绣花去吧,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郭襄不答话,右手短剑已然出鞘。她使出家传的“玉女剑法“,剑光如雪,在三人之间穿梭。那三人虽有些粗浅功夫,却哪里是桃花岛嫡传剑法的对手?不过三五招,便被打得兵器脱手,抱头鼠窜。
    “女侠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三人边跑边喊,转眼消失在风雪中。
    郭襄收剑入鞘,转身看向那少年。少年正呆呆地望着她,眼中满是惊羡。
    “小师父,你没事吧?“郭襄走近,从怀中取出金创药。
    少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合十行礼:“多谢女侠相救!小僧...啊不,小可张君宝,感激不尽!“
    郭襄噗嗤一笑:“你到底是小僧还是小可?“
    张君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更加稚气未脱:“我本是少林寺藏经阁的杂役,因...因一些变故离开了少林,现在已不是僧人。“
    郭襄注意到他说到“变故“时眼中闪过的黯然,便不再追问。她细心地为他清理额头的伤口,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什么珍宝。
    “你叫张君宝?好名字。“郭襄一边上药一边说,“我叫郭襄,刚从家里出来游历。“
    “郭女侠武功真厉害!“张君宝由衷赞叹,“那剑法精妙绝伦,我从没见过。“
    郭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这是我娘教的...“她很快振作起来,“你要去哪里?怎么会被那些人追杀?“
    张君宝警惕地抱紧了怀中的包袱:“觉远师父圆寂前,托我把这部《楞伽经》送到华山的一位隐士手中。那些人不知从哪里听说经书中有武功秘籍,一路追着我...“
    “华山?“郭襄眼睛一亮,“我也正要去那一带。不如我们同行?“
    张君宝惊喜地点头:“那再好不过了!只是...“他看了看郭襄的青驴,又看看自己,“我没有坐骑,怕拖累郭女侠。“
    郭襄爽朗一笑:“这有何难?你骑驴,我走路。我从小在桃花岛长大,最不怕走路了。“
    就这样,两人结伴向华山行去。起初张君宝说什么也不肯独自骑驴,最后两人折中,轮流骑行。风雪渐止,夕阳的余晖洒在官道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夜幕降临时,他们在路边一间废弃的山神庙落脚。郭襄生起一堆火,从包袱里取出干粮分给张君宝。
    “郭女侠,你为何要去华山?“张君宝啃着硬馍,好奇地问。
    郭襄望着跳动的火焰,轻声道:“我在找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
    张君宝敏锐地察觉到她语气中的落寞,便不再多问。沉默片刻后,他从包袱里取出那部《楞伽经》,小心翼翼地翻开。
    “觉远师父说,经书的行间夹写着一位前辈高人的武学心得。“他指着经书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小字,“可惜我看不懂。“
    郭襄凑过去看,惊讶地发现那些字迹飘逸灵动,记载的竟是极高深的内功心法。“这是...九阳真经?“她曾在父母谈话间听过这个名字。
    张君宝茫然摇头:“我不知道。郭女侠若看得懂,不如我们一起参详?“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白天赶路,晚上便一起研读经书中的武学要诀。郭襄将家传的武学道理讲给张君宝听,而张君宝虽然年纪小,悟性却极高,常常能举一反三。
    一日清晨,郭襄醒来时,发现张君宝不在庙中。她循着声音找去,见少年正在林间空地上演练一套从未见过的拳法。那拳法刚柔并济,时而如长江大河,时而如清风拂柳,竟隐约有宗师气象。
    “这是你自己想的?“郭襄惊讶地问。
    张君宝收势,额头微微见汗:“我昨夜梦见一座大山,山中有蛇鹤相争,醒来后便试着把它们的动作融入拳法中。“
    郭襄心中震动。她虽年幼,但出身武林世家,眼力非凡。这少年不过十四岁年纪,竟能从自然中悟出武学至理,天赋之高,恐怕连父亲郭靖年轻时也有所不及。
    “君宝,你将来必成大器。“她由衷地说。
    张君宝腼腆地笑了:“都是郭女侠教得好。若不是你讲解经文中那些晦涩的道理,我连门径都摸不到。“
    五日后,他们终于来到华山脚下。山路崎岖,青驴不便行走,郭襄便将它寄养在山脚的农家。
    “最后一程了,我们走上去吧。“郭襄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峰。
    张君宝点点头,眼中既有完成任务前的轻松,又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两人一路攀爬,不时停下来欣赏华山险峻的景色。
    “郭女侠你看!“张君宝突然指着远处一块突出的巨石,“那里视野最好,我们去看看!“
    两人费了些力气爬上巨石,只见云海茫茫,群山如黛,朝阳的光芒穿透云层,将整个世界染成金色。张君宝站在崖边,衣袂翻飞,忽然长啸一声,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不绝。
    郭襄看着他挺直的背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宗师的身影。她不知道,数十年后,这个少年将以“张三丰“之名开宗立派,成为武林泰斗。此刻,他只是她的旅伴,一个有着明亮眼睛和赤子之心的少年。
    “郭姐姐,“张君宝转过身来,第一次这样称呼她,“谢谢你这一路的照顾。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郭襄眼眶微热,强笑道:“傻孩子,我们还没分别呢。等找到那位隐士,交了经书,我还要请你吃顿好的呢!“
    然而命运弄人,当他们找到那位隐士的茅屋时,却发现老人已在月前仙逝。张君宝跪在坟前,恭恭敬敬地将经书埋在了旁边。
    “觉远师父的心愿,也算完成了。“他低声说。
    下山时,两人都沉默了许多。夕阳西下,将他们的影子再次拉长。郭襄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
    “君宝,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她轻声问。
    张君宝望着远方:“我想继续参悟那经书中的武功...可能去南方走走。郭姐姐呢?“
    “我还要继续寻找...“郭襄没有说下去。
    在岔路口,郭襄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子,递给张君宝:“这个送你,将来若遇到困难,可以拿着它到襄阳找我父母。“
    张君宝郑重地接过,小心收在怀中:“郭姐姐保重。他日江湖再见,我一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张君宝。“
    郭襄笑着点头,眼中却有泪光闪动:“我相信你会的。“
    两人在夕阳中背向而行,一个向南,一个向北。谁也不知道,这次看似平常的分别,将是两个传奇人生的真正起点。
    多年后,当郭襄在峨眉山巅创立峨眉派时,偶尔会想起那个华山之巅长啸的少年。而张三丰在武当山参悟太极至理时,也总会记起那个风雪中救了他的明媚少女。
    江湖路远,少年子弟终将老去。唯有那年的风陵渡外,十六岁的郭襄与十四岁的张君宝,永远定格在彼此记忆中最美好的模样。
    张君宝想到往事,嘴角泛起了笑意。
    郭襄晃了晃君宝,君宝你在想什么呢?
    张君宝回过神来,郭姐姐!
    刀疤少年眼中贪光大盛大吼:“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郭襄知道不能善了,短剑铮然出鞘。就在剑光闪动的刹那,张君宝突然按住她的手腕。
    “等等。“他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金镯,“你们想要这个?“
    刀疤少年伸手就要抢,张君宝却将金镯高高举起:“我可以给你们,但先告诉我,你们是'灰鼠帮'的人吗?“
    所有人都愣住了,连郭襄也惊讶地看向张君宝。
    “你...你怎么知道?“刀疤少年结巴起来。
    张君宝露出笑容:“我认识你们帮主的小儿子,他左耳缺了一块,是在东市和'黑蝎帮'打架时伤的。“
    灰鼠帮众人面面相觑,刀疤少年警惕地问:“你什么时候见过小帮主?“
    “去年腊月,在城南的破庙里。“张君宝语气笃定,“他发高烧,是我用少林的金疮药救了他。“
    郭襄恍然大悟——张君宝离开少林后,一定在流浪途中与这些底层少年有过交集。
    气氛突然变了。刀疤少年收起短刀,做了个奇怪的手势:“原来是恩人。小帮主说过,有个会医术的和尚救过他命。“他挠挠头,“你们这是...?“
    “我们被官府追捕。“郭襄决定实话实说,“需要躲到天亮。“
    灰鼠帮的少年们交换着眼色,最后刀疤少年点点头:“跟我们来。“
    他们被带到一处隐蔽的地下室,入口藏在堆满杂物的后院。室内点着劣质的油灯,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少年或坐或卧,见陌生人进来都警惕地站起。
    “自己人。“刀疤少年简短地说,然后转向郭张二人,“这里安全,官兵找不到。“
    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突然扑向张君宝:“真的是你!恩人!“
    张君宝笑着扶住他,检查他腿上的伤:“怎么又受伤了?“
    “前天偷馒头被掌柜打的...“男孩不好意思地说。
    郭襄看着张君宝熟练地为男孩清理伤口,用身上仅剩的药粉敷上。她突然明白,这个少年僧人离开少林后的日子,远比她想象的艰难。
    “你们得换身衣服。“刀疤少年扔来两套粗布衣衫,“虽然破,但比你们那身强。“
    郭襄接过衣服,发现虽然打着补丁,却洗得很干净。她转到帘子后更衣,听到外面张君宝在和少年们讲述简单的医理。
    换好衣服出来,郭襄几乎认不出张君宝了。他穿着短打褐衣,头发被随意束起,活脱脱一个市井少年。张君宝看到她也是一愣——粗布衣裙掩不住郭襄的灵秀之气,但至少不再像官家小姐了。
    “给。“刀疤少年递来两顶毡帽,“遮着脸,明天一早西城门人最多时混出去。“
    郭襄感激地点头:“多谢各位相助。“
    夜深了,灰鼠帮的少年们挤在一起睡去。郭襄和张君宝靠墙而坐,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更鼓声。
    “你什么时候认识他们的?“郭襄小声问。
    张君宝望着油灯跳动的火焰:“去年冬天,我路过城南,看到一群孩子在打架。那个小男孩——他们叫'小跳蚤'——被打得头破血流。我用少林学的医术救了他。“他顿了顿,“这些孩子都是孤儿,靠偷窃为生,但很讲义气。“
    郭襄想起桃花岛的安逸生活,心中一阵惭愧。她一直以为自己见识广博,却不知江湖还有这样一面。
    “君宝,你离开少林后...过得很辛苦吧?“
    张君宝摇摇头:“比起觉远师父受的苦,这不算什么。“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金镯,“这个还给你,太贵重了。“
    郭襄没有接:“送出去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她看着张君宝固执的表情,妥协道,“那这样,你先保管着,等我们下次见面再还我。“
    张君宝认真地点点头,小心地将金镯收好。两人沉默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天蒙蒙亮时,刀疤少年摇醒他们:“该动身了。西市早市刚开始,守门官兵最松懈。“
    灰鼠帮的几个少年自告奋勇带路。穿过七拐八弯的小巷,他们来到西城门附近。果然如刀疤所说,赶早市的农民、货郎排成长队,守门官兵草草检查就放行。
    “前面那个穿蓝衣的是我们的人。“刀疤少年低声说,“跟着他,他会带你们安全出城。“
    郭襄从腰间取下一块玉佩塞给刀疤少年:“这个拿去换钱,给孩子们买些吃的。“
    刀疤少年刚要推辞,郭襄已经拉着张君宝混入人群。他们跟着蓝衣少年顺利通过城门,终于踏上了城外的官道。
    走出一段距离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回头望。大都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昨夜的惊险仿佛一场梦境。
    “接下来去哪?“张君宝问。
    郭襄望向南方的天际:“我要继续找一个人。“她转向张君宝,“你呢?“
    张君宝沉思片刻:“我想去武当山看看。觉远师父说过,那里是修道的好地方。“
    晨光中,两人相视一笑。昨夜的生死与共,已经在这对少年男女心中种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知道,这次分别后,一个将成为峨眉派开山祖师,一个将开创武当派百年基业。
    “江湖路远,后会有期。“郭襄拱手。
    张君宝合十行礼:“郭姐姐保重。他日相见,必当把酒言欢。“
    官道在此分岔,一向南,一向西。两人各自转身,走向属于自己的传奇。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消失在尘土飞扬的远方。
    (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