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农业专家带来的消息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 周玄机姜雪、 大楚最强姑爷、 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兽魂无双、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 妙医圣手、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镇政府食堂里,飘散着浓郁的饭菜香气。
薛兴明打好饭之后,端着餐盘,找了个空桌坐下。
这个食堂曾经是镇政府工作人员用餐的地方,如今经过简单的修缮后,成了安全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吃饭的场所。
薛兴明正吃着饭,一名中年男子端着餐盘,夹着一个公文包,坐到了他的对面。
只见他把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咚”的放在桌上,震得汤碗泛起阵阵涟漪:“薛大主任,不介意拼个桌吧?”
闻言,薛兴明抬起头来,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我的大专家,你这一趟跑的,差点就没赶上今天的大会啊!”
被称为大专家的男子名叫李定国,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平校区的老师。
当初部队收复整个和平镇之后,就开始扫荡那些不在镇区范围内的高校。
在拿下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候,救出了包括李定国在内的一批师生。
等农业中心成立之后,薛兴明就把他们这些人全都拉了过去。
李定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满是疲惫之色,身上的衣服沾着一点泥土和草屑,显然是刚从外面奔波回来。
李定国放下餐盘,拉开公文包的拉链,取出了一叠照片,苦笑着说:“本来早就能回来的,谁知道遇上了兽潮袭击,保护我的战士们,直接把我送到了附近的军营里。在军营里等兽潮过去,就耽搁了不少时间。”
薛兴明拿起照片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
照片上,大片的麦田东倒西歪,麦穗上布满了黑色的霉斑,原本金黄的颜色变得有些黯淡无光。
玉米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杂草长得快追上玉米秆了,有些玉米叶子上爬满了虫子,被咬得千疮百孔。
“情况这么差,还能救的回来吗?”薛兴明眉头紧锁,声音有些低沉。
“确实不太好,现在正值小麦灌浆期,无人照料的麦田已经出现倒伏现象,玉米地那边也是杂草丛生,有些更是生了病虫害。”李定国一边说,一边刨了一口饭,“如果不及时处理,今年的收成恐怕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绝收。”
薛兴明用手指摩挲着照片,然后问道:“目前的倒伏率是多少?”
“东南区块大概有40%多,西北区块50%多。”李定国从公文包夹层中抽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受灾的区域。
“刚才的大会上你也听到了,农业生产已经被提到了优先位置,会后就可以组织人手稳产保收了。”薛兴明出言安慰着,但他心里也清楚,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反正得抓紧了,我个人认为和平镇周边的应该优先抢救。”李定国指着窗外的方向,“这附近有两万多亩水浇地,还靠近安全区,有现成的灌溉管网,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很不错。”
“只要我们及时除草、施肥、除虫,还是有很大希望挽回一部分损失的。”他一边吃一边含混的说着。
薛兴明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别告诉我,这一趟出去,带来的全是坏消息?”
李定国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那倒是不至于,我们在县农技中心找到了57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包括抗倒伏小麦、早熟玉米、耐储存的土豆等许多品种。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12个本地老品种,它们不需要大量的化肥,就能长的很不错。在现在这种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这些老品种可是宝贝。”
说完,他又从公文包中掏出了几个玻璃瓶,里面装着许多的种子:“这是高原夏菜中几个基本品种的种子,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了,一直以来都远销全国各地。
只要种下去,咱们的菜篮子工程就有了。以后大家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和营养。”
听完李定国的话,薛兴明的脸色舒展了很多。
紧接着,李定国又翻出一张照片:“我们在甘草店镇发现了一批地窖,从里面找到了马铃薯种薯约两千多吨。”
他指着照片上密密麻麻的紫色块茎,兴奋的解释起来:“经过初步分辨,这是一批脱毒种薯,品质非常不错!马铃薯产量高、易储存,绝对是我们度过艰难时期的重要粮食作物。”
对于这一发现,薛兴明倒是不怎么意外。
毕竟最南端的甘草店镇,紧邻着号称“洋芋王国”的定西市,发现大批量马铃薯种薯,就显得很正常了。
“除此之外,还有个好消息。”李定国笑着拿出照片,“我们在金崖镇附近的野地里,发现了一批未感染的奶牛。
这些荷斯坦奶牛,应该是病毒爆发时,从畜栏中跑出来的。没有了人工精心喂养,都有些掉膘,但只要我们把它们带回来,好好饲养,用不了多久,就能产奶。”
薛兴明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激动得跳起来。
对于急需发展养殖业的他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一片开阔的草地上,上百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正在啃食苜蓿。
它们的耳朵上打着黄色的耳标,全都瘦的肋骨突出,乳房干瘪下垂。
但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好好喂养,就能重新健壮起来。
有了奶牛,不仅能为战士们提供新鲜的牛奶,补充营养,还能利用牛奶制作奶酪、酸奶等奶制品,进一步丰富大家的饮食。
而且,奶牛繁殖后,还能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随后,李定国又掏出几张相片:“在博文学院旁边那个甘肃生物科技研究所的中试基地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宝贝菌种。”
他伸出手指着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培养皿,可以看到里面是几簇白色菌丝:“一种新的平菇菌种,他们研究所的专利品种,用木屑就能栽培。等到蘑菇房建起来,咱们就又能多出一种副食品了。”
两人边吃边聊,讨论着接下来农业生产的一些细节问题。
李定国根据他这趟外出考察的收获,提出了很多的可行性建议,就等着大会结束后,去进一步实施了!
薛兴明打好饭之后,端着餐盘,找了个空桌坐下。
这个食堂曾经是镇政府工作人员用餐的地方,如今经过简单的修缮后,成了安全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吃饭的场所。
薛兴明正吃着饭,一名中年男子端着餐盘,夹着一个公文包,坐到了他的对面。
只见他把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咚”的放在桌上,震得汤碗泛起阵阵涟漪:“薛大主任,不介意拼个桌吧?”
闻言,薛兴明抬起头来,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我的大专家,你这一趟跑的,差点就没赶上今天的大会啊!”
被称为大专家的男子名叫李定国,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平校区的老师。
当初部队收复整个和平镇之后,就开始扫荡那些不在镇区范围内的高校。
在拿下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候,救出了包括李定国在内的一批师生。
等农业中心成立之后,薛兴明就把他们这些人全都拉了过去。
李定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满是疲惫之色,身上的衣服沾着一点泥土和草屑,显然是刚从外面奔波回来。
李定国放下餐盘,拉开公文包的拉链,取出了一叠照片,苦笑着说:“本来早就能回来的,谁知道遇上了兽潮袭击,保护我的战士们,直接把我送到了附近的军营里。在军营里等兽潮过去,就耽搁了不少时间。”
薛兴明拿起照片一看,脸色瞬间就变了。
照片上,大片的麦田东倒西歪,麦穗上布满了黑色的霉斑,原本金黄的颜色变得有些黯淡无光。
玉米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杂草长得快追上玉米秆了,有些玉米叶子上爬满了虫子,被咬得千疮百孔。
“情况这么差,还能救的回来吗?”薛兴明眉头紧锁,声音有些低沉。
“确实不太好,现在正值小麦灌浆期,无人照料的麦田已经出现倒伏现象,玉米地那边也是杂草丛生,有些更是生了病虫害。”李定国一边说,一边刨了一口饭,“如果不及时处理,今年的收成恐怕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绝收。”
薛兴明用手指摩挲着照片,然后问道:“目前的倒伏率是多少?”
“东南区块大概有40%多,西北区块50%多。”李定国从公文包夹层中抽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受灾的区域。
“刚才的大会上你也听到了,农业生产已经被提到了优先位置,会后就可以组织人手稳产保收了。”薛兴明出言安慰着,但他心里也清楚,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反正得抓紧了,我个人认为和平镇周边的应该优先抢救。”李定国指着窗外的方向,“这附近有两万多亩水浇地,还靠近安全区,有现成的灌溉管网,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很不错。”
“只要我们及时除草、施肥、除虫,还是有很大希望挽回一部分损失的。”他一边吃一边含混的说着。
薛兴明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别告诉我,这一趟出去,带来的全是坏消息?”
李定国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那倒是不至于,我们在县农技中心找到了57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包括抗倒伏小麦、早熟玉米、耐储存的土豆等许多品种。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12个本地老品种,它们不需要大量的化肥,就能长的很不错。在现在这种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这些老品种可是宝贝。”
说完,他又从公文包中掏出了几个玻璃瓶,里面装着许多的种子:“这是高原夏菜中几个基本品种的种子,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了,一直以来都远销全国各地。
只要种下去,咱们的菜篮子工程就有了。以后大家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和营养。”
听完李定国的话,薛兴明的脸色舒展了很多。
紧接着,李定国又翻出一张照片:“我们在甘草店镇发现了一批地窖,从里面找到了马铃薯种薯约两千多吨。”
他指着照片上密密麻麻的紫色块茎,兴奋的解释起来:“经过初步分辨,这是一批脱毒种薯,品质非常不错!马铃薯产量高、易储存,绝对是我们度过艰难时期的重要粮食作物。”
对于这一发现,薛兴明倒是不怎么意外。
毕竟最南端的甘草店镇,紧邻着号称“洋芋王国”的定西市,发现大批量马铃薯种薯,就显得很正常了。
“除此之外,还有个好消息。”李定国笑着拿出照片,“我们在金崖镇附近的野地里,发现了一批未感染的奶牛。
这些荷斯坦奶牛,应该是病毒爆发时,从畜栏中跑出来的。没有了人工精心喂养,都有些掉膘,但只要我们把它们带回来,好好饲养,用不了多久,就能产奶。”
薛兴明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激动得跳起来。
对于急需发展养殖业的他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一片开阔的草地上,上百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正在啃食苜蓿。
它们的耳朵上打着黄色的耳标,全都瘦的肋骨突出,乳房干瘪下垂。
但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好好喂养,就能重新健壮起来。
有了奶牛,不仅能为战士们提供新鲜的牛奶,补充营养,还能利用牛奶制作奶酪、酸奶等奶制品,进一步丰富大家的饮食。
而且,奶牛繁殖后,还能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随后,李定国又掏出几张相片:“在博文学院旁边那个甘肃生物科技研究所的中试基地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宝贝菌种。”
他伸出手指着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培养皿,可以看到里面是几簇白色菌丝:“一种新的平菇菌种,他们研究所的专利品种,用木屑就能栽培。等到蘑菇房建起来,咱们就又能多出一种副食品了。”
两人边吃边聊,讨论着接下来农业生产的一些细节问题。
李定国根据他这趟外出考察的收获,提出了很多的可行性建议,就等着大会结束后,去进一步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