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八方云动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牧神记

    第322章 八方云动
    二月初夜,寒风透骨;夤夜将至,哭声塞野。
    围着一堆篝火,强忍困顿加饥饿折磨的陶应、典韦、黄忠、郝帅默默静坐。
    在陶应身侧,躺着战死的于兹尸体。
    “主公,我们必须进燕县城待援!”
    长时的沉默最终被黄忠打破。
    “袁绍亲率三万大军前来围堵,河内军可战之兵再次增至六万;我军连番厮杀,骑兵已不足五百,步兵不足二千,加之人困马乏,缺食少药,明日难以再酣战!”
    陶应没有说话,目无表情地朝四周躺卧一地、鼾声如雷的士兵观望一眼,目光方落在三里之外的燕县城。
    渐渐地,陶应的眼神变得冷漠而迷茫。
    “不是说好的讨董吗,怎么又变成了讨陶?”
    “难不成,在袁绍、曹操的眼里,我陶应比董卓还可恶、危险?”
    “董卓的阳谋得逞了,他这会儿该夜宿北宫替灵帝抚慰千百寂寞心灵,还是在国相府举杯欢庆?”
    “袁绍亲来燕县,近在咫尺的曹操又在干什么?”
    “袁绍,曹操,袁术,孙坚……曹操……曹操……”
    “嘶!”
    陶应猛然站起,目光投向酸枣方向,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主公?”
    看到脸色突变的陶应毫无预兆地站起,黄忠、典韦第一时间将手伸向各自的兵刃。
    “确实不能坐以待毙!”
    陶应转回身,凝视着三里外夜幕笼罩下的燕县城,紧紧握拳,眸子幽深地可怕。
    “悄悄叫醒士兵,准备突围。”
    听到陶应的决定,黄忠暗舒一口气。
    “主公,是否先派人与城内守军联络?”
    陶应转身,冷肃的目光望了望黄忠,又瞄了瞄典韦、郝帅。
    “你们觉得就我们眼下这点人马,能突破二万河内兵的阻截吗?”
    “即便突破了二万河内兵的阻截,我们所剩人马,能守得住城墙并不高大的燕县城吗?”
    听着陶应毫无温度的质问,黄忠、典韦、郝帅皆一脸黯然,沉默不语。
    早前文丑的二万河内兵崩溃没多久,袁绍亲率三万大军赶到,挽住了颓势。
    因天色已晚,不能再战,担心被团团围困的陶应残军逃入城内,袁绍命令高览将二万本部人马驻扎在了城门前,并立下层层拒马。
    莫说此时的玄甲军已跟残兵败将差不多,一天的厮杀早已饥肠辘辘、人困马乏,即便是精力充沛时期,想突破高览的阻截,也得付出惨重代价。
    “告诉所有士兵,放下兵器,二人一组,朝四方散去,将战死袍泽的身体搬运回来。”
    见黄忠等将领低头不语,陶应抬头望了望夜空,立即实施自己的突围计划。
    “主公,不是要突围吗,怎么变成了打扫战场?”
    黄忠一怔,不解地望向陶应。
    就连典韦、郝帅也满腹疑惑。
    虽说两军交战,停战期间是允许收尸的,但没人会在逃命期间带着尸体跑。
    “我们突围,袍泽的尸体也不能就这样暴尸荒野!”
    陶应淡淡地解释了一句,走到一名河内兵的尸体前,蹲身解下他的衣甲。
    “咦!”
    默默注视着陶应将河内兵的衣甲与战死玄甲军的衣甲互换,黄忠的目光霎时变得明亮。
    “主公之智,黄忠不及也!”
    黄忠再无疑问,转身朝即将行动的步兵悄声交代一番。
    “你们都听着,在敌军看不到的地方,多搬一具敌兵的尸体过来!”
    ……
    “主公……”
    心情郁闷的袁绍才躺下,侍卫在帐外喊醒了他。
    “陶应麾下的残兵正在四处收尸,高将军、麹将军问是否阻止,我军是否也打扫战场?”
    睡眼惺忪的袁绍一怔,还以为陶应有异动才叫醒他,一听是这事,脸上瞬间变得阴沉。
    “收尸有何大惊小怪,陶应愿意收就让他们去收……”
    “且慢!”
    袁绍话音未落,闻讯赶来的许攸立即阻止。
    “本初,陶应狡诈多计,不得不防!”
    袁绍一愣,睡意顿时全无,一双幽深的眸子来回变换多次,方朝许攸点点头。
    “依子远之意,当如何?”
    许攸很满意袁绍的态度,轻捋胡须,转身询问护卫。
    “他们收尸,可带兵刃?可曾扎堆?”
    “不曾,皆两人一组,抬尸就走。”
    许攸停下捋胡须的手,静静想了数息,方转身给袁绍建议。
    “本初,当派四名机灵、可靠之人,借抬回文丑、辛毗尸首,近前查探一二!”
    袁绍立即同意了许攸的建议,从帐外门口喊过四名亲信,由许攸细细交代一番,方打发出门。
    ————
    洛阳。国相府。
    从睡梦中被喊醒的董卓,脸上没有一丝的怨气与不满,反而身心愉悦,欣喜若狂。
    “陶应被逆贼袁绍近十万大军围困在燕县,血战一日,岌岌可危,徐荣欲趁机出兵河内,你二人如何看?”
    李儒放下手中的文报,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身边老神在在的田景脸上。
    “国相,袁绍倾巢而出,河内唯人马不过万的王匡一支,此时出兵,必能一举收复河内。”
    田景嘴角微翘,满意地瞥了一眼李儒,不疾不徐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袁绍退路一绝,他唯有破釜沉舟,击溃陶应,占据兖州,方有一线生机。”
    田景的建议让董卓很是心动,相比于四世三公的袁氏,董卓并不太担心兵强马壮的陶应。
    “李博士,你也赞成徐荣趁机出兵河内吗?”
    董卓没有第一时间对田景的建议表态,他还想再听听李儒的想法。
    “主公,依儒之见,此时不宜向袁绍动兵,当坐山观虎斗,待袁绍与陶应两败俱伤之时,再收拾残局不迟!”
    李儒的态度与田景相反,他也知道此时徐荣出兵拿下河内易如反掌,但也会替陶应解围。
    “若袁绍因主公出兵而功亏一篑,其定会调转矛头,向主公发难!”
    李儒绝不信陶应看不出董卓在兰台典籍背后使的小动作,一旦因董卓出兵,袁绍与陶应和解,最后死的一定是董卓。
    “嘶!”
    董卓猛吸一口凉气,他想陶应死,但也不想袁绍将怒火撒向他。
    “博士之言,正合我意!”
    董卓这次毫不犹豫地采纳了李儒的建议。
    “国相,若陶应身死,逆贼袁绍定会乘势吞并兖、徐、青、冀四州,凭其四世三公的号召力,必成心腹大害!”
    田景不满地瞪了李儒一眼,他清楚董卓为何会采纳李儒的建议,但他更担心袁绍坐大。
    “主簿无须担忧!”
    李儒未将田景的不满放在心上,他明白田景所虑,又给董卓一个建议。
    “主公可令皇甫嵩、盖勋在关键时保住陶应性命!”
    董卓再次采纳李儒的建议。
    “博士、主簿,此事就有劳二位,连夜派人前往荥阳、燕县!”
    ————
    兖州。仓亭。
    “啪啪啪……”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仓亭沉寂的夜色。
    “将军,快醒醒,离狐急报!”
    白日观察完彻底解冻的黄河河面,闷闷不乐的颜良回到军营,便独自饮酒,直到入夜方醉死过去。
    “将军,快醒醒……”
    叫了半天见屋子里毫无反应,亲卫径直推开颜良的房门,借着门外的火把冲到颜良身边,一边大声喊叫,一边使劲摇晃。
    “呃……何事……”
    沉醉不醒的颜良,在醉梦中推开摇晃他的亲卫,不满地应承了一声。
    “将军,飞鸽传令,离狐急报!”
    被颜良推得打了个趔趄的亲卫,再次上前,一边摇晃颜良的身体,一边焦急地大声汇报。
    “呃……离狐急报?……何事……”
    有些不耐的颜良,再次推开将他快摇散架的亲卫,勉力睁开惺忪的眼睛。
    “主公兵困燕县,急需救援!”
    “你说什么?”
    颜良略一愣神,赫然坐起,一把揪住亲卫的衣衫,死死瞪着他,一双原本无神的眸子瞬间变得冷厉。
    “呃……主公兵困燕县,军师已率兵前往……”
    亲卫猛打一个寒颤,躲闪着颜良眸子里射来的冰冷杀意,将手中的急报递给颜良。
    “嘶!”
    颜良一把推开亲卫,快速跳下床,一边拉扯衣服,一边借着火光阅览急报。
    “主公……”
    颜良只看了几眼,一张灵官般的脸颊也由红转白,由白转青,脸上的醉意荡然无存。
    “吹响紧急集结号,全军立即出动!”
    ……
    聊城。吕翔大营。
    “呜……”
    “唏律律……”
    夤夜,倏然响起的号角声、人喊马嘶声,瞬间将睡梦中的聊城惊醒。
    “吕将军,全军连夜出发,民夫来不及征集,粮草恐一时跟不上!”
    大营之外,一脸担忧的副将望着吕翔,再次建议明日一早再出兵。
    “将军,此番南下三百六十里,皆非我土,若无后勤粮草,恐救不了主公,反将三千将士性命白白葬送!”
    “闭嘴!”
    已心急火燎的吕翔,一挥手中的长枪,森冷的眸子狠狠瞪了副将一眼,厉声呵斥。
    “众将听着,即便饿死,也要给我死在燕县,死在主公面前!”
    “不见主公,决不言死!”
    吕翔的怒吼传递到三千玄甲军士兵耳中,大营立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不见主公,决不言死……”
    巨大的和声,在夤夜里发出,直冲云霄,地动山摇。
    “出发……”
    ————
    徐州。彭城。
    兖州兵团总部,步骘拿着邓展飞鸽传来的加急文书,眉头紧锁。
    “彭城距燕县六百里,十日后,主公还需要兖州兵团的救援吗?”
    步骘摇摇头,等他率兵赶到燕县,陶应多半已安然无事,或者一命呜呼。
    而且,步骘身边此时并没有多少兵马,兖州兵团主帅吕岱驻兵广陵,距离彭城同样有六百里之遥。
    最近的大将吴兰屯兵下邳,距步骘也相距三百里。
    “子山,若从广陵、下邳调兵西进,不仅旷日持久,且不说能否救援丹阳王,恐怕还会被酸枣叛军所趁!”
    张昭已看过急报,此时见步骘犹豫不决,立即提醒步骘。
    “酸枣叛军侵入济阴,势必会威胁鲁郡,子山当快速出兵梁国,迫使酸枣叛军退回陈留。”
    梁国属于豫州,与兖州济阴郡接壤,一旦梁国被步骘攻占,深入济阴的酸枣联军就会被陶应半包围。
    “好,就依子布之策!”
    步骘当机立断,连夜发布命令。
    “命令,彭城三千骑兵,连夜西进,救援主公!”
    “命令,彭城、沛郡一万步兵,连夜向梁国进发……”
    ————
    冀州。安平。
    信都县,冀州兵团总部。
    主帅纪灵、军师陈登正挑灯围着地图急切地讨论着。
    “军师,清河的伦直部距燕县只有二百里,可令其先率骑兵迅速南下救援主公!”
    急得犹如热锅上蚂蚁的纪灵,赤红着一双充血的眸子,恨不能立即飞到燕县,飞到陶应身侧。
    “颜文恒,若主公有个好歹,今生必与你绝交!”
    陶应在兖州遇险,纪灵将过错算在了颜良头上。
    “伦直部只有三千骑兵,袁绍先后出动九万大军,恐难以撼动!”
    陈登盯着地图再次思索几息,幽冷的眸子缩了缩,一拳砸在桌面上。
    “袁绍能有今日,靠的是冀州牧韩馥的钱粮,那我们就灭掉韩馥,彻底断了袁绍的根基!”
    纪灵一愣,旋即大喜。
    “军师,不会陷主公被动吧?”
    纪灵身为冀州兵团的主帅,若非陶应之前拦着按兵不动,早就想攻占冀州其它郡了。
    “之前主公不让动兵,一来我们粮草不济,难以支撑战事;二来时局风云变幻,主公想等最佳动手时机。”
    “现在,机会到了,是我冀州兵团收复整个冀州的时候了!”
    之前陶应下令停止攻城略地,陈登是支持的,而且在陶应下令之前他已经就放慢了进攻节奏。
    “伏义,立即命令驻扎在广宗的潘璋,亲率三千骑兵南下,接收伦直部骑兵,日夜兼程救援主公……”
    “命令孙观,率兵从河间西进,攻克中山……”
    “命令吕旷,率兵从安平西进巨鹿……”
    “命令伦直,从清河南下,进攻魏郡……”
    “伏义,你我二人率兵从巨鹿南下,进攻魏郡,威逼河内……”
    ————
    兖州。东郡。
    黎明,漆黑的天地间,桃城郊外一支打着火把的绵长队伍,犹如一条盘亘在旷野中的长龙,朝着二十里外的燕县城蜿蜒疾行。
    “大哥,斥候来报,燕县城下战事暂歇,陶应与其残部被袁盟主九万大军团团围困。”
    夏侯惇快马来到曹操身前,将燕县最新情报告知曹操。
    “呼!”
    曹操仰天长呼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为之一松,嘴角亦泛起一抹笑意。
    “总算赶上了!”
    夏侯惇紧了紧手中的大刀,眉头一挑。
    “大哥,这回俺定要亲手砍下陶应小儿的项上人头!”
    听到夏侯惇的大嗓门,曹洪驱马赶了上来。
    “元让,这回得让俺先砍!”
    夏侯惇一愣,不满地瞪着曹洪质问。
    “为何是你先?”
    曹洪谐谑一笑。
    “上回在泰山郡你未砍下陶应小儿狗头,现在该轮到俺了!”
    “你……”
    “好了,元让、子廉无须争,这回让你二人一起上!”
    心情大好的曹操,立即调和夏侯惇、曹洪的争执,大笑一声,策马朝燕县疾驰。
    “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