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统山河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 周玄机姜雪、 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兽魂无双、 大楚最强姑爷、 妙医圣手、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第153章 一统山河
王允此言一出,方才还喧闹的场面顿时冷清下来。
刘协和百官皆不敢置信的看向王允。
“不好!这个老东西看起来一定和刘备勾搭上了!”刘协心中愤恨不已。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被这王允抢先一步了!”而其他大臣却一脸的懊恼,纷纷后悔没有早王允一步提出来。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附和也不迟!
“王司徒之言于国大利,还望陛下准许。”想明白这点群臣纷纷附和起来。
“于国大利?”刘协简直要气炸肺腑:“那于朕呢!你们这帮佞臣!””
不过刘协虽然气愤,但是如今形势比人强,群臣群情汹涌。
而刘备又来势汹汹,他根本做不到拒绝。
毕竟现在就算刘备和王允等人将自己的废掉,估计也没什么人会站出来反对。
这和当初董卓废自己大哥的时候可不同了。
董卓不过是一个外人,而刘备却是实实在在的汉室宗亲。
从法理上来说,他完全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但是不能拒绝不代表他不能反抗。
“司徒之言,朕也颇为赞同,只是我朝似乎并未有摄者王之制,因此司徒之请似乎不合理法!”刘协装作为难的样子说道。
“我朝虽然没有摄者王之制,但是此刻事态特殊乃不得已而为之。”王允何等的老谋深算岂能被一个孺子所辩驳,立即夹着软钉子反击道:“更何况,摄者王之制乃是效仿周时周公,而周礼乃是万礼之源,陛下何故出此言。”
“好家伙,你这个老东西只记得周公是吧?为何不提篡汉的王莽呢?他不也当过摄政王么?”
刘协心中怒吼不已,但是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由不得他反对。
“司徒所言甚是,乃老成持国之言!”想明白这点,刘协倒也认清了现实,明白此刻绝不是自己能唱反调的时候,只得同意下来:“准!”
“多谢陛下信任,臣必定不负摄者王之职,必定呕心沥血振兴社稷!”刘备见状也不由的轻舒一口气。
若是刘协死不认可,他也没办法真的如董卓一般拿刘协直接开刀。
而不管是下毒还是制造意外,都要非他一点时间和精力。
现在朝廷百废待兴,他最缺的恰恰就是这两样。
“既然皇叔已经贵为摄者王,今后大小事务不比呈报给朕,直接程给皇叔处置即可。”刘协语气落寞:“朕累了,就请皇叔代替朕宴请群臣吧。”
说着,刘协不等刘备等人答话,便孤寂的带着几个小黄门先行离开。
那弓着的腰身仿佛全身的骨气都被刘备抽走了一般。
“臣等恭送陛下。”在刘备的带领下,群臣纷纷躬身拜道。
扫兴的天子走了,酒宴之上的气氛反而更加炙热起来。
大臣们没了顾忌纷纷向刘备敬酒不停。
一时之间马屁如潮,歌颂如涌。
而刘备也正好需要笼络这些人,因此来者不拒,酒到杯干。
一时之间仿佛刘备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天子一般。
众人纷纷尽兴而回。
但是刘备却没有如同群臣一样,匆匆离开,反而是又投身到了军队的安置问题之上。
如今五十万大军,加上近十万西凉铁骑俘虏,六十万人正驻扎在长安近郊。
这支数量庞大的大军就是刘协如此听话和群臣如此巴结刘备的原因。
而这也是刘备除了自身勇武之外最大的依凭。
不太客气的说,有了这支大军,刘备如果狠下心来,效仿一下董卓之流。
一天之后他就可以完成改朝换代的全部流程!
六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安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刘备两世为人,长于军旅,因此倒有些手到擒来。
在五虎上将和一众臣子的配合之下,刘备很快就将六十万大军安置妥当。
不过,刘备却依旧没有休息。
次日一早,刘备在皇帝的宫殿之中召开了自己成为摄者王之后的第一次朝会。
“臣等拜见燕王!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在距离天子的龙椅之前一步之遥的地方,刘备坐在为他特设的摄者王位之上,接受了群臣的朝拜。
“众卿平身!”刘备面色如常,右手虚扶,心中却涌现一丝波澜。
这一刻面对群臣的朝拜,让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仿佛他此刻正在蜀中的皇宫之内接受诸葛亮等人的朝拜一样。
“如今董卓新废,朝廷新定百废待兴,但是今日朝会却不谈论其他,唯独议三件事!”刘备在摄者王位上语气淡淡。
刘备此言一出,百官皆面面相觑。
“臣等愚笨,还请大王示下!”作为百官的代表,司徒王允立即出列问道。
“一者,董卓残暴,对关中百姓盘剥无度,许多百姓因此而生生饿死,整个关中处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一斛粮食居然涨到百万钱尚且有价无市,许多百姓被逼无奈,只能易子相食,每每想到此处,本王就痛心不已。”刘备喟然一叹,接着说道。
“许多人家现在连一顿饭的粮食都没有,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赈济百姓!”
“大王此举为国为民,臣等附议!”王允等人也立即附议。
“本王自山东中原以及河北带来许多军粮,本准备攻取关中可能会旷日持久,没想到董卓如此不得人心,星夜败亡,倒是剩下许多粮食,传令关中各地官员,立即准备接受军粮分派给各地百姓,从今天起关中不允许再出现人吃人的事情,也不允许再饿死一个人!”
刘备目顾众人斩钉截铁,杀意沸腾。
“若是在此国难之际,还有虫豸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乘机中饱私囊,损公肥私,贪污索贿,本王必严惩不贷!”
“诺!”听着刘备杀气腾腾的话,众臣皆心中一凛。
“这二者,董卓虽除,但是在关中其余党尚存,不过如今朝廷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秩序,因此不宜对这些人逼迫太甚,本王早就有言在先,此次出征关中只为诛杀董卓一人,余者不论,如今贼首已经束手,其余从者只要倒戈卸甲来投,一概赦免其先前的罪责,并恩准其官复原职。”刘备又接着说道。
刘备前世,王允使用连环计成功策反吕布赚杀董卓,掌握了朝廷。
但是王允忍辱负重数年,一朝得势便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他拒绝了吕布建议赦免董卓部将的谏言,一心要将过去受到的屈辱全数发泄出来,执意要将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诛杀殆尽。
不想接连上表请降的李傕郭汜等人被逼上死路之后,在贾诩的建议之下狗急跳墙,率军向死而生,谁知群起相迎,他们起兵之处不过数千士卒,但是一路有董卓的部将的归顺,到了长安之后居然已经十余万人马。
被如此大军围困,吕布仓皇出逃。
而始作俑者王允也落到个跳楼自杀的地步。
吸取了前世王允犯下的错误,刘备自然不会如此无智。
“可是这些人不光欺压天子侮辱百官,手中更是留有无数百姓的鲜血,这些人不除,恐关中难以安定!”王允却果然不出刘备的所料,闻言立即少有的反对道。
看起来,王允这几年受到的屈辱还真是不小,不然堂堂一个朝廷司徒不可能连这点城府和肚量都没有。
“司徒所言甚是,只是如今朝廷百废待兴,除了关中各地嗷嗷待哺的百姓之外,还有江南诸侯未平,不应把精力浪费在株连之上,若是这些董卓残部诚心悔改则罢,若妄图继续作奸犯科,本王也绝不轻饶!此事本王心意已决,切勿多言!”刘备闻言却下了死命令,不容王允置喙。
“诺!”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王允绝不敢顶撞现在如日中天的刘备。
“这第三件事更是重中之重。”刘备接着说道,众臣闻言也立即打起了精神。
“长安虽为西都,乃高祖所立,然此次迁都乃国贼董卓强行迁都,于礼法不合,为了象征朝廷重归正规,理应重新迁都返回洛阳!”刘备说道。
废立迁都乃是短期之内建立自身权威的不二法门。
虽然现在刘备短时间内并不打算行废立之事,但是迁都却一定是要迁都的!
关中被董卓如此瞎搞一通,早就底蕴大亏,不适宜继续作为国都。
另外,关中羌乱频发。
上百万羌人时常爆发叛乱,在长安立都,等于把首都放在敌人的羌人的马刀之下,太不安稳。
第三,洛阳乃天下之中,不管是东南西北,距离都大致相当。
东汉已在洛阳传位一十二帝,洛阳的正统已经深入人心,刘备因此执意迁都。
而群臣也纷纷想念洛阳的繁华,因此闻言也纷纷附和赞同。
另一方面也实在是无人胆敢反对刘备,就算刘备要迁都塞外也是由了他去。
因此迁都之事虽然最为重大,但是却通过的很顺利。
不过,董卓迁都乃是粗暴的逃窜。
在刘备的威胁下,他必须要尽量搬空洛阳,因此在洛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但是刘备却举目无敌,倒可以慢慢来。
初平三年,六月初六。
在赈济了关中的百姓和招降了关中全部的董卓残部之后,刘备率领天子百官,浩浩荡荡的带领着六十多万近七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
七月初七。
经过了一个月的短途跋涉。
刘备一行人终于迁都洛阳。
故地重游,即便是内心憋屈的天子刘协也不得不心中欣喜。
而百官更是激动非常,纷纷回到了自己原先在洛阳的家中。
而看着仍旧繁华的洛阳,刘备却独自一人将自己关了起来。
摆上了两尊酒盏,自斟自饮了起来。
良久之后,刘备忽然举起酒樽对着对面空无一人的座位敬酒道:“孔明,汝昔日还于旧都的梦想,刘备今日已经替汝实现了!”
原来,刘备在遥敬前世的丞相诸葛亮。
次日,刘备又一次召开朝会。
君臣见礼之后。
刘备便道出了自己的目前的首要目标。
“如今已经还于旧都,接下来的行程便是要一统山河。”
刘备于摄者王位上气势摄人,环视众臣。
“就此事,众卿有何谏言,尽可道来!”
“自古征战莫过于先礼后兵。”司徒王允出列道:“不若大王先行封赏,为其加官进爵,若是其人受赏,却不遵从朝廷法令,便会落人口舌,若是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大王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兴兵讨伐!”
“善!”刘备闻言认同的点点头。
“依照司徒之意,该对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行何种封赏呢?”
“依照老臣之浅见应当封侯,而后以虚位高官加以笼络,将其从地方州郡调遣入洛阳。”王允立即回答道:“如此,只怕荆、益、扬、交四州可不战而降!”
“恩,司徒所言乃老成持国之言!”刘备肯定道。
“传令下去,且加封四诸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为关内侯,食邑万户,封九卿之位。”
“诺!”立即有小黄门按照刘备的旨意开始准备圣旨。
“另外传令益州驻军之徐晃、驻军荆州之曹操、驻军扬州之孙坚监视诸侯举动,时时回报!”刘备又命令道。
“至于是否行兵戈之事,就要看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的表现了!”
刘备目光微眯,闪烁着摄人的光。
……
刘备的旨意传至荆、益、扬、交四州,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纷纷接受了朝廷的封赏。
刘璋、刘表、刘繇三人纷纷表示只要平定境内叛乱,必定归顺朝廷。
反倒是交州的士燮更加顺服。
并无多少野心的他对刘备的使者态度恭敬无比。
他表示如今益、扬、荆三州的叛乱都和交州接壤,为了防备叛军南下他暂时还无法归顺朝廷,只要只要刘备率军抵达交州,士燮必定率领以及交州全境举族卸甲归降。
拥有前世记忆的刘备立即明白了刘璋、刘表、刘繇乃是托词。
既然叛乱如此负隅顽抗,为何不继续加大寻求朝廷的帮助?
反倒是士燮其人倒是真心归降,只待刘备收复益、扬、荆三州,其人必定会如同历史上一样归降朝廷。
王允此言一出,方才还喧闹的场面顿时冷清下来。
刘协和百官皆不敢置信的看向王允。
“不好!这个老东西看起来一定和刘备勾搭上了!”刘协心中愤恨不已。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被这王允抢先一步了!”而其他大臣却一脸的懊恼,纷纷后悔没有早王允一步提出来。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附和也不迟!
“王司徒之言于国大利,还望陛下准许。”想明白这点群臣纷纷附和起来。
“于国大利?”刘协简直要气炸肺腑:“那于朕呢!你们这帮佞臣!””
不过刘协虽然气愤,但是如今形势比人强,群臣群情汹涌。
而刘备又来势汹汹,他根本做不到拒绝。
毕竟现在就算刘备和王允等人将自己的废掉,估计也没什么人会站出来反对。
这和当初董卓废自己大哥的时候可不同了。
董卓不过是一个外人,而刘备却是实实在在的汉室宗亲。
从法理上来说,他完全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但是不能拒绝不代表他不能反抗。
“司徒之言,朕也颇为赞同,只是我朝似乎并未有摄者王之制,因此司徒之请似乎不合理法!”刘协装作为难的样子说道。
“我朝虽然没有摄者王之制,但是此刻事态特殊乃不得已而为之。”王允何等的老谋深算岂能被一个孺子所辩驳,立即夹着软钉子反击道:“更何况,摄者王之制乃是效仿周时周公,而周礼乃是万礼之源,陛下何故出此言。”
“好家伙,你这个老东西只记得周公是吧?为何不提篡汉的王莽呢?他不也当过摄政王么?”
刘协心中怒吼不已,但是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由不得他反对。
“司徒所言甚是,乃老成持国之言!”想明白这点,刘协倒也认清了现实,明白此刻绝不是自己能唱反调的时候,只得同意下来:“准!”
“多谢陛下信任,臣必定不负摄者王之职,必定呕心沥血振兴社稷!”刘备见状也不由的轻舒一口气。
若是刘协死不认可,他也没办法真的如董卓一般拿刘协直接开刀。
而不管是下毒还是制造意外,都要非他一点时间和精力。
现在朝廷百废待兴,他最缺的恰恰就是这两样。
“既然皇叔已经贵为摄者王,今后大小事务不比呈报给朕,直接程给皇叔处置即可。”刘协语气落寞:“朕累了,就请皇叔代替朕宴请群臣吧。”
说着,刘协不等刘备等人答话,便孤寂的带着几个小黄门先行离开。
那弓着的腰身仿佛全身的骨气都被刘备抽走了一般。
“臣等恭送陛下。”在刘备的带领下,群臣纷纷躬身拜道。
扫兴的天子走了,酒宴之上的气氛反而更加炙热起来。
大臣们没了顾忌纷纷向刘备敬酒不停。
一时之间马屁如潮,歌颂如涌。
而刘备也正好需要笼络这些人,因此来者不拒,酒到杯干。
一时之间仿佛刘备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天子一般。
众人纷纷尽兴而回。
但是刘备却没有如同群臣一样,匆匆离开,反而是又投身到了军队的安置问题之上。
如今五十万大军,加上近十万西凉铁骑俘虏,六十万人正驻扎在长安近郊。
这支数量庞大的大军就是刘协如此听话和群臣如此巴结刘备的原因。
而这也是刘备除了自身勇武之外最大的依凭。
不太客气的说,有了这支大军,刘备如果狠下心来,效仿一下董卓之流。
一天之后他就可以完成改朝换代的全部流程!
六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安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刘备两世为人,长于军旅,因此倒有些手到擒来。
在五虎上将和一众臣子的配合之下,刘备很快就将六十万大军安置妥当。
不过,刘备却依旧没有休息。
次日一早,刘备在皇帝的宫殿之中召开了自己成为摄者王之后的第一次朝会。
“臣等拜见燕王!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在距离天子的龙椅之前一步之遥的地方,刘备坐在为他特设的摄者王位之上,接受了群臣的朝拜。
“众卿平身!”刘备面色如常,右手虚扶,心中却涌现一丝波澜。
这一刻面对群臣的朝拜,让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仿佛他此刻正在蜀中的皇宫之内接受诸葛亮等人的朝拜一样。
“如今董卓新废,朝廷新定百废待兴,但是今日朝会却不谈论其他,唯独议三件事!”刘备在摄者王位上语气淡淡。
刘备此言一出,百官皆面面相觑。
“臣等愚笨,还请大王示下!”作为百官的代表,司徒王允立即出列问道。
“一者,董卓残暴,对关中百姓盘剥无度,许多百姓因此而生生饿死,整个关中处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一斛粮食居然涨到百万钱尚且有价无市,许多百姓被逼无奈,只能易子相食,每每想到此处,本王就痛心不已。”刘备喟然一叹,接着说道。
“许多人家现在连一顿饭的粮食都没有,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赈济百姓!”
“大王此举为国为民,臣等附议!”王允等人也立即附议。
“本王自山东中原以及河北带来许多军粮,本准备攻取关中可能会旷日持久,没想到董卓如此不得人心,星夜败亡,倒是剩下许多粮食,传令关中各地官员,立即准备接受军粮分派给各地百姓,从今天起关中不允许再出现人吃人的事情,也不允许再饿死一个人!”
刘备目顾众人斩钉截铁,杀意沸腾。
“若是在此国难之际,还有虫豸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乘机中饱私囊,损公肥私,贪污索贿,本王必严惩不贷!”
“诺!”听着刘备杀气腾腾的话,众臣皆心中一凛。
“这二者,董卓虽除,但是在关中其余党尚存,不过如今朝廷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秩序,因此不宜对这些人逼迫太甚,本王早就有言在先,此次出征关中只为诛杀董卓一人,余者不论,如今贼首已经束手,其余从者只要倒戈卸甲来投,一概赦免其先前的罪责,并恩准其官复原职。”刘备又接着说道。
刘备前世,王允使用连环计成功策反吕布赚杀董卓,掌握了朝廷。
但是王允忍辱负重数年,一朝得势便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他拒绝了吕布建议赦免董卓部将的谏言,一心要将过去受到的屈辱全数发泄出来,执意要将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诛杀殆尽。
不想接连上表请降的李傕郭汜等人被逼上死路之后,在贾诩的建议之下狗急跳墙,率军向死而生,谁知群起相迎,他们起兵之处不过数千士卒,但是一路有董卓的部将的归顺,到了长安之后居然已经十余万人马。
被如此大军围困,吕布仓皇出逃。
而始作俑者王允也落到个跳楼自杀的地步。
吸取了前世王允犯下的错误,刘备自然不会如此无智。
“可是这些人不光欺压天子侮辱百官,手中更是留有无数百姓的鲜血,这些人不除,恐关中难以安定!”王允却果然不出刘备的所料,闻言立即少有的反对道。
看起来,王允这几年受到的屈辱还真是不小,不然堂堂一个朝廷司徒不可能连这点城府和肚量都没有。
“司徒所言甚是,只是如今朝廷百废待兴,除了关中各地嗷嗷待哺的百姓之外,还有江南诸侯未平,不应把精力浪费在株连之上,若是这些董卓残部诚心悔改则罢,若妄图继续作奸犯科,本王也绝不轻饶!此事本王心意已决,切勿多言!”刘备闻言却下了死命令,不容王允置喙。
“诺!”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王允绝不敢顶撞现在如日中天的刘备。
“这第三件事更是重中之重。”刘备接着说道,众臣闻言也立即打起了精神。
“长安虽为西都,乃高祖所立,然此次迁都乃国贼董卓强行迁都,于礼法不合,为了象征朝廷重归正规,理应重新迁都返回洛阳!”刘备说道。
废立迁都乃是短期之内建立自身权威的不二法门。
虽然现在刘备短时间内并不打算行废立之事,但是迁都却一定是要迁都的!
关中被董卓如此瞎搞一通,早就底蕴大亏,不适宜继续作为国都。
另外,关中羌乱频发。
上百万羌人时常爆发叛乱,在长安立都,等于把首都放在敌人的羌人的马刀之下,太不安稳。
第三,洛阳乃天下之中,不管是东南西北,距离都大致相当。
东汉已在洛阳传位一十二帝,洛阳的正统已经深入人心,刘备因此执意迁都。
而群臣也纷纷想念洛阳的繁华,因此闻言也纷纷附和赞同。
另一方面也实在是无人胆敢反对刘备,就算刘备要迁都塞外也是由了他去。
因此迁都之事虽然最为重大,但是却通过的很顺利。
不过,董卓迁都乃是粗暴的逃窜。
在刘备的威胁下,他必须要尽量搬空洛阳,因此在洛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但是刘备却举目无敌,倒可以慢慢来。
初平三年,六月初六。
在赈济了关中的百姓和招降了关中全部的董卓残部之后,刘备率领天子百官,浩浩荡荡的带领着六十多万近七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
七月初七。
经过了一个月的短途跋涉。
刘备一行人终于迁都洛阳。
故地重游,即便是内心憋屈的天子刘协也不得不心中欣喜。
而百官更是激动非常,纷纷回到了自己原先在洛阳的家中。
而看着仍旧繁华的洛阳,刘备却独自一人将自己关了起来。
摆上了两尊酒盏,自斟自饮了起来。
良久之后,刘备忽然举起酒樽对着对面空无一人的座位敬酒道:“孔明,汝昔日还于旧都的梦想,刘备今日已经替汝实现了!”
原来,刘备在遥敬前世的丞相诸葛亮。
次日,刘备又一次召开朝会。
君臣见礼之后。
刘备便道出了自己的目前的首要目标。
“如今已经还于旧都,接下来的行程便是要一统山河。”
刘备于摄者王位上气势摄人,环视众臣。
“就此事,众卿有何谏言,尽可道来!”
“自古征战莫过于先礼后兵。”司徒王允出列道:“不若大王先行封赏,为其加官进爵,若是其人受赏,却不遵从朝廷法令,便会落人口舌,若是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大王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兴兵讨伐!”
“善!”刘备闻言认同的点点头。
“依照司徒之意,该对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行何种封赏呢?”
“依照老臣之浅见应当封侯,而后以虚位高官加以笼络,将其从地方州郡调遣入洛阳。”王允立即回答道:“如此,只怕荆、益、扬、交四州可不战而降!”
“恩,司徒所言乃老成持国之言!”刘备肯定道。
“传令下去,且加封四诸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为关内侯,食邑万户,封九卿之位。”
“诺!”立即有小黄门按照刘备的旨意开始准备圣旨。
“另外传令益州驻军之徐晃、驻军荆州之曹操、驻军扬州之孙坚监视诸侯举动,时时回报!”刘备又命令道。
“至于是否行兵戈之事,就要看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的表现了!”
刘备目光微眯,闪烁着摄人的光。
……
刘备的旨意传至荆、益、扬、交四州,刘表、刘璋、刘繇、士燮四人纷纷接受了朝廷的封赏。
刘璋、刘表、刘繇三人纷纷表示只要平定境内叛乱,必定归顺朝廷。
反倒是交州的士燮更加顺服。
并无多少野心的他对刘备的使者态度恭敬无比。
他表示如今益、扬、荆三州的叛乱都和交州接壤,为了防备叛军南下他暂时还无法归顺朝廷,只要只要刘备率军抵达交州,士燮必定率领以及交州全境举族卸甲归降。
拥有前世记忆的刘备立即明白了刘璋、刘表、刘繇乃是托词。
既然叛乱如此负隅顽抗,为何不继续加大寻求朝廷的帮助?
反倒是士燮其人倒是真心归降,只待刘备收复益、扬、荆三州,其人必定会如同历史上一样归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