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争之世 (十六)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东晋北府一丘八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妙医圣手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李溥集七路转运使于一身,专为摊丁入亩之制护航,又曾因贪赃黜落,是一只完美无缺的替罪羔羊。
    吕夷简再无出外之心。
    倘若摊丁入亩之制夭折,他会是接替刘纬的不二人选。
    倘若刘娥崩逝,刘纬必任山陵使,他还是会顺位替补昭文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诏废白契、诏适龄禁军复耕乃国家大事,但未经吕夷简用印署名就在皇宋日报、皇宋晨报上刊登,并把文武百官蒙在鼓里。
    吕夷简颜面再失,堵着晏殊兴师问罪。
    晏殊推的一干二净。
    盛度锁在学士院已经三天,诏书和诏书全文不是一回事,也就谈不上坏规矩。
    吕夷简心知肚明,先后挑落李迪、王曾,路人缘已差到极点,很难获得同情,惟有静观其变。
    然而,朝局变幻莫测,一夜天翻地覆。
    百官不在白契免输置换官契之列,却又有苦难言,一边高唱赞歌,一边偷补契税,分裂在所难免。
    有抱负、且身家较为清白者,开始反思摊丁入亩之制的正面效应,并寻求可能的妥协方式。
    科差全纳不切实际,稍做限制不就能给天下一个交代?
    难不成十年寒窗苦读,不如王继忠投契丹来的自在?
    大部分官员都是这个想法,苦于契丹中京、南京对峙之势不见改观,没那么理直气壮。
    有人敢为天下先。
    权御史中丞范讽、权知开封府程琳赴大庆殿请对。
    另一位翰林学士章得象也被锁进学士院草拟诏书。
    刘纬则在中书面试馆阁词臣,驸马都尉王贻永、李遵勖也在候见之列。
    人事变动,呼之欲出。
    吕夷简坐不住了。
    在世的驸马都尉有六位。
    刘纬三子虽然挂着驸马都尉头衔,却准备回泉州府学任教,被刘娥病情耽误了。
    彰德节度使、同平章事柴宗庆名声不佳,一直在和人比烂。
    保安节度使王贻永、镇国节度使李遵勖则不然,均曾两知地方,颇有建树。
    刘纬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让李遵勖泣不成声。
    一廊之隔的吕夷简心浮气躁。
    虽然刘纬拿仙源孔氏杀鸡儆猴,信誓旦旦的说官民一体、科差无免,却略过宗室这个科差皆免的特殊群体不提。
    驸马是宗室中的异类,至少可以出任实职。
    赵恒在位期间,妹夫们的日子很滋润,不仅命其出知地方,又搁置“驸马都尉不得于清要、权势官私第往还”之制,允许柴宗庆、王贻永、李遵勖与士大夫礼尚外来,但需报备。
    拉宗室下场逼百官低头?
    吕夷简无心理事,隔墙注视东厅,左等右等不见人出,直至黄昏。
    李遵勖、王贻永像是一对苦尽甘来的难兄难弟,步履沉稳而又轻快。
    吕夷简袖藏春茶,抢进刘纬公廨,陪着笑脸道:“听说嘉瑞不饮茶汤,好清茶,品品这筒。”
    刘纬专打笑脸人:“坦夫无须违心行事,不就是出守西京吗?某无异议。”
    吕夷简义正辞严:“嘉瑞说的什么话?值此社稷变革,谁能置身事外?”
    刘纬语带揶揄:“反动派?绊脚石?”
    吕夷简敛去脸上笑容:“还请嘉瑞莫因私怨废国事。”
    刘纬嘴角泛起几许玩味:“明日早朝前,让某看见坦夫说服百官的诚意和决心,错过今夜,最少蹉跎五年。”
    ……
    五月十七日。
    范讽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
    王曙、王贻永拜枢密使。
    程琳权三司使。
    章得象拜参知政事。
    范仲淹拜翰林学士。
    庞籍拜枢密副使。
    知益州韩亿权御史中丞。
    陈尧佐出知泸州。
    ……
    诏废衙前,输钱免役。
    坊郭等第户、未成丁、单丁、女户免输……
    诏停地之等色勘验。
    凡民淤肥、引渠增产皆依前税,不得调升……
    凡户丁口八人以下,可畜马两匹、牛两头,不为家业之数,听其用、租,死而不补者,倍课……
    凡殖利山林、陂塘、道左、沟河、坟墓、樵采、路桑皆不入税。
    ……
    江湖狂欢,庙堂骇然。
    范讽固辞,一度称病。
    他做梦都想入主中书,但资历远远不够。
    刘娥疑虑重重:“资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晏殊不可?”
    赵祯亦有同感。
    刘纬道:“晏殊太稳、太循规蹈矩,今次新出条例,为百官所不容,没那个魄力承担。”
    赵祯问:“范讽不也认为摊丁入亩之制过于激进?”
    范讽在另一个时空上,强征宰相王曾储粮近万石赈济灾民。
    刘纬有感而发:“附和之人,往往无视隐患,若是看臣眼色行事,何必画蛇添足?范讽为人虽然狂傲,但有担当,拿主意不成问题。太后眼光,可与先帝媲美,臣请陛下因循,不拘一格降人才。”
    ……
    百官对范讽的上位忿忿不平,甚至怀疑他与刘纬有了通妻之好。
    吕夷简则是一身冷汗,在京官员资历深过范讽的不下十人,“蹉跎五年”真不是空穴来风。
    刘纬那句“莫负太后知遇之恩”太重。
    范讽还是赴任了,并与晏殊、章得象挑起中书日常。
    吕夷简的老奸巨猾不足以应付百官,每一次会商都要拉上刘纬壮胆,进度还是差强人意。
    其实,刘纬已经作出妥协。
    本是益州祸因的韩亿反而升为御史中丞。
    在刘娥病重期间恩将仇报的王曙仅仅闲置两月,又拜枢密使。
    可王曙并不领情,认为章得象与丁谓交好,范仲淹、庞籍则受刘纬举荐,谁也不欠谁的。
    而今河东、河北两地豪强时不时的往契丹偷渡,早晚大乱,何必自寻烦恼?
    这时,实地调研的李溥发力,言京东之富比肩淮南,岁课仅为淮南六成,劾京东士绅、地方官狼狈为奸。
    刘纬请旨斥李迪治家无方,勒令前宰相王旦子侄、姻亲一律停官待勘,韩亿、贾昌朝、苏耆等新贵遭当头棒喝,知澶州孔道辅就地解职。
    朝崇政殿文武官,十去二三。
    张士逊等在外姻亲尚未计算在内。
    赵祯夜不能寐。
    六月末。
    王曾上疏,请输粮一万五千石赈济江南。
    北海县尉、仙源孔宗愿上疏,请输粮九万八千石赈济河东,诏为国子监主簿,袭封文宣公。
    京东路士子上疏,请在京东路行摊丁入亩之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