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他还得谢谢咱呢!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 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 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 牧神记、 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 郡主是个乌鸦嘴、 第一序列、 星空古路姬紫月、 最是光阴留不住、
第108章 他还得谢谢咱呢!
“若无先生,我等必遭朱儁毒手,先生受我一拜!”呼延明接过财宝,连忙向徐庶一拜。
徐庶则站直身子,刚想阻止呼延明,却发现呼延明动作迅捷,竟然阻止不及,大头已经给他磕在了地上。
等呼延明拜完,徐庶神色复杂,良久,才对呼延明说道:“我乃一介布衣,本受不起将军如此大礼。
但木已成舟,这大礼我依然受了,我单福平生不愿亏欠别人。
将军对我行此大礼,我有一言,可赠将军。”
听见徐庶的话,呼延明目光大盛。
他这大头没白磕啊!
都说中原人士不随意受人恩惠,有恩必报。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早知道就多磕两个了!
一个大头一句良言啊!
“先生请坐,先生金玉良言,我当洗耳恭听!”呼延明盯着徐庶说道。
徐庶微微一笑,似乎对呼延明的态度非常满意,因此点了点头。
呼延明见徐庶对自己满意,心中更觉得自己做对了!
接下来徐庶对自己说的金玉良言,他必须好好听从!
徐庶看着呼延明说道:“羌渠单于部众不过二十万,又与南匈奴王庭割席,朝廷难以将其与匈奴王庭相等视之。
羌渠单于尚且如此,底下之人又如何?
只怕朝廷对羌渠单于的封赏虽有,而将军你却难入朝廷重臣之眼,得不到实惠了!”
“这……我当如何,求先生指明前路!”呼延明连忙说道。
“此事容易。”徐庶微微一笑,“天下事皆在一个先字,天下功皆在一个首字。
第一个投降朝廷的人,必被朝廷所重视!
倘若羌渠单于率众投降,将军自然难以进入朝廷之眼。
但若将军第一个投降,不但封赏必定不下于羌渠单于!竹帛之上,必定留名。
若将军能献晋阳给朝廷,封侯拜将,只在须臾!”
听见徐庶的话,呼延明眉头深皱,心里打鼓。
这话的确没错。
跟着于夫罗投降,他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别看他在于夫罗手下是大将军,出了太原,谁认识他啊!
只怕他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在呼延明的眼前,岂能让他不心动啊!
至于封侯拜将……那更是他本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归汗,因其才能过人,因功封秺侯,后来更是与霍光一起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史称“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纵观匈奴世系。
金日磾的名声不在传奇单于冒顿单于之下。
更是内附汉朝的匈奴人中的第一人!
直到今天,他的后人金旋还在汉阳郡当太守呢!
瞧瞧人家这匈奴人。
如今一整个家族都是老长安人了。
他们这些草原大漠上的匈奴人,和人家比,真是臭要饭的。
于夫罗本就是个自立的单于。
南匈奴的正牌单于也就相当于使匈奴中郎将而已。
跟着于夫罗这个伪单于就更没什么前途了。
人往高处走。
能在汉朝封候拜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以后回草原老家,那必然是昂着脖子走路的。
单于都不敢对自己不敬!
呼延明本来还想知会于夫罗一声。
但是想到反正于夫罗迟早也得投降,自己知会他一声,万一他抢了先,自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家族大事不容犹豫。
为了自己家族的前程,今天这个先,他呼延明必须得争!
“先生大智大才,今日之事,我呼延明感激不尽!若我呼延明能得朝中重臣青眼,我必重谢先生!”呼延明一字一句,重重地对徐庶说道。
听徐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将军能想地明白,自然是好事,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还要回去复命,就不多留了。”徐庶笑着说道。
等呼延明想留徐庶吃个便饭的时候,徐庶已经走远了。
空荡荡的书房里,只剩下呼延明一人。
他走出房间,看向门口的卫士:“来人!给我速速织造汉旗,挂于城头!今日起,我等便重归大汉!”
界山。
一个千骑长匆匆忙忙冲进山顶大营中,他一边跑,一边大呼道:“大单于,不好了!晋阳丢了!”
“什么!?”于夫罗猛然站起身。
他身边的呼厨泉和去卑都脸色大变。
晋阳丢了?
晋阳怎么会丢呢?
晋阳扼守太原盆地北大门,一面临山、三面环水,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可谓易守难攻之坚城。
呼延明虽然只有四千军,但固守晋阳城,就算被几万大军包围,也足以支撑到自己大军回援了啊!
“晋阳怎么会丢的!”于夫罗猛然上前,拽着这个千骑长的衣领质问道。
千骑长噤若寒蝉地说道:“是,是大将军投降汉朝了!而今晋阳城,已经插遍汉旗了!”
于夫罗松开抓千骑长衣领的手,身子一晃,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
“大哥!”
“大单于!”
呼厨泉和去卑连忙搀扶起于夫罗。
于夫罗看了一眼两人:“完了,全完了!”
晋阳城是太原郡治所,也是于夫罗的老巢,界山五万大军的粮食,全都得从晋阳输送。
晋阳丢了,界山上的匈奴大军,要不了几天,就得扒树皮、挖草根吃了!
更重要的是,晋阳扼守太原盆地的北大门!
也就是于夫罗大军的退路。
也就是说,晋阳一丢,界山以外的汉军,对界山上的匈奴军,已经呈关门打狗之势了!
于夫罗的五万大军,已经彻底无路可退了!
“这事不能,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于夫罗强撑着精神,对身边的人说道。
然而就是刚才那个千骑长,小声说道:“大单于,已经迟了,我来报信时,这消息已经传遍大营了。”
于夫罗眼睛猛然瞪大。
怎么他又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么大情报的?!
他于夫罗的匈奴军大营是公共厕所吗!
奸细向来就来,想走就走?
谣言比他军令传播的还快!
于夫罗脖子一歪,彻底晕倒过去。
等他渐渐苏醒时。
整个界山大营,已经乱成一片。
匈奴军和汉军不一样。
于夫罗虽然自立为单于,但实际上不过是这支大军的盟主。
他手下的休屠诸部、孤独部等部族,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
现在晋阳丢了,于夫罗大势已去,界山大营这条烂船,他们是待不下去了。
休屠诸部开始向界山脚下四处奔逃而去。
有直接向杨应请降的,有害怕朱儁屠杀,逃去太原盆地的。
还有慌不择路一头装进杨应布下的包围圈的。
五万大军,就在于夫罗昏厥之际,散了三万多。
只有呼厨泉、刘豹统帅的于夫罗本部族人马和去卑的孤独部,还留在界山上。
但他们也知道,这一仗,打不下去了。
“若无先生,我等必遭朱儁毒手,先生受我一拜!”呼延明接过财宝,连忙向徐庶一拜。
徐庶则站直身子,刚想阻止呼延明,却发现呼延明动作迅捷,竟然阻止不及,大头已经给他磕在了地上。
等呼延明拜完,徐庶神色复杂,良久,才对呼延明说道:“我乃一介布衣,本受不起将军如此大礼。
但木已成舟,这大礼我依然受了,我单福平生不愿亏欠别人。
将军对我行此大礼,我有一言,可赠将军。”
听见徐庶的话,呼延明目光大盛。
他这大头没白磕啊!
都说中原人士不随意受人恩惠,有恩必报。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早知道就多磕两个了!
一个大头一句良言啊!
“先生请坐,先生金玉良言,我当洗耳恭听!”呼延明盯着徐庶说道。
徐庶微微一笑,似乎对呼延明的态度非常满意,因此点了点头。
呼延明见徐庶对自己满意,心中更觉得自己做对了!
接下来徐庶对自己说的金玉良言,他必须好好听从!
徐庶看着呼延明说道:“羌渠单于部众不过二十万,又与南匈奴王庭割席,朝廷难以将其与匈奴王庭相等视之。
羌渠单于尚且如此,底下之人又如何?
只怕朝廷对羌渠单于的封赏虽有,而将军你却难入朝廷重臣之眼,得不到实惠了!”
“这……我当如何,求先生指明前路!”呼延明连忙说道。
“此事容易。”徐庶微微一笑,“天下事皆在一个先字,天下功皆在一个首字。
第一个投降朝廷的人,必被朝廷所重视!
倘若羌渠单于率众投降,将军自然难以进入朝廷之眼。
但若将军第一个投降,不但封赏必定不下于羌渠单于!竹帛之上,必定留名。
若将军能献晋阳给朝廷,封侯拜将,只在须臾!”
听见徐庶的话,呼延明眉头深皱,心里打鼓。
这话的确没错。
跟着于夫罗投降,他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别看他在于夫罗手下是大将军,出了太原,谁认识他啊!
只怕他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在呼延明的眼前,岂能让他不心动啊!
至于封侯拜将……那更是他本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归汗,因其才能过人,因功封秺侯,后来更是与霍光一起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史称“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纵观匈奴世系。
金日磾的名声不在传奇单于冒顿单于之下。
更是内附汉朝的匈奴人中的第一人!
直到今天,他的后人金旋还在汉阳郡当太守呢!
瞧瞧人家这匈奴人。
如今一整个家族都是老长安人了。
他们这些草原大漠上的匈奴人,和人家比,真是臭要饭的。
于夫罗本就是个自立的单于。
南匈奴的正牌单于也就相当于使匈奴中郎将而已。
跟着于夫罗这个伪单于就更没什么前途了。
人往高处走。
能在汉朝封候拜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以后回草原老家,那必然是昂着脖子走路的。
单于都不敢对自己不敬!
呼延明本来还想知会于夫罗一声。
但是想到反正于夫罗迟早也得投降,自己知会他一声,万一他抢了先,自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家族大事不容犹豫。
为了自己家族的前程,今天这个先,他呼延明必须得争!
“先生大智大才,今日之事,我呼延明感激不尽!若我呼延明能得朝中重臣青眼,我必重谢先生!”呼延明一字一句,重重地对徐庶说道。
听徐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将军能想地明白,自然是好事,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还要回去复命,就不多留了。”徐庶笑着说道。
等呼延明想留徐庶吃个便饭的时候,徐庶已经走远了。
空荡荡的书房里,只剩下呼延明一人。
他走出房间,看向门口的卫士:“来人!给我速速织造汉旗,挂于城头!今日起,我等便重归大汉!”
界山。
一个千骑长匆匆忙忙冲进山顶大营中,他一边跑,一边大呼道:“大单于,不好了!晋阳丢了!”
“什么!?”于夫罗猛然站起身。
他身边的呼厨泉和去卑都脸色大变。
晋阳丢了?
晋阳怎么会丢呢?
晋阳扼守太原盆地北大门,一面临山、三面环水,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可谓易守难攻之坚城。
呼延明虽然只有四千军,但固守晋阳城,就算被几万大军包围,也足以支撑到自己大军回援了啊!
“晋阳怎么会丢的!”于夫罗猛然上前,拽着这个千骑长的衣领质问道。
千骑长噤若寒蝉地说道:“是,是大将军投降汉朝了!而今晋阳城,已经插遍汉旗了!”
于夫罗松开抓千骑长衣领的手,身子一晃,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
“大哥!”
“大单于!”
呼厨泉和去卑连忙搀扶起于夫罗。
于夫罗看了一眼两人:“完了,全完了!”
晋阳城是太原郡治所,也是于夫罗的老巢,界山五万大军的粮食,全都得从晋阳输送。
晋阳丢了,界山上的匈奴大军,要不了几天,就得扒树皮、挖草根吃了!
更重要的是,晋阳扼守太原盆地的北大门!
也就是于夫罗大军的退路。
也就是说,晋阳一丢,界山以外的汉军,对界山上的匈奴军,已经呈关门打狗之势了!
于夫罗的五万大军,已经彻底无路可退了!
“这事不能,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于夫罗强撑着精神,对身边的人说道。
然而就是刚才那个千骑长,小声说道:“大单于,已经迟了,我来报信时,这消息已经传遍大营了。”
于夫罗眼睛猛然瞪大。
怎么他又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么大情报的?!
他于夫罗的匈奴军大营是公共厕所吗!
奸细向来就来,想走就走?
谣言比他军令传播的还快!
于夫罗脖子一歪,彻底晕倒过去。
等他渐渐苏醒时。
整个界山大营,已经乱成一片。
匈奴军和汉军不一样。
于夫罗虽然自立为单于,但实际上不过是这支大军的盟主。
他手下的休屠诸部、孤独部等部族,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
现在晋阳丢了,于夫罗大势已去,界山大营这条烂船,他们是待不下去了。
休屠诸部开始向界山脚下四处奔逃而去。
有直接向杨应请降的,有害怕朱儁屠杀,逃去太原盆地的。
还有慌不择路一头装进杨应布下的包围圈的。
五万大军,就在于夫罗昏厥之际,散了三万多。
只有呼厨泉、刘豹统帅的于夫罗本部族人马和去卑的孤独部,还留在界山上。
但他们也知道,这一仗,打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