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回 领军大将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妙医圣手兽魂无双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大楚最强姑爷东晋北府一丘八陈元昭许瑾瑜最强篮下霸王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547万!
    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统计的山东人口。
    对此,杨承应倒不觉得意外。
    确切地说,他是这一结果的幕后推手。
    从他在金州站稳脚跟开始,就一直以各种手段收拢人口。
    其中有最大的三波人口迁入浪潮。
    这三波,分别是丁卯之变,杨承应大量迁徙永平府、顺天府的百姓。
    当时大量无地流民和不堪乡绅压榨的百姓,都随着杨承应的迁徙进入辽东。
    第二波是登莱之乱,一船船物资送到莱州,回去的时候,可不是空着船,而是满载百姓。
    第三波是阿敏故意把百姓驱赶出家园,以迟滞辽东军进攻,导致大量百姓进入辽东镇。
    两波是他主动促成的,一波是被动接收。
    海量的人口,带来了赋税和征兵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压力和治理难度的增加。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千户遍地走,百户不如狗。
    千户本身是按照户数设置,管理一千余户。
    现在的辽东镇户口百万,千户可不就遍地走。
    百户经常要处理家长里短,却没有定罪权,百姓都不怕他,百户可不就人厌狗嫌嘛。
    可以说,建立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已经是从上到下都形成的共识。
    随着这套全新体制出现,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时代,也逐渐一去不复返。
    这次盐铁会议开了史无前例的八天。
    各部门上到长官下到办事人员,都在熟悉自己部门的情况。
    杨承应抽空对去年一整年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授勋。
    五章一荣誉,孙得功被授予武侯勋章,以奖励他多年治理旅顺区的功绩。
    实际上,也是给孙得功一个安慰。
    和他一起投降的鲍承先,已经官至枢密使,而他还是个小小的虎翼营统领。
    骠骑勋章授予在鞍山之战中,起关键作用的靳国臣。
    他率领豹韬营翻山越岭,把臼炮艰难且及时运到白大岭,打乱敌人的军阵。
    克勤勋章授予马三泰,这是杨承应兑现自己对他的承诺。
    随着各军械局,火器局,火药局的工匠都去学习车床,钨矿的事已经瞒不住。
    归德勋章奖励给地方治理有功的官吏,耿仲裕管理市舶司很多年了,为杨承应提供了大量的钱财支持。
    所以这枚勋章,授予耿仲裕。
    阿巴泰拿到了怀德勋章,这本来是授予外国友人的。
    倘若阿巴泰拿到这枚勋章,不等于变相承认了后金国嘛。
    所以,杨承应把授勋条件改了,改成授予非辽东镇的友人。
    授阿巴泰这枚怀德勋章的时候,杨承应说的很清楚。
    这是阿巴泰第一枚也是最后一枚,以后他就是辽东镇的人,不再授予这枚勋章。
    “荡寇”这份荣誉,杨承应授予新一师和关宁铁骑。
    他们刚刚归附,就与敌人在鞍山之战中搏杀。
    成功使皇太极误判形势,为整个鞍山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盐铁会议和授勋大会结束后,收复大宁卫,顺理成章的提上了日程。
    “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的百姓,还有百姓陆续走山海关,或者从别处投靠我们。”
    “这些百姓需要安置,敌人也有可能走蓟镇老路,再次入犯蓟镇等地。”
    “收复大宁卫,势在必行。”
    经略府议事堂里,杨承应就收复大宁卫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年喀喇沁部落来高台堡互市竟卖儿卖女,其惨状我是见到过的。”
    “说到底都是白灾导致的,我们率军深入漠南,一定要考虑到后勤的压力。”
    已是副枢密使,兼宁远州刺史的何可纲,提出自己的担忧。
    白灾也就是雪灾。
    小冰河期,雪灾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害,远高于其他时期。
    后世部分学者就认为,是灾害频发导致朱棣放弃大宁都司。
    “白灾没有残酷到人不能活,大量汉人百姓自俺答汗起,就北逃到漠南开垦荒地。”
    副枢密使祖大寿说道:“而且宁远州和北宁府有不会种地的百姓可以迁过去。”
    人分不同种类,有人天生不会种地,有人天生不会骑马。
    这与蒙古人和汉人无关。
    “别把事情扯远了,我们应该回到事情本身。”
    杨承应及时把话题拉回来,“眼下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谁去大宁卫镇守合适?”
    祖大寿等人齐刷刷看向阿巴泰。
    杨承应麾下群星璀璨,但论与蒙古人打交道,无论是物理还是口舌最多的,非阿巴泰莫属。
    而且阿巴泰麾下一个军,三万士兵,一多半来自苦寒之地,早就练就了一身本事。
    阿巴泰心里有些犹豫,因为这样的话,很可能和后金交手。
    在他身旁坐着的达尔汉,见阿巴泰不吭声,用胳膊肘轻轻地碰了他一下。
    阿巴泰还是一脸犹豫。
    杨承应笑道:“阿巴泰将军,我这个人从不食言。我承诺过不让你们与故旧交手。
    大宁卫地处蓟镇以北,实际上和后金交手的次数,远远少于和蒙古人交锋。
    因此,他们才希望你来出任镇守大宁卫的重责大任。”
    “经略,我并非没有这方面的觉悟。”
    阿巴泰叹了口气道:“只不过,我军与蓟镇多有接触,我一个异族投降将领,完全说不上话。”
    听到翻译说完,祖大寿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你放心,我会给你两块‘橡皮图章’,需要和明廷打交道的时候,就他们去。”
    杨承应幽默的回答。
    阿巴泰这才重重点头。
    他虽勇而无谋,可对皇太极了解至深。
    如果自己镇守要隘,皇太极反而会优待家人。
    真要是在辽东镇养老,自己家人就危险了。
    看现场气氛变得有些沉闷,崔呈秀打趣道:“经略,听你刚才的说法,我得当一次橡皮图章咯。”
    “欸,你比橡皮图章有用。出谋划策,与蓟镇打交道全靠你一个人。”
    杨承应说这话时,看向了崔呈秀一旁的高起潜,“就是怕崔大人一个人不够,还得再派一个人前往。”
    高起潜楞了一下,苦着脸道:“苦寒之地啊,咱家……尽量试一试吧。”
    他深知自己和杨承应交情匪浅,已经被崇祯忌讳,不靠着杨承应这棵大树,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乖乖的答应。
    领军主将,随军文官和监军太监都齐备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