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蒸汽打桩机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东晋北府一丘八妙医圣手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崇祯三十一年夏,连绵暴雨如注,浑浊的雨水顺着京师城墙的砖缝不断渗入。护城河旁,砖石混着泥浆倾泻而下,露出摇摇欲坠的地基。老石匠王长顺蹲在积水里,布满老茧的手摸着裂缝中扭曲的木桩,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嘴里喃喃自语:“地基下沉,木桩腐烂,这城墙根本撑不住鞑靼的投石机!”与此同时,边镇大同的加急奏折如雪片般飞入紫禁城:“敌军攻城器械日新月异,城墙屡遭重创,现有夯筑工艺已无力抵御,恳请朝廷速援!”奏折上还附着一张草图,描绘着敌军新式攻城槌撞破城墙的惨烈场景。】
    【乾清宫内,朱由检盯着城防损毁图,指节在龙案上敲出沉闷的声响。案头《营造法式》被雨水洇湿,“城垣筑基”章节的朱批已然模糊。“难道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他突然抓起镇纸,狠狠砸向墙上的《九边图》,瓷片飞溅间,宣府城墙崩塌的密报正摊在狼藉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憔悴又焦虑的面容。】
    【次日早朝,奉天殿内三十六根蟠龙柱威严耸立,却难掩殿内凝重如铅的气氛。朱由检身着素色龙袍,手持半截腐烂的木桩,缓步走上龙阶,水珠顺着蟠龙纹龙袍不断滴落:“这是京师城墙的地基!连暴雨都扛不住,拿什么抵挡敌军?”他的声音低沉而愤怒,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内阁首辅洪承畴整了整被雨水打湿的蟒袍,跪伏在地:“陛下息怒,臣已下令征集民夫十万,采用传统‘版筑法’加固城墙,同时调拨各地石材……”】
    【“版筑法?”朱由检猛地将木桩砸在龙案上,震得案上的奏章纷纷散落,“敌军的投石车能把城墙砸出窟窿,你们却还在用千年前的老法子!工部!朕听闻西洋有用蒸汽之力打桩之术,能否造出更强的筑基器械?”】
    【工部尚书宋应星手捧一叠图纸,额角沁出冷汗,小心翼翼地出列:“陛下圣明。若能制造‘撼山锤’蒸汽打桩机,或可筑牢城墙根基。但此器械构造极为复杂,需解决蒸汽动力与夯锤的精准联动、不同地质的适应性、设备的便携性等难题。且……”他偷瞄了眼面色铁青的礼部官员,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此等机械或遭匠户抵触,传统筑基技艺恐受冲击,还望陛下三思。”】
    【“技艺若不能护国安民,留之何用?”朱由检扯开龙袍领口,眼中满是决绝,“即刻成立‘固城监’,选址通州。内帑拨银百万两,征调天下石匠、铁匠、机械师!若有延误,军法处置!”龙案上的玉玺在晨光中闪烁,似乎也在为这道旨意助威。】
    【固城监内,蒸汽与铁锈的气息交织。老石匠王长顺拄着錾子,站在设计图前,对着图纸啐了口唾沫:“用铁疙瘩打桩?石头都震碎了,地基能稳?我凿了四十年石头,带了上百个徒弟,没听过这般胡话!这分明是瞎折腾!”】
    【年轻的机械学徒陈铁柱涨红着脸,举着齿轮模型反驳:“王师傅,您看这蒸汽活塞驱动的夯锤,落下力道比二十个壮汉合力还强!而且通过这些齿轮和杠杆,还能精准控制夯锤的下落高度和速度!”】
    【传教士汤若望推了推眼镜,神情严肃地补充道:“理论虽如此,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难点在于将蒸汽的爆发力转化为稳定的冲击力,稍有偏差,夯锤便会卡死。且不同土壤密度需匹配不同的击打频率,这需要大量测算和试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首次试验在泥泞的护城河堤上进行。简易的撼山锤发出刺耳轰鸣,蒸汽管道喷出浓密的白雾,仿佛一头正在苏醒的钢铁巨兽。当夯锤落下时,地面突然迸裂,飞溅的石块如雨点般四处散开,险些击中围观的百姓。人群中顿时响起阵阵尖叫,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王长顺跳着脚大骂:“看看!我早就说这铁疙瘩是个祸害!这是毁地基还是造灾难?”】
    【“为何会崩裂?”朱由检踩着泥浆大步走来,绣着金龙的靴底沾满碎石,眼神中满是怒火。】
    【宋应星浑身湿透,哆哆嗦嗦地举起变形的夯锤:“陛下,夯锤落点太集中,导致地面受力不均。且蒸汽压力过猛,超过了传动装置的承受极限,这才……”】
    【“十日之内必须改进!”朱由检一脚踢翻旁边的测量仪,仪器零件散落一地,“再失败,你们就用双手给朕夯地基!”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一群面色惨白的工匠。】
    【朝堂之上,弹劾声浪如汹涌潮水。御史大夫郑三俊手持事故伤亡名单,义愤填膺地奏道:“陛下!固城监已耗银四十万两,却让城墙裂痕更甚,还伤及无辜百姓!此等奇技淫巧,分明是劳民伤财,恳请陛下立即叫停!”】
    【“劳民?”朱由检猛地甩出大同城墙沦陷的战报,战报上血迹斑斑,“等敌军破城,烧杀抢掠,那才是真正的劳民!固城监继续,再有阻挠者,满门抄斩!”他的怒吼震得大殿上的吊灯都微微摇晃,群臣纷纷俯首,不敢作声。】
    【研发陷入绝境,固城监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陈铁柱整日盯着铁匠铺的铁锤发呆,直到有一天,他在观看铁匠打铁时突发灵感。他顶着烈日,一路狂奔冲进监内,衣衫被汗水浸透,头发也乱成一团:“陛下!我们可以加装缓冲弹簧,就像铁匠的铁砧!既能分散力道,又能保护夯锤和地面!”】
    【汤若望眼睛一亮,立刻铺开羊皮纸,飞速计算起来:“若配合可调节的蒸汽阀门,根据土壤硬度自动调整击打力度……但需要精密的联动装置,这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
    【第二次试验当天,数千百姓冒雨围观,其中不乏从外地赶来的好奇者。改进后的撼山锤缓缓启动,“轰隆轰隆”的声音响彻云霄。夯锤有节奏地落下,地面不再崩裂,反而被夯实得平整如砥。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长,几分钟后,传动皮带突然断裂,机器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陷入瘫痪。】
    【消息传回朝堂,守旧派群情激奋。礼部尚书李腾芳涕泪横流,以头抢地:“《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如今用机械破坏地气,必遭天谴!陛下若再执迷不悟,大明危矣!”】
    【兵部尚书皱着眉头,忧虑道:“即便成功,一台撼山锤需百人操作,战时如何快速部署?且其庞大笨重,难以在复杂地形移动,恐难派上用场。”】
    【朱由检盯着城防图,沉思良久,突然下令:“广开言路,征召民间能工巧匠!不论出身贵贱,只要能提出改良之策,一律重赏!”】
    【告示一经贴出,应者云集。一位来自徽州的老木匠被请到固城监,他盯着撼山锤,沉思许久后缓缓说道:“把夯锤改成可拆卸的,遇到紧急情况,拆开了人能扛着走。再加上滑轮组,能省不少力气。”工匠们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出模块化结构,配合滑轮组,将操作人数减少到二十人,且能在山地等复杂地形快速组装。】
    【当真正的撼山锤在第三次试验中,仅用半日就完成了往日百人三日的筑基量时,现场沸腾了。通州百姓自发送来锦旗,上面绣着“神锤固城”四个大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地拉着陈铁柱的手:“好后生!有了这宝贝,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城墙塌了!”】
    【早朝时,城防总督捧着数据报表,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陛下!撼山锤使城墙筑基效率提升十倍,地基稳固程度远超从前!大同城墙加固后,敌军投石机连砸三日,城墙却纹丝不动!将士们士气大振!”】
    【户部尚书也急忙出列,满脸喜色:“陛下,从长远来看,使用撼山锤可节省人力成本七成,且减少石材损耗。不仅如此,因城墙稳固,边疆百姓得以安心耕种,赋税也有望增加!”】
    【然而,仍有守旧派官员不死心,试图劝阻:“此等奇技淫巧破坏风水,违背祖制,他日必生祸端!还请陛下三思啊!”】
    【朱由检掷出敌军攻城的惨状图,图中百姓流离失所,孩童啼哭不止,他怒喝道:“城墙倒塌,百姓遭殃,这就是你们想要的风水?即日起,撼山锤优先加固九边重镇,各地设立机械城防营,命工部编写操作手册,在全国推广!”】
    【民间对撼山锤的态度从抵触逐渐转为狂热。起初,石匠行会联名抗议,认为机械抢了他们的饭碗,甚至有人趁夜破坏试验器械。但当撼山锤在抢修黄河决堤的河堤时大显神威,不仅保住了万亩良田,更救下数千百姓性命后,石匠们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主动要求学习操作技术,还自发组织起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良器械。有的石匠改良出适用于山地的轻便型打桩机,有的则尝试将撼山锤与水车结合,发明出自动运石装置。】
    【随着撼山锤的推广,一系列连锁变革随之而来。钢铁厂为了生产出更耐冲击的钢材,不断改进冶炼工艺;滑轮作坊订单激增,带动了木材加工和绳索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各地书院纷纷开设“营造机械”课程,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更意外的是,工匠们受撼山锤启发,制造出蒸汽碎石机、自动砌墙机等一系列新型器械,建筑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固执反对的王长顺,如今成了固城监的技术顾问。他常常摸着撼山锤的夯锤,感慨万千:“当年我以为这铁疙瘩是祸害,现在才知道,它是城墙的守护神!我那孙子在书院学造机械,说以后要让这锤子走遍大明每一座城池,还要造出比这更厉害的器械!”】
    【站在焕然一新、固若金汤的京师城墙上,望着远处作业的撼山锤,朱由检摘下皇冠,任由微风吹拂。轰鸣的机械声中,古老的城墙焕发新生。这场与城防危机的较量,不仅筑牢了帝国的屏障,更在传统营造技艺中注入了革新的力量,让大明的防御工事迈向新的纪元,也为古老的帝国点亮了科技革新的曙光。】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应天城墙裂缝旁,用佩刀剜出一截腐烂的木桩,转头对徐达说:“当年修这城墙,老子恨不得自己搬砖。现在倒好,一场雨就成这模样?”他将木桩狠狠摔在地上,“把俘虏的元朝工匠都押来,三日之内造不出能用的,全拉去填护城河!”
    刘伯温蹲下身查看地基,眉头紧锁:“陛下,《鲁班经》有云‘筑基如筑命’。此器械虽强,需择黄道吉日开工,再以朱砂画镇城符于锤身。”
    徐达摩挲着腰间长刀,盯着设计图冷笑:“等咱的撼山锤成了,不光修城墙,还能把元军的老窝都砸平!”
    常遇春拍着大腿大笑:“老朱,以后攻城就不用兄弟们扛着云梯送死了,直接拿这铁疙瘩把城门砸个稀烂!”
    永乐位面
    朱棣将撼山锤图纸压在《营建紫禁城图》上,目光如炬:“郑和!你下西洋若见类似器械,不惜重金也要带回来!朕要让大明城墙比铁壁还坚固!”
    郑和单膝跪地:“臣遵旨!此器械若成,宝船靠岸的码头也能加固,不惧风浪!”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地记录:“陛下,此等壮举当载入《永乐大典》‘城防篇’,让后世知晓我朝之威!”
    姚广孝轻抚佛珠,望着图纸喃喃:“器械过刚易折,可在锤柄缠上经幡,借佛法化解戾气。”
    宣德位面
    朱瞻基趴在撼山锤模型上,好奇地转动齿轮:“杨爱卿,朕的蛐蛐罐要是用这铁疙瘩夯土,肯定摔不碎!先给朕的斗蛐蛐场加固地基!”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忧虑道:“陛下,制造此器需大量精铁,恐影响兵器铸造。臣建议先在城郊试修一段城墙。”
    于谦捧着边关急报,拱手道:“大同城墙告急!若能调拨撼山锤,将士们守城便多几分胜算!”
    杨溥对着算盘直摇头:“造十台就耗银五万两……陛下,要不让藩王们捐资助修?”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着玉扳指,对严嵩说:“严卿,龙虎山道士说城墙地基关乎国运,这撼山锤能否用来寻龙脉?”
    严嵩躬身赔笑:“陛下圣明!臣即刻让道士们做法,在锤身刻上镇国符文!”
    戚继光在蓟州来信中疾书:“末将建议改造撼山锤,战时可作攻城利器,一锤下去,敌楼必塌!”
    胡宗宪盯着海防图,皱眉道:“东南沿海的卫所城墙常被海浪侵蚀,此器械正是救急良方!”
    隆庆位面
    朱载坖敲着撼山锤的造价表,问张居正:“张先生,这么烧钱的玩意儿,如何既能固城又不掏空国库?”
    张居正展开《城防新政》:“陛下,可推行‘以工代赈’,招募灾民参与制造;同时允许民间商号出资,换取城墙广告位。”
    高拱拍案而起:“哪个言官敢说‘机械乱祖制’,就让他用手去夯城墙!边关将士的命可比空话重要!”
    王崇古从边关送来急报:“俺答汗蠢蠢欲动,若能火速运来撼山锤加固九边,可保万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