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不 忘 旧 情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牧神记最是光阴留不住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见两位太上情绪逐渐平息下来,魏丹卓给柳如萍丢了个眼色,两人悄然离开。
    这时,魏鸣传音给魏丹卓道:
    “丹卓,你不可草率行事,那女人如此行事,多行不义必自毙!迟早都会遭受报应,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现在烟桃已经安全回宗门了,你就安排她进入洞天修炼吧!”
    闻言,魏丹青身形一滞,微微点头离去。
    回到议事大殿,刁仙成还独自坐在那里,他见魏丹卓脸带愠色,怒气冲冲地坐下,连忙问道:
    “师兄,是何事情惹得你不快?”
    “哼!还不是云台宗那帮混蛋!”
    魏丹卓怒道,随后又让柳如萍把刚才讲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刁仙成闻听后,思索良久,说道:
    “师兄,鸣太上说得没错,此事确实不宜轻率行事。”
    “噢?刁师弟也这样认为?”魏丹卓诧异道。
    “嗯,那女人及其子女以往对烟桃小姐的欺凌、排挤柳师妹,且不说属于张家内部的嫡庶之争,即便是我们想插手,也拿不出什么具体证据,反而会被他们抓住把柄,诬说我们利用烟桃小姐,觊觎云台宗掌教大位。我想,当初鸣太上之所以没有派人去接烟桃回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刁仙成解释道。
    “那这次他们假借派遣烟桃前来扬州设立分宗的名义,实则是将她排挤出云台宗,并暗中派遣武修首席长老白冠州半路截杀,这种公然的行径,难道不是他们谋害烟桃的铁证吗?”
    魏丹卓反问道。
    “那又怎么样!师兄,他们把罪责都推给白冠州,说他是个人行为,给我们来个死无对证!我们还能如何?”
    刁仙成说道,脸上也是露出无奈的神色。
    “那这事儿就这样算了?”
    魏丹卓眉头紧锁,心有不甘地说道。
    “师弟我建议这事儿先不急,暂时放一放也好,看看他们接下来有什么行动,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到时再采取行动不迟。”刁仙成建议道。
    闻言,魏丹卓良久不语,暗忖刁仙成的话倒是与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意思,也是静观其变。
    可他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于是说道:
    “既然如此,那自今日起,我凤鸣派就彻底与云台宗断绝关系,你传令下去,并派出暗卫,以后在外面只要遇到云台宗的人,杀无赦!出了事情我担着!还有安排烟桃进洞天修炼,柳师妹担任宗门内门长老,修炼资源与我等平齐!”
    “好!我马上就去办理,师兄请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的!”刁仙成应道。
    魏丹卓随即离开了议事大殿,脸色阴沉的可怕,显然是怒气未消!留下刁仙成亲自带着柳如萍,办理晋升长老的各项事宜。
    ……
    烈山村启明山庄,姜启每天除了制符、炼丹和修炼之外,还时不时指点几个“弟子”修炼。
    再就是偶尔去枳城那边走走,将自己所制作的符箓、丹药包括铭刻有符阵的法器售卖出去,以换取符纸、丹材、普通的法器和一些最基本的修炼资源。
    几次下来,姜启俨然成为了纵横商会枳城分会的“供货商”。
    但他有一个原则,就是绝不出售中阶以上品级的符箓和符阵法器,甚至仅提供蓝色四阶符箓,以避免自己的“作品”泛滥于世。
    至于丹药,他目前还只能炼制出中品丹药。
    不过,在丹材方面,姜启却做了一件大事!
    他发现,无论是最早李宽给他的《草木丹经》,还是后来他搜集到的《金石药典》《丹材录》和《外丹术》等典籍,所介绍的草木类丹材有限,更不如《金石药典》中对金石类介绍的系统。
    于是,他想利用自己“眼力”过人的优势,辨材识药,凭一己之力,整理出一本专门介绍草木类丹材的帛书,姜启自己把这本自用的帛书称之为“姜氏百草经”。
    烈山村地处猨翼山脉附近,距离荆州的神龙山脉也不远,两处均为天然药材宝库,有极大的地理优势。
    姜启这段期间时常会去这两处地方采摘各种不知名的丹材,收集回来识材分类,进而整理成册。
    这一日傍晚,姜启自神龙山脉采集珍稀丹材归来,特地绕道至窑头城,拜访那位神秘的赶尸人——魏老。
    这些年来,每当回想起当年魏老“带着”他逃离舞州,辗转至益州枳城的那段旅程,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感激与怀念。
    那是一段与尸体为伴、与赶尸人同行的奇异经历,却也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
    在某种意义上,魏老不仅是将他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恩人,更是引领他踏入符道门槛、领略天地奥秘的启蒙师傅。
    因此,当一切尘埃落定,他的修炼逐渐步入正轨之时,姜启心中第一个浮现的愿望便是去探望魏老。
    这份恩情如同烙印般深刻在他的心田,时刻提醒着他勿忘初心,饮水思源。
    窑头城的规模与枳城相仿,同样是一座仙凡混居的城池,四周群山环抱,绿水环绕。
    步入城内,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蜿蜒曲折,两旁是古旧的木质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姜启随意向路边一家店铺的老板打听名为魏老三的走脚人。
    不出所料,魏老在此地颇有名气,他很快就得到了确切的住址信息。
    穿过古城繁华的街巷,姜启来到了窑头城北隅,那里隐匿着一间不起眼的低矮平房。
    按照路人的指引,他轻轻叩响了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询问屋内是否有人。
    然而,一连几次敲门,都未得到回应。
    察觉到门扉并未闩上,姜启轻轻一推,门轴转动,发出低沉的吱嘎声,仿佛是久违的叹息。
    踏入屋内,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生凄然:四壁空荡,几无立足之地,唯有简陋至极的陈设,无声诉说着主人的境遇。
    案几之上,一尊阴锣与一枚摇铃静静地躺着,散发着幽冷的光泽;墙头悬挂的法帽与法袍,虽略显陈旧,却依然能辨认出其主人的身份——毫无疑问,这是魏老之物。
    这一幕让姜启心中暗自揣测,魏老的日子恐怕远不如他当初说的那般光鲜。
    岁月似乎并没有善待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而这一切,令姜启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