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14)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东晋北府一丘八妙医圣手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大宋庆历二年,五月初。
    这是辽国有史以来最屈辱的一年!
    大宋俘虏萧太后后,包拯趁热打铁,命徐达、狄青、岳飞北上收复没有攻下的几州。
    徐达命常遇春攻顺义,蓝玉攻要阳,派人押解萧太后往河间。
    与此同时,包拯接到战报,狄青连克新州、五州,岳飞攻克滦州。
    短短半个月,宋军占领幽云十六州三分之二领土,幽州八郡,仅剩迁州、檀州没有收复,岳飞进兵榆关(山海关)。
    云州八郡,仅剩妫州、儒州两郡没有收复,狄青进兵涿鹿。
    几路大军声势浩大,辽国朝廷频频告急,又得知萧太后被俘虏,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年轻的辽帝耶律洪基如坐针毡,再度遣使求和,同意归还幽云十六州全境。
    此时。
    河间府。
    得知萧太后被押解到河间,包拯激动不已,换了滚龙袍,来到大厅坐定,命将萧太后押上来。
    须臾,萧太后被十几名士兵押到大厅。
    包拯目光看去,只见她凤冠霞帔,雍容华贵,面如傅粉,唇若涂朱,风姿绰约,乃是一个十足的大美人。
    更兼身上有一股异族的风情,显得越发迷人。
    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帝王的气质和威严,仿佛看到了当年大宋朝的刘太后。
    “太后,今日之事如何?”包拯出声调侃,嘴角微微上扬,颇有一股戏谑的味道。
    辽国的太后又如何,既然被俘虏,那就得认。
    萧太后也打量了包拯一眼,眉目微微凝滞一下,那个让辽国屡屡吃大亏,让大宋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崛起,几乎成为传说一样的人物,竟只是一个白面书生。
    “包拯,哀家既然落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萧太后冷然回应,视死如归。
    自从被蓝玉抓住那一刻,她就没想过活着。
    包拯笑道:“太后,你如今可是大宋手中最有力的王牌,包拯怎会轻易让你死,留着你,大辽皇帝才会乖乖听话!”
    “宋辽对峙多年,虽说是兄弟之国,然而大辽仗着兵强马壮,屡屡欺压大宋。”
    “不知太后可想过,自己会有今日?”
    萧绰脸色晦暗,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包拯一向痛恨辽国,她现在说再多也无济于事,换来的无非是更多的羞辱罢了。
    她冷哼一声,却不做声。
    包拯道:“想必太后到现在都还不明白,明明自己已经求和,为何大宋朝廷为何又突然反水,你想知道么?”
    萧太后威严,眉头微微皱起,委实很好奇。
    包拯道:“其实大宋没有反水,是包拯让富弼谎称大辽不同意割让幽州八郡,陛下这才龙颜震怒,命包拯攻打大辽。”
    “你……”萧太后大惊失色,此时方才明白原委,冷冷吐出两个字,“卑鄙!”
    包拯也不生气,笑道:“两国相争,无所不用其极!”
    萧太后道:“你难道就当真不怕大宋朝廷得知真相后,将你满门抄斩么?”
    包拯笑道:“太后如今成为本府的阶下囚,而且,本府马上就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太后以为,我大宋陛下会怪罪包拯么?”
    萧太后再度吃惊,显然实在怀疑包拯的话。
    包拯解释道:“太后或许还不知,幽州被困这些时日,岳飞连克莫州、蓟州、滦州,如今兵发榆关。”
    “韩琦、狄青连下云州数郡,如今兵临妫州!”
    “常遇春和蓝玉兵发顺州。”
    “大宋将士士气高昂,相信用不了几日,便能收复整个幽云之地。”
    “如今,太后落在包拯手里,辽国必定陷入动荡,灭辽指日可待!”
    萧太后都惊呆了,想不到包拯有这样的野心,竟想着灭了大辽?
    以大宋如今的国力,并非没有可能性,这可如何是好?
    大辽难道真要亡于自己之手?
    “包大人,你到底想要哀家怎么样?”萧太后态度陡转,包拯既然和她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利用她威胁大辽,获得更多的利益。
    包拯戏谑道:“大辽的命运都掌握在太后的手里,太后若不想大辽灭国,应该明白怎么做?”
    萧太后略作沉吟,微微闭目,似乎认命了:“包大人有什么条件,说吧!只要包大人放哀家回国,不管什么条件,哀家都答应你。”
    包拯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太后说得未免太轻松了些,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太后还是乖乖留在大宋吧!”
    萧太后没有感到丝毫意外,因为她也清楚,自己现在就是大宋手里最有用的王牌,只要她在大宋一日,大宋就能随时利用她威胁大辽,怎么可能轻易放她回国。
    世上岂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她没再接话。
    就在这时,只见公孙策忽然进门来:“大人,辽国皇帝派遣使者求见。”
    包拯点了点头,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辽国使臣的来意,于是吩咐士兵将萧太后带下去,好生照看。
    萧太后被带下去后,包拯这才叫将使者带上来。
    使者乃是耶律楚材的侄子耶律拓。
    “大辽使臣耶律拓见过包相国!”
    “免礼吧!”包拯懒懒道。
    “谢包相国。”
    “说吧,大辽皇帝派你来,意欲何为?”
    “包相国又何必明知故问?”耶律拓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下官此来,一是为了请和,二是为了我家太后,还望包相国看在宋辽两国结盟多年的份上,放我家太后回国,我家皇上说了,不管包大人提出什么条件,只要能满足的,一定满足。”
    包拯笑道:“两国邦交,乃是朝廷之事,如今本府身在边关,未经朝廷准允,做不了主,大辽想要请和,本府尚需请示朝廷。”
    其实并不是包拯没有和辽国谈判的权利,行军在外,当然可以便宜行事。
    而他这么说的目的,只是想给辽国施压,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耶律拓道:“包相国所言极是,下官相信,大宋朝廷定会接受大辽的求和。”
    包拯笑道:“是么,本府倒想听听,辽国有多少诚意?”
    耶律拓态度诚恳:“下官方才已经说过,不管包相国提任何条件,只要大辽能满足的,一定满足。”
    自从辽景宗耶律贤驾崩,辽国的大权就被萧太后一人独揽,辽国当今的小皇帝耶律洪基年纪尚轻,尚没有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
    萧太后现在被俘,大辽彻底失去主心骨,成一盘散沙,已无力再和大宋争锋。
    对耶律洪基来说,现在大辽亟需一个和平环境修生养息,而不是和大宋作对。
    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和,多大的代价,也得承受。
    包拯嘴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轻笑:“本府若是要大辽向大宋俯首称臣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