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看-第一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阅读网-txt在线下载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八十二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终

第一百八十二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终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八零小甜宝她有乌鸦嘴

    刘备对身边人的影响力,已臻润物无声之境。
    他这1番忆苦思甜,不但使兄弟3人间的芥蒂尽消,同时还委婉地提醒关张2人:
    在那等凄惨之境遇中,我兄弟3人尚可安然无恙,前路又何足为惧?
    所以说,谁说刘备只会哭?
    且不说刘备是如乔帮主那般快意恩仇、豪气冲天的豪杰,就算刘帮主生性爱哭,但在经历如此多苦痛之后,恐怕其人的泪水也早已流干了吧?
    反正此刻复又转过身看向关张2人的刘备,脸上带着温暖治愈的笑容,1对大耳垂也颤颤巍巍。
    “云长、翼德,我兄弟3人重掌1州之地、施仁政造福万民、信大义于天下,便在此番!从文可做之事,我刘玄德亦可为之!前路漫漫,有2位贤弟相伴,吾道不孤也!”
    关羽、张飞2人深深动容。
    虽非兄弟、却胜似兄弟的主臣3人,相互执起各自的手,热泪盈眶。
    “兄长!某等纵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亦必助兄长成就匡汉大业!”
    如是般,在浓浓暮色之下、滔滔修水之上,这3个4旬上下的老男孩儿,又哭又笑、豪情万丈。
    不远处的舱门,已偷听许久的糜竺,抚须微笑、满脸欣慰之色。
    翌日凌晨,赵旻骤然惊醒。
    在心绪不宁之下,赵旻便呼唤赵甲。
    “阿甲!阿甲!”
    “吱呀”1声,赵旻这间公廨的房门便被披甲戴胄的赵甲推开。
    赵甲躬身抱拳。
    “少君有何吩咐?”
    赵旻用力挥了挥袍袖:“速去百子坊!问明步贵人情况!”
    赵旻这是伤重未愈、委实是无法走动,否则其人1定早已亲自跑到后宫百子坊门前。
    赵甲有些迟疑。
    “少君,这…”
    赵旻恨铁不成钢地甩了甩袍袖。
    “迂腐!迂腐之至!事关天子血脉,皇家之事无小事!何必拘泥于俗礼?”
    赵甲忍不住问道:“然则…少君今已为太子太傅…”
    赵旻奋力掷出1支毛笔,那毛笔将将擦着赵甲身子插入窗棂。
    这1刻,谁能想到赵旻身负重伤?
    赵旻怒不可遏地暴喝道:“荒谬!荒谬绝伦!太子、皇子,皆为天子之子!我焉可厚此薄彼?速去!”
    赵甲见赵旻动了真怒,非但丝毫不生气,反而感动不已。
    少君真乃忠臣也!
    是以其人不敢再耽误时间,深施1礼后便匆匆向后宫百子坊疾奔而去。
    赵旻胸膛剧烈起伏数下之后,方才恢复平静。
    他是真急了。
    那可是他的老婆、他的亲骨肉!
    步练师若出现意外,赵旻将悔恨终生。
    凌晨的雾霭之中,百子坊门口的小黄门,正倚着门打着瞌睡,却被1阵极为急促的“嚓嚓”甲叶声、以及脚步声吵醒。
    其人正欲发作,待抬头1看,却见是宫中甲士首领赵甲,其人忙不迭换上1副谄媚的笑容。
    “仆参见赵将军!不知赵将军有何吩咐?”
    赵甲虽只是郎将而非将军,但怎奈何这群宦官们会拍马屁。
    赵甲挥挥手,蹙眉问道:“步贵人临盆在即,而今如何?”
    那小黄门正欲答话,便听百子坊内骤然传来1阵纷杂的脚步声。
    “步贵人腹痛!快请太医令!”
    赵甲无暇再与看门的小黄门废话,其人1个箭步冲到宫城马厩,牵出两匹骏马后,其人利落至极地翻身上马、牵着另1匹空马的缰绳便绝尘而去。
    1刻钟不到…
    赵甲便去而复返。
    其人身后,赫然跟着神采奕奕的半老头儿张仲景。
    值此紧要关头,本就不讲究俗礼的张仲景更是无法无天,其人策马径直冲入百子坊门内,口中兀自喝道。
    “速速带路!”
    张仲景做为太医令可以如此4意妄为,赵甲却万万不敢。
    是以,领路者改为步练师的心腹宦官、宫娥,引着张仲景匆匆赶向步练师的卧房。
    赵甲擦了擦额角冷汗,长长吐出1口浊气。
    其人不敢暂离片刻,索性唤来麾下军司马,召集宫中甲士集合,在百子坊门前练起兵来。
    半个时辰未到,便有1名极机灵的小宦官跑到百子坊门前。
    赵甲2话不说,冲到百子坊门前。
    “如何?”
    “回赵将军,步贵人为陛下诞下1名公主!母女皆平安!”
    赵甲喜出望外。
    刘协你活该!
    不怪赵甲不忠,委实是那天杀的刘协太招人恨。
    若非2主君赵云时时教导、自家少君又以身作则,赵甲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甚好,少君仍可扶持太子,待太子继位,少君必可全周公之志。
    欣喜之余,赵甲便慷慨解囊,于是皆大欢喜。
    很快,赵甲便将这个天大喜讯告诉了正焦急等待的赵旻。
    赵旻暗暗松了口气。
    幸好如此,否则乖宝儿1定会提防练师。
    当然了,表面上赵旻显得有些遗憾。
    “也罢!有劳阿甲,为我备1份厚礼送与步贵人。归根结底,步贵人乃子山之侄女。”
    赵甲心中1动:
    看来少君亦颇为欣喜。
    赵甲离去后,赵旻又有些抑郁。
    他可不希望,步练师的宝贝女儿将来仍会如历史上的大虎、小虎1般祸乱朝纲。
    有鉴于此,赵旻暗戳戳地打上了自家小婶婶的主意。
    于是乎,辰时中,赵云、蔡琰夫妇出现在赵旻的公廨。
    赵云仔细打量大侄子1番后,满意颔首。
    “阿旻伤势恢复良好,至多两月便可缓慢行走。”
    赵旻嘴角微微1抽。
    如今已是9月下旬,这么说来,老子岂不是要带伤过年?
    老子明年还要再出玉门关、重设西域都护府呢!
    不待赵旻继续胡思乱想,赵云又问道。
    “阿旻,荆州局势而今如何?”
    赵旻行礼后正色道:“回叔父大人,1切皆在孩儿掌握之中,至多1月,黄祖老匹夫必败亡。”
    赵云见自己大侄子胸有成竹,便又问道:“然则…阿旻,朝廷可否收回荆州?”
    赵旻果断摇头:“不可!刘荆州今已存鱼死网破之志,朝廷万万不可逼迫其人太甚。”
    赵云明显有些失望。
    “阿旻,不如我领兵镇压刘荆州如何?”
    赵旻吓了1大跳。
    如今他可不敢让赵云离开许都。
    许都有赵云这个超级高手在,各方诸侯都不敢为非作歹,赵云1旦离开…
    天知道会不会有个高来高去的高手,趁夜摘走赵旻的人头。
    这1刻,赵旻无比了解历史上的刘备。
    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这么用的赵云。
    为了自己能继续睡安稳觉,赵旻语气中带着些许哀求,小心翼翼道。
    “不必劳烦叔父大人,明年孩儿重设西域都护府后,荆州便唾手可得也。”
    赵云有些不甘心。
    “阿旻,我自出征匈奴归来,便未再领兵…”
    小腹隆起的蔡琰,温柔地执起赵云的手。
    “夫君,且待妾…”
    蔡琰的意思不言而喻,她希望整个孕期都有赵云陪伴。
    赵云心中的不甘登时烟消云散。
    “也罢,我便陪你弹琴对弈、吟诗作赋。”
    夫妇2人相视1笑,气氛和谐又美满。
    于是乎,赵旻猝不及防,被赵云和蔡琰撒了1脸狗粮。
    做为还击,赵旻便毫不客气地向小婶婶提出要求。
    “婶娘,今步贵人新诞公主,还望婶娘悉心教导公主,勿使公主成年失德。”
    心情正佳的蔡琰对此自无不可、欣然应允。
    赵旻心中长长松了1口气。
    有历史上着名大才女蔡文姬老师教导,自家宝贝闺女将来1定不会缺大德。
    这时,门外赵甲道:“少君,段公有信到!”
    【作者题外话】:继续说刘备。
    吕布是“争盟淮隅”事件的关键角色,在刘备与袁术厮杀的重要关头,突然倒戈袁术,袭击刘备老巢。
    (1)吕布投奔徐州的时间
    吕布投奔刘备在兴平2年(195)兵败兖州之后。
    按诸书记载,吕布在袁绍与曹操联军的反攻之下,先在济阴郡乘氏县败于李进,之后在山阳郡巨野县败于曹操。
    (吕)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魏书武帝纪》
    (兴平2年春)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魏书武帝纪》
    之后“太祖略定兖州,吕布东奔刘备”。可知吕布入徐州,就在刘备提领徐州的翌年(195)。
    (2)吕布的驻兵地点
    吕布的驻兵地点诸书无载,但可以大致推测,应当是豫州沛国、或者是徐州彭城国。
    从地理位置上看,吕布兵败巨野县(属兖州山阳)后东奔徐州。
    而山阳正东就是鲁国,符合张辽“领鲁相”的记载。
    (张辽)从(吕)布东奔徐州,领鲁相。--《魏书张辽传》
    鲁国以南是沛国,鲁国以东则是徐州的东海与彭城。
    按理来说,吕布屯驻地点无外乎沛、东海、彭城3郡之1,但建安元年(196)吕布奇袭下邳时,有“水6东下”的记载。这点非常关键。
    (吕)布水6东下,军到下邳西4十里。--《英雄记》
    刘备的治所下邳县,就在泗水河畔,而吕布能够发动水军,可知驻地必然也在泗水流域。
    且从“东下”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吕布应该屯驻在下邳以西。
    彼时地处下邳以西、且临近泗水的郡国,在刘备掌控中的,只有彭城与沛国。
    因此这两个地点,就是吕布唯2可能的驻地。
    以刘备与吕布彼此提防的态度来看,刘备应该不敢把吕布安置得太近,因此更有可能是把吕布安插在远离徐州的沛国(属豫州),抵抗曹操。反正吕布和曹操也有血仇,由不得他不愿意。
    (3)吕布与刘备关系的变化过程
    建安元年(196)在陶谦旧部的协助下,吕布进入下邳,坐城放火,大破张飞。
    刘备在前线(淮阴石亭)正与袁术对峙,得知老巢失守,被迫向吕布求和。
    这里要谈1谈吕布行为的幕后动机。
    吕布袭击刘备,是因为袁术承诺赠与2十万斛粮饷。
    (吕)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袁术)送米2十万斛,迎逢道路。--《英雄记》
    再谈谈吕布与刘备讲和的原因。
    吕布背叛袁术,又与刘备联合,是因为袁术的“尾款”支付不及时。即承诺的2十万斛大米,没有全数送到。
    (刘)备败走海西,饥困,请降于布。(吕)布又恚(袁)术运粮不复至,乃具车马迎备。--《后汉书吕布传》
    乍看之下,吕布似乎是个锱铢必较的守财奴,实际不然。
    从彼时徐州的状况来看,刘备在广陵淮阴惨败,已经被袁术的先锋追击到了下邳郡界,之后1路流窜至广陵海西。
    如果此时吕布坐视不理,那吞下广陵的袁术,下1个要剿灭的便是吕布。
    这也是吕布同年(196)辕门射戟时,所谓的“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群盗,吾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的真谛所在。
    所谓泰山诸将,指的是以臧霸、孙观为首,割据在徐州北侧、青州南侧的强盗集团。
    (吕)布曰:“不然。(袁)术若破(刘)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魏书吕布传》
    说白了,所谓的“尾款支付不及时”只是吕布的借口,他实际是在努力维系着徐、扬之间的“州际均势”。
    这也是吕布能在3国初期纵横捭阖十年(189-199)的能力体现。
    1言蔽之,能在汉末驰骋纵横十年之久的诸侯,没有1个是窝囊废、糊涂蛋!
    新3国真敢胡编乱造啊!
    刘备与袁术在前线大战,老巢被端,军心溃散,1夜之间沦为残寇。
    从诸书记载来看,彼时(196)的刘备已经彻底成为丧家之犬,东躲西藏,没头苍蝇般4处乱撞,几乎惨死在广陵。
    刘备与袁术的对峙前线在石亭。石亭在淮阴县,淮阴县在东汉时属下邳郡,在3国时属广陵郡,总之大体位置就是在徐州南部。
    (刘)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英雄记》
    按袁术表奏吴景(孙策舅父)为广陵太守,可知他在广陵郡应该占有部分县城,作为北上徐州的桥头堡。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太守。--《吴书妃嫔传》
    按《英雄记》记载,刘备在老巢失陷之后,引兵还下邳。
    (吕)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北至下邳,兵溃。--《英雄记》
    刘备逃回下邳之后,再败。
    显而易见,此时下邳县已经归了吕布,那徐州的新主子,必然给了刘备1个大大的下马威。
    刘备在下邳遭遇吕布的迎头阻击,后方还跟着尾随而至的袁术追兵。不得已继续流窜。
    之后刘备“收拢残卒,取广陵”。从《糜竺传》可知,刘备就驻扎在广陵海西县。
    (刘备)收散卒,东取广陵。--《英雄记》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蜀书糜竺传》
    因此刘备的流亡方向,实际是由淮阴县出发,先向北、再向东1路逃窜。
    不幸的是,袁术追兵已至,刘备与战,再败。
    (刘备在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英雄记》
    此役之后,刘备彻底沦为丧家之犬,真的到了穷途末路。
    从记载看,刘备军队在广陵海西,陷入了恐怖的饥馑,吏兵士卒自相残杀,啖食人肉。
    (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如果不是靠着糜竺化身“散财童子”,恐怕刘关张3兄弟已经被饥饿的士兵撕碎吃掉。
    (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2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蜀书糜竺传》
    刘备在逃亡期间,连续遭遇3次粉碎性打击,身边除了叛徒就是食人魔,正常人应该已经伏剑自刎或者精神失常,刘备居然硬生生挺了过来,还坚强地多活了小3十年(196-223)。可知陈寿所谓“先主折而不挠”确实精辟。
    (刘备)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蜀书先主传》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广陵向吕布请降,要求“重返小沛”。小沛不在徐州,而在豫州,吕布因为与曹操交恶,也正需要刘备这个助手,替自己抵御西方的劲敌。再加上吕布也不希望袁术1家独大,双方遂和解。
    (刘备)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吕)布。布令备还州,并势击(袁)术。--《英雄记》
    当然,从刘备要求“还小沛”的记载看,当年刘备拨给吕布的驻地,很大概率也是小沛。
    这既符合远离下邳的要求,也符合临近泗水的记载。
    关于刘备“争盟淮隅”的记载,虽然诸书涉及有限,但始末过程大抵清晰。
    刘备、袁术、吕布3方,在此事件中其实都完全秉承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可谓龙争虎斗,精彩纷呈。
    历史,确实比演义精彩有趣1万倍。
    至于孙策在翌年(197)叛变独立时,给袁术递交的绝交书中,将此事的来龙去脉,概括为“争盟淮隅”,可谓字字珠玑,拍案击节。
    当然,孙策的文化水平十分有限,此书信的实际执笔人,是广陵名士张纮。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吴书张纮传》
    张纮为书曰:曹操放毒东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吴录》
    从张纮的籍贯记载中(徐州广陵),不难看出,他对1年之前(196)发生在老家的血腥故事,记忆犹新。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岂徒虚言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