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牧神记星空古路姬紫月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

    资本曾经帮助唐万新和他的德隆帝国迅速膨胀扩张。
    德隆集团企业总资产超过40亿元,是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经营的综合性投资控股型集团,于2000年在工商联组织的评比中跻身民营企业出口“三甲“之列。
    但由资本构建的没有“地基”的金融帝国,最终还是拖垮了德隆。
    从2000年底和2001年,中科创业、亿安科技的先后崩盘,让德隆的客户相继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而银广夏的财务造假曝光,也让曾经很坚信唐万新“产业整合”故事的人开始清醒。
    梦境毕竟虚幻,堆积的数字最终还是泡影。
    随着股价持续暴跌,虚高的资产露出应该有的真面目。
    不是唐新不想维持高价,他所能透支已经触碰到了极限,哪怕往前一小步都不可能。
    退一步海阔天空,唐新选择了套现。
    可惜已经太晚了,市场没有给他套现机会,而是一场史诗级暴跌。
    危机真的来了。
    一直风平浪静的“中国第一庄”感受了从未有过的紧张,挤兑压力的暗流汹涌,德隆帝国的根基开始摇晃,崩塌的苗头越来越明显。
    借钱总是要还的。
    后世不乏这种案例,哪怕企业体量巨大,还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从2000年开始,德隆每月的护盘及其他成本已达到上亿元。
    而漫长的熊市也让德隆压力倍增。
    在用收购金融资产堵窟窿的方式死扛了三年之后,“中国第一庄”终于扛不住了。
    从2004年4月13日开始,德隆系三驾马车开始惊心动魄的跳水。
    历史上到2004年5月25日,“老三股”的市值蒸发了160亿元。
    危机爆发后,唐氏兄弟四处出击,先后与民生银行、美国机电基金、Jp摩根、高盛中国等企业商谈拯救计划,均告失败。
    锦上添花的事情谁都愿意往前凑,至于雪中送炭的事情,那是传说。
    这一世他们找到沈度,绝对是个意外。
    唐氏兄弟的表情变化,沈度都看在眼里。
    在商言商,沈度的话没毛病。
    不信让唐氏兄弟找另外一家企业试试,绝对被拒之门外。
    沈度只是把丑话说在前面,救还是不救还在两可之间,也要看唐氏兄弟的态度。
    若是按照刚开始那般轻描淡写,沈度肯定不会出手。
    沈度想得更多的是这件事牵扯面比较广。
    不仅仅是唐氏兄弟倒霉,还有千千万万的家庭。
    唐新找上门来,沈度又不缺钱,帮一下也花不了多少钱。
    心里暗叹一声,这个忙沈度还是要帮的。
    “德隆集团发展到今天殊为不易,眼见着崩塌也确实可惜。德隆集团倒下不仅是唐氏的损失,或许更多的人要为此付出代价。撇开投机不说,德隆集团确实想发展实业,这也是我出手相助的原因所在。”
    唐新在投机,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什么可辩驳的。
    但是,发展实业也是不争的事实。
    八九十年代类似唐氏兄弟这种草莽多着去了,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比如牟其中、黄光宇等。
    竟然答应相助?
    特么,有一种上天入地的感觉。
    唐氏兄弟长长舒了口气。
    这段时间里,他们兄弟四处奔波到处碰壁,最后想到了深度集团公司。
    事实上来之前也没有多少希望,换位思考谁也不会傻乎乎地拿钱填窟窿。
    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试一试,碰运气而已。
    令唐氏兄弟没想到的是,还真的答应了。
    一时间俩兄弟愣住了,好半天没说话。
    也就是大老爷们,换个女人大概会喜极而泣吧。
    倒是唐里先开口:“沈先生,大恩不言谢,我们......”
    沈度摆摆手打断他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事,客气的话不必多说。既然要救市,总不能草率行事,要有一个万全措施。这几天我会从香江抽调一个操盘小组,有些技术方面的具体措施,还要细细商讨。明天开始休市,五一假期之后,挑选一个合适的点位出手。”
    历史上唐氏兄弟也不是没有尝试救市。
    虽然股价崩塌,这也不能说德隆集团手里没有一点钱。
    毕竟在高位维持不住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放弃护盘,转而开始出货。
    侥幸心理总会有,历史上当股价暴跌到五元的时候,他们想试一试。
    但是,他们套现所收回的资金量有限,根本无力托起股价。
    五月的救市,最终因为资金枯竭而失败。
    当初若是救市成功,形势或许会有改善,至少不会像历史上那般惨淡收场。
    一切都是实力说话,唐氏兄弟已经无法扭转颓势。
    唐新满口答应:“深度集团公司出手相助,一定会挽回局面,德隆一方一定全力配合行动。”
    能不能成功,现在说还早,尽管沈度很有把握。
    但是,有些话要交代清楚。
    “有一点特别注意,今日之事也就我们在场的人知道,唐总回去之后,只需保持缄默,哪怕内部也不要声张。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谨慎,事关成败不可大意。”
    不是沈度过于小心,是他对资本市场过于了解。
    德隆集团有许多高管,谁知道他们有没有与外界有联系,甚至老鼠仓?
    涉及到钱的事情,犹如鲨鱼闻到了血腥味,他可不想为别人做嫁衣裳。
    虽然沈度的实力足以藐视资本市场上的大资金。
    一般的阻击力量,并不能妨碍他拯救德隆。
    但是,谁又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呢?
    “请沈先生放心,这些利害关系我知道,绝对不敢掉以轻心。”
    在资本市场上厮混了这么多年,唐新当然清楚里面的门道。
    不用沈度叮嘱,他也知道该怎么做。
    事实上,他比沈度更重视保密。
    毕竟这是关系到德隆集团生死存亡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
    沈度点点头,说:“那就好,等到我这边行动开始,后面就无关紧要了。”
    不错,等到我这里把股价拉起来了,外面的资金愿意进来,谁也挡不住。
    但是,能不能赚到钱,那就不好说了。
    “好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唐总时间宝贵,要抓紧时间安抚债权人,优先安抚那些关系尚好的债权人,至于那部分没有多大希望,就不必浪费时间。估计过了五一节股价还会下跌,让子弹飞一会吧。这边要筹措资金,还要制定操盘计划,等到准备妥当,还要唐总跑一趟,敲定最后细节。”
    说救市,那也不是马上行动的。
    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准备,绝对不敢马虎。
    在听涛苑招待了唐氏兄弟,打发他们走人。
    郝鹏飞不懂资本市场上的事情,一直没有插嘴。
    等到送走唐氏兄弟之后,才开口说话:“老板还真的想帮助德隆集团走出困境啊,要动用许多资金,有必要吗?”
    哪怕熟人都不会插手这种事,更何况双方没有来往。
    至少郝鹏飞觉着没必要插手。
    “唐新还算是实干家,如果没有找上门来也就罢了,帮一下吧,德隆集团倒下实在怪可惜的。”
    如果是一家买办企业,沈度连理不会理睬。
    坏就坏在唐新过于冒进,资本运作手法过于粗糙。
    致命点在于拼命加杠杆,想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