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孙隆回京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抗战从民兵开始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我真不是乌鸦嘴独断大明

    上次聚会谈话内容那么压抑,可左光斗最后反而斗志昂扬,弄得姜毅都激动起来,不得不说,左光斗是个有感染力的人,不愧三人当中性格最开朗直爽,颇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意思。
    此后兄弟三人时不时的聚会,谈话间难免再提起姜毅说的小冰河时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倒是研究出不少对策。
    然而,姜毅三人连举人都不是,所有的想法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而已,杨涟,左光斗两人再想起自己的科场经历,郁闷的喝醉了好几次,姜毅倒是没有特别的想法,毕竟他连乡试还没参加过呢......
    酒席终有散场的时候,两人都是有家有业之人,在无锡随顾宪成等人学习一段时间,很快临近过年,就在前天结伴归家了。
    左光斗还好,老家安庆府的,杨涟就更远了,老家德安府,好在两人回去大部分是长江水路,只不过杨涟要多走一倍的路程。
    没有两人时不时的骚扰,姜毅又恢复最初的状态,犹如活鱼置在盐巴上,咸的时候,偶尔自己翻个面儿......
    可他不知道的是,安静的时光,总会很短暂。
    临近腊月,一艘官船行驶在运河之上。
    “这是到哪儿了?”声音显得苍老且沙哑。
    “义父,马上就到德州了。”
    “哦~~这北方的天儿可真冷啊,我这把老骨头可折腾不起了!”
    “义父辛苦!多年不曾回京师,想来是陛下与义父多年未见,这才召唤义父回京!”
    “别人不知道,难道你这猢狲还不知道陛下为何相召?”
    “义父劳苦功高嘛!”
    “呵呵~~”
    这老者赫然是孙隆孙公公,只见孙公公穿着厚实的衣裳,披着皮草大衣,腿上裹着厚被子,身前还有一个炭盆,碳木烧的通红,却几乎没有烟气,与他说话的是随身小太监。
    以往每年年关将近的时候,都是一道折子送到京师,今年折腾一通,却被万历皇帝召回京师,他心里有底儿,倒是不怕陛下追究诉苏州府的事情,只是年纪大了,受不得奔波。
    一路向北。
    终于到了京师的地界,运河的终点——通州。
    到底是互通南北的运河,大明京师的最重要的输氧通道,即便严寒也无法遮掩此地的繁忙,各式漕船到达后,就被一拥而上的苦力围住,不停的搬运货物。
    孙公公运气好,一路过来运河几乎没有冰冻,就是到武清之前有一段河面冻了一层薄冰,很快就有专门破冰的船来清理,没耽误多长时间。
    孙公公的船自然是在单独的码头,等他离开船舱准备下船时,已经看到了在码头上迎接的人。
    只见最前面一个青年,一身飞鱼服,身后一队锦衣卫手压绣春刀,隔开再后面的闲杂人等。
    “奴婢刘时敏见过东瀛公,孙公公一路辛苦!”
    孙隆刚下船,这个刘时敏就迎上前施礼问安。
    “你是?”
    “奴婢奉厂公之命,前来迎接东瀛公,哦~对了,厂公还收了奴婢做义子,在司礼监伺候义父!”
    刘时敏答道,他是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陈矩的门下,孙隆号东瀛,这个青年宦官话里对他很尊敬。。
    “原来是万化兄的义子,不必如此生分,你我也不是外人!”
    眼前的小宦官是老友义子,看来在司礼监起码是个随堂太监,在宫中也算是个人物。
    “公公抬爱!义父也时长说起公公,一直说宫内冷清,总是忆起与公公共事的情景!”
    “哈哈~~万化兄还是这般念旧,唉~我们都老了,也没几年时日了!”
    “公公说笑了,您二位老当益壮,这精气神儿就是奴婢们也比不过呀!”
    刘时敏很热情,说话也很认真的样子,似乎打心眼儿里就这么认为的。
    等孙隆上了马车,刘时敏一挥手,示意跟着的锦衣卫开路,向京城而去。
    一行人终于在关城门前进了城,左拐右拐的,到了皇城附近一个胡同的宅子。
    “孙公公,今日天色已晚进不了宫,今日义父又当值,奴婢已经收拾好了客房,请公公歇息一晚,明日一早进宫觐见陛下!”
    “好,咱家确实也乏了!”
    刘时敏安顿好孙隆,又去了皇城给陈矩报了信儿,这才回到陈矩宫外的府邸歇息。
    翌日,孙隆早早地起来沐浴更衣,穿上御赐蟒袍,等宫门一开,就进了阔别多年的皇城。
    刘时敏在前面带路,孙公公一进皇宫就有些恍惚,他已经多年未回了。
    一路走到毓德宫前,陈矩已经站在门前等着他们,陈矩身材消瘦,一脸严肃,只有眼睛里透着一丝热切,两个老太监一见面,情不自禁的握住手不停摇摆,竟是一句话没说出来。
    陈矩与孙隆同年入宫,当时都不满十岁,还都是直隶同乡,两个孩子秉性相近,入宫后就成了相互照顾的伙伴。
    然后没多久,陈矩命好被分在当时的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在司礼监服役,跟着高忠见识很多政事,为现在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孙隆刚开始没那么好命,不过其人勤奋好学,被另一个大太监赏识,送到当时还在潜邸的朱翊钧身边,等万历登基后,晋司礼监,极为受宠,号称内廷第一人。
    两个幼年时的伙伴关系也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改变,互相扶持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庆元兄,你我稍后再聚,陛下听闻兄长已至京师,正等着呢!”
    “好!”
    孙隆答道,跟着陈矩进了门,等陈矩进去通传,然后颤抖着身体进了房间。
    “老奴孙隆叩见陛下,愿陛下万福金安!”
    “孙伴伴平身,朕想煞伴伴久矣!快!给孙伴伴赐座!”
    万历激动的站了起来,脚步有些别扭的向孙隆走过去。
    “谢陛下隆恩!陛下慢些,莫要摔了!”
    殿内伺候的小太监,麻溜的抱着两个锦墩过去,孙隆年纪大了,叩谢过后就坐了上去,不然身体真扛不住。
    万历与孙隆面对面坐着,两人都是激动不已。
    陈矩见状,示意宫女太监们随他出去,把空间留给主仆二人。
    “孙伴伴,这一路辛苦你了!”
    万历见孙隆苍老的样子,也是感慨万分,最早跟在他身边的老人儿,如今还在世的也就眼前这一位了。
    而且论起信任度,孙隆当真可以排第一,就是陈矩都比不上!
    “老奴分内之事,只是不能伺候陛下,平时恨不得能飞回京师,时刻陪在陛下身侧!”
    “孙伴伴之心,朕懂!若不是朕实在没有可用之人,如何舍得孙伴伴在外奔波!”
    “奴婢万幸能为陛下分忧,肝胆涂地亦无悔!”
    “有孙伴伴为朕守着江南,朕才可以安心!”
    两人叙话半天,这才稳定情绪,就像万历说的,只有孙隆为他盯着江南,为他提督织造,在江南收税,他才能有一些安稳日子。
    “伴伴此前的折子所奏,可是当真?”
    见终于说起了正事,孙公公身体一挺,把早就准备好的腹稿,慢慢说与万历皇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