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重新出题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机床小匠我能复制一切技能我快亏成麻瓜了很纯很暧昧我的系统是日记本吾唯混沌我的系统异能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我知道末世将至直播传承武道

    “那依你的意思该如何选才?”李二陛下沉声道。
    “皇叔,看了那么久王府的发展规划,您就一点想法没有?”
    “朕当然有,不过克明、玄龄也都随朕看着渭水从无到有,所以朕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李二陛下经他这么提醒是真有想法,不过他却担心说错了引得夜小子嘲笑,所以十分奸诈的将问题,先推给了房谋杜断二位心腹。
    房玄龄,杜如晦相视一眼,看房玄龄不断翻巴的眼神,老杜率先道:
    “臣记得那日太子在朝堂曾谈起过重农之策,以往选取的官员显然是只坐高堂庙宇纸上谈兵之辈。”
    “可王府的农业显然不是如此,农产既多样,又丰产,甚至有夏菜冬熟,以致四季不缺果蔬。”
    “所以我觉着司农寺选才,至少得有齐王府那般见识之人吧?”
    “换到其他事物上也是一事同理,得根据朝堂发展规划储备相应人才。”
    “例如我大唐现今商税月月暴涨,已有取代农税之象,可选取的士子重农抑商观点深固,若是安排这等人发展商业,岂不可笑?”
    杜如晦的一番话令李二陛下理清了思路,随即一脸姨母笑的看着老杜,这才是贴心大臣呐!
    “陛下,臣非常认可杜相所言!”
    房玄龄那叫一个随棍上,李二陛下没好气的瞪着他,捡漏我用你啊!
    “朕让你说见解,不是让你来附和克明的。”
    房玄龄苦思冥想,眼神一亮:“陛下可还记得齐王府提出的诸多法案?”
    齐王当时提出的技术专利,种粮保护等法案可都只是个框架,根本没有官员去做。
    这不是缺乏相关人才?
    “当然记得!”
    “那些法案涉及广泛,单靠这些通过经义中举者无法去做,那些法案关乎我大唐未来发展规划,想必齐王殿下早已谋划好了。”
    “哼哼~”李二陛下轻轻笑了一下,对房玄龄这圆滑的答案没多说什么,转而看向王夜。
    “皇叔,王府常识性普及的书你也读了不少,我就简单说一说现今科举弊病。”
    “秀才科才考策问五条,这五条策问还是关乎国家发展策略的。”
    “可不管是进士也好,秀才也罢,他们中举后分配的首要任务基本是县级治理。”
    “发展一县之地,或者说让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就太多了。”
    “打个比方,承乾上次去南方,做的是与百姓合作种植各种农作物,王府负责技术,运输,销售等环节,百姓只要严格按照王府交代的去种植,可以很快使家中富裕起来。”
    “可这天下太大了,王府不可能将全天下百姓都纳入这一帮扶计划,这取决于渭河商业街的销售上限。”
    “若是让这些通过策问的士子管理一县之地,那他们会怎么做?”
    “或者说那些策问,经义,对百姓的实际影响有吗?务实吗?”
    “能做到让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吗?”
    “总结一句:策问五条,答的问题是国家战略方针,任命的不过是个县长,那地方用的上?”
    他的话让三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以往派遣下去的官员只能说是个传消息的。
    哪里有灾了,哪里叛乱了,哪里该修河拨付钱财了,征召民役,下达政令。
    好像就是没有怎么带着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李二陛下时常观看李承乾笔记,和王府的常识普及,思虑的则更多。
    例如过度放牧带来的生态毁坏,刺激人口的基本保障等问题。
    若是让这些士子下去任职,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朝廷下令名词都得给他们解释解释。
    这还治理个屁?
    他发现自己好像过度依赖齐王府,可正如夜小子所言,齐王府不可能把所有百姓都照顾到。
    朝廷才是主,王府充其量起个辅佐作用,现在有些本末倒置了。
    “夜小子,跟你皇叔就别藏着了,说说你的建议。”
    “重新出题,让这些士子明白一件事,他们赖以科举的经义不够看了,为适应大唐新的发展规划,必须要掌握更多的学识。”
    “我之所以让王府学子去霸榜,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才学有个清晰的认知,这样他们才会放下身段,为我大唐所用。”
    “这些人可以经过思想教导,扩充教师数量,加速全民教育,全民扫盲。”
    随着王夜的阐述,李二陛下快速想起王府上已经实行的扫盲班的好处,王府的那些佃户人人识字、会算账。
    这也是为什么能快速支撑起渭河商业街,大量商铺运转的根本。
    最重要的是能更加快速的掌握王府实行的政治教育,这比以前的愚民之策高了不止一筹。
    愚民更容易被人鼓动,可现在去抓一个齐王府佃户鼓动一下试试,恐怕那些佃户会直接把鼓动之人栽地里肥田。
    “重新出题,朕同意了,你小子应该准备了吧?”
    “当然,早有准备!”王夜将一份准备了一个月的试卷,变戏法似的掏出来呈上。
    李二陛下笑呵呵的接过看了起来,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他敢保证,按照这份试卷考试,恐怕除了王府学子,不会有一人能答上这些题目。
    什么水稻雌雄如何分辨?
    蛙若大量捕杀,对稻田有何影响?
    牛羊过多,如何影响国运?
    货币流通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
    这十数道题目,连他这个跟着承乾一起学习的皇帝都答不上一半,那些连概念都没有的士子怎么答?
    靠蒙?瞎编?
    真考这些,出题的夜小子不知得被人骂成什么样?
    想到这有趣的一幕,李二陛下不由笑了起来:“就这么办吧。”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也好奇的翘首以盼,见状李二陛下笑眯眯的将卷子递过去:
    “来,二位试试解解题!”
    不出李二陛下所料,看到题目的二人肉眼可见的脸都黑了。
    以我大唐宰相之能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稻子还能分出公母来?嘿~
    蛙死了还能影响稻田?那些一到夏天就阁阁乱人的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