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回 入城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妙医圣手周玄机姜雪兽魂无双最强篮下霸王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陈元昭许瑾瑜垂钓之神末世超级农场极致辅助之命里有曦

    「东林***首乃是钱谦益,他带头才合适吧。」
    不想背负这个恶名,张捷愤愤不平。
    「没办法,正因为他是东林***首,势力遍布整个江南,才让你带这个头。」
    听到赵之龙的话,张捷彻底没了脾气。
    张捷不肯当这个带头的,与他的名声有关。
    他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先后依附于周延儒、温体仁,因温体仁事败,而被贬南京。
    弘光政权建立后,被当时「孤立」的马士英重新起用,担任有名无实的吏部尚书。
    崇基尽毁,何劳东捷西沾。
    其中的「捷」,指的就是他。
    他名声已经够臭了,再加上一条「率众开城投降」,永世不得翻身。
    张捷猜想,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和钱谦益拼个鱼死网破。
    其实张捷想什么,赵之龙并不关心。
    事实上,他真正头疼的事,还是武英殿里的假太子。
    虽然拥立假太子「登基即位」,但毕竟没有举办登基大典,算不得真皇帝。
    赵之龙起初的打算,是把事情坐实,然后把这个假太子、真皇帝交给杨承应,随他怎么处置都无所谓。
    有人却看出了这件事的风险。
    提醒他的人,是刘孔炤。
    「天下眼看是周王的囊中之物,登基是迟早的事。所以他借口太子没有找到,不立新君,只做摄政。」
    刘孔炤提醒道:「你现在弄假成真,把假太子拥立真皇帝,是想干什么?」
    「额,这个嘛……」赵之龙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确定摄政的正统,假太子的事势必被挖出来,到那个时候我们弄假成真的做法,也会遭到严厉的处罚。」
    刘孔炤进一步说道:「你别忘了,杨承应杀宗室、勋贵,本来就毫不手软。你还递给他刀把子,这不是自寻死路。」
    「我该怎么办?」赵之龙一时想不出好的对策,只好求问。
    假太子已经被架在武英殿的龙椅上,再轰下来会引起百姓们的疑惑。
    如果真的举行登基大典,就会出现刘孔炤说的情况,假太子和拥立假太子的人,都会被杀得人头滚滚。
    「拖!」刘孔炤道,「反正辽东军快到了,咱们继续拖下去就行啦。」
    赵之龙点头认可。
    从此,不管假太子派内监怎么催促,赵之龙都是拖着不办。
    有几个来南京办事的官员,没机会接触到机密,还以为是太子效法明英宗「夺门之变」,趁机政变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纷纷向赵之龙道贺。
    赵之龙一脸懵逼。
    这些官员,叮嘱赵之龙要尽早举行登基大典,名正言顺的抵御辽东军。
    杨承应是「摄政」,既然太子已经找到,就不该「摄政」。
    他们天真的以为没了「名正言顺」,辽东军不战自退。
    赵之龙懵了,等这些官员离开正堂,准备离开。
    他终于反应过来:「快,锁上大门,不许他们离开!」
    「赵伯爷,你这是什么意思?」有人紧张地问。
    「几位,别怪我心狠,废立大事,不是你们能掺和,既然你们掺和了,怨不得别人。」
    赵之龙大手一挥,家丁一拥而上,将官员们绑了。
    他不是将他们投入大牢,而是直接杀了。
    尸体就用棺材装着,埋在了城外乱葬岗。
    整体来说,这几日百姓还是很平静,除了打死黔兵、烧了马士英和阮大钺的
    房子,到处找「认错人」的刘正宗、李景廉,也没干其他的事。
    上层就热闹了。
    除了前面说的那些事,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自杀。
    一群依附于马士英为非作歹,害怕被清算的官员选择自杀。
    比较冤枉的是高倬,官拜刑部尚书,曾经多次在冤狱里挽救被迫害的大臣。
    但谁让他是刑部尚书,注定是背锅位,选择上吊自杀。
    最离奇的是杨维垣,官拜左副都御史,三朝元老。在东林党眼中属于铁杆阉党,亲手害死了多名东林党的精英。
    他本来崇祯年间没啥戏,就因为给钱,被马士英起用。
    面对外面汹涌的舆情,他只好对外扬言自己要自杀,还买了三口棺材。
    为啥是三口?
    因为已经一大把年纪的杨维垣人老心不老,在南京纳了两个貌美的小妾。
    听说三朝元老要自杀殉国,吃瓜群众都跑来围观,把杨维垣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杨维垣不死也得死,就逼着两个小妾上吊自杀。
    轮到他自己,不行了。
    他只能让管家把三口棺材摆在正堂,穿着丧服,对外面围观的百姓哭哭啼啼,表示咱家老爷已经自杀殉国了。
    惹来百姓们一阵唏嘘。
    实际上,杨维垣活得好好的,三口棺材,一口是空的,另外两口装着自己的两个小妾。
    当夜,杨维垣带着一个得力家仆,卷着细软,连夜出逃,不知所终。
    数日后,辽东军发现江边一具男尸、须发皆白,半截身子被野狗啃食,赶走野狗后,将他收殓。
    有人认出,这位是大名鼎鼎的杨维垣。
    这才知道杨维垣不是死了,而是连夜跑了。
    至于谁杀了杨维垣,不得而知。
    这当然是后话。
    额外提这一句,是因为这类人生前坏事做尽,连自杀殉国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意外身死,就被人牵强附会的写上「死节」!
    二月十二日,因渡江而耽搁一两日的辽东军,抵达南京城下。
    赵之龙等人打开城门,在东门外朝着辽东军方向磕头,并且献上投降表。
    考虑再三后,赵之龙到底是不敢再用假太子名义投降,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勋贵首位,把张捷的名字放在文官首位。
    杨承应策马到这些人的面前,用鞭子指了指赵之龙手里装着降表和玺印的盘子,侍卫立刻上前接过。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还算反应快,引我进城!」杨承应朗声说道。
    「臣遵命。」赵之龙起身,来到杨承应的马前,伸手抓住马的笼头,在前面牵着马,引辽东军入城。
    百姓早就齐聚城内的街道两侧,一见到威严赫赫的杨承应,纷纷下跪,高呼万岁。
    追随在杨承应身后的,则是行军整齐的辽东军。
    望着辽东军人手一根做工精良的火器,以及随后拉进城的各式大炮,都惊异不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