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2)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牧神记星空古路姬紫月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

    赵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久久方才回过神,打开第二道奏折,乃是包拯为众将请功。
    此次大获全胜,赵祯自然也不吝啬封赏,“待大军班师回朝,朕一定要好好嘉奖有功将士。”
    范仲淹才一听,便已瞧出皇上的心思,这是要和辽国讲和的节奏啊!
    “陛下,第三道奏折还没有看呢?”
    赵祯这才又打开第三道奏折,乃是包拯请求攻打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
    而且扬言,最多三个月,便能收复!
    “包拯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爱卿之意呢?”
    范仲淹略一沉吟:“陛下,包大人奏折上已将双方局势分析得明明白白。辽国惨败,元气大伤,已无力再集结优势兵力。”
    “若能趁机收复幽云,大宋可一劳永逸,百年之内,都不用再惧怕辽国,何乐而不为?”
    见范仲淹竟然也支持主动进攻,赵祯不由皱起眉头:“辽国虽然战败,但尚有数十万兵力,大宋若主动进攻,优势并不在我。”
    “陛下,想收复幽云之地,除了武力之外,别无他法。”
    “机不可失!”
    “现在正是辽国元气大伤之时,我军将士士气高昂,一鼓作气,定能收复幽云之地。”
    “倘若讲和,辽国便有了喘息之机。”
    “辽国乃游牧民族,牧民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全民皆兵,不出三个月,辽国便能重新征集数十万兵马。”
    “届时,辽国加固城防,死守幽云之地,大宋再想收复,至少要多花十倍的代价。”
    “陛下心里难道无意幽云之地?”
    赵祯道:“朕自然想收复幽云!”
    收复这片失地,是大宋历代君王最大的夙愿。
    只是实力不允许。
    赵祯当然也不例外,不敢打的原因,无非就是害怕打不过,将士白白流血。
    毕竟,打仗打的是国力。
    战争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既然如此,陛下又何必再迟疑。”
    “以大宋今日之国力,以包拯之才,收复幽云,并非梦想。”
    赵祯道:“事关重大,容朕仔细思量思量。”
    范仲淹没有再劝,告退离去。
    赵祯翻来覆去,彻夜未眠。
    太后和皇后闻听后,急忙赶到寝宫来探望。
    太后满脸关怀道:“皇儿,哀家听说你彻夜未眠,遇上了什么烦心事?”
    曹皇后也跟着道:“是啊皇上,不管多大的事,也要保重龙体!”
    赵祯道:“朕没事!”
    随即将边关大捷的消息告知两人。
    太后和皇后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包拯出兵不过一个月,便歼灭辽国二十多万兵力,给辽国致命一击。
    这太匪夷所思了!
    即便是和包拯有仇的曹皇后,听到这样的喜讯,心里也忍不住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这个包拯,果然有些本事!
    太后不解道:“大宋打了胜仗,皇儿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倒眉头紧锁?”
    赵祯道:“包拯想主动攻打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范仲淹也竭力支持,朕唯功败垂成,徒增伤亡,是以纠结,究竟是战还是和?不知母后和皇后对此有何看法?”
    李太后和曹皇后听到这里,互视了一眼。
    军国大事,皇上怎会来问后宫?
    太后和曹皇后不过女流之辈,哪里知道什么军国大事。
    若当真要她们选择的话,她们当然是希望两国握手言和。
    辽国已经惨败,定然是愿意求和的,两国和平共处,共享太平多好,又何必打打杀杀,涂炭生灵。
    她们心里虽然这么想,却并未明言。
    太后道:“皇儿不是不让后宫干政么,此等军国大事,皇上和朝臣商议便是,哀家不过女流之辈,不便妄议国事。”
    赵祯颇有种鸡同鸭讲的味道,意兴索然。
    看样子,此事只能他自己下决心,没有人能给他出主意。
    就算搬到朝堂上商议,百官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甚至已经能想象,朝臣为此争论不休的场景了。
    “大宋真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么?”
    ……
    次日一早。
    赵祯驾临文德殿,百官朝会。
    百官昨天便已从中书省得知边关大捷的消息,一个个喜不自胜。
    “陛下,此次边关大捷,消灭辽国二十六万兵马,真是可喜可贺啊!”
    “是啊是啊,泱泱大宋,总算是彻底扬眉吐气了。”
    “此战大获全胜,辽国元气大伤,十年之内也不敢再言战,大宋终于可以享受几年太平日子了。”
    “……”
    一众士大夫,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大都是求和的意味。
    因为骨子里,士大夫就没想过开疆拓土。
    不求胜利,但求江山不失。
    哪怕辽国惨败,他们也绝不会有收复失地的念头。
    求和,是大多数士大夫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他们眼里,辽国这次大败而回,短时间内无力再兴兵南下,这就是和谈最好的机会。
    瞧着这群饱食终日不思进取的腐儒,杨宗保气不打一处来。
    “陛下,此次大宋消灭辽国二十六万兵马,正是士气高昂之时,臣以为,此乃绝佳良机,理应趁势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
    赵祯闻言,微微动容,可还不等说话,朝堂上早已炸开锅了。
    “什么?主动进攻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未免太天方夜谭!”
    “就是,攻城可不是那么容易。”
    “辽国控制幽云十六州已有百余年,民心归附!想收复此地,谈何容易!”
    “陛下,大宋虽侥幸胜了一场,可辽国尚有数十万兵马,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殊非易事。”
    “此时此刻,只宜和辽国讲和,不宜再动干戈,兴无名之师!合则两利,战则两伤,还望陛下三思!”
    “……”
    赵祯早猜到,士大夫会是这个反应,已习以为常。
    目光转向杨宗保:“杨爱卿也认为,此战可打么?”
    杨宗保道:“回陛下,收复幽云,一直是臣的愿望,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若不乘此机会收复,待辽国恢复了元气,再想收复也于事无补。”
    范仲淹趁机道:“陛下,杨枢密所言甚是,老臣也赞成包拯出兵,收复幽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