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小亩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妙医圣手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大楚最强姑爷东晋北府一丘八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第二天,上元知县签押房。
    带儿子去苏州的方博谦终于回来了,在听王主簿汇报了秋粮的事情后,方父母紧急召开了上元县经济扩大会议。
    与会人员有:知县方博谦、县丞丘尚景、主簿王哲宁、户科科长欧阳磊、及其他一众上元县的佐贰官。
    按常例、本次会议由方博谦主持。
    待到方博谦长篇累牍的宣读完上级的文件精神,其实也就是催他们赶紧交粮后,主簿王哲宁接过话头,说道:
    “欧阳科长,把今年的秋粮的上缴情况跟大家说一说吧。”
    “各位大人,”欧阳磊一本正经的说道:“接应天府指示,在县尊大人的英明领导之下...”
    “打住,”方博谦让他别废话直接说重点。
    欧阳磊尴尬的咳嗽一声说道:“好吧,各位大人,在和国盈的掌柜对账后,今年户科一共收缴粮税合粮一万二千一百石。”
    一万二千一百石?除了三巨头外,其他佐贰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不由惊了一惊,一阵交头接耳。
    才将将到往年的三成,这可如何向上头交差,要知道去年他们千辛万苦才求得朝廷免了本县粮税,今年上面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开这个口子。
    方博谦轻咳一声,让众人安静下来,问道:
    “王主簿,昨天漕运衙门来人了?”
    “来的是漕运的一个差官,催咱们早点把今年的秋粮交上去。”
    “那你怎么跟他说的。”
    “下官自是没跟他说实话,只说今年光景不较往年,让他帮忙向上面通融通融,多宽限个几天。”
    “那他怎么说?”
    “他说每年金陵漕运发船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他无法通融。但他可以今年把上元县的收缴次序排在最后,这样也可以挤出十几天时间。”
    “十几时间?”方博谦心里计算了一下,然后向欧阳磊问道:
    “欧阳科长,十几天时间,你能不能把欠缴的赋税追回来?”
    欧阳磊面有难色,“这个恐怖很难。”
    “为什么?今年旱情不是缓解了吗?”方博谦身边的钱粮师爷问道
    “是缓解了,”欧阳磊说道:“但大溪村那些刁民不知受了哪里的蛊惑,公然对抗衙门,拒绝缴纳今年的赋税。”
    “对抗衙门?”方博谦皱眉。
    “如果大人真要催缴今年的秋粮,那请县尊发现票牌,我这就大人把那些那头的村民都抓到衙门来。”
    “抓人?这个不行,”和许多地方官一样,方博谦当官的第一原则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这种直接可能引发百姓大规模冲突的事,他自然是不愿意答应。
    欧阳磊嘴角咧了咧,说道:“那大人,除了抓人,小吏就没办法了。”
    “没办法,我看不对吧,”钱粮师爷再次发话,
    “我查过户科今年的粮串底账,那些扛缴的村民都是因为粮税翻倍增长的。欧阳科长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粮税翻倍增长?与会的众人好像明白今年粮税为什么收不上来了,肯定是有人在粮串里动了手脚。
    方博谦的目光也变的有些不善。好呀,你小子这是在损公肥私呀,这么大笔粮税收不上来,不但朝廷损失了一大笔银子,连老爷以后的“常例”也将活活少了一大块。
    面对众人闻讯的目光,欧阳磊却面色如常,不慌不忙的从怀里掏出一本账册。
    “诸位大人,没错,这些粮户的粮税数目是我改的,但我这么做不是故意刁难那些粮户,而是让那些粮户过去一直拖欠的数目回归了正常。
    这本就是本县的黄册,诸位大人如若不信,可以对比一下,小吏让这些粮户所缴的数额是不是和黄册里一模一样。”
    黄册自太祖皇帝编订而成,根据规定,每一里编一本黄册,黄册里不仅登记人口信息,还登记每一户的财产和土地信息,是朝廷征派赋役的依据。
    方博谦让人找来一副玳瑁眼镜,趴在案牍前和钱粮师爷仔细核对。
    半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果然他娘的一模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会后,
    方华拿到钱粮师爷抱来的黄册,一样核对了一遍,结论和方博谦的一样,大溪村那些粮户粮串上的应缴数目和黄册上一致。
    “华儿,你说会不会是那个家伙把黄册上数目也给改了。”
    方博谦踱着步在房间里转着圈,他最讨厌衙门里这些经老胥吏打交道了,一不留神就能被这些老油条们给耍了。
    方华看了翻着桌上年代久远,都快散架的黄册,说道:“不会。黄册不仅咱们县里有,府里也有,他要是敢在这上面作假,咱们只要让人去府衙问问,马上就会露了马脚。”
    “那难道真像欧阳磊说的那样,这些粮户们拖欠了粮税多年,这次被他一下子都查出来?”
    方博谦想了想,又觉得不合理。衙门这些年的粮税波动都不大,这说明有别人在帮他们缴这笔拖欠。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真是一笔糊涂账。
    “孙师爷,以前衙门写粮串也是对照黄册来写吗?”方华问道。
    “自然不是,黄册是虽有太祖定下规制,每十年一更新,但早在成化年后就没人再仔细做了,到了时间,大家依样画葫芦把以前的东西直接抄下来....”
    说到这里,钱粮师爷猛的一拍桌子,激动说道:
    “我知道猫腻出在哪了。”
    方博谦被他唬的一激灵,赶紧问道:
    “你快说,问题出在哪。”
    “太爷,您知不知道大小亩?”
    “这个,”方博谦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一个读书人哪懂得这些。
    钱粮师爷倒也体贴自己上司,没等方博谦回答,自己就抢答了。
    “所谓大小亩,就是指黄册登记的账目和实际土地的亩数有差别。一块地可能有十亩,但是在黄册上只登记五亩,一块地可能有五亩,但在黄册上却登记十亩,在黄册上登记的数字叫大亩,是用来向府里报税的,而实际的数字叫小亩,是用来征税的。朝廷只知道大亩的数据,却摸不清小亩的实际情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