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人才都在基层啊

推荐阅读: 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三寸人间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再嫁高门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再嫁谢谢余生有你机床小匠我的系统异能我知道末世将至直播传承武道

    第108章 人才都在基层啊
    天气是个好天气,只不过小风有些恼人,不停歇,一阵接着一阵。
    顾言坐在自己的案桌前听着窗花拍打着窗棂,哈欠一个接着一个,茶叶泡了不少,水也喝了很多,但好像没有什么用。
    似乎人一上班就会这样。
    今天的工作很简单,顾言想重新整理一下几百人的基层官吏的详细信息,府衙缺这个东西,有一部分也是建文元年的统计。
    如今这过了好几年,官员换了几茬子了,这些落后的信息却没有及时地跟进。
    顾言按照自己的经验,把需要统计的信息传达下去,仅仅只是简单地统计个人的信息。
    统计的内容很简单,有年龄,籍贯,家庭住址,直系亲属姓名,以及识字学问的基础状况等,顾言怕说得不够详细,怕传达下去遗漏了,还特意地写在纸上,依次为模板传达下去。
    模版写得很清楚,什么是直系亲属,什么是籍贯,什么是家庭住址。
    结果很不好,气得脑瓜子疼。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发下去后,就过了几个时辰,自己这办公院子的破门都要被人敲烂了。
    “大人,姑妈算不算直系亲属啊?”
    “大人,家庭住址是填写我现在租的这个,还是写我以前住的那个啊?是写一个还是两个都写上啊?”
    “小顾大人,我老家是在奉天,现在户籍在应天,我是写那个还是写这个啊?”
    还有人问:“大人,年龄这块是写虚岁还是周岁啊?”
    ……
    一上午,顾言收到了无数奇怪且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是耐着性子解答完之后,看到就近几个文吏递上来的信息统计也还有一大推没写的,又或者把籍贯和家庭住址写错的。
    顾言铁青着脸打回去让这些人重写。
    这还仅仅是三百多个人的信息统计,这要是统计整个应天府的所有人员信息,照这么个办事法没有个几年统计不完。
    这要是统计整个大明的百姓信息,从漠北到岭南,从东海到昆仑山,依靠着人和马,怕不是需要几辈子。
    还好秦始皇老人家有先见之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要是任由发展,一个省有一个省的文字,这事儿简直完蛋。
    杜猛见言哥头疼,憨憨说道:“言哥没有必要这么仁慈,下令,写错的砍头。”
    顾言无奈道:“砍头,砍头,你就记得砍头。
    到时候陛下会第一个砍了我!”说罢指了指门口:“外面的风和日丽,你去吹吹风吧!”
    杜猛咧嘴笑了笑:“不就是让我滚吗,说得这么文绉绉的,害的我还得想。”
    下午的时候,信息慢慢地收了上来,结果好了很多。
    见顾言点头,几个负责书案整理小吏,低下头,眯着眼,用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字体开始抄录。
    可怜呐,四个文吏,发须皆白,祖上三代都是干这个的,清贵又可怜,站起身走路都需要摸着往前。
    五米外人畜不分,眼睛近视得厉害。
    观察了一会儿,顾言发现他们书却背得极好,记忆力也极好,凡是顾言需要什么,他们都能立刻张口即来,案牍的摆放也熟记于心。
    哪一本在哪里在什么位置,手一摸就能准确地拿出来。
    上午无聊的时候跟这些人聊了一下,顾言惊恐地发现这四个爷爷算数极好,在顾言刻意地考察下,十万百万的数字相加他们掐指就能算,而且比打草稿一起算的顾言还要快。
    快了很多。
    正巧家里缺这些人,年后去句容那边更需要这样的人,虽然王禾也很厉害,但是他的任务是顾言走后负责应天府这边的生意的打点,真要来回跑分身乏术。
    顾言动了爱才之心,试探道:“老先生家里还有几口人?”
    一句老先生让几个人赶紧站起身,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拱手弯腰连称不敢。
    其中一位大着胆子回道:“回顾大人的话,小的家里没什么人了,三个儿子病死了两个,剩下的一个也在今年五月为了一口吃的累死在了城墙上。
    如今,家里就剩下一个我还有一个十二岁的孙子咯!”
    “孙子可念过书?可识字?可有先生的一半本事?”
    老先生摇摇头:“哪有钱去念书,都是老汉自己教的。”说到自家孙子,老先生枯槁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孙子聪明,现在能写会算,等今年过了,我这也干不动了,求大人开开恩,我再带带他,这个活也就传给他了。
    死了我眼睛也能闭得紧紧的,也不怕他没有人管活活的饿死了!”
    顾言听后心里颇为心酸,这个家都是这样的,这老先生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低下头,想了想,抬起头说道:“我这家里缺几个能写会算的,老先生要是放心,明日就把孙子领我看看。
    若果真有些本事,就安排在府上,这一辈子也不让他为奴也不为仆,就算府上雇了他吧。
    月钱也不苛责,等他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是自己打拼还是继续在府上做事都随他,不知道老先生以为如何?”
    老先生哆嗦着站起身,胡须嘴唇都在发抖,扶着桌边,哆嗦地走到顾言面前就要磕头:“顾大人请受老汉一拜!”
    顾言哪能让他给自己磕头,连忙扶着:“老先生就不怕我诓你?”
    老先生揉着眼睛笑道:“没用的妇人都能在顾大人手下混口吃的,街头的泼皮都念着大人的好,我欢喜还来不及,我还担心大人能骗我一个瞎眼的老头?
    就算为奴为仆那也是我那孙子的运道,多少求都求不来的,侯爷注定是公侯万代,我那孙子跟着侯爷一辈子,也算有个家不是?
    这是大喜事,大喜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顾言点点头,扶着老先生坐好:“”那行,明日一起来,我看看!”说罢,朝着另外三个羡慕的老先生说道:“三位老先生也是一样,家里又能有和你们一样能写会算的,如果也想图个安生,明日一并叫来吧!”
    三个老头又哆嗦地站起身,然后准备磕头。
    顾言见状赶紧道:“如果磕头了明日就不用来了,你们都是爷爷辈,这要给我磕头老天爷会劈死我的!”
    开始的老先生闻言笑道:“侯爷你是星宿下凡,我们是泥腿子,不一样,不一样的……”夸人的话还没说完,他突然市侩道:“大人,小的那孙子就在门口等着,要不现在大人您先看看?”
    顾言稍微一想就明白,估计这老先生的孙子就是当作他的眼睛,扶着他每日送他上下班的。
    “行,叫什么名字,我差人去叫一声!”
    “叫鸡粪儿!”
    ……
    宫城书房,解缙大学士看着陛下的飞白,眉头皱得很深。
    朱高炽的眉头也紧锁,看着十分纠结。
    见父亲在挥毫蘸墨,朱高炽忍不住道:“父皇,那鳞爪飞扬之后应该是句号,您用的是逗号……”
    “嗯?”朱棣轻疑了一声:“细说。”
    朱高炽轻声道:“孩儿曾和顾言探讨过,顾言说,逗号的停顿时间比句号短,不能代表一句话的结尾,通常用在完整句子的中间。
    句号呢,则通常用在一个简单句子的结尾。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说的是一个意思,理应该用上句号,表示这句说完了。”
    朱棣伸笔点了一下,逗号变成了句号,然后继续写,头也不回道:“大绅,你觉得这首词真是顾言所做?”
    解缙苦笑着回道:“前所未有,此诗又是从他口中出来,众人亲眼所见,那就是安侯顾言所做。”
    朱棣摇了摇头:“我咋觉得不信,那小子打仗行我信,真要写出这么好的东西我咋觉得不信呢?给我写个折子都错字连篇,不是缺横就是少竖,这绝世佳文怎么是他啊?
    不过应该啊?”
    “陛下,真要是别人,如此佳作当广为传颂才是,可安侯这首也是今日才传遍全城的。所以……”解缙加重了语气:“应该就是他,这里面的心气我也只从安侯身上看到过,再看他这些月的所作所为,臣确信是他。”
    朱高炽赶紧一迎合道:“父皇我也觉得是安侯所做。”
    “哦?说说你的看法?”
    朱高炽想了想,说道:“攻城那日,我们全军在龙潭山时,儿臣那时在军中曾听安侯吟过半阙诗,两者味道差不多。”
    “接着说,我也大学士也听听。”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嘶!
    解缙倒吸一口气,这安侯好大的心气,这凌云壮志的傲气真跟脑海里的顾言一模一样,他甚至看到了顾言在抿着嘴笑。
    朱棣扭过头,对着朱高炽发问道:“上阕或下阕呢?”
    朱高炽摇摇头:“问了,他说这不是诗,是对联!”
    朱棣没说话,看着自己的飞白,拿出小狼毫,在一侧写道:顾言作于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搁下笔,他走到宫女端着的净手盆旁洗了洗手:“金川门那道城墙年底可完期?”
    解缙拱手回道:“回陛下,今日臣特意去看了,据杨公公说,二十五日前可全部完成。”
    朱棣点了点头:“嗯,速度还挺快,这事儿办得好,传口谕吧,让杨小乐回宫,任采办司一职。”
    解缙试探道:“陛下?那金川门那块由工部接手?”
    朱棣摇了摇头:“由阮安接手吧!对了,府衙的账目必须按照顾言说的抹平,放出声,就说我可既往不咎。”
    解缙叹了口气,到现在为止,陛下还是不怎么信任原先旧臣,宁愿让太监去管,也不愿……
    “是,陛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