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长公主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牧神记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星空古路姬紫月最是光阴留不住

    第251章 长公主
    琴音袅袅,余音不绝,在殿中各处回响,殿中的人不多,一边听着琴音,一边忙着手上的事。
    但看得出来,几人都心不在焉,李萼甚至一连写错了几个字。
    崔佑甫有些受不住了。
    “陛下,贵妃临产在即,陛下何不去陪陪?”
    早朝上大家尽可以绷着脸,对陛下唯唯诺诺,因为后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私下里,偶尔开开玩笑,天子也不会在意。
    况且,你老婆要生孩子里,你为什么要把我们召过来陪你等?
    话是不敢说出来的,但崔佑甫觉得自己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了,寻常人若是有一个能陪天子坐坐的机会,怕是求之不得,但他们三人天天都有成堆的公文要看,哪来时间在这静坐。
    宫内早就请来了名医和最好的接生婆,等着就是了。
    颜季明把书放在桌上,装着没听见,问道:“安西军大捷,现在送信回来,问朕是该退,还是继续与大食人争夺吐蕃的疆土。”
    严庄拱手道:“郭、高二人俱是大将,不知他们可否提出了意见。”
    “他们说,退亦可,进亦可。”
    “以臣之见,不如下旨于当地扶植一王,征募当地人为卒,设立都护府,安西军再徐徐退出,回到安西休养生息。”
    “再往前,徒获土地无益,但也不能平白把将士们浴血厮杀攻下的土地拱手让给大食人,就依照前定的盟约,与他们平分吐蕃即可。”
    颜季明站起身,下面三人看着他在殿中踱步,片刻后,他轻声道:
    “那就这么办吧。等安西军撤回去之后,下旨令高仙芝回朝述职,由封常清暂代他的职位。”
    “遵旨。”
    实际上若是后勤依旧坚挺,或者说天下真正太平了几年之后,颜季明的决策就会变成继续遵照盟约,
    还是说,一点土地都不给,下一步就接着打大食。
    大食跟吐蕃其实没什么天大区别,或者说,回纥、吐蕃、大食,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眼下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事实。
    但颜季明绝对不能说出来,也不能在朝堂上表现出这个意思,而是要义正词严地说:
    “你们,
    全都是朕的好儿子,
    为父爱你们。
    要乖。”
    差不离是那个意思。
    天可汗,是将士们打出来的。
    也只有打,然后按着头一个个收服。
    忍着恶心看外族酋长族长们在太极宫里表演才艺,总好过年年收到战报,说又有多少兵马寇边了。
    吐蕃赞普的首级已经被提前送回来了,一路上都是快马加急,送首级比送战报还快。
    不过颜季明就是开国天子,也不用去把首级摆在宗庙里,痛哭流涕地念着词喊着告慰先人。
    首级就摆在宫门处,百官能看,百姓也能看,放在那的第一天,宫门外人山人海,但陛下只是派了士卒维持秩序。
    到最后,每天依然有不少人驻足细看,过了片刻后,
    “害,什么赞普也就那样。”
    倒是有儒生颇有微词,当场就进谏说赞普毕竟是吐蕃人的皇帝,若是这般羞辱,只怕会让百姓对当今天子也失了敬意。
    然后严庄出列,指着他,喊道:
    “你的意思,就是把当今圣人和蛮夷的首领相提并论了?”
    严庄故意说的很粗俗,把那个老儒生气的当场告病乞骸骨。
    吐蕃亡了,但依旧有无数的对手。
    颜季明之前将世界地图大致绘制出来,拿给李萼看,后者本来博览群书,看完后直接傻了。
    外面的天地,居然那么大。
    所以,吐蕃虽然亡了,但还是不能歇着。
    琴音温和,让他烦躁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
    以后的日子还长,再等两年吧。
    “陛下,陛下,生了!”
    宫女站在门口。
    崔佑甫立刻住嘴,三个人都不说话,盯着颜季明,天子愣了片刻,快步跟过去。
    二位贵妃都怀着,陛下又忙于公务,准备等年底再把老郭家的小女儿娶进宫,顺带着一块回洛阳去。
    宫里拢共就服侍着两人,自然冷清的很。
    “陛下到了。”
    几名宫女惊慌失措地就要打开门,接生婆吓得冲过去把她们全部撞开,只把门打开一角。
    “你疯了!”
    “贵妃才生产过,不能见风。”
    颜季明刚到门口,就看见门打开了又关上,又听见接生婆在里面解释,周围的宦官连忙上前想把门打开,被程元振喝了一声。
    “放肆。”
    “说得好,赏千金。”
    颜季明已经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脸上出现了笑意。
    “赏,都赏。”
    颜季明站在门口,第一眼就看到正躺在床上一脸疲惫的李珂。
    “恭贺陛下,是个...公主!”
    李珂的眼里,有愧疚,还有一丝恐惧。
    周围负责服侍的人也是一样。
    颜季明往里走了几步就发觉他们的神情,笑起来:“都怎么了,公主好啊,传旨出去,昭告天下。”
    他走到床边,接生婆早就将女婴身上的血污擦洗了一遍,用干净的包被裹起,接生婆见到天子的神情心里就明白了许多,松了口气,大着胆子嘱咐些要注意的事项。
    “陛下,给孩儿取个名字吧。”李珂眼里有些恳求。
    她看着天子脸上的笑意,轻舒了一口气。
    “大名,就叫颜璇。
    小名,取个平平。”
    璇者,美玉也。
    长女叫平平,第二个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小名就叫安安。
    平平安安,挺好。
    “传旨下去,全城无宵禁三日,往长安城撒喜钱九千贯,与民同乐。”
    “遵旨!”
    一喜,是吐蕃平定,边疆安泰。
    二喜,是陛下有了个长女。
    不少人提着的心也放下了许多。
    不是个男的就好。
    有人还担心陛下后宫妃嫔又少,怕子嗣艰难,但陛下还年轻,这男女的事谁又说得准,大可以乐观些。
    况且,金贵妃的肚子里不还是有一个呢吗。
    金贵妃可不比李贵妃。
    她不争不抢,比李贵妃显得和善些,更无外戚。
    “等雯儿也生了,你们再在这修养几月,等到年底再回去,不急的。”
    “妾知道了。”
    颜季明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她也不怕人,瞪着眼睛看他,还有周围的人。
    ......
    沈青站在宫门外,心思有些忐忑。
    在外面这么久,天子究竟还是不是原来那个脾性,怕是不好说了。
    而且,沈青在外面干的是纵兵横行的事,
    游说、出兵、决断,
    有时候都得他一人进行。
    天子给他绝对的权力,沈青也很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说简单点,
    心有点野了。
    “陛下召见。”
    程元振站在宫门处,笑着低声说了一句:“是好事。”
    “多谢。”
    沈青心里一定。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椅子,坐吧。”
    沈青抬起头,看见天子居然在笑,顿时头皮发麻。
    以往在河北、河南的时候,颜季明脸上的笑容就越来越少,而入关进长安后,成了天下主,许多时候更是不苟言笑。
    现在他笑的很开心。
    “吐蕃的事做的不错。”
    “都是陛下英明,臣不过是...”
    “别这么客气。”颜季明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以前倒是没看出你的本事来,领兵、说客,你一样不落,吐谷浑几个大部族,还有那些造反的吐蕃贵族,全都是被你说动了。
    此战,你功不可没。”
    “臣为陛下效命,不敢居功自傲。”
    “你想要什么,朕都可以赏你。”
    “臣不敢。”
    颜季明深吸一口气,脸上笑意淡了许多。
    “怎么?”
    “额,陛下抬爱,那臣就厚颜...臣...想要洛阳城外几亩良田,以后能让子孙有口饭吃,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好说,程元振。”
    程元振慌忙跪下。
    “奴在。”
    “让中书省拟旨,从洛阳城外挑出良田三千亩赐给沈氏,另外...再封个侯吧。”
    “臣,臣谢陛下圣恩!”
    至此,大魏外围的威胁算是暂告一段落。
    大食也未必未必藏着好心,除了在对付吐蕃上与大魏有一定的利益交集,除此之外也就是商贸。
    好在他们已经将数学、天文、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整理出书籍,交由使者送来,颜季明很快就下令择选贤才,准备编着书籍。
    古人对数学有研究的也有不少,但颜季明更希望建立起一种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而且将其列为做官者必学的科目之一。
    思想上的变革,依旧没有必要。
    全国在缓慢恢复,各处新建的工坊和规模逐渐扩大的工场,都只能算是小规模提高生产力,没有爆发性的提升。
    大魏如今依靠的依旧是小农经济。
    为什么?
    不种田没粮食吃,也就养不活那么多人。
    官衙每年都遵照朝廷的意思,鼓励开荒和农桑,也就势必要在商贾和农桑之间二选一。
    人力毕竟就那么多。
    最后,还得考虑到江南的事。
    颜季明站在宫楼上,向下俯瞰,大半个宫城和长安城都尽收眼底。
    “会好起来的。”
    ......
    长安城里有整套的朝廷班子,但比较尴尬的是,洛阳这边才是国都,只有一部分负责代理事项的大臣。
    城里掌握实际最高权力的,是河南府尹李晟。
    为此,也不是没人进谏,知道陛下是为了两个贵妃留在长安,便拿这个说事,拼命进谏,让陛下不要因为两个女人就“误国”。
    实际上奏疏和事情都是正常处理,极少有缺漏。
    但这帮儒生就是喜欢进谏。
    而颜季明不喜欢毫无意义的杀人。
    一群苍蝇,
    飞来飞去烦人,打死了粘手上,恶心。
    没奈何躲着吧。
    又说陛下深居宫中,恐为妇人所蛊惑。
    好在这群苍蝇都在长安,李晟知道自己也偶尔会被他们拿来说事,但陛下既然决定重用自己,便不会再搭理他们。
    在他看来。
    新朝新天子,就是这一点最好。
    给我放开手去做,做错了我认罚,做好了,你给赏。
    我不多要,因为知道你肯定会给。
    君臣相得四字,哪用得着那么麻烦?
    “城中今日如何?”
    “一切太平,除了洛水那边发生了一起命案。”
    “怎么了?”
    “又是贩人的。”
    副手努了努嘴,低声道:“一艘江南豪族的船,上面有十来个被迫卖身的少女,其中一个侥幸逃出来报了官,几名校尉恰好站在那,当即下令让将士接手船只。
    船上的人还想反抗,被杀了三人,剩下的全都抓起来了。”
    “抓得好。”
    李晟点点头,心里回忆了一下大魏的律法,记得贩卖人口是死罪,“现在太平盛世,有手有脚就能活下去,但凡是卖人买人的,必然涉及到不法。
    就算是欠了钱,朝廷也是严禁卖身为奴还债。”
    话是这样说,但无论是权贵还是稍有薄产的人家,都是需要人使唤的。
    李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发明了“月契”,即普通人与大户人家签订几个月的契约,以此为证,提前商量好工钱,同时保证两者的利益。
    前者现在只是作为帮工,而不是大户人家蓄养的私奴。
    若是骤然颁布这些条令,必然激起全国各地的反对,可河北、河南、关中三地早就贯彻了天子的旨意,河东不需多言,不从也得从。
    但现在为止,意见最大的,也就是淮南江南两地。
    底下的世家豪族不满,但却也无话可说。
    要是天子下旨无偿释放家奴,恢复他们的自由身,这还有的说,偏偏这李晟搞出来了一个“月契”,让原本主仆的关系变为雇佣关系。
    主家要是问心无愧,就按照以前一样发例钱就好,至于月契,底下人同意,签几个月几年都行。
    也因此有不少恢复自由身的家仆婢女,出来后就向官衙告状,诉说自己被迫为奴的原因,以及世家豪族对他们强取豪夺的罪状。
    朝廷派来巡视江南和诸地的御史已经出发,可以预料的是,在御史没来之前,大家还可以走关系疏通疏通,像以前一样自罚三杯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但御史一来,别说现在的案子,就是已经定死的案子,都有可能翻供。
    “明府,外面有人求见。”
    “是谁?”
    “还是上次那个。”副手意味深长道:“江南来的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