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漏洞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第一序列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抗战从民兵开始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我真不是乌鸦嘴独断大明郡主是个乌鸦嘴

    烤了三只兔子,炖了一只肥鸡,又掂量了两个素菜,一旦朴实、实惠的膳食就算得了。
    李仁瘪了瘪嘴,说有菜没酒,心意不大!这话也弄了方成治一个大红脸,的确,用这样的膳食接待皇帝,太过违背礼制。
    可自从他来巩县,带着差役们利用闲时养畜种菜,节约公帑已经习惯了,这也是他们最能拿得出手的菜了,平常也只有年节才能吃的上。
    李守义当了半辈子帝王,当然看得出他的尴尬,将流珠放在桌上,淡淡说道:“吴王,这菜进不得你的口?”
    按辈分算,李仁是他伯父,是家中的长辈,而且人也一把年纪了,李守义该给他应有的尊重。但这家伙越老越矫情,连场合都不分了。
    李仁这老狐狸,当然知道口误,让方县令下不来台,是他的不对。赶紧对方成治拱了拱手致歉,而方成治也赶紧起身,闪到一旁,表示实在是委屈贵人了。
    当然,他还向皇帝投去了感激的神情,正所谓亲亲相隐,谁能想到皇帝宁可让宗王丢面子,也要保持对臣工的尊重。
    方成治算是明白,陛下少年登基,不仅能驾驭一众元老功臣,更是开创这么一番功业。能把一碗水端平,说起来容易,做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陛下,臣有几句刍荛之言,不是当讲否!”
    食不言寝不语是古训没错,可方成治怕皇帝用过膳就走了,那他这辈子可能就没机会说了。
    李守义也是爽朗的笑道:“韶尘,有什么话尽管说,朕洗耳恭听!”
    方成治起身,恭声言道:“陛下可知,自永贞至今的三十一年时间,我朝为何没再有农民起义吗?”
    大唐军威强盛?地方官吏把州府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是满朝诸公胜过那些名臣宿将?
    都不是!
    是圣人总能给百姓带来好处,让百姓有盼头,哪怕大灾大难,朝廷这三十年来,永远都不会放弃百姓。
    赈灾:但凡遭灾的州县,一年免税,两年半办税,种子、农具、耕牛,一律由朝廷兜底,分期分批偿还。
    教育:免费的学堂,不仅能让百姓的孩子识文断字,还能领一份补贴,解决了孩子的口粮问题。要是出息了,还能入仕作官,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
    经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大大减轻了百姓了压力。同时,限制土地兼并,对百姓的土地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等等措施,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百姓切实能得到好处的政策。大唐建国快百年了,丝毫没见如历朝历代的江河日下,反而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象,这很是难能可贵。
    但盛世之下难免有暗,天下事务繁多,非一人可细查,偶有一阙之失,也属正常。更何况,皇帝能坚持养民之政,藏富于民数十年不变,已经很不容易了。
    以他这个县令的角度来看,永贞之政什么都好,唯独“重商”这一条,考虑的还不是太周全。
    就比如说下午的那个麻五,永贞改制之前,麻家不过是巩县的一家商户,卑贱的很。改制之后,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给予他们良人的身份地位,甚至允许他们考科举。
    亲亲相隐,他们当了官,不管好坏,都要为自己的亲人考虑,自然在施政之时有所偏私,这就让很多商人的势力一天天的壮大,甚至出现了麻家这种攀附宗室勋贵的商人。
    现在来看,他们是没干出什么过格的事。但随着这个群体的壮大,话语权逐渐加重,再加上庞大的财力支持,绝对可以壮大“指鹿为马”的地步。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他们被压了多少代人,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更多的话语权,不择手段是一定。长此以往,国家将陷入危难当中。
    权力需要制约,公器不能私用。把权力交到他们手中,将比世家豪族更可怕,方成治相信,皇帝绝不希望后世之君被“金钱”的大棒所打到,在大唐重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李守义听了,皱了皱眉头,脸上的表情严肃,方成治也是陪着小心,恭声道:“臣这个县令是个芝麻小官,可能没有陛下看得远,臣。”
    方成治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守义抬手制止了他:“不,你说的很有见地!”
    “知道朕为什么灭佛吗?”
    方成治迷茫的摇了摇,就算佛门有不肖之徒谋逆,罪也不及将佛门的道统斩断,皇帝这一手,的确让人想不通。
    喝了一口水,李守义沉声说:“释门口,朝南开,有佛无钱,莫进来!就是因为他们变质了,朕才下决心铲除这个教派的势力。”
    李守义可以灭佛,甚至不许保留那些仅存硕果的寺院,可他不能灭商,没人商人贩卖,这个世道就乱了。
    就如方成治自己所说,人分好坏,商人有好的,士大夫中也免不得良莠不齐。他放宽了对商人的高压政策,即是出于对百姓的关爱,更有拉动经济的因素在内。
    甘蔗没有两头都甜的,大唐承受了宽伤的好处,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但隐患也是不小。就比如方成治所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如果说世家人做事,自持身份,会留有一定的底线。但商人不会,他们只会追求利益最大化。
    “走出来,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朕为什么喜欢出来,就是想听到不同的声音。”
    说到这,李守义叹了口气,这个隐患,他过去不是没想过。可要创造盛世,是要钱的,要大量的钱,国家需要财富。所以,明知道是剑走偏锋,他依然要这么做。
    但这毕竟是一项弊端,就改向解决李隆基一样,自己做的事,自己解决,不把麻烦留给子孙。
    抬手示意方成治坐下,李守义温声道:“韶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说说看,咱们一起商榷下。”
    指责皇帝的施政方针,本就是拎着脑袋在刀尖上行走。皇帝能纳谏,又没有愠色,方成治自然是高兴的。
    于是,整理了一下思路,正色道:“陛下,臣有几点浅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