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牧神记重生1998回到童年

    幸好,李世民说的全部,并不是指两千名考生的考卷,而是前一百名考生的考卷。
    一百张考卷,对于李想来说并不算太多。
    只用了半个时辰,他就彻底检查了一遍……然后又抓住了两个!
    不得不说,这一次的糊名考试,确实让许多人急了。
    为此不惜巨资,也要买通考官进行作弊。
    被查出之后,两名考官当场认罪,李世民也直接给予处罚……流放交州!
    对待杜正伦,李世民还给了他最后的体面,只是贬官外放。
    而对待别的考官,他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同样的,新查出来的两名考生,也得到了“终身禁考”套餐,就连他们所在的家族也被禁考三次。
    跟崔氏享受了同样的待遇!
    三名作弊者被查出之后,又递补了三名考生进来。
    随后,李世民才亲自阅卷,复核前十名考生的考卷和文章。
    他看得很慢,每一张都看得十分认真,直到夜幕降临,侍从点起油灯,才终于把十份考卷看完。
    看完之后,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
    。
    “还算不错。”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不枉朕跟先生费了这么大的心思,这些考生确实有几分本事。”
    “那就好。”李想笑道。
    “对了,这有一篇劝进文。”李世民说着,从一沓考卷中取出一张道:“此文劝朕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慎选官吏,对诸王勿过优厚。其文章之内容,有几分先生的影子,先生要不要看看?”
    “不必了!”李想连忙摇头。
    能够有几分他的影子的文章,怕不是裴行俭写的吧?此次参加科举的考生中,他跟裴行俭的关系最为亲近,要是看了,怕不是有徇私的嫌疑。
    “那就揭名吧。”李世民说着,把刚才那张考卷放在了最上面。
    片刻后,考官们再次进来,李世民指了指桌面上的考卷道:“最上为第一,其余依次排名。”
    “是。”众考官纷纷点头。
    一分钟后,前十考生的名字揭开,第一名竟然是……
    “马周?”
    这名字,感觉有点耳熟啊。
    李想想了很久,但又实在想不起来。
    不过,人家既然能考到第一名,那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李世民看到这个名字,也有些意外,但随后又十分欣慰。
    马这个姓,一看就知道不是世家,甚至连寒门都不是……而是真正的百姓。
    这样的人才,才是他最想要的!
    马周之后,前十中还有两个名字挺眼熟的,分别是裴行俭和上官仪。
    看到上官仪,李想就想到了他的孙女——上官婉儿!
    只可惜,上官仪此时才二十岁,也不知道成亲了没有。
    除了这两人排名比较靠前,李想认识的人中,还有田灵竹的夫君刘子奕,排在了六十六名。
    倒也跟他的姓名很配……
    另外,李想还看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名字——来济!
    来这个姓氏十分稀少,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酷吏来俊臣。
    也就是请君入瓮的那个!
    这个来济,不会就是他的爷爷吧……
    除此之外,李想还看到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刘仁轨?”他直接喊出声来。
    “先生认识他?”李世民忙问道。
    李想想了想,点评道:“出将入相,大才!”
    “太好了!”李世民顿时欣喜不已。
    看来,这次科举果然是正确的。
    刘仁轨连前五十都不是,却能得到“出将入相”的极高评价,说明前面的人更加厉害……简直就是人才济济呀!
    这也说明了此次科举改制的正确性。
    若是没有包括糊名在内的各种改革,说不定名额早就被那些门阀世家占去了,哪还有寒门士子和贫民人才的出路?
    “先生,你还有认识的人吗?”他又问道。
    “这个……”
    李想挠了挠头,笑道:“勉强算有两个吧。”说完,他便把上官仪和来济介绍了一遍。
    听到又有两人,李世民再次大喜,甚至忍不住开口道。
    “先生,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
    李想顿时无言以对,这才哪到哪啊!
    哪个时代没有人才?
    这一次科举,最多只能说捞到了不少人才,真正的天才还没出现呢。
    这么早就开始骄傲自满,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陛下,我现在很想念一首诗。”李想忽然开口道。
    “什么?”李世民有些奇怪:“先生怎么会有诗兴?”
    李想却不回答,而是直接开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听完这首诗,李世民直接被沉默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不是在回怼他刚才说的那句话嘛。
    你觉得天下的人才,都进了你的笼子里,却不知道人才有的是,每一代都会出现厉害的人才,引领风骚数百年。
    “先生……教训得是。”
    李世民长长的吐了口气,之前的兴奋和喜悦,一下子变成沉稳。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李想摇了摇头道:“只是想告诉陛下,永远不要小看天下英雄。”
    “先生说得对,是朕太过自满了。”李世民点头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想还能说些什么呢,只能赶紧转移话题。
    “陛下,红榜已经做好了,来题诗吧。”
    “哦,对!”
    李世民猛地想起了那件事,连忙走到红榜前,随后拿起一只毛笔,在上面题下一首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李世民的字写得很好,但更好的却是这首诗。
    在场的众多考官看到这首诗,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读书!
    这是陛下在号召天下人读书!
    再结合陛下对此次科举的重视,以及崔氏和另外两大家族被禁考的惩罚……时代恐怕要变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