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偶遇史文恭

推荐阅读: 最强篮下霸王陈元昭许瑾瑜兽魂无双垂钓之神极致辅助之命里有曦笑傲之问道巅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爹爹开门,系窝呀!玄幻:开局签到燕云十八骑

    “朕的钱,那都是朕的钱!”
    赵佶看到武洪将阳谷县周边搜刮一空,顿时怒不可遏。
    继续看,结果是高俅想要在阳谷县造物局打造火器,还要调凌振过去。
    想了想,赵佶点点头:“准了。但是要告诉凌振,在阳谷县也不能耽误给朕做更大更好看的眼花。”
    “是。”
    梁师成拿过来御笔,双手端上。
    “你写了就是。”
    赵佶还是挺开心的,高俅这么多年了,总算干点人事。
    若早能如此,他也不会让高俅就干巴巴地当个太尉了。
    “赏!程万里和李达都要加衔,至于高俅嘛,直接赏他家小衙内一个承义郎,按月领钱。”
    赵佶搓着下巴想了想,“另外,海捕文书继续发,抓到武洪者,赏万金,提供有效线索者,赏千金。死刑犯抓到武洪,可抵消死罪。”
    “官家英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李彦又拱手。
    “你个信球,天天就知道拱手,看看人家高俅,把事办的恁好。”
    赵佶摆摆手:“让凌振明天就赶过去,在甲仗库里带些用得着的,反正走运河也方便。
    高俅一个太尉坐镇阳谷县,太大材小用,让他赶紧回来吧,朕挺想他的。”
    “是。”
    梁师成准备好诏书,请赵佶用了印,乖乖地派六百里加急送信。
    其实他刚刚还偷偷多写了一份诏书,最近他看上一家买卖,以诏书直接将其化作贡品,便可超低价买来。
    不然就是违抗圣旨,全家押送开封府。
    当然,刚刚赵佶没有盖那个诏书的印信,可谁让梁师成自己就是掌印太监呢?
    是人是鬼都在秀的北宋末年,汴京依然是不夜城,一片海晏河清。
    又了三日,阳谷县运河码头迎来一艘官船。
    船头一个禁军身穿黑红长袍,面容精瘦,留着两撇胡须,头戴范阳笠,腰悬宽刃手刀。
    “慢着点,小心。”
    他指挥码头的苦力,搬下来十几个大箱子。
    码头有牛车,一起拉向阳谷县衙。
    此人便是凌振。
    绰号“轰天雷”。
    有赞诗——
    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
    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这位甲仗库副使,除了给赵佶做烟花之外,就是典礼时负责放炮。
    正如鲁迅所说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一样,令人惋惜。
    这也是武洪点名要他的原因。
    作为北宋末年有名的科技型人才,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凌振当然不知道这些,他进到阳谷县,看到老百姓依旧在过活,没什么劫后余生的样子,暗道高太尉果然好手段,安抚民生做的很到位啊。
    总算到了县衙,跟衙前吏说明缘由,便被热心地请进县衙。
    没有见到高太尉,只有一个叫做李达的知县。
    一番见礼客气,凌振被带到县衙后面一条街的造物局。
    李达说:“这里就归你了,上官嘱咐过,你想造什么都行。”
    “多谢知县。”
    凌振拱了拱手,进了自己作为一把手的造物局。
    可惜没什么人,只有几个积年老吏,除了修补刀剑之外,也就是修补一下皮甲。
    他这个一把手有点寒酸。
    这大概就是知县比较客气的原因吧。
    凌振倒也并非是贪图享乐之辈,将十几口大箱子陆续安置好,给苦力结了工钱,招呼老吏折腾些徐州打造的刀兵,登记造册入库,他自己便琢磨起火药来。
    上官说了随意制作,可该给皇帝做的烟花,一样也不能少呢。
    武洪不知道凌振能折腾出什么来。
    历史进程里,火炮和长枪都要到南宋才出现,但多为竹枪木炮。
    铜铁铸造的火炮,直到南宋末年元代初期才出现。  武洪去淄州的目的,也正是为了铁矿和炼铁厂。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徐州,同样是因为徐州才是真正的铁矿生产地,宋朝一半的钢铁都产自那里。
    高俅已经捞足了战功,回了汴京。
    程万里老老实实地继续做知府。
    他们两个很鸡贼的没有将武洪的信给赵佶。
    主要是高俅不想让赵佶在得知自己立下战功这个高兴的时候,再生气。
    尽管打了两仗,互有伤亡,但结果是大家都满意的。
    有时候高俅都想跟武洪仔细聊聊,他究竟想要干嘛。
    不过,作为多年宠臣的高俅,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嘴。
    回汴京快活才是最重要的。
    武洪带着兵马化装成运粮队,反正有程万里给开出的文书,也不担心被查。
    刚走出夏村,还没到郓城县,就只见一小队兵马奔来。
    为首之人骑着高头大马,手持红缨枪,得胜钩上挂着宝雕弓。
    “俺乃曾头市教师史文恭,你们这是哪里的粮队?”
    他扯着马缰绳,挡住了道路。身后二十多个兵也全都一脸骄横。
    “曾头市?”
    武洪几乎是下意识的看了眼晁盖,说道:“天王可曾听闻此地?”
    “传闻乃是金国人参商人乔迁此地,霸占地盘不断扩大,如今已然开始收税,行使官府权能。”
    晁盖说道:“且听调不听宣,便是府衙也无可奈何。”
    “大胆,那可是大金国,便是空气都是香甜的,尔等竟然无视?”
    史文恭面色一变,仿佛晁盖说金国二字,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武洪又看了眼晁盖,心说天王啊天王,你能遇到我,真是烧了高香。
    此前一直自认为梁山之主,结果事到临头,却连诸多曾经的兄弟都听调不听宣,那时候的晁盖其实就心死了一半。
    他一直觉得自己对兄弟仗义疏财,从不亏待,就是一辈子兄弟。
    到了面临曾头市才发现人心复杂,负气出征,直接中了史文恭的毒箭。
    他对自己的生死没那么看重,却无比失望。
    “我家兄长有朝廷文书,尔等识相便自行退去。”
    武松却不管这个那个的,跳下马来,摘下了哨棒。
    史文恭耳听得哨棒声响,眼珠子却死死盯住武松步伐,心头不由的发紧。
    他想到了周侗。
    “文恭兄,不必紧张。”
    武洪哈哈一笑,策马走了过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